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都市藏真-第1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设法从外边将门内石条取开,首先要细心研究它当初是怎样关闭的。

石条顶住石门,不会是忠于皇帝的奴仆从里面所为,因为地宫是葬帝、后的处所,其他人是不能与帝、后同|穴的。

韩孔雀虽然之前见过这样的门户,可他见过的是被暴力破解的,那样做不止是破坏后面的石条,就连前面的汉白玉大门也不会保存下来。

当年孙殿英就做了这样的事情,在那些汉白玉大门上,留下了一个个炸出来的大洞,现在他们显然不能这么做。

不能暴力破解,那就要找对方法,而古代人是怎么做的?

韩孔雀读过很多古迹,特别是对一些涉及到古代陵墓的古籍,更是感兴趣,原来他没钱没实力的时候,自然接触的不多,但后来,在白晓亦的搜罗之下,他看的就多了。

翻了一下记忆,很快他就有了答案,这其实是很简单的。

从两扇石门间的缝隙分析,说明顶住石门是从外边干的,应该有一种可以从外边拉住顶门石的工具,“拐钉钥匙”就是这类工具。

据《肃松录》载,1644年,昌平州吏赵一桂,为埋葬吊死的崇祯皇帝和周皇后,就是用拐钉钥匙推开裕陵头层石门入内的。

这段记载对打开定陵石门很有启发,拐钉钥匙无疑是开关石门用的一种金属工具。

但上哪儿去找拐钉钥匙呢?大家又犯难了。

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开棺

姜还是老的辣,王教授的实践经验可比韩孔雀多多了,他找来一根一米多长的8号铁丝,在铁丝一端拴了一根绳子,又叫木工师傅准备了五六根长约一米、宽约五六厘米的竹板。

在王教授的指挥下,韩孔雀将那根铁丝弯成半圆形,立着从石门缝里送进去,再转过来,套住顶门石的腰部,然后把门外多余的铁丝用手弯,边弯边送。

这样慢慢地铁丝圈的那个头就转回来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铁丝圈,然后木工师傅用小钳子将它拧死,做成了套住顶门石腰部的一个牢固的“拐钉钥匙”。

一切准备就绪后,大家便合力开门。

由一名队员拽着拴在铁丝圈一头的绳子,其他队员用竹板从门缝里伸进顶门石的上端,一边顶一边推石门,顶顶推推,这样门缝越推越宽。

将近一尺来宽时,一名队员侧着身子从下部钻了进去。

里面也无暗箭、陷阱之类,只有门上端墙上一列尖状石雕怪吓人的,咋一看酷似飞刀。

这个队员进去后,就用双手抱住了顶门石,并把它扶直了。

当门缝推开有两尺多宽时,又进去了几名队员,进去后就把顶门石抬开。

此时,石门不费多大劲就推开了,发出沉重的“嗡嗡”声。

事后大家分析石门的结构,都为我们祖先在600多年前就有如此先进的技术而赞叹不已。

大石门的横面成梯形,前面薄,后面(也就是关扇部)厚,比例将近2∶1,这样石门的重量就集中在门轴处。

石门上下门轴均为球状,这样减少了门轴的摩擦力和门的重量,推拉省力。

这种设计非常科学,不仅关门时举重若轻,而且因重量的合理分布,使大石门更加牢固。难怪这个重达14吨的石门,能不费多大力气就能打开。

进入此门,才算真正进入了地宫。

传说中的机关、暗器这里都没有,但难闻的气体却很浓。好在大家都戴着防毒面具。

这是地宫的第一道石门,石门内是地宫的前殿,这是个长方形券顶石室,东西长26米,南北宽6米。高7。2米。

地面铺砌当时江、苏烧制的方形澄浆砖(当时的名砖,被称为“金砖”),在明代建造宫城的澄浆砖,其材料均是当时最好的,一般外城墙的砌砖就是澄浆砖,尺寸比一般的大,长48厘米,宽24厘米,厚12厘米,每块重24公斤。

比如明代的紫禁城砌城墙共用了1200万块澄浆砖。

紫禁城宫殿的地上用砖。又是另一种,叫金砖,这种砖质地细腻,略带金黄|色,敲之铿然有声,异常轻脆,作工自然也要复杂得多。

而这里铺就的全是这种做工复杂的金砖,单单是这批金砖就价值不菲,今天苏、州的玉窑厂仍然保持着这种工艺,加工艺流程图片这是一种叫做“金砖”细料方砖。

现在紫禁城中的太和殿中就是铺的这种砖。还因此砖又得名金銮殿。

这种砖什么时候成为皇宫专用已经无法考证,至于为什么叫金砖;一种说这种砖敲起来有金石之声,就被称为“金砖”。

还有一个说法相传来自一个工匠之口,他做了一个粗略的考证。这个砖从取土、烧制、运输、加工乃至铺墁,下来的成本约折合一两黄金,故称“金砖”。

此时这些金砖之上,有一层腐朽的黄松木板,与隧道地面一样,板上有车轮痕迹。后分析是下葬时为保护砖面而设。

两壁以青石砌垒,顶部以石条起券,殿中没有陈设品,前殿后部(西端)有门,门也为石制,大小与第一道门相似。

工作队员们又用“拐钉钥匙”打开此门。

进入此门后是地宫的中殿,此殿与前殿高、宽相同,只是长了6米,也为石构。

殿前部仍铺有一层木板,后部陈设有三套汉白玉石宝座,应该是分属一位皇帝及两位皇后的宝座,此时就是不知道到底是给谁准备的,不过这样的宝座,也只有帝王和帝后有资格做了,其他人做了,那就是找死。

宝座前有黄|色琉璃五供,即一个香炉,两个烛台,两个花瓶。

五供前各有一口青花云龙大瓷缸,缸里装有香油、铜瓢、灯芯,这就是当时所称的“长明灯”,亦称“万年灯”。

长明灯是封建统治者的一种幻想,尽管把这高和直径均为70厘米的大瓷缸装满了灯油,但陵墓一封闭,没有氧气,灯自然熄灭,怎么能长明?

发掘人员当时看到缸里还有很多灯油,因时间长久油已凝固。

中殿南北两壁各有一条甬道可通往左右配殿,发掘人员又分别循着甬道进入配殿。

配殿的石门比前、中殿门要小,且没有关闭;两配殿对称,东西长2。6米,南北宽6米,顶高7。1米;两配殿西部各设有一门,门向里开。

令人不解的是这两个配殿陈设有棺床,而无棺椁。

大家的心不由一下凉到底,好像这次考古,从一开始就不顺,刚开始找不到地方,找到了,也发现了很多东西,而后有被发现是一座疑冢,而现在,找到了一座更大规模,规格更高的帝陵,里面居然没有棺木?

“是不是地宫被盗过?为什么有棺床无棺椁……”

“难道这地宫是假的,这座墓里的皇帝和皇后没有葬在这里,另葬别处?……”

“你说是被盗过吧,又没有丝毫被盗的痕迹……”

一个个疑团在大家心中滚动,偌大个地宫空空如也,意味着什么?

辛苦劳碌这么多时间岂不白费!

好在这地宫的最后一个殿――后殿尚未打开,大家都把希望放在它身上。

后殿的门设在中殿后端,与前、中殿大小一样,工作队员入门的方法也如前技。

门开后,大家顾不得什么机关暗箭毒气了,急不可耐地涌入门内,其实此殿的气味比先前的几个殿还要难闻,还要浓。

奇迹出现了!蒙蒙雾气中,殿中部偏西处三个棺床上赫然并排立着三口朱漆的棺椁!

“找到了!终于找到了!”考古队员们兴奋得互相拥抱起来,眼里闪烁着激动的泪花。

这次的艰苦发掘总算有了圆满的结果,真的可以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大家此时的心情不难理解。

后殿是地宫的主体部分,它比前中殿都要高大,南北长30。1米,东西宽9。1米,地面至券顶高9。5米。

地面铺砌花斑石,细腻光滑,胜过今天的水磨石。

整个地宫,连隧道券通长87。34米,左右横跨47。28米,总面积达1195平方米,和同时期的墓葬相比,除了规模巨大及建筑用料精良外,在结构上,这座地宫并没有什么十分特殊的地方。

由前、中、后殿和左右配殿五殿构成的体例与宫殿形制相似,前、中、后三殿相当于地面建筑的三进房舍,左右配殿相当于左右厢房。

值得注意的是配殿西部设有一门,门向里开,这是一般墓葬所没有的。

不过,在打开棺木之后,里面的情景再次让人看得膛目结舌。

“这是两个男人一个女人?”韩孔雀也有点惊讶,这三座棺木当中的人虽然已经腐烂,看不出男女,但从他们的衣着却能够立即分出谁是男,谁是女,这里很明显是两男一女的棺木,这样的帝陵,他还真是第一次听说。

“你们看,这个是不是男人?虽然有头发,不过,这些头发明显不是从脑袋上脱落下来的吧?”王教授虽然惊讶,但说话的声音却带着惊喜,因为他们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这样就不会错了,这让应该是建文帝,当年传说他就是出家为僧了。”韩孔雀也十分高兴的道,他也没想到,居然这么容易就能够确定他们的身份。

做过皇帝,剃度过,而且还把自己藏在这里,加上奇葩的两男一女合葬,这样的情况,历代帝王之中,很难有一个倒霉蛋能够跟朱允炆媲美了。

据史料记载;明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皇帝朱允炆被他的叔父朱棣夺了皇位;这位年轻皇帝的最后下落成了千古之谜。

据传;燕军破城而入时;朱允炆欲拔刀自尽。

少监王钺拦住告诉他;明太祖在临死时;给朱允炆留下一个铁箱子;让王钺秘密收藏于奉先殿内;在朱允炆大难临头时交付于他。

群臣急忙把箱子抬来;打开一看;里边有三张度牒;也就是做僧人的身份证;上面写好了建文帝等三个人的名字;还放着三件僧衣、一把剃头刀、白金十锭、遗书一封。

书中写明:“建文帝从鬼门出;其他人从水关御沟走;傍晚在神乐观西房会集。”

于是;建文帝剃了头;换上僧衣;带了九个人逃出皇宫,之后;建文帝隐名易服;云游天下,最终死后的归所就不得而知。

当然,上面的传说你可以认为是屁话,因为这显得朱元璋太过伟光正了,这样的他,得有多聪明?

居然连自己死后孙子的命运都能够把握?这样的人还是人?他肯定是神仙。

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身份

虽然这些传说不靠谱,不过,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建文帝很可能是当过和尚,也只有剃度了,他才能安全,毕竟对敌人来说,落了发,等于不孝,这样一个人,自然就没有资格跟别人争夺帝位。

所以,历代以来争夺皇位失败的人,都会落发为僧,这样,这个人一般在历史记载上就是消失无踪了,其实是真的消失了吗?

作为胜利者,作为一国之主,如果想要寻找一个人,又怎么可能找不到?

只不过别人已经承认失败,所以胜利者也为了表示仁慈,而不再赶尽杀绝罢了。

建文帝就是这样,既然他已经没有了资格跟朱棣争夺皇位,而作为他的叔叔,朱棣自然也就不再斩草除根。

所以,如果上面的传说是真的,那绝对不是朱元璋有先见之明,而是他给了自家最疼爱的孙子,一个万不得已的保命方法而已。

本来韩孔雀他们就怀疑这里的一座陵墓是建文帝的,或者是周定王的,现在看到这明显有剃度痕迹的男人,自然会认为是建文帝。

“那么另外两人是什么身份?”看到这种情况,王教授问道。

韩孔雀道:“其中这个女人,应该是当时建文帝的皇后,马皇后,而另外一个男人,唯一的一种可能就是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