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布衣官道-第10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张青云这个讲话在前,现在张青云又和金耀讲重新定位两市的关系,这话太耐人寻味了。正如张青云所说,京城离开了京津,现在保障不存在问题,但是这些年京津倚仗京城的众多方面,重新定位后还是否存在?
如果重新定位后不存在了,最终损失最大的是京津市还是京城市?张青云对这些话都引而不发,故意说得含糊其辞,这中间的味道是非常耐人琢磨的。
金耀轻轻的叹了一口气,他心中清楚,这次伍学文可能失算了。伍学文闹别扭、闹矛盾,其核心在一个“急”字,无论是电还是供气、供水等等,这都是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都是很紧急,很要害的事情。
伍学文把握这个“要害”,自以为就拿住了京城的命门,掐住了张青云的脖子。谁知张青云在危机时刻,还能想到军方这一条应急之路。
京城作为共和国的首都,不可能只有一条保障线路,京城的基本生活保障资源,除了常规渠道外,总有特殊渠道。张青云启用的就是这个特殊渠道。
而且这个渠道出奇的强大,用张青云的话说,这个演练最长时间可以持续一年,有了一年的缓冲机会,张青云有无数办法来化解目前的危机。
就以京津和京城两市的关系来讲,京津发难可以来个突然袭击,但是这一招没能制敌。京城坐拥几千万人口,占据华北最重要的人才、地利、投资、技术等资源。
京城周边所有的省市,离开了京城的辐射,根本就很难立足。
在这样的条件下,张青云缓过气来后,他有无数种办法来对京津实施反制。
伍学文对张青云发难,他是算定张青云投鼠忌器,不敢反制他。但张青云现在化解了伍学文制造的危机,形势立马就不一样了,只要张青云原因,他立刻就可以对两市关系进行重新“定位”。
重新定位后的两市关系,在经济、文化、人力资源、投资等方面,京城处处可以利用本身优势,扼住京津的喉咙。
在这样的局面下,张青云引而不发,天天视察京津和京城交接之处,今天又向金耀训话,其意图何在,可想而知了。
高层政治,尤其到了张青云和伍学文这一级别,有时候就没有必要把动作做完,这样彼此都会留一丝面子,同时也可以保证组织严肃性。
伍学文毕竟是中央政治委员,在京城京津一带的政坛很有名气,人民都称其为伍政局,作为国家级领导人,保护他的面子,其实也是给组织留颜面。
但是留颜面是一方面,张青云现在必须要让所有人知道,他有能力、有实力对伍学文实施反击了。而且他一旦反击,可以冠冕堂皇的让伍学文面临一场比张青云以前更大的危机。
伍学文可以拿京城稳定这条高压线做文章,张青云就可以拿京津新发展这个大规划来反击。张青云现在不动,他只是不想动,他一旦要动,伍学文就是他嘴中的一块肉。
金耀对这些看得透,面上表现得就愈发拘谨,他耳中听着张青云的训话,心中却想着如何去把这些意思向伍学文传达。
政治上有很多事情不需要点透,张青云和金耀说话,就是要借金耀的身份向伍学文摊牌。大家同为京津系的人,金耀和伍学文以及张青云都很熟悉,由他来传话是再合适不过了。
……
京津至京城高速,在这个季节,高速两旁的原野一片春意盎然。
北方的天气常年干燥,也就春季最为舒爽,不像南方那般潮湿,却又暖和,这样的季节对人最适宜。
京津市市委书记伍学文依靠在自己座驾的后座,眼睛望向窗外的原野痴痴发愣,车速不是很快,但也不慢,基本是在匀速行驶。
此时的伍书记眉头是深皱着的,额头和双眉之间像的皱纹像核桃壳一般舒展不开,这和其平日自信镇定的神情相差甚远。
良久,他深深的叹了一口气,摇摇头。
他万万没料到,张青云不仅能够影响中原和华东,竟然也能够得到军方的支持。而在中央,无论是京津系的占江晖和熊先云,还是梁总、凌总,基本都是偏向他的。
所谓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伍学文现在基本能够体会到张青云的力量了。
张青云没有太多弱点,或者说没有什么弱点。他唯一的弱点,可能就是他年龄还比较年轻,在京畿这一带的威望还略有欠缺。
而伍学文就是利用这个弱点做文章,企图向张青云叫一下板,因为伍学文实在是不甘心京津系的力量落在张青云的手上。
伍学文对京津的感情极深,也正因为深,他也就特别敏感。像张青云那样,不顾派系,动辄就拿京津官员开刀立威的情况,是伍学文不能容忍的。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系大家就都是志同道合之人,既然志同道合,张青云又凭什么踩在别人的肩膀上树立威信?
就因这一点,伍学文都要和张青云争一争,他就不信,凭他在京津经营这多年,资历威望比张青云又高,就争不过张青云
然而事实是残酷的,张青云的力量很大,手眼很宽。京城军区都让他调动起来了,京城保障是一项国防大工程,为了这项工程,国家投了巨资,下了血本。
建国这么多年来,这项工程就一直在暗中进行,现在张青云让这项工程走上了前台。
这其间固然有张青云的个人因素,更有军方以及中央领导层集体意志,甚至还有基于国内和国际环境的通盘考虑。张青云的个人意志,能够和这么多其他意志高度融合,可以想象,张青云占据了多大的优势。
想着金耀的电话,伍学文又情不自禁的冷哼了一声。张青云这连续几天在京城的活动,伍学文都了若指掌,尤其是张青云的讲话,处处都很有针对性,这分明就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伍学文老练,处处动作不落口实,京津先前针对京城所做的一切,都是经得起推敲的,张青云即使知道这里面有问题,他也只能是打落牙往肚子里吞。
但是现在,张青云相比以前伍学文更老练,因为他根本就不动作,完全就是引而不发,让伍学文自己出来把这事了结掉。
张青云这分明就是要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一点让伍学文非常的不舒服。
“小邵,这次去京城,你不用全程陪我,你妻子不是在京城吗?多陪陪她吧”伍学文忽然开口道,他说话的对象是前面副驾驶座的秘书邵华。
邵华愣了愣回头,嘴唇掀动了几下,想说话,却又硬生生的住嘴了,他沉吟了半天,道:“我老婆工作忙,他们单位平常都不休假的”
伍学文皱皱眉头,道:“那你就自由活动吧反正放你几天假,这次玩过了,估计下放干部的事情就可以落实了,你的资历和条件都够,下去的条件成熟了……”
邵华呆立当场,不知道如何言语。作为久居官场之人,伍学文当然听得懂邵华的话,而正因为他懂,他心下更是黯然,伍学文这话,分明就是有退下来的思想准备了。
伍书记真的会离开京津?邵华从心底摇摇头,还是不敢相信这个事实是真的,但是看现在伍学文的精神状态,他实在是又不能不信……
正文 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未来的权利走向
华东省省会城市陵水市市长高吉祥的最近调令在中组部网站上公开发布,这确实引起了很多的关注。
高吉祥被任命为豫南省委委员、常委,豫南省政府常务副省长,可以说是跻身豫南核心班子行列。无疑,高吉祥的这次履新,对他来说是仕途的一大转机。
而在此前,京城各方势力对高吉祥面临的尴尬、棘手局面都觉得无奈和惋惜,为了高吉祥的事情,高系上下活动了很多,但都不理想,现在高吉祥能够顺利履新中原,而且在中原的资源大省豫南居要职,这的确是让人大跌眼镜的。
豫南省省委书记唐禹可不是好相与,即使中央要空降人到豫南,也不可能不征求他的意见,如果他不点头,估计事情会很棘手。
而另外一方面,高吉祥是华东的干部,调走高吉祥,华东那边的关系肯定要捋顺。要知道,这些年高吉祥之所以没办法离开华东,很大程度上都是华东班子作梗。
要找一个合适的陵水市市长可不容易,高吉祥担任陵水市长刚好能胜任,华东省委哪里会轻易放人?再说,高吉祥和华东省委几个大佬的关系一直都不是很融洽,在这样的背景下,也不排除有人就是要摁他在固定的位置挪不动。
但现在,华东那边的关系也理顺了,一方愿意放人,一方愿意接纳,中央又还要支持,这事才能成。说起来简单,但实际上每个环节的关系都要顾及到是很不容易的。
大家议论高吉祥这次履新,不出意外,很快就有人把高吉祥的这次履新和张青云联系起来了。
而高吉祥专程从华东到京城,一等半个月,目的就是要秘密会晤张青云的消息也像长了翅膀一样在京城的政坛圈子中传开。
这样的传言流传的速度很快,因为张青云也是目前共和国政坛最炙手可热的人物,人人都知道张青云在中原地区很有影响,但是影响究竟有多大,却众说纷纭。
如果说这次高吉祥的履新背后有张青云的影子的话,那至少说明,张青云已经把自己的影响力渗透进了不止是江南,而是整个中原。
要知道在中原地区的几个省中,和张青云最闹别扭的就是豫南省省委书记唐禹,但现在,唐禹竟然能够被张青云影响,这的确说明张青云在中原的影响其他人比不了。
中原大改革、大发展、大变化,有些东西是改不了的,改不了的是中原地区各方力量的角逐和冲突,改不了的是矛盾总是存在。
中原各省,任何一套班子都避免不了维持各方力量平衡的问题,这个问题不可避免,但同时又很棘手。
显然,张青云在处理中原问题是有经验的,他还在小处干的时候,就在和高系、赵系等实力角逐较量,这
么多年他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人脉无人可及。
从这个角度倒可以解释,唐禹和张青云之间关系缓和的原因。在某些方面,唐禹也是要仰仗张青云的人脉和经验的。
就在高吉祥履新中原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更重量级的消息从中组部公布出来。京津市市委书记伍学文因身体原因辞去京津市市委委员、常委、书记职务。
中央政治局会议接受了伍学文的请辞要求,并决定,任命现京城市市长周邦明履新京津,担任京津市市委书记。
任命京城市市委副书记金耀,出任京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代市长,调岭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汪毕秋履新京城,担任京城市委副书记。
一大串的人事变动在中组部网站上被公布出来,其实细究起来,这一切变动,都只是因为京津市市委书记伍学文主动请辞而来。
前段时间闹得轰轰烈烈的伍张之争,终究以伍学文的失败而告终,所有人都清楚,所谓主动请辞,不过是党内给伍学文一个冠冕堂皇的退路。
伍学文毕竟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大名鼎鼎的伍政局,代表的不仅是他个人和京津,更代表国家和党的形象。伍学文自己也清楚这一点,在他和张青云之间的角逐中,他看不到机会了,也明白大势已去,主动请辞是他最好最体面的选择。
纵观伍张之争,伍学文就像一个红眼赌徒,他以自己的政治生命做赌注,放手一搏,其意就是要夺得京津一系的掌控权,把张青云拉下马。
实事求是的讲,伍学文不可谓不高妙,不可谓不狡猾。但是利用京城维稳作为筹码,就赌张青云扛不住内外的压力,就算准张青云镇不住京城的人心浮动。
但是他终究低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