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布衣官道-第7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青云思虑的是整个华东如何能在组织人事工作上有突破,如何能改变华东在组织人事上遗留的弊端,真正要做到将华东融入全国的政治体系中,这才是重点。
由于关于他的任命太突然,事先他没有仔细去研究琢磨这方面的问题,现在一切都得从头来,对他来说还是挺有压力的。
他的前任马学望调任辽东省省委副书记,已经去辽东报到了,这两天回来和张青云做工作交接。张青云自到华东以来,马学望似乎一直就看他不是很顺眼。
但是这次工作交接马学望却是很认真,组织部上上下下,内内外外的事情他一丝不苟的向张青云交代,有些地方更是不厌其烦,张青云都觉得他有些认真太过了。
“段主任,今天我要早点去欢送会现场,欢送会要搞隆重点,气派点。不要在意那些七嘴八舌,抓廉政不能矫枉过正,该隆重的地方不能马虎。”张青云道。
“是,我是按照这个要求办的。”段刚恭声道,这个时候他才向张青云投去感激的一瞥。作为马学望的办公室主任,段刚和马学望的关系自然是非同凡响。
今天他来操办这个欢送宴会,本来是有些为难的,操办得太隆重,担心新领导不喜欢。太寒碜了,人走茶凉也不是这个凉法,他内心有愧。
而张青云给了他明确的指示要隆重,自然也就让他丢掉了包袱。
华东省委组织部大楼位于省委大院的东部,一幢现代的六层建筑,虽然不算是高楼,但是因为组织部的名声太响,而且地理位置很显眼,无形中似乎让这幢建筑巍峨神秘了不少。
组织部的门户之深,权力之大,在整个华东是出名的。张青云以前就亲眼见过,某正厅级干部在进组织部大门的时候对着光可鉴人的大楼外部幕墙整理仪容。那种谨小慎重的神情,张青云至今还记忆犹新。
没想到时隔几个春秋以后,张青云竟然成了这幢大楼的主宰者,他入主组织部后,这一连几天整个进省委大院的人对组织部大楼都忍不住要多瞅几眼。现在在很多华东年轻干部中,张青云完全就是一个传奇人物,所有都知道,在省委大楼的靠东,组织部大楼里面坐头把交椅的人是一个才三十多岁的年轻人。
有些人甚至还暗暗告诫自己,以后可不能根据年龄来判断对方职位的高低,在省委大院里面撞上了年轻人,可不一定都是秘书处员,说不准人家就是省委常委。
而在组织部内部,尤其是年轻的公务员,最近几天叽叽喳喳,议论最多的便是他们的新老大张青云了。有心人早把张青云以前的履历全曝了出来,张青云在多年前就担任过江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这也让他们有了更多的话题。
……
组织部食堂在组织部办公楼后面,虽然被称为食堂,但是其内装修豪华,堪比星级酒店的宴会厅。
今天组织部领导,各处、办领导,以及处员代表,近百人聚集在组织部食堂,大家共同欢送他们的老领导马学望部长。同时,这也是他们的新部长张青云的第一次和大家近距离接触。
宴会开始前,张青云和马学望笑容可掬的握手拥抱,他们周围簇拥着一干人齐齐鼓掌,宛若众星捧月一般让他们两人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宴会开始前,马学望先讲话,一向严肃古板的马学望今天为了活跃气氛竟然连开了几个玩笑,整个人没有离别的情绪,反倒好像是很高兴。他鼓励大家团结在张青云的周围,把华东的组织干部工作抓好抓出色,要为华东的人才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掌声中,马学望邀请张青云上台,动情的当着组织部领导干部的面道:“张青云同志,华东省委组织部的担子从此就是你来扛了,我坚信你比我做得好”
两人的手紧紧的握在一起,张青云连声说谢谢,马学望这次的表现可以说让他十分的意外。马学望做的一切工作目的都是让组织部班子平稳过渡考虑的,这也颠覆了张青云对马学望以前的印象。
按照惯例,张青云也讲了话,他讲话很简短。只讲他对这次履新感到有些意外,但是他表示,他有信心,有能力带领组织部全体,为华东的组织干部工作作出大成绩。
同时他强调,华东以前好的传统不能丢,华东有华东的特点,华东的组织干部工作理应也有自身的特点。以此来消除大家对他的部分顾虑……
【求月票、推荐票】
正文 第八百三十一章 凶名在外
第八百三十一章 凶名在外(求月票、推荐票)
【马上新的一周就要开始了南华记得不错的话,《布衣》开书以来就没有上过推荐榜,即使是分类推荐榜都没上过。
而且南华以前也极少求推荐票,今天南华求一次推荐票就想看看《布衣》的书友究竟有多大的力量。另外,为什么《布衣》就没有资格上推荐榜呢?
《布衣》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曝光率,兄弟们,有票票的兄弟们,把票都砸过来吧。让我们一起来创造一个奇迹】
偌大一间办公室,张青云一个人坐在里面甚至觉得有些空旷。
他的案头厚厚的几摞文件,从文件摆放的整齐程度来看,张青云都是翻过的。倒不是他看文件的效率高,而是他不太认真,到手上的东西他都是走马观花,有的甚至只是瞟一眼就过去了。
现在对张青云来说,最重要的不是看这些文件,他需要尽快的适应现在的身份,另外,他也要尽快的为自己在组织部的工作捋清思路。
这几年,张青云都在淮阳呆着,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同时来推动经济发展,想的都是一个市的全面工作。现在让他突然把重心放到组织工作这一隅,他还真有些不适应了。
但是,华东省委组织部毕竟是不一样的,张青云看过这一摞摞的材料,唯一的感触,在华东地市班子、省直班子中,有非常多干部的任命、提拔是由组织部直接提名的。
这个比重非常大,这也就意味着华东省委组织部的权利的确是非常大的。实际上根据张青云这几年在华东工作的经验来看,也确实是如此。
别说是省委组织部,就是市县的组织部,权利都非常大。一般华东的干部在上面没有关系,后台不硬的情况下,想要获得提拔唯有走组织部这条路子。
而且,和组织部拉近关系,到组织部跑关系也成了很多人心中想升官的一条捷径,张青云甚至了解到,整个江水市市委班子成员,在调整的时候,全部是用的组织推荐的办法。由这个侧面就可以显示省委组织部的权柄之盛,当初张青云刚来华东,隐隐感觉马学望在华东的威望堪比周守询,当时他还觉得奇怪。
现在自己坐在了省委组织部的位置上,他慢慢也有了体会,的确,相对其他省来说,华东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步子有些慢。而且在重要干部任命上,书记和组织部这一链条过于紧密,这可能也是华东组织工作的特点,但同时可能也是华东系如此密不透风的根源。
当然,华东组织工作的特点远远不止这些。如果优长的话,那就是华东的各级组织部们特别的注重后备干部的培养,省委组织部储备的好苗子就特别多。
这些被确定的重点培养对象,每年的政绩考评都会实时的被整理留存,可以让人很直观的看清某个干部的特点和优长。这种方式显然就是方便组织推荐干部的,参照此推荐出来的干部,显然比参照几张考察材料要靠谱很多。
但是这个模式也有缺点,缺点依然是组织部权利过于集中了,另外,没有进培养笼子的干部很难有提拔的机会。而能进培养笼子的干部,不排除有通过关系,靠山的情况。
如果说这种模式有优长的一面,其必须建立在各级组织部长都是清廉能干的基础上,否则,这个模式就是适得其反,不仅不能为干部任用提拔提供依据,反倒是腐败的温床。
理清了这个头绪,张青云也就理清了华东整个组织人事链条如此紧密的原因,华东十几个市的组织部长都是马学望绝对的信任的人,而后一级级往下,就形成了华东独特的组织体系。
无疑,这个体系凝聚了很多华东干部,但同时,这个体系陈腐僵化,虽然口口声声说是根据《干部任用条例》来提拔和任用干部,实际上却大部分都是走的内定的路子,隐隐还有一些家长制的影子。
“公平、公正、公开”,这是中央《干部任用条例》精髓所在,而最近中组部印发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更是为给省市的干部制度改革指明了明确的方向。
可是华东干部制度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么多年的痼疾,要一下根治,其阻力可想而知。而且,即使能够勉强推行下去,华东现在本来固有的干部体系已经存在了,这个干部体系的形成多是按老办法来的。张青云不可能把这些都推翻,改变过后的华东,依旧无法融入到全国的大潮中去,那岂不是有违初衷?
“咚,咚”两声很轻的敲门声。
“进来”张青云朗声道。
“部长,您找我?”进来的是一位40多岁的儒雅中年人,梳着大背头,穿着甚为考究,很有领导的范儿。他正是华东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林宁。
组织部一共有五位副部长,这其中除林宁以外,还有副部长兼任人事厅长谭秋,副部长,省党校校长莫青林,另外还有两名分管副部长李子恒和郦长元。
整个组织部权利的核心基本就是被这几人掌控在手中,而这几人的头便是林宁,张青云现在初来乍到,要了解情况,展开工作就得从林宁身上着手。
“老林,坐,坐谢谢你给我这一摞一摞的资料,我埋头看了几天,学到了不少东西啊。”张青云笑道,站起身来指了指前面的乳白色沙发,示意让对方坐。
两人坐好,张青云又招呼秘书上茶,张青云新配的秘书叫方寒,30出头的年轻人,从硕士生选调进省委,在机关秘书处干了4个年头,这还是第一次做常委秘书。
张青云选中他,主要考虑其年龄,办公厅推荐的几个秘书他都不满意,最后他自己看秘书处秘书的简历,看到方寒在自我评语优点一栏,写着“不浮躁”三个字。他觉得在古板的机关中竟然还有一个如此有活力的年轻秘书,他当场就点了他的名。他这轻轻一点,也就决定了一个年轻干部的前途。
林宁坐在沙发上,张青云坐在他的对面,两人就隔着一张水晶玻璃的茶几,林宁还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和张青云接触交流。
对张青云的到任,林宁谈不上反感,他清楚,华东组织部长的位置,如果没有秦书记的支持,是可不能落到张青云身上的。
他虽然不明白秦书记为什么会把张青云放在组织部长这个要职上,但是他明白自己还没到那个层面,上面决定让张青云来主导组织部的工作,作为常务副部长,林宁只能是认真配合领导工作。这个心态林宁是一定要摆正的。
但是另一方面,林宁心中又是顾虑重重,毕竟关于张青云的传言很多,即使没有传言,通过张青云在淮阳两年的执政,林宁也能够看清其果决果断,雷厉风行的作风。
这样的一个领导来省委组织部,真要来一番大砍大杀,惹出了乱子,得罪的人太多。覆巢之下无完卵,林宁也跟着要吃亏,那样就太糟糕了。
还有更重要的,林宁在省委组织部干了这么多年,他非常清楚华东组织链条的构成,如果这些全部让张青云给推翻了,等于整个华东也就变天了,作为华东系的一员,林宁是不愿看到这样的结果的,也是忍受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