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工业霸主-第3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林振华的问话,张逸华答道:“我们目前设计的这型汽轮机,包括20级叶片,叶片的尺寸较大,在高速旋转时,容易发生共振。叶片振动会加速材料的疲劳,导致材料断裂。我们查过国内外几百起汽轮机叶片断裂的案例,发现其中80以上与叶片的共振有关。所以,为了提高汽轮机的使用寿命,我们必须找到一种减振性能更好的材料。”
“12Cr不锈钢是公认的减振性能良好的材料,可是在张工眼里,还是达不到要求啊。”安子轩无奈地说道。
张逸华坚持道:“公认是公认,事实是事实。我们在实验室里进行过测试,咱们国家生产的12Cr不锈钢的确达不到我们的要求。如果用现有的钢材来制造叶片,我们估计,我们的汽轮机使用寿命,只能达到ALK的三分之一左右。”
“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林振华道,“我们搞大乙烯,不是为了好看,而是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既然要搞,我们就一定要搞得比ALK好。”
安子轩道:“我们也是这样想的,所以,我们目前也正在积极研究这个问题,一定要搞清楚材料减振性能不足的原因。”
“这应当是与钢材的微量元素配方有关吧。”林振华问道。他知道,一种钢材的型号只是反应它的主要成份,在实际冶炼的过程中,为了达到某方面的性能,人们往往要在炼钢炉中添加一些微量的其他元素。这些微量元素的配比,是各家炼钢企业的不传之秘,有时候人们说某些钢厂的产品好,另外一些钢厂的产品差,其实往往就是差在这些微量元素的控制上。
安子轩道:“的确是如此,我们去钢厂了解过,我们的冶炼技术并没什么问题,主要原因应当是在微量元素方面,所以,我们已经在着手研究配方问题了。对了,在这方面,小林同学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啊。”
说到这,安子轩转回头去,向坐在自己身边的林芳华说道:“小林,跟你哥说说你们现在研究的情况(武动乾坤最新章节。81zw。)吧。”
林芳华此时已经如林振华所愿,成为安子轩的博士生了。安子轩知道她是林振华的妹妹,自然是格外照顾。而林芳华倒也没给哥哥丢人,她带着另外几名博士生和硕士生,承担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关于12Cr不锈钢中微量元素的配方,我们目前的思路是先查阅国外资料,形成一个系统的思路之后,再进行实验。我们查阅的主要资料,就是目前汉华技术情况(武动乾坤最新章节。81zw。)研究所的苏联资料。苏联在工业汽轮机制造方面有丰富的经验,目前世界上最大的1200兆瓦单轴汽轮机就是1982年在苏联投入运行的,压力是24兆帕,蒸汽温度是540摄氏度。”林芳华对哥哥侃侃而谈。
林振华问道:“你们目前查资料查到什么程度了?”
林芳华道:“我们已经查了两个多月时间了,看了几千份实验记录,已经有一些初步的想法了。不过,要最终形成一个明确的思路,估计起码还得半年时间。”
林振华像是牙疼似地轻轻抽了口凉气,说道:“小芳,你们的进度是不是太慢了一点?光查资料就要半年时间,等到把材料实验出来,不得一年了?张工他们可是等着你们的材料来造汽轮机呢。”
林芳华嗔道:“林总,你有点良心好不好?我们2个月看了几千份实验材料呢,那些材料有些还是俄语,我现在都不得不开始学俄语了。”
安子轩笑着给林芳华解围道:“林经理,这个倒不能怨小林,资料的整理工作的确是非常枯燥和繁重的,据我所知,小林同学已经好几个星期没有休礼拜天了。”
林振华笑着说道:“这丫头,倒是得累一累才好,工作这么紧张,我看她好像还胖了点似的。”
林芳华道:“你这就不知道了,我是越忙就越胖的,我忙得连减肥的时间都没有了。”
“不过,半年时间,也的确是太长了。”林振华叹道。
张逸华道:“这是没办法的事情,科学研究有它自己的规律。我们还算幸运了,拥有这些苏联人的资料,如果没有这些资料,恐怕我们用两年、三年时间也很难解决这个问题呢。林经理,你也不用着急,材料没出来之前,我们还可以先进行一些其他方面的设计,不至于太多时间的。”
“也只能如此了。”林振华说道,“那就辛苦各位了。”
正说到此,办公室的门忽然被推开了,毕敏拿着一份报纸冲了进来。见到满屋子的人,她愣了一下,欲言又止。
“怎么啦,毕敏,有什么事吗?”。林振华注意到了毕敏脸上复杂的表情,连忙问道。
毕敏道:“林经理,刚才项助理从浔阳打来电话〃》找你。”
“他说了什么事吗?”。林振华问。
毕敏把手上的报纸递了过去,低声地说道:“他叫我去资料室找了这份报纸,说马上送给你看。”
410叶片材料
410叶片材料,到

【411 林振华现象】
(的。。)(的。。)林振华从毕敏手里接过报纸,一看刊头,不由得皱了皱眉。南部经济导刊,林振华对这份报纸是有些印象的,知道它是由一家大报的副刊改制而成的。
前几年,国内的副刊类报纸冒出来很多,不过绝大多数都是以什么法制副刊、生活副刊之类的名义,登一些打黄『色』擦边球的文章来吸引眼球。南部经济导刊与其他的副刊不同,它主打的是经济和社会领域的新闻,以言语犀利而独树一帜,很快就成为所有副刊类报纸中的佼佼者。
对于像林振华这样做实际工作的人来说,对于南导这样的报纸是非常不屑的。因为这类报纸的一大特点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什么事情不被它们骂的。修条路,它们骂你为了政绩而扰民;你不修路,它们又要骂你不关心群众生活。如果你要反问一句:依你说,我们该怎么做。它们会这样回答:这不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只是媒体。
媒体就可以不讲理吗?林振华真想冲到这些报社去吼一嗓子。
林振华记得,两年前,在他收购江实电的时候,就曾经有一位自称是南部经济导刊的女记者采访过他。当时那个女记者十分张扬,口口声声说自己是无冕之王,动辄要林振华解释这个,解释那个。事后,林振华还曾经让人去关注过,看看南导上会如何丑化他,结果等了很长时间,也没看到有相关的报道登出来,于是林振华就把这事给淡忘了。
在这两年中,林振华再没有和南部经济导刊打过交道,他有些纳闷,这家报纸又想折腾出什么妖蛾子来呢?
“项助理让你看第三版。”毕敏小声地对林振华提醒道。
林振华翻开报纸的第三版,只见最上方列着一个大大的通栏标题:《姓资还是姓社,林振华现象说明了什么》。
林振华只觉得心里一凛。他上报纸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但被人称为“现象”却还是第一次。从这个标题的措辞来看,林振华完全能够猜出,这是一篇对自己不利的文章,而且这绝不是随随便便曝点料,而是要用政治大帽子一下子把他压死。
类似这样的事情,他过去也曾经历过一次,那就是当年汉华机械厂的工人姜铁梅向媒体写匿名信告他的状,新华社江南分社的记者徐海皓到汉华机械厂去采访他。不过,那一次的媒体危机最终被他成功化解了,徐海皓写的内参送到中央领导手里后,得到了小平同志的亲笔批示,给他赢得了一顶政治保护伞。
但这一次,事情恐怕就不那么简单了。
“哥,怎么啦?”林芳华一直在注意着林振华的脸『色』,见他脸上掠过一丝惊异之『色』,知道必然有棘手的事情发生了。
林振华抬眼看了看众人,众人也都在看着他,只是没有像林芳华那样直接询问而已。林振华在众人面前是小字辈,但同时也是项目的领导,领导的事情,如果不想对属下明说,属下是不合适询问的。
林振华知道,这件事肯定是瞒不住人的,南部经济导刊的发行量不算小,只要有一个人看到这份报纸,必然就会一传十、十传百地把这事传开。既然大家迟早都会知道,他还不如现在就直接跟大家透底为好。
“没什么大事,只是有人担心我天凉受寒,所以给我弄了顶帽子戴戴。”林振华微微笑着对众人说道,说着,他把手里的报纸直接递给了张逸华。
“林振华现象”张逸华一看那个标题,也是吓了一大跳。一个人的名字与某某现象联系在一起,多数时候都不是好事。
“什么?居然还有林振华现象,我看看?”林芳华好奇地凑过去,看到标题之后,一时没品出什么味道来,还回过头对林振华开着玩笑:“哥,你又出名了。”
“姓资姓社林经理,这顶帽子可有点大啊。”安子轩也看了一眼报纸,然后忧心忡忡地对林振华说道。
“姓资姓社……”一屋子的技术人员们都感觉到一股凉气从脚底升腾上来,他们的脸『色』都变了。
这个屋子里,除了林振华兄妹以及毕敏之外,其他的技术人员最年轻的也是四十出头了,他们都经历过许多次政治运动,对于这种政治词汇有着很强的敏感『性』。刚刚过去的风波是怎么回事,他们也都是很清楚的,现在一听“姓资姓社”这样的质疑,立即就意识到,林振华非常危险了。
“措辞十分偏激,用意十分恶毒啊”张逸华一目十行地读完了报道,把报纸往桌上一拍,气愤地说道。
“哥,这篇文章对你非常不利吗?”林芳华这才回过味来,开始胆战心惊了。
林振华扭头对毕敏问道:“毕敏,老项有没有说别的?”
毕敏见林振华已经把报纸拿给众人看了,也就没什么可隐瞒的了。她点点头道:“项助理说,让你马上回浔阳去,省里派出了调查组,已经到咱们公司了,要求你马上回去汇报有关事情。”
“这么快”张逸华惊讶道。
安子轩指了指报纸上的日期,说道:“这是前天的报纸,咱们一直都没有注意,估计江南省方面已经注意到了。现在是敏感时期,这篇文章的指向『性』又这样明显,我想,江南省的领导肯定是担心要承担什么政治责任,所以赶紧派出调查组来进行调查。”
“安老师,你说我哥会有事吗?”林芳华焦急地对安子轩问道,在她看来,安子轩应当是很有经验的。
可惜,安子轩也只是一个书呆子而已,他对于政治的认识,仅限于自己经历过的运动。听到林芳华的询问,他摇摇头道:“我也说不清,按理说,林经理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应当是没什么事情的。但政治上的事情,谁能说得清楚呢?”
林振华稳了稳神,把报纸拿回来,自己从头到尾把那篇报道看了一遍,嘴角『露』出了轻蔑的微笑。
在这篇报道上,记者列举了林振华从承包汉华机械厂劳动服务公司至今的所作所为,专门指出了林振华在汉华重工所拥有的股权,以及受美国h※h公司委派担任汉鲁机床公司董事长等事情。在描述完这些事实之后,记者质疑道:林振华这样做,难道不是在变相地挖社会主义的墙角吗?汉华重工的前途,是姓资还是姓社呢?
姓资姓社,在当时的确是一顶可怕的大帽子。如果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认为汉华重工姓资,那么林振华的前途就堪忧了。
不过,作为一名穿越众,林振华却知道,姓资姓社,是最不值得担心的一个罪名。因为两年之后,小平同志将会发表著名的南巡讲话,其中最核心的一句,就是“不要问姓资姓社”。今天大家看来觉得非常严重的政治问题,到那个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