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踏天无痕-第1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狮城岭这边暂时只能做这样的安排,董潘、吴雄、裴晋华以及董宁,与其他河西子弟及千余道衙兵精锐,都会暂时留在聚泉岭,要等燕京城的形势相对稳定下来,再考虑回去。
  ……
  到这时,陈海以曹氏父子名义拿到聚泉岭的地契后经营已经整整半年。
  近一个月来,将近有四万战俘转移到聚泉岭,在东麓、南麓的坡地临时搭建了大量的窝棚安置,山脚下乱糟糟一团,但聚泉岭半山腰往上,已经是颇有些规模了。
  除了西麓的大小铸造场,以及湖口安顿曹、丁等氏族人的村寨外,聚泉岭在原有的大小连寨基础上,又兴建了文华殿、演武堂、药师堂、藏兵院等建筑,还对寨墙进行了加筑。
  此时陈海让周景元将东南坳里的那座寨子清理出去,让千余道衙兵驻守进去,又另外在主寨这边,给董潘、吴雄、裴晋华、董宁等人准备好条件清幽的精舍,能直接看到烟波浩淼的聚泉湖水,风景十分的宜人。
  从狮城岭回来,将坐骑丢在山脚下,陈海陪董潘、吴雄、董宁径直往主寨这边飞过来,刚好看到有五六艘猎渔船,拖着一头比猎渔船小不了多少的巨鱼,从湖口进入东麓相对狭窄的河道。
  “那是什么鱼兽,竟然这么大!”
  聚泉岭并不高,董宁从她们所站的亭子到湖口,也就两千余步的样子,能看清楚猎渔船拖着的那尾巨鱼足有七八米长,这时候不知死活,即便还没有彻底咽气,也没有挣扎的余地。
  鱼身上的乌黑鳞片,在此前的搏斗中七零八落,巨大的鱼嘴里露出锋利的细碎尖牙,在夕阳下闪烁着寒光,似乎能一口将小型的猎渔船咬成两截。
  “这是潼河较为常见的铁背鲶!不过今天收获的铁背鲶的确不小。”陈海笑着说道。
  “何止不小,”董潘微微震惊地说道,“潼河两岸人族繁衍旺盛,此时在潼河里能发现上千斤重的铁背鲶就已经能惊动乡野了。今天猎得的这头铁背鲶,怕是得有七八千斤重。听说此前这座湖泊,有两头妖鳄盘踞,后来被你除掉了,这头铁背鲶也不知道怎么从那两头妖鳄眼皮子底下活下来的?”
  “也可能是刚刚从潼河上游的某座山湖里,迁徙到聚泉湖后,沦为聚泉岭的猎物。”陈海说道。
  铁背鲶长成这么大,也只能算是低级妖兽,这时候背脊、侧胁插着十几根带钢索的倒刺鱼叉,伤口还汩汩往外直涌殷红的鲜血,不难想象为猎杀这头铁背鲶,六艘猎渔船上百余人,今日必是在湖里经历一番艰苦的搏斗。
  不过那六艘猎渔船,或者说猎渔艇更合适一些,都是聚泉岭精心改造,内部用淬金铁铸造加固过,还镌刻简单的定波道篆,这才能在湖里搏杀大型鱼兽,远非寻常渔船能及。
  铁背鲶作为低级妖兽,血肉虽说没有太大的炼丹价值,也能熬制滋补气血的药膳,但阅读艘猎渔船将这头巨大无比的铁鳞鲟拖到岸边,早就闻讯在那边等候的上百人迎上去,在河滩上就训练有素的将铁背鲶肢解成大块的鱼肉。
  看到大块的鱼肉直接送到安置战俘的窝棚区……
  “聚泉岭待这些饿俘,却是慷慨啊!”吴雄感慨道,没想到陈海竟然将道衙兵精锐将卒才能享受的药膳食材,都安排送给那些身体孱弱的饿俘滋补去了。
  “聚泉岭用五百万斤精锻铁,才换下这批战俘,总得让他们先恢复气力,日后才有可能赚回本来,”陈海笑着说道,“好在聚泉岭也是靠山吃山、靠湖吃湖,大家都在聚泉岭做客,不需要担心这边拿不出好东西来招待……”
  聚泉湖承接潼河上游来水,本身就是数座峰岭围出来的大裂谷,湖最深处有四五百米,但西边仅有一道两百米宽的石坝口子能让湖水泄出去,形成一道四五十米高的瀑布。
  这种特殊的地形,将潼河上游大量的鱼兽都拦截在聚泉湖里,聚泉湖的鱼兽资源难以想象的富足,这也无怪乎两头妖鳄会长年盘踞在湖底不走。
  要不是如此,聚泉岭周边仅开垦两三万亩地,秦潼山、京麓及天水、秦山等郡的粮价都高得吃人,陈海谈什么去养活这么多的饥民?
  湖泥砂矿的事,是不会说给董潘、吴雄他们知道的,但聚泉岭这边每天都会安排数十艘猎渔船到湖里捕捞鱼兽,也瞒不过有心人。
  而陈海这段时间,也特意将大量富含生命精元的妖兽妖鱼血肉,安排给饥民食用,也是方便他们的身体能尽快调养过来,不至于花费这么大代价安置过来,两三年就多死光光掉。


第203章 安置饿俘
  “你打算如何安置这么多的饿俘?”
  董潘看着山脚下修建还算整饬的一排排窝棚,很好奇陈海要如何安排这些饿俘。
  转移过来的饿俘,也就第一批三五千人状况稍好一些,其他绝大多数人,皆是瘦骨嶙峋。这些饿俘被困深山半年多,生命精元从根本上受到亏损,即便投再多的药膳进行滋补,也不可能完全弥补回来,绝大多数人都不大可能活过四五十岁,也更不要想能操训成虎狼悍卒。
  陈海竟然愿意接受其他将领都视为累赘的饿俘,董潘还是很奇怪。
  陈海微微一笑,在董潘、董宁等人面前只是说杀戮并非他的本愿。
  于心不忍是一方面,更主要的,聚泉岭也没有正当的理由,从潼北府再额外招募四五万精壮为己所用。
  即便英王赢述及文勃源那边完全放纵不管,甚至还帮聚泉岭顶着外界的压力,方便陈海可以从潼北府招募四五万精壮,但这四五万精壮都带有强烈的农耕、宗族思维,短时间内要么只能用来编训部曲私兵,要么只能用来屯田耕种、成为受聚泉岭控制的自耕农或雇农,而这两件事都不是陈海这时候想要做的。
  聚泉岭这时候不要说根本供养不起四五万精锐部曲,就算养得起,这时候强潘林立,聚泉岭暴露出不必要的野心,完全是取死之道;而此时聚泉岭周边山多地少,也容纳不了多少人屯田耕作。
  这些饿俘身体还真是亏得厉害,大多数人这辈子都不要想有机会恢复过来,但陈海想要将聚泉岭发展成一座兵甲、战械及机关傀儡的大型铸造工场,这些饿俘就能提供必要而充足的劳动力。
  这批饿俘此前都是流民军将卒,无论是此前受过一定的操训,还是被抛弃在野狐岭之后濒死麻木,都注定他们的服从性要比招募的民勇高得多。
  陈海从开始就知道,他要造出所设想、在罗刹血腥战场之中都能冲锋陷阵的那种强悍机关战车以及真正强大的战争傀儡,绝非三五百人规模、辟灵境匠师不足十人的铸造场所能完成的。
  陈海在过去半年时间,陆续将曹、丁等氏三四千族人迁徒到聚泉岭来,却摒弃以往编民入户、宗族化管理的传统做法,而是完全纳入工场化管理。
  所谓的工场,并非单指铸造工场。
  除了聚泉岭最为核心的铸造工场外,陈海还成立造船工场、矿场、采石工场、伐木工场、屯田农场及渔猎队、建造队、商船队等等;在各座工场附近建造围院、围楼,将诸氏成年族人作为诸多工场的雇工打散了安置进去,还兴建多座学堂收留诸氏族的未成年子弟,进行更系统化的培养。
  陈海这是借鉴国营大厂的管理方式,要在聚泉岭形成一个新的完整生产体系,以便他的计划能尽可能少受外界干扰的进行下去。
  为此,陈海在扈卫营仅保留百余精锐扈卫,其他百余嫡系都安排去负责各个工场的事务……
  新的生产体系已经大体形成,现在就等着一批批战俘陆续调养过来,就会及时安排到各个建筑队、渔猎队、屯田营以及各个矿场、伐木场、采石场里补充人手的不足。
  虽说扈卫营仅保留百余精锐,但诸工场都会组建三五十人或一二百人不等的民勇队,保证必要的操训不松懈下去;特别是猎渔队,在聚泉湖以及聚泉岭以西的深山里,通常要面对凶悍的妖兽,所编入的都是千挑百选的精壮健勇,装备也极精良,完全就是扈卫营的后备战力,随时能调上战场使用,这时候却也不怕有小股势力敢来侵扰聚泉岭。
  而基础拳法、掌法、步法、腿法等等,陈海也会通过诸多嫡系,一步步的传授下去。
  陈海不会将他的全盘打算说给董潘他们知道;就算说出来,他们也未必能明白,甚至一切都摊到他们眼前,他们也都猜不透陈海要干什么;即便跟他们解释明白了,他们也未必认为陈海的这种做法能成事;毕竟聚泉岭正进行的一切,与当世人的惯性思维差距太大了。
  ……
  半个月后,百万蓟阳流民军东出进入河阳郡境内。
  黑巾军虽然伤亡也很惨重,但这时候能衣时从其他流民军补充精锐将卒,在短时间内兵力甚至扩编到十五万众,而战后又能得到虎贲军遗弃在黄麋原的大量兵甲、战驱、战械、战车,装备迅速的得以更新换代。单纯以兵员战力而言,此时的黑巾兵已经不在同等数量的虎贲军及诸宗阀部曲精锐之下了。
  除了十五万黑巾军精锐,其他自号黑燕军的流民军兵马招蓦分散各地的义师,也迅速扩充到百万众。
  蓟阳郡几经屠戮、摧残,已经彻底打残了,地方宗族再没有对抗流民军的力量,要么投降,要么惨遭屠戮灭族,蓟阳郡的形势迅速就被流民军掌控。
  却也因为蓟阳郡被彻底打残了,农耕生产体系已经被完全摧毁,短时间内都不可能恢复过来,而地方上的储粮也差不多耗尽,超过百万规模的流民军就不可能长久滞留在蓟阳郡内休生养息。
  北有强大的苗氏,南有万夫莫开的武胜关,黑燕军东进河阳,并不是难以想象的事情,只是燕京风雨飘摇,太尉府虽然传诏天下,勒令诸郡兵援河阳,但这时候谁会出兵?
  河阳一郡,又如何抵挡百万兵势极盛的黑燕军?
  虽说此前有一部虎贲军精锐在河阳郡境镇压民乱,但面对来势凶猛的黑燕军,三万虎贲军将卒哪里还敢正面拦截?
  三万虎贲军仓皇南撤,河阳地方既然没有董氏这么强悍的宗阀,也没有太微宗这么强悍的宗门,地方兵备哪里会是兵锋极盛的黑燕军的敌手?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河阳就已经丢失大小百座城池,地方中小宗族、宗门或逃或降,而随后黑燕军又迅速往北面的雁门郡推进。
  此前在雁门郡平叛镇乱的五万虎贲军猝不及防,被兵力短时间就暴增到近两百万、有如蝗群一般的流民军团团围困在雁都城里,插翅难飞。
  雁门五万虎贲军及二十万地方兵备就坚守了二十天,与据雁行山立宗数千年的雁门郡首宗虚灵剑宗,同时选择叛节、向黑燕军投降,一时间天下震惊!
  这时候其他郡被地方宗阀及虎贲军镇压得喘不过气的流民军,纷纷跳出包围圈,快速往河阳、雁门转移,使得聚集在河阳、雁门、蓟阳等郡的流民军兵势一天强过一天。
  坐镇北域赤云等边郡、拥兵百万的强藩苗氏,此时又派军使进京传报集结于瀚海沿岸的妖蛮诸部此时也蠢蠢欲动、有集结妖兵的迹象,如果帝国不能及时出兵镇压三郡流叛,大燕帝国都有可能一朝倾覆……
  谁也没有想到,立国数千年、根深蒂固的大燕帝国,竟然顿时间就陷入岌岌可危、随时都会倾覆的境地,谁也没有想到形势的逆转,会是如此的轻易跟措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