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篡清(上)-第2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昨天。太医都偷偷告诉应该袭爵地奕欣孙子溥玮,该准备后事了。
屋子里面已经点上了安神的蜡烛,干瘦的奕欣躺在榻上,睁着眼睛望着屋宇,不言不动,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溥玮等等几个晚辈,在屋子内外进进出出,看看老王爷,又赶紧出门吩咐布置事情。王府要是办大白事,那事情可多!
只有秀宁一直守在恭亲王的旁边。静静的看着这个疼了她十几年的六爷爷。
她未施脂粉,长长的柔顺黑发披下来,只因为奕欣喜欢摸摸她的头发。这些日子守下来,秀宁身子本来就不强,现在更加的弱不胜衣。只有一双大眼睛还是清澈如水。
门外突然有点什么响动,奕欣也慢慢转过头来,低低地问:“怎么了?”
秀宁侧耳听听,浅浅一笑:“六爷爷想知道?”
奕欣苦笑:“趁着有点精神,多知道一点儿是一点儿吧。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了……”
他胸口跟拉风箱似地。这几句话,说得费力无比,几欲断掉。秀宁笑笑站了起来:“那我去问问。”
她走出门后不一会儿就回来了,还是坐在奕欣旁边,细心又摸了摸奕欣的额头。看看有没有潮热。看奕欣一直瞅着她。才笑道:“没什么,日本人炮轰了大沽。夺了炮台,消息从天津一直传到这里,听说满朝官员,还有士子们要去颐和园外叩阙,请皇上太后下令天下勤王呢。”
“,这种天气……”奕欣咕哝一声儿,半晌后才低低道:“那……徐一凡就回来定了。”
仿佛回光返照一般,他说话的声音也变得稳定清晰起来了:“鬼子再厉害,爱新觉罗家的江山倒不了,我那老嫂子,比谁都明白…………可是大清现在,却架不住内里面有个得天下之望的权臣了呀,人心思变…………徐一凡,这望算是养起来了…………鬼子逼在大沽口,只有先挡一下再说了,不然谁那里也过不去哇…………天变了,天变了,还好我不用瞧着了……”
秀宁眼泪一滴滴的掉了下来,却没有哭声,她低低道:“六爷爷,这爱新觉罗家,我替你守着。”
“,你一个旗人姑奶奶,跟着捣什么乱来着……”奕欣苦笑着将脸缓缓转过来,看着秀宁:“丫头,我这么一伸腿瞪眼,就苦了你了……溥玮那小子我明白,不是个溜儿,可是该着他袭爵,有什么法子,你还是找个好地方安置了吧,我给你留了俩钱,百八十万总有,饿不着你的。我那老嫂子在,也不会亏待你…………别想太多了,亏了心血,命不长……”
说罢他又将头缓缓的转了回去,谁都不看了,只是喃喃自语:“天变了……天变了……。”
声音越来越轻,转至寂静。
公元一八九四年九月十三日夜,恭亲王奕欣,薨。
颐和园乐寿堂内,仍然是一片死寂。大家都呆呆的听着雷声大雨,看着泥水也似地雨点,倾泻在颐和园内外,入眼之处,一片灰茫茫地,出门十步,即不可见人。
雷声渐渐的小了下来,屋内还是无一人说话。却听见远处似乎有一种声音,直上夜空。仔细倾听,似乎是许多人聚于一处哭喊呼叫的声音!
慈禧终于动了一下。看了一眼李莲英。李莲英会意,白着脸就走了出去。一会儿就脸色更加苍白的转了回来,低声道:“老佛爷,在京的文武官员,还有候缺官员,游历京中地士子,还有士绅,已经聚集在颐和园门口,叩阙来着…………”
慈禧一拍卧榻:“谁把消息传出去地?”
李莲英扁扁嘴,没说话。大沽离天津百里不到,离北京城就四百里,这鬼子上陆大沽,还能瞒着消息灵通的北京天子脚下地臣民?
哭声越来越响,呼喊声也越来越高。慈禧心烦意乱的一挥手:“世铎,你去瞧瞧,这是怎么回事儿?日本人还没打上门。乱个什么劲儿?”
世铎慌忙爬起,和几个大臣仓惶的出门,冒着大雨一路小跑到颐和园门口,这么长的距离,饶是护军拿伞遮挡,他们几个大臣都淋得透湿,跟从泥塘里面捞出来的一样。
过了江南桥,就是颐和园门口,入眼之处,就看见马灯气死风灯的光芒下。门口泥水当中,黑压压的不知道跪了多少人!
当官地戴着顶子,穿着官服,读书地穿着长衫,老百姓穿着短打扮,大雨倾盆当中,还有人不断的赶到,跪着的队伍越来越壮大。颐和园的护军都集结在门口,横着兵刃洋枪,不知道做什么才好。
世铎心下慌乱。大步走到这看不见尽头的队伍前面,用尽全身气力喊道:“你们这是在做什么?逼宫吗?惊扰了老佛爷慈驾,还有皇上的圣驾,你们如何吃罪得起?都是族诛的罪过!”
趴在前面几个官儿狼狈的抬头:“世老三,什么时候了。你还说这个!鬼子都登陆大沽了!这仗怎么打的?现在只有传令天下勤王。调朝鲜地徐大人回来!让他节制诸军,打小鬼子!太后皇上不答应。我们就跪死在这儿!”
世铎看看,这几个官儿都是御史台地。御史多是清流,多多少少和帝党有些瓜葛。日人登陆大沽,这些清流就这样来逼宫了?帝党还真是图穷匕现了啊!
他越想越是手脚冰凉,放眼向外看。帝党鼓动清流不用说了,前面一排满满的都是跪着这些人物,可是后面这么多百姓,却又是从哪里来的?而且人还越来越多,冒着这场大雨,一直涌到这里?
后面的人听见了前面的对话,不知道是谁,放声大喊了起来:“求老佛爷和皇上调徐大人回京师勤王!”
“调徐大人回京师勤王!”
“调徐大人回京师勤王!”
甲午战事,处处糜烂,这徐一凡怎么就成了天下人地泰山之靠?世铎慌乱得已经不知道说什么才好。脑海当中突然一个念头电闪般而过:“也许比起帝党,这徐一凡是更加危险地人物!怪不得老佛爷对他处处提防…………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回到京师脚下!可是现在看来,不让他回来,也已经是没有办法了,这家伙都誓师了,说不定明天的大清时报,就又登上了…………只有将他圈在辽南,慢慢再想办法收拾吧。这么说来,为了安天下之心,这个奉天将军,竟然是不得不给,也不知道这些帝党,已经把这个光绪要封他做奉天将军地消息传了多久…………只要不回京师,就比什么都强!至于京师勤王,只有靠老李了,赶紧调些山东还有辽西的兵回来!”
惶急之下,世铎的脑子比平时不知道快了多少,当下就做了决断。最后只是喊了一声:“你们候着,仔细失仪!我去回禀太后和皇上,总会让你们满意罢了!”
大雨中,他踉跄仓惶而去,只留下身后暴雨大风中黑压压的人群,还有一声高过一声的呼喊:“调徐大人回京师勤王!”
公元一八九四年九月十三日夜。
鸭绿江。
暴雨如注,倾盆而下。
两座浮桥架在江面上,骑兵披着雨衣斗篷,在茫茫雨雾中四下巡视警戒。大雨几乎形成了雨墙,密而不透。
在如此暴雨之下,两条看不见头尾的队伍,正快步通过这两座浮桥。每个士兵都背着背包,穿着雨衣,枪架在肩膀上,埋头疾步走着。偶尔闪电一亮,就可以照见队列前面的苍龙旗帜。
徐一凡骑在马上,身边全是参谋本部的年轻参谋,还有溥仰率领地戈什哈,人人大背着步枪,立马雨中,站在朝鲜这边的江岸看着对面祖国土地。
雨水打在徐一凡脸上,几乎让他睁不开眼睛,雨声也盖住了他的喃喃自语。
“***,总算回来了…………老子在外面可是足足两年啦!冒的险也不知道多少,南洋几十个人要打几万个,朝鲜老子还要上刺刀冲锋!自己的女人都没睡几次……总算让老子等到回来的这天了!”
一个负责指挥队列交通的军官策马过来,大声禀报:“大人,该本部过江了!”
徐一凡一勒马就要走,旁边楚万里大声笑道:“大人,跃马鸭绿江归国,不发表一下什么感言,让咱们恭听振奋一下?当日大人在肃川里那番阵前动员,可是人人感奋啊!”
徐一凡笑骂了一句:“老子现在就一句话,归心似箭!”
说着就大笑着策马冲上了浮桥,前面队伍已经过完,后面队伍暂时停步,万余将士就看见徐一凡一马当先,后面数十骑士如龙一般穿行在鸭绿江上。雨水在江水上激起层层白雾,被这数十骑健儿搅动。
这一刻,禁卫军从征将士,今后几十年都不会忘记。
徐一凡的健马才踏上母国的土地,雨水忽止,满天地乌云被风迅速推走,露出了天空点点繁星。刚才的暴雨疾风,好像就和这安静的夜色,没有半分关系一般。
士兵们推下了雨衣的帽子,仰头看着浩瀚的天空星海,发出了惊呼赞叹地声音。星光错落,洒在这一万两千健儿地身上。
徐一凡也仰首向天,楚万里来到他身边的时候,就听见徐一凡低低地说了一句话:“天变了…………”
公元一八九四年九月十四日,光绪明发上谕,奉天将军曾琪开缺,徐一凡任奉天将军,另加辽南大营钦差大臣衔,负责辽南全盘战事。
徐一凡誓师归国,消息经大清时报,经朝廷邸报,经各省自发的电报局转发之后。
天下振奋。
年前年后太忙,大章节致歉。都是这些日子抽空挤出来的。
  第六十一章 烽火处处
公元一**四年九月十五日。
奉天蚰岩县城外。
这个季节,正是东北草森林密的时候儿,两边山头,都郁郁葱葱的,一条道路,弯弯曲曲的从蚰岩县城旁边经过,转向西北的盖平、牛庄方向。
在低矮的蚰岩县城的城头,日本陆军的日章旗,在大太阳底下冷森森的飘动着。县城三个入口都封住了,只有西北面的入口开着,数名穿着黑色军服的日本士兵拿着村田式步枪在那儿站得笔直。整个城门口,除了日本士兵,简直就没有人进出。
突然间,这些日本士兵啪的两脚一磕,恭谨行礼。就看见城门口一个穿着骑兵制服的少尉军衔的军官策马当先而出,跟着就是数十名日本骑兵押着的车队。
这些车子都是东北常用的太平车,两轮宽辕,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推,偶尔还夹杂着几辆马拉的大车。车队满满当当装着的都是粮食干草马料,民夫全是拖着辫子的中国百姓,低着头或拉或赶着车子,足足有二三百人,这么个车队行进,在城门口激起了好大的烟尘,久久不散。这些民夫没有一个人抬头,仿佛那面飘扬的日章旗能一直刺到人的心里面。
日军征清第二军上陆花园口以来,先从东向西打,陷落了旅顺要塞,接着再由南向北打,从复州大道一直杀过去,在盖平击溃了清军在辽南主力,兵锋一直追迫到田庄台一带。初期上陆的锐利和冲量,到了这里,几场大战打下来,也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就要补充弹药,补充粮秣。调整编制,才能再度发起攻击,击破现在守在田庄台一带的清军,再转而攻击锦州,沿着辽西走廊一直威胁到直隶平原。
这段修整期间,第二军一直在用不大的兵力扩大地盘。最主要还是为了征集粮秣。为了这场甲午战事,日本也是将自己国力的老底子都掏出来了,现在战场也是越打越大,就算用上吃奶的力气。将民用船舶征发干净,能给第二军补充上弹药就了不得啦,更别说大本营现在还在全力筹划上陆山东的攻略作战。粮秣马料,还是需要辽南一带清军,除了在田庄台还有较为完整地建制营头,四五万人勉力在那里固守,挡在辽西走廊前面,其他地方,既是兵力缺乏,又是毫无抵抗的决心。日军小部队一到。当守的官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