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篡清(上)-第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个平壤左近,已经变成了一座大工地仿佛。
供两万人居住的营盘。已经在平整建设。从东北募来的小工们,正狼吞虎咽的嚼着高粱饼卷牛肉。簇拥得一团一团的。工头儿还在当间叫着:“等会儿下水打垒,下水的今儿工钱加五百大子儿。晚上有四两烧锅!谁报名?”
除了营房,还有其他地方,也已经划了白线,小工们都在平整地基。穿着长袍马褂戴着眼镜,从上海天津募过来的工程师们,甚至还有些洋鬼子,指挥着撒白道儿。建筑厂房的材料。从水路源源不绝的运过来,堆积在空旷的地方。
到山里拉套子地队伍,也喊着号子,吆喝着马匹一队接一队的来来去去。马车上面都拖着建筑用地木料。封山伐木,张旭州按照徐一凡的命令,丢给平壤府使一纸上国钦差地关防公文也就罢了。凭着平壤府。甚至整个平安道的几百道兵,敢和这里上百条洋枪叫板?
徐一凡在汉城无礼跋扈的举动,也通过朝鲜的驿路。比徐一凡的行程还先的传到了这里。根据朝鲜君臣观察,还有荣禄钦使大人吐露出来的口风。这个人就是一个二百五,和他硬碰不值得,好鞋还不踩臭狗屎呢!等着他闹,只要闹到底限了,朝鲜和荣禄会同时上折子参劾他,一下就让他回去!而且要不了三两个月!
徐一凡在汉城地做派,赢得了一点可以可着劲儿来的时间。所有人都等着看他撒疯之后的结果。
他的回应就是,加倍的在平壤附近热火朝天的建设!
除了这些,在已经平整出来地操场上面,几百南洋青年,很有点生疏的列着队伍。肩着闪亮的洋枪,在挂着军刀地洋人教官的口令下,开始新兵队列训练。
徐一凡在天津可没有白呆,以双倍的价钱,钦差练兵大臣的名义,从北洋武备学堂挖了十来名洋人教官过来!
有现成的人才不用,绝对是傻子。
几百万两银子砸出去,大量的心血倾出去。从南到北,在徐一凡体系当中的。不管各怀什么样心思的人奔走的结果,就是徐一凡赶来看到的这片热土。
南洋的资金和人力,北洋的人才,大盛魁的民间力量,结合在一起。短短不到一个月的功夫,平壤左近,已经处处都是华音,处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他钦差节旗一到,马前就全是迎接的人群。特别是那些从南洋追随而来的青年,自从离开南洋简直就没见过徐一凡了。现在一个个换上了神气的洋式军装,装备上了先期采购的几百条洋枪,更是兴高采烈得了不得。看着徐一凡突然驾临,虽然风尘仆仆,但是英气不减。一个个都涌了过来不住的欢呼!
徐一凡一路行来,看到的就是这热火朝天的景象,还有这些无拘无束,活力蓬勃的青年。他似乎这个时候才知道,为什么张旭州来迎接他的时候儿,那么兴奋。因为不管在京师还是北洋,都不会给他们青年这么样一片天地了!
这是我徐一凡的天地!
马队穿过人群,在一处才平整出来的地基前面而,就看见詹天佑盘着辫子,穿着猎装。已经变得黑黑瘦瘦的,笑吟吟的看着他。神色里面满是对自己工作的骄傲。
这个詹达仁,老子真是没有看错人!
他转头向张旭州交代了几句话儿,张旭州神色一紧,飞马而去。徐一凡笑吟吟的跳下马来。一把抓住了詹天佑的肩膀:“达仁,真没想到,你给我这么一个惊喜!”
詹天佑笑着想行礼,却被徐一凡紧紧攥住。他笑道:“没有大家帮忙,什么事儿也不成!韩老掌柜也在这里,帮忙管着大盛魁地几百东伙,这里上万小工的吃喝拉撒……物资调配,仓库栈房的储存,没有大盛魁的人帮忙,怎么也置不下现在这个家当出来!”
“韩老掌柜也在?”徐一凡诧异了一下。大盛魁全力帮他的忙越多。他可是越有点儿摸不清韩老掌柜的心思了。这老爷子,这么支持他。到底图的什么?
不过,这也不是现在要烦心的事情啦…………
詹天佑笑着挥挥手。指指前后左右,视线内外那些涌动的人流,还有热火朝天的工地:“营房下个月就能入住,前期将就地帐篷也全部运到了。煤下个月就能开采出来,露天的煤矿,省力得很!通过小轨道运过来,就可以炼焦炼钢。有了煤。就有了动力,咱们地修械所也能很快开办起来,我还答应了大人,一年之内,要拿出仿造的连射马克沁洋枪呢!”
说到自己专业地事情,詹天佑就是滔滔不绝。徐一凡笑着拍拍他的肩膀。大步的超前走去。
眼前就是平整出来的操场,洋教官们正在操练南洋学兵,看着徐一凡过来。洋教官们发出一阵口令。学生们哗啦啦的组成了九个队方阵。行动迅捷之处,已经有点军人的模样了。
教官发出口令,学生们顿时肩枪平胸行礼,教官同时撇刀。徐一凡立正答礼,一边满意一边又有点儿后悔。怎么不把自己那个新军装换上啊!这气势可没怎么摆足实…………
不过这些南洋青年,的确都是当下级军官地好材料。每个人都受过一定程度的现代教育,眼界开阔。而且都在工厂货栈种植园里面做事,受过工业化时代的分工团队合作的精神熏陶。更难得的是不少人还是粗通洋文,和洋教官沟通起来没有障碍。训练起来当真是事半功倍
这都是老子在南洋出生入死辛辛苦苦拉过来的,未来新军地种子!
洋人总教官是原来天津武备学堂的德籍教官施瓦茨本上尉。他几个正步来到徐一凡面前:“大人,您终于来啦!”
能不来么?就要看看你们这些拿了老子一个月四百两薪水大价钱的洋鬼子,把老子地宝贝训练成什么样儿了!
不过,看起来还不错的说…………
徐一凡笑着还礼:“如何?”
施瓦茨本也是微笑:“除了生活还不大方便,其他的都好。教导这些学生,很有一些成就感,大人,你是从哪里发掘出来这些灵活聪明,服从命令的学生来的?”
徐一凡笑着拍拍他的肩膀:“中国大着呢!我的洋先生!现在进行到什么地方了?还是入伍训练?什么时候才能教导他们下级军官的课程?”
施瓦茨本笑得很灿烂,洋人教官们,在淮军体系当中,并不是很受待见。北洋武备学堂,不少有点本事的洋人军官聘过来,就是喊操教队列,或者上点测量课。不像东邻日本,在组建新军的时候,几乎是将洋鬼子的军事养成体系全部照搬过来。
徐一凡除了给这些洋教官大价钱之外,还许诺他们,给他们全权,让他们放手施为,培训这些学生!
“大人,入伍训练只是将他们打磨成军人。这些学生,纪律性比起……真是好多了。他们是自觉的服从,完全知道自己当兵的义务!真是罕见哪,我想很快,就能让他们开始下级军官的养成训练了!”
徐一凡笑着拱手:“一切多多仰仗,今儿要先和阁下借这些学兵们一会儿。如何?”
还没等对面洋鬼子点头,刚才飞马驰出去的张旭州已经捧着徐一凡的节旗,带着二十多名北洋学兵全副武装的驰了过来,他板着脸大声下令:“现在听我口令,枪上肩,齐步走!”
九个南洋学兵方阵,看了徐字节旗一眼,操着才习练不久的正步,滚滚的从徐一凡面前经过。徐一凡肃立的看着自己麾下这些初生虎贲,也久久的不说话儿。
詹天佑站在徐一凡背后,疑惑的道:“大人,这是要去干什么?”
徐一凡看着队伍远去卷起的尘烟,突然回头一笑:“那都是楚万里的首尾了,少川和谭先生呢?还有韩老掌柜的,他们在哪里?咱们这就去见见!”
~~~~~~~~~~~~~~~~~~~~~~~~~~~~~~~~~~~~~~~~~~~~~
庆军上下,终于稀稀拉拉的走完了最后一段道路。赶着车马,叫骂连天的远远儿的看到了平壤的城墙。
六营千余人,象死蛇一样在路上歪歪扭扭的拖成了好大一截。
楚万里一直跟着他们的队伍前进,带着几个学兵一会儿奔在前面,一会儿又奔回后面照应。庆军上下,也没多的心思搭理这个徐一凡身边的家伙。只是想着到了平壤城里该怎么歇歇。
精神缓过来,就该当闹事了。总之不能让那二百五真把庆军摆布吞吃了下去!
眼看得对面已经有徐字节旗从地平线上升起,楚万里迎了上去。对面的却是今天二度见面的张旭州,两人都是相视一笑。
楚万里回头叫道:“徐大人派人来迎接咱们啦!前面就有宿营休息的地方,酒席也已经摆好。其他没有,白面馒头和红烧肉管够,大家精神着点儿,快赶最后一程!”
这个时候才想着示好?迟啦!
吴庆恩骑在他的川马上面冷笑。一天下来,也的确有些腰酸背痛。反正这一千多人掌握在手中,还怕徐一凡耍什么花样不成?就吃他喝他的,然后油嘴一抹,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庆军给楚万里鼓动的话儿,激起了最后几分气力。乱哄哄的就是朝前开进。眼见得队伍在去平壤的途中拐了一个弯儿,进了一个山坳当中。进去一看,山坳四周已经搭起了帐篷,看来正够庆军宿营的,山坳当中,是石头垒起来的数十个大灶,正冒烟起火的。穿着白围裙的厨房师傅和打下手的正忙得不可开交。
一桶桶的酸菜红烧肉出锅,挑到了当中空地上。一盆盆的白面馒头同样散发着诱人的粮食香气。楚万里在入口处回头向稀稀拉拉的队伍笑着大声招呼:“徐大人体恤!让大家今儿先在这里吃饱了,休息足了,明儿再精精神神的进平壤!让他们看看咱们天朝上国的军威!弟兄们,先到先造,管饱!”
  第十章 鼓吹
也算是按照徐一凡的要求,他的帮办练兵大臣公署,就搭建在练兵营房不远的地方,依山傍水,平壤城也在视线当中。更要紧的是,整个军营工地,都一览无遗。
数百小工忙忙碌碌,这座帮办练兵大臣公署,已经有了一半的模样儿。在旁边还有一些牛皮帐篷群落,下人仆役们往来穿梭,看来徐大人的家眷和客人,都暂时安置在其中。
跟着徐一凡,看来的确是要先吃一点苦头儿的。
徐一凡的队伍才到了这个帐篷群外,就看见十几个护兵守在外面儿。营地当中穿梭的丫头下人们看到徐一凡到来,一个个都分头朝帐篷里面钻:“老爷到啦!老爷到啦!”
还真有回家的感觉呢…………
最外层的几个帐篷一掀,走出几个人来。当先一个正是唐绍仪,看着徐一凡就是一个千打下去:“大人,可把您盼到了!”
在唐绍仪身后,一个人衣襟飘飘,锦带束腰。面如冠玉,目似朗星。除了谭嗣同,又能是谁?
邀请谭嗣同到平壤前来一叙,正是徐一凡的主意,但是看到这个便宜大哥站在面前,他还是心下大喜:“复生,你可来了!”
当下翻身下马,掺了唐绍仪一把就冲到了谭嗣同面前:“走走走,我们里面儿叙话!”这两兄弟因王五而识,在北京都城也有一场风云际会。最后结果是徐一凡出京赴北洋,谭嗣同公车上书名震天下之后黯然归里。但是历史潮流变化莫测。当初都以为徐一凡将在北洋无声无息自然消失。谭嗣同则更是别想在仕途上面能再前进一步了,最多抱着个好名声在家乡草庐里面笑傲***。
短短半年不到,在徐一凡的努力和安排下,这兄弟两个又同时崛起!徐一凡名震南洋,现在又练兵朝鲜,身负双钦差差使,红得发紫。而谭嗣同被徐一凡接到上海,租界当中开办了大清时报,以他清流后起的名望,手中笔如刀似枪。为徐一凡地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