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山奇鸣-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死钚愠伞
此次兵败失城,朱平甚为自责。他立于营帐之外,回想方才之战,更是一阵难过。陈益凡于帐中走出,朱平看了看他,忽地叹道:“本来,为战之道乃是知之必胜而全力出击。此役胜负未知,我却贸然出城,不想中计损兵,实是有负李天将所托。”陈益凡听后,道:“朱平,君子千虑,也难避一失。此次兵败,乃方一心用计所使。他竟于两侧伏有重兵,只待我等率部出城,他便三面夹击,形成合围之势。武昌城外不远之处地势高低起伏,易用伏兵。只是,方才诸多应所虑之事,不曾想得。”朱平听后不语。
石达开得知前部惨败之事,甚为忧虑,恐此次兵败长了湘军士气,湘军一旦得势,势必会长驱东进,那时,天京之忧不远。虑此,石达开速令来报之人回转告知朱平一部,务必让他们稳住阵脚,自己将亲率西征军主力随后即到。
石达开火速率部沿路攻下不少重镇作为后营。不出多日,朱平、陈益凡率前部人马迎见了西征军主力。
朱平深知此役之败,自己难辞其咎,便去翼王处请罪。石达开让他切记此次兵败之因,并嘱他戴罪立功,于后来行事当更需谨慎为之。只听石达开言道:“朱平,此次本当治你防守失职一罪,但念如今形势危急,天朝乃用人之际,故许你立功以赎罪责。其中道理,你可明白?”朱平禀道:“属下谢过翼王。属下定当立下战功,不负翼王重望。”“朱平,一会,本王召来诸将,你就于这营中立下军令状,后来若有闪失,你也休怪本王治军之严,不容私情。”“属下明白,翼王治军之道,属下敬服!”
过后,翼王召来众将,朱平当众立下军令状。石达开看过众人,道:“朱将军此次兵败失城之过,本当治罪,但念其先前多有战功,天朝也正值用人之时,故暂且记下其过,待日后立有战功,再行计议。朱将军为表其志,立下这军令状,言若取武昌城有失,当自刎以谢天国。”陈益凡及众将听后,禀请翼王免了朱平此状,却听朱平言道:“我等行事,沙场立功,以报天国之恩,岂会贪恋自身生死!”石达开点头不语。
尔后,翼王与诸将分析了当前形势,遂决定取下武昌和湖口作为此次西征复夺之地。随即,石达开命道:“传令下去,大军休整几月,待时机成熟,再取湖口、武昌两地。”“得令!”




 (37) 聂远山得进军师府

“姐,你看谁来了。”天雅进得朱宁房间,笑着说道。朱宁听得声音,忽地回头,不觉吃了一惊。
“你。。。。。。你来了。”“小宁,这次是不请自到。”远山笑了笑,走进了屋里。“姐,那你们聊,孩子还在内屋,我得回去了。”说罢,天雅急匆匆地走了出去。“龙山那边都还好吗?怎么想到来天京的?”朱宁看了看他,低过头去。“小宁,那边一切安好。我得知朱平孩子已出世,便下定决心来天京一趟。只是不巧,朱平随军出征还未得回。”聂远山叹了叹气。“远山,你来这边,他们都知道吗?”“都知晓,只嘱我不要久留天京城。”朱宁点了点头。屋内忽地寂静下来,远山想了许多的话语,可一时竟凝固了一般,说不出口。朱宁看着他,忽然说了句:“到现在,你还是和小时一样的,一紧张便说不出话语。可曾记得,每当这时,都是我先说的话,莫非,你如今还想撩我先言不成?远山,你对我还如此,我已知足。有些感情需要放在心里,慢慢地回味,这可能是一生的,但不会后悔。”朱宁用绣绢遮过眼角。远山听着,一阵心酸,轻声说道:“小宁,我都知道。”
“嗳,远山,你小子怎么来了天京?”朱宁父亲朱伯言大步跨入屋内,见着了远山,惊喜道。“伯言叔,没想您也在天京城内,真是太好了。”“远山侄儿,你爹江流兄近来好吗?”“蒙大叔挂念,爹他甚好。”远山笑道。“那我就放心了。”朱伯言说后,看着朱宁,笑道:“丫头,本想平儿在这,我有一事要向他说明,不料他征战在外。方才与罗将军去拜会了军师,说起来,我与钱军师也算旧识故友。此刻,罗大纲将军与军师在谈正事,我便乘机来看看你这丫头。”朱宁听后,牵着父亲手臂,道:“爹,您有事找弟弟,为何不与孩儿说?天国里,可是男女同等的。”朱伯言一时被问得哑口无语,含糊着说道:“是的,的确如此。”朱宁笑道:“那爹爹还不说与孩儿听?”“小宁,不可!”聂远山忽地说道。“远山,你怎么了?爹,你不会是告诉了远山,也不愿与孩儿说吗?说吧,爹,让女儿为您分忧。不然,我现在就去和军师说,父亲对待男女不同。”“这。。。。。。丫头,为爹的把你看的可是掌上明珠一般。只是,这件事乃祖上规矩,你听不得。”“是啊,小宁,就听大叔的,祖上定下的,言叔也是依祖训行事。”远山情急说道。
朱宁忽然看着远山,道:“看把你急的,我爹长时间不来看我,我只是想为他分忧罢了。既然难以开口,那就不说为好。爹,您请上坐,孩儿为您斟茶去。”朱宁说完,向内室走去。朱伯言待女儿走后,拉住远山的手,笑着说道:“侄儿,刚才多亏你替叔父解了围,我这丫头,平日里老两口宠惯了她了。远山啊,你可真能急人所急。这样,待会,叔父带你一起去见钱军师,言叔想把你举荐给他。”“言叔,我。。。。。。”朱伯言打断了他,笑道:“好了,侄儿,叔父如同你爹,就这么定了。来,侄儿,坐。”
“伯言兄去了这许久,还不曾回转,想必是父女相聚,一时不得离开。”钱江笑道。“军师,我与伯言每次前来天京,都先拜会于您,实是在下佩服军师当年义举。想当初,军师您为寻明主,只身南下,壮志在胸,实为大丈夫行事。”“罗将军,言重了。你可知,如今我已是骑虎难下。”“噢?军师所言,在下不明。”钱江听后,忽而笑道:“罢了,罢了,我恐怕最终要落个里外不是人喽。罗将军乃爽性之人,与我又是深交,我不妨说说现今之处境。纵我此时再多不悦,也离不得天京。”“那是为何?”罗大纲疑虑地问。“如今你等离京,只需一个话语即可,而我却半步不得离去。自我天国攻取金陵为都,国势日趋强盛,天王对谋臣之言已不向先前那般深信不疑。东王为臣不臣,我深忧之。当前形势,天国强而清廷弱,我于此时离开,实不忍心。天王对我已心有芥蒂,倘我此时离去,必落得个叛臣名声不可,从前功劳自然无人会说,只怕是天国从此视我为恶敌,人人得而诛之。这是其一。其二,我离去后,若去了清廷,则。。。。。。”“军师,你切不可去那清廷。”罗大纲忽地说道。
他望着钱江,怒道:“我罗大纲久怀反清复明之心,而太平军决意推翻清廷,就为这点相同,我才愿与太平军合二为一,一同入得天国。军师,无论如何,你不可有归清之想,不然,日后相见断了情意,拼个你死我活。”“罗兄,我话还未说完,你却情急如此。”钱江看了看他,道:“我屡出计谋,使得清军败阵,他们定是恨我入骨,我若去了他们那里,纵使有贤人相留,但念我先前所为,哪里肯真心用我。久而久之,就算不杀我也会将我钱江弃之不得重用。真到了那时,我便再有心,也不得不屈从效命。若那时,我再一走了之,则清廷必以我为小人,恨不得千刀万剐。这般想来,到了最后,我钱江在后世人看来,是非功过恐怕谁也说不清了。”言罢,钱江叹息不止。“军师,方才是在下一时情急,才冒犯了军师,还望军师不往心里才好。”“哪里。罗兄是我钱江至交,何谈‘冒犯’二字。”说着,二人笑了起来。
“军师,将军,伯言来了。”朱伯言进得府内,大声说道。“伯言,方才我与军师还在说你,如今才到。”钱江走过几步,“伯言兄,这位是?”朱伯言向聂远山使了眼色,远山忽而拜请道:“见过军师、罗将军。”“伯言,他是哪位小兄弟,说来听听。”罗大纲笑道。“军师之前见过他爹,可还曾记得江流兄吗?”“记得。莫非,这便是兄之生子不成?”“小子聂远山,聂江流正是家父。”“恭喜军师,遇你故友之子,岂不快哉?”罗大纲一旁笑言。“原来如此,快请坐下说话。”众人一同入座。“原是江流兄之子。”钱江点点头,忽又问道:“远山,你爹近来可好?”“家父甚好,谢军师挂念。”钱江听后,道:“以后若得闲时,定去拜会江流兄。”“我代家父恭请军师到访。”
“敢问军师,方才来府上,为何不见通报之人?”远山这一问,却惹得众人一阵欢笑。过后,钱江开口说道:“远山呐,这通报之人本该是有,但我与伯言兄都是至友,故而无需俗礼。”罗大纲接着说道:“小兄弟,可曾习过武艺?两军阵前冲锋,没有身手是要吃亏的。”聂远山回道:“我曾拜过师尊,学得一点皮毛,该可以应付阵上所需。”罗大纲点头,笑道:“那就好。”“远山贤侄,今日来此,可与我等说心里话,日后可有打算?”钱江看着他,问道。“不瞒军师,家师传授武艺之时曾说过,我等练武之辈当领悟武道,道上之道乃国之大道。师父曾言,如今国人深受外来大烟所害,体格廋弱,国人不强,外人辱之,我等习武之人深感痛心。师父一直不忘教导我等要自强其身,授术与众人,以求国人身强。那时,方见我国人本色。”“小兄弟,好志向!”罗大纲忽地说道。“授术与众人以求国人身强,则可与西洋之国平等相交。好!远山贤侄,你有此想法,我真乃欣慰之至。少年出英雄,果是此言。”钱江激动而语。“军师、将军如此赞许侄儿,远山,还不快谢过二位尊长。”朱伯言看过远山,笑着说道。“是。晚辈谢过军师、将军。”钱江、罗大纲点头笑语:“不必拘礼。”众人又说笑了一番,才都散去。
“启奏天王,英吉利国全权公使文翰勋爵派人送来文书,正在殿外候请朝见天王。”早朝之时,只听值事官前来禀道。顿时,众人议论开来。“朕早就想过,会有今日之事。英夷遣使来我天国,此事就交由北王处理。”“是,天王。”韦昌辉领旨道。杨秀清见此,忽而说道:“军师,你素想与外夷交好,今英夷来此,你有何话要说?”“是啊,军师,东王所言不差。”洪秀全接着说道。“禀天王,北王接待外夷来使当需庄重、相敬。这般,一来不失我天朝威严,同时,也显我天朝与外夷相交之诚心。如此,则内显天国之威,外达友好之意。”“好了。北王,这具体事宜,你谨慎处理。棘手之时,可去问拜东王。”“领。。。。。。领旨!”洪秀全看过杨秀清,笑道:“朕观北王心有不乐,却是为何?”“天王,臣弟。。。。。。”韦昌辉欲言又止。“朕明白了,定是为那昨日输棋一事。北王,朕不是说过了,朕那是后发制人。这走棋布阵犹如治人治事,最终为胜者,方才是智谋所指。朕还跟你说了,朕走棋,倚重某一个棋子,是因其对走棋有利,若这棋子对走棋不利了,则又另当别论。所以,倚重不等于惧怕。北王,你可明白了这其中道理?”韦昌辉应了一声,退立一旁。“北王,哪天也与本王走上一棋,方才天王说的,或许还能用得上也说不定。”说着,杨秀清大笑起来。韦昌辉看过洪秀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