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太平洋-第3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和国内协商后,金伯雷在其实已经无法阻止李默建国的情况下,在同意建国后承认的文件上签下了名字。当文件被送到李默手里后,他立即下令政务院全面开始筹备建国事宜。

解决了先决条件后,看似一下子顺利了很多,李默果然放弃了管辖日本本岛的权利,只提出了四国岛管辖权,而将最大的本岛让给了英美两国,并提出要求由太平洋舰队保护浦贺水道,防止有人破坏。

这个要求没有得到反对,因为美国此刻无力派军舰来,而德国需要先消化九州岛,英国也不希望逼得李默彻底倒向德国。

谈判看似顺利后不久,另一个争议就出现了。

那就是日本生丝的出口权

生丝出口,是日本唯一可以保证的财政来源,每年出口额不少于一百万英镑,这块蛋糕显然被所有人都盯上了

美国立即以日本尚欠大量美国债务为由,提出由美国控制生丝出口,但德国又怎么会把这么大块蛋糕让出去,立即表示德国也必须得到其中的百分之三十,英国也希望分杯羹,倒是李默却没有插手生丝行业,因为他重视的不是眼前的既得利益,而是彻底的搬开这块堵在门口的垫脚石,让他能在十几年后全心全意的投入到最终竞赛中

伊藤博文坐在旁边度日如年,谈判桌上的锱铢必较只能说明,这场由美英介入的调停谈判,正在让日本彻底沦为别人的玩具,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将连主权也无法保证。

可是此刻日本连讨价的余地都没有,国内已经是饿殍满道,很多城市遭遇炮击被毁后,大量无家可归的人挤满了街道,东京更是瓦砾成堆,死尸遍野,士兵们也已经开始不满,各处都涌现出了暴*的迹象,国内矛盾一触即发。

所以天皇也知道,无论如何战争都不能继续下去了,因为日本其实已经回到幕府时代,宁愿委曲求全被外国暂时瓜分,也必须尽快稳定国内。

在他心焦如焚的等待中,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最后日本生丝被英德美三国瓜分,这样一来谈判也进入了最后一个,也是最艰难的阶段。

赔款

唐绍仪一开口,就提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无法接受的价格,一亿英镑,约合七亿新华政务院即将发行的新币

这个数字别说日本了,就连其他三国也觉得李默胃口太大了,一旦日本背上这么大笔外债,再加上利息恐怕百年内都无法翻身。

最后唐绍仪提出了割地和劳力补偿的办法,即日本无条件割让北方诸岛和伊豆诸岛,同时承认北海道是阿伊努人的事实,此外每年向新华政务院提供十万劳动力,时间为十年。

这个要求一提出,就立刻遭到了伊藤博文的极力反对,北海道对日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伊豆诸岛更是日本的门户所以坚决表示不承认北海道被割让

面对反对,唐绍仪不紧不慢,不仅出示自唐代起北海道就属于被当时成为毛人的阿伊努人记载,还出示了明朝时日本天皇和虾夷同时敬献的国书,详细表述了北海道不属于日本的事实。

这种文件其实只是外交手段而已,而舰队的行动显然才更为务实,利用运输船一船船将几十万生活在北海道的日本人赶回了本岛的同时,还以最快速度与阿伊努人立即签署了防御协定,表示太平洋军将作为保护者,确保北海道和阿伊努人不受侵害。

等到唐绍仪出示了这份防御协定后,所有人才意识到,李默是绝不甘心吐出北海道了,最后在一番讨价还价后,日本答应了将四国岛三十年管辖权交给李默,同时割让北方诸岛,却保留了伊豆诸岛,并且答应了三千万英镑,为期四十年的战争赔款,同时保证未来二十年,每年将向新华政务院提供不少于十万的劳动力用于补偿损失。

德国也得到了两百万英镑,为期三十年的赔款,同时还获得九州岛三十年管辖权,此外美国和英国分享了日本本岛的管辖权,虽然未获得赔款,但庞大的人口和生丝产业,还是让两家享受到了巨大利益。

同时,根据李默的要求,日本军队将在投降后一个月内,包括驻朝日军在内所有日本军队必须全部无条件向太平洋军上缴全部武器,日本国内只能保留一万军队规模,同时包括北白川能久在内的十几位日本高级军官,将被引渡至旅顺接受审判。

李默提出的货币权也得到了三国的响应,毕竟一个稳定的币值结构也适合各国的利益,所以再由新华政务院获得了百分之四十的份额后,其他三国也各占了百分之二十,宣布将帮助日本新政府维持日币稳定。

失去了货币和金融权,再加上觉得战争赔款和还未偿还的美国贷款,日本实际上已经被分裂割据,未来几十年内,日本政府唯一能做的就是举国养殖桑蚕,偿还外债。

这个通过十年维新,一心想崛起于远东,追赶世界,成为强国的岛屿国家,最终彻底的退出了这场饕餮盛宴,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

7月7日。

东京外海上,雄壮的公爵号和亲王号战列舰并肩驻泊,强行突破浦贺水道时受损的舰体已经焕然一新,狰狞的炮口在阳光下闪烁着熠熠寒光。

甲板上,旌旗招展,人头攒动。

水兵们,穿着整洁的白色海军服,肃立于甲板各处,引来了无数被首次允许登上太平洋舰队战列舰的记者和各国代表的目光。

最后,所有目光全都慢慢集中到了位于公爵号前甲板上那张宽大的桌子,作为受降代表的龙国章,叼着雪茄静静地看着远处正在靠近的一艘汽船,身后林泰曾和刘步蟾紧捏双拳,呼吸急促。

在战舰上最后签署投降书,完全是李默无意中想起了后世美国密苏里号的情形,而选择公爵号除了是因为这是目前舰队最强大的战列舰外,也是想依靠这个机会通过昔日的北洋之手告诉世界,华人已经不再是世界二等公民

十点整,当日本天皇代表,小松亲王带着几位天皇家族成员登上公爵号后,都被这两艘强大的战舰震慑住了,尤其是太平洋舰队将士整齐肃立的队形,更是让他们感觉到了不可抗拒的强大。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十点三十分,小松亲王代表日本天皇递上了投降书的同时,两艘战列舰上汽笛长鸣,礼炮隆隆,大家都知道,这是胜利庆祝的乐章

当这些照片被记者们带过欧州后,整个世界都被这幅场景烫伤了,冰冷的舰炮,庞大的身躯和屈服的日本,构成了一幅凝固的油画,人们全都沉浸在了巨舰大炮带来的荣光之下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甚至宣布,将考虑继续采购更多的战列舰,再次引发了欧洲的军备热潮。

7月10日,日本大本营被撤销,十几位包括北白川能久在内不甘心受审的军官自杀,在找不到合适人选的情况下,英美等国同意了李默提出由西乡从道负责组建新日本政府,保证各国利益的建议。

作为务实,又见识过太平洋舰队手段的西乡从道,比所有人都清楚意识到遥远的英美等国并不可靠,不是说他承认李默的统治,而是因为日本距离中国太近,李默又非常有可能成为未来远东的统治者,所以选择和新华政务院合作更利于日本。

当李默三天后拿到投降书原件后,真正的长出口气,这个困扰了他很久,被视为绊脚石的岛国终于被扳开了,至少在未来三十年内,日本将无法恢复

是时候把眼光从日本移开了,这里已经耽误了他太多时间

PS:哈哈,出了个洋相,一夫一妻是婚姻法,不好意思,写糊涂了

道歉,真挚道歉

另外谢谢诸位书友的留言和捧场,建议都很好





 二八一 打算怎么处理朝鲜和大清

二八一打算怎么处理朝鲜和大清

七月的大连湾,早已是蝉鸣虫唱最热闹的季节,炎炎烈日下,无数人影点缀其间,喧闹而繁忙。 

经过近一年的扩建后,这座后世北方重要的港口已经初现规模,同时依靠着港口而生的小城,也在日益繁忙的航运中一点点壮大。

随着一家家加工作坊的出现,本就兴盛的捕鱼和海产品加工业更加壮大了,各类小型家工厂更是层不出穷,但这都不是李默悄悄来这里视察的主要原因。

码头上,一支从檀香山经小笠原群岛抵达的船队正在缓缓靠岸,数以百计荷枪实弹的士兵见状立刻冲了上去保护,这是一支由十二艘大型货轮组成的,装载了各类飞艇建造机械和资料的庞大船队,他们将在大连湾对面的金州湾落户。

在飞艇投入战争暴露于所有人眼中后,它的机密程度已经被降低不少,所以早在李默决定出售赚钱后,政务院就已经在大连给它们找好了新家,并且还利用这次出售的利润,将建造规模扩大了一些。

虽然未来是飞机的天下,但即便是飞机立即研制出来,也需要很长时间投才能入实用,所以飞艇的大载重和较长航程,在短时间内还是非常有价值的,连海军都下了多达二十四艘小型侦察型飞艇的订单,准备用于舰队侦查,和密克罗尼西亚和马绍尔群岛的交通和巡逻。

李恩富听闻飞艇可以改装为专门运输人员后,也已政府的名义采购了五艘载人型号,准备用于东北三省内的人员往来,暂时缓解道路带来的交通问题。

除了新飞艇制造工厂外,蒸汽轮机厂,锅炉厂,钢铁厂,发电厂,水泥厂,还有更大的汽车厂等等数百家工厂正在三省各地落户和加速兴建中,而且营口还将首次建造一家大型炼油厂。

除了各色各样的工厂外,唐晓的装备部和兵工厂也在加速转移,比如枪械和子弹工厂已经率先在海城投入试生产,而位于琉球的舰炮和弹药工厂也已经选好了地址,只要等厂房建好,就可以立即把机械和设备转移过来投入生产。

超过五万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产业工厂也随着这股热潮转移了过来,还有更多刚刚从黄土地中走出来的年轻人正在接受各种各样的培训,他们将在未来几年内逐步走上工作岗位。

虽然全新的流水线生产方式已经普及,使得工厂效率大为提高,也使培训工人更加简单,但很多特殊岗位,依然需要专业人士。

所以目前最大的限制已经不是资源和人口,而是教育

但教育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办到的,那需要多达几代人的努力,虽然李默已经准备出资以私人名义在大连、奉天和长春同时兴建三座大学,但大学可不光光是有书桌课本那么简单,师资力量的匮乏使得大学构想非常缓慢。

所以在目前,技术岗位上还有数以千计的外籍雇工,他们已经走入了各地,享受比一般工人更高的待遇同时,也在为这场与时间竞赛的开发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当然,在他们身后还有着一双双无声的眼睛在默默注视着。

庞大的东北资源正在一点点转化为各种物资,从加拿大,澳大利亚,智利,还有美国运来的黄金,钨,泪等高价值有些金属矿石,还有数额吓人的铁料,铜锭和石油,甚至刚刚获得的吕宋资源也正在一点点汇聚到这里,哪怕是之前打仗的那几个月都没有任何停歇。

李默深深地吸了口气,这里将和后世一样,成为他主要的重工业基地,也将成为他将来投身于那场洪流中的最大依仗

谁也不知道,因为自己的到来,世界会出现何种剧烈的变化,也不知道当十几年后那声枪响之后,战争规模会不会更大,此刻他能做的只有储备储备再储备,为将来打好基础。

当然,这些东西中,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