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有效沟通有密码-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月,韩交所市价总值为5 749亿美元,在世界交易所联盟会员国中名列第14位;总交易额为9 022亿美元,名列第9位。数据显示,韩国证券市场目前的市盈率平均是7。9倍,而美国的是16倍,日本的是15。9倍。   

这样的成绩并没有让韩交所满足。2006年,是韩交所的50岁生日,韩交所给自己定了更大的发展目标。不过,仅凭本国企业很难实现这一目标。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韩交所把吸引优秀企业到韩国市场上市列为首要目标之一,因为这关系到韩国股市未来的持续发展。由于欧美资本市场发达,吸引“外来客”的重点自然就放在了近邻中国的身上。那么,韩交所向中国企业抛出的绣球是什么样的呢?   

韩国上市成本低   

“如果中国企业在韩国上市,将享受很多优惠”,对于在韩国上市的好处,李永铎表示。韩国上市成本更低廉,只相当于我国香港的一半,而成交金额却高于我国香港证券市场。   

据介绍,韩交所的上市承销费为募集资金规模的1%~5%。也就是说募集1亿元人民币需要发行费500万元以下,而同样的募集规模在港交所则需要1 000万元,在新加坡需要800万~1 000万元。从上市时间和手续上来说,在韩国上市的时间为3个月左右,同国内相比,在韩国上市并不需要相关部门审批,只要接到韩交所的上市资格通知后,即可直接上市。   

李永铎表示:“中国企业在韩国上市不仅有助于企业融资,还有助于与韩国有直接经济来往或计划开拓韩国市场的企业,提升企业品牌、扩大销售渠道。”   

尽管优惠多多,前景诱人,但是,在韩国上市也不是谁想去就能去的。在韩国上市,成本虽低,但是门槛不低。   

按照规定,中国企业申请在韩上市,需要满足经营年限3年、净资产不少于8 000万元人民币、3年平均每年销售额最少达1。6亿元人民币等条件。此外,还要有高度透明的企业治理、会计制度,并提交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的会计制度和“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意见。由于国内很多企业在治理结构和会计制度上无法与国际接轨,只能望“韩”兴叹。   

据悉,韩交所近期在北京、东北、浙江、山东等地举行了数次推介活动,已有多家中国企业流露出赴韩上市意向。据韩交所估计,约有3 000家中国企业具备在韩国上市的资格。   

又见京东方   

在韩交所频繁的推介会上,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一些身影,燕京啤酒、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中国化工集团等,这些家大业大的企业都对赴韩上市产生了兴趣。

那么,谁有可能成为这“第一个吃螃蟹”的呢?韩国联合通讯社在2006年3月19日的报道中提及,在可能成为首家上市的中国企业中,包括了大名鼎鼎的北京的京东方和上海的三爱富。   

对于这一提及,京东方的有关人士表示,京东方此前确实有分拆其韩国子公司上市的计划,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而搁浅,目前正在与中国证监会协商。上海三爱富的董秘张经仪则表示,公司目前还没有赴韩国上市的计划。   

一个是早有预谋,一个是暂无此念想,由此推断,京东方能够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概率极大。   

“第一个吃螃蟹”通常有两种可能,一个是胆子大,勇于尝试创新,还有就是实在饿得不行了,能划拉进嘴的都是肉。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HQDOOR。  

第29节:走,到韩国上市去(2) 

在前不久温州财团赴京收购北京国企的“拉郎配”上,在待沽的京企名单中,我们同样看到了京东方的身影。看来,京东方不仅看中了韩国股市的钱袋,对温州财主的腰包也不愿放过。更早时候,京东方还计划赴港发行H股募资25亿,如能成行,其有望成为第一个集A股、B股和H股于一身的公司,首开A+B+H之先河。   

饥肠辘辘的京东方,太想吃到一只螃蟹了,管它是海蟹还是河蟹。尽管一些证券分析师认为,京东方到中国香港上市并不容易。2003年初,京东方以3。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HYDIS)拥有的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业务,从把“孩子”抱回来开始,京东方就把全部的希望押在了TFT-LCD身上。从目前情况来看,TFT-LCD是抱得起养不起。为此,几年来京东方一直在不遗余力地为这个“孩子”去四处拉“抚养费”。   

明眼人都知道,京东方豪赌的TFT-LCD是一种非常昂贵的产业,可以说是资金的“无底洞”。   

京东方2006年1月25日发布的公告称,全年亏损额有可能超过预期,但预计不超过16亿元人民币。   

韩国人是不是真的愿意把“第一只螃蟹”送给这样的企业,现在还不得而知。   

中国股市空心化吗   

来华“招亲”的交易所中,韩交所不是第一家,更不是最后一家。中国企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大交易所争夺的焦点,纽约、伦敦、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各大交易所都在“明送秋波”,以期能够在中国多“拉客”。   

对于愈演愈烈的海外上市大潮,不少专家学者坐不住了。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对此忧心忡忡。他指出,1993年至2005年,国有企业海外上市流失的国有资产不少于600亿美元。截止2005年,海外上市的310家中资企业流通市值已达3 700亿美元,是国内深沪两市可流通市值的2。39倍,其中80%都是国家垄断型资源的优质国企。这些企业海外上市的价格,要比在国内上市的同类企业的价格平均低20%以上。这就造成国家财富大量外流。如果一个企业以市值10亿美元在海外上市,就将有2亿美元的国家财富流失。如此下去,过不了多久,中国流失的国家财富总额就将突破1 000亿美元。   

纪校长认为,这一趋之若鹜的盲目现象将造成中国国内资本市场的空心化和边缘化,而国有企业过多地海外上市以及过分地国际化,将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和未来发展战略实施。   

对于纪宝成的忧虑,刚刚从与房地产商的辩论中转战回来的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发展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易宪容不以为然,“每家企业的生存环境和融资条件都是不一样的,企业去哪上市不是纪宝成可以决定的,这是市场行为。国有企业海外上市股权多元化,根本谈不上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问题”。   

国人的争论,早就被外人看在眼里。韩国新近出版的《文化日报》中就提到,“目前来看,很难阻挡海外上市的热潮,但对中国企业来说,海外上市并不一定是最好的策略。中国需要认真听取不同意见,这样企业的海外上市才不会成为‘有毒的圣杯’”。   

担忧也罢,支持也罢,与海外上市的风生水起相比,中国股市的“休克”已非一朝一夕,已经开始有人担心,日久生变,万一“休克”成了“植物人”,就不好弄了。   

(文/贺俊)   

。HQDOOR。§虹§桥书§吧§  

第30节:鼎助中国企业叩开欧元资本大门 

鼎助中国企业叩开欧元资本大门   

——独家专访欧交所上市部副总经理、中国区总裁潘康   

工行出名 欧交所换岗   

2006年9月,秋意下的北京,王府饭店,一位神采奕奕的欧交所中国区总裁潘康高兴地接受了证券日报创业周刊记者的独家专访。潘康,说起话来一点也不像有些海归那样时不时地中英文掺杂着,就连说话的语气也完全像一个地道的中国大哥。尽管如此,仍不失其那颇像外交家的风度。这就是记者面前的潘康先生。   

自北京国际关系学院毕业后进入中国工商银行,从国际部业务做起,到后来任工行伦敦首代,潘康拥有了十多年宝贵的银行工作经验。想当初,工行56万人英语业务考试,潘康是第一名,绝对是万里挑一。说到此,潘康只是淡淡地笑了一下。一夜成名的潘康后来作为工行的代表建立了工行伦敦子公司,成功地为工行争取到英国本地银行牌照,并设立了伦敦子银行。潘康的业绩一直优秀,走得很顺。2006年5月,欧交所找到了刚刚回国的潘康。也许是希望体验另外一种感受,正处在事业上升期、而且担任工行伦敦子银行执行董事的潘康毅然加盟了欧交所。2006年7月,欧洲证券交易所宣布任命潘康为国际上市部副总经理、中国区总裁。 

中国战略大布局   

潘康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全力调研部署设计中国区战略。   

作为欧洲大陆最大的股票市场,欧交所目前是世界主要融资市场,欧洲及世界诸多顶级企业如汇丰、美孚石油、麦当劳等均在欧交所挂牌。由于欧交所近年刚刚完成欧洲大陆主要交易所的整合,所以目前尚无中国企业上市,“我们非常欢迎有增长性的中国企业登陆欧交所。”潘康诚恳地说。中国企业在欧交所上市,除了打开了通向欧元资本的大门外,也有助于其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欧盟市场上处于有利位置,“这代表的是一种实力,也是一个国际化的品牌”。   

潘康先是对市场和竞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调研,针对欧交所的优劣势、中国的金融形式和企业上市情况进行分析,制定了欧交所的中国发展战略。   

潘康认为目前欧交所进入中国时机很好,是处于“天时地利人和”的阶段。符合中国政府总体的金融安全战略。从战略层面看,中国的金融资产在全球分布应该是比较均衡的,不能完全集中在某国或某个市场,应该在全球主要市场上都有分布。另外,金融资产的币种上也应合理布局。因此,从国家金融安全考虑,欧交所在中国金融安全战略中可以起到不可或缺的辅助作用。对企业而言,在欧交所上市还能帮助企业拓展欧洲市场。   

另外欧盟与中国关系很好。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很多公司具备了海外上市的条件。中国资本市场目前还处于调整发展过程,还不够成熟,还不能满足吸纳所有的上市公司要求,通过国内的资本市场融资比较困难。国外的资本市场能提供较好的融资条件,这就使海外上市具备了必要性。欧交所的规模比较大,是中国香港股市的3倍,是中国企业通往欧元区的大门。对于打算走向国际市场、尤其是想在欧洲发展的企业来说,欧交所提供了新的选择。   

潘康所部署的欧交所中国战略第一步是提高欧交所的知名度,进行品牌推广,让中国企业了解欧交所是海外上市的另一条新路。在品牌推广上,潘康注重媒介报道的深度和互补策略,追求实效。他认为在中国做事,一定要中国化,包括不需要一定取英文名。因为在中国更多还是用中文沟通,并且注重沟通策略。   

第二步是建业务通道。欧交所业务主要是依靠大量的中间渠道进行,而不是单靠自己。这包括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潘康上任两个月来,渠道建设已完成了85%。潘康说自己在写工作总结时,没想到竟做了那么多事。   

全球资本市场变数很大,交易市场变化处于历史关头,并购风潮盛行。伴随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欧元统一货币后,并购成为一个很简单的事,规模小的交易所将无法生存。欧交所和纽交所正在酝酿并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