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成功你可以复制-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盖茨讲述了很多在日本做生意的要领:(1)日本人讲究信誉;(2)日本人讲究质量;(3)
日本人讲究产品的准时交付。这三点极大地影响了盖茨和微软日后的管理风格。
对我自己而言,我也不得不说日本文化在很大意义上帮助了我,改变了我做事的方式。
因为我有在中日美三国学习、生活和工作的经历,很多人问我做事的风格究竟受中日美哪
国文化影响较多。其实,
我一直希望能把中日美三种文化的优点结合起来,并且应用在我的管理实践中,这是
我的一个鲜明特点。
刷了几个月的盘子后,我开始寻找新的工作。日本是应试社会,有很多私塾学校,大
多是为 4~6年级的小学生开的。我去私塾学校应聘数学老师。私塾学校一般很难招到名古
屋大学的学生来做老师,一听我是名大的,都很愿意我去面试。日本人一般不愿意聘用中
国人做教师,他们听我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日语,判断不出我是哪里人。再加上我讲课比较
好,即使后来知道我是外国人他们也不介意了。
从私塾里的小学生到初中学生,再到高中学生,我一路教过来。那时我有一句“名言”:
只要给我一个星期的准备时间,我可以教任何东西。不断跳槽的结果,是时薪从洗盘子时
的 620日元涨到教私塾的 1500日元,再从教初中的 2000日元涨到教高中的 2500日元。
最后我去应聘名古屋一所名为 HAL的计算机学院。学校的名字非常有趣,因为美国有
大名鼎鼎的 IBM公司,他们各取 I、B、M的前一个字母就是 HAL,意即在计算机领域领
先于 IBM。这是一所专科学校,相当于中国的大专。我在那里教了两年,时薪上升到 4000
日元,在日本属于金领一族。我在 HAL教了半年后,才告诉学生说我是中国人,他们都不
相信。日语可以好到这种程度,也出乎我自己的意料。学校方面后来也慢慢知道我是中国
人,但因为我课上得不错,学生反馈也很好,就没有追究了。
打工留给我的财富:比尔·盖茨佩服我的日语
我离开日本已经 18年了,日语还是讲得和以前一样好。我看日本的电视电影和看中文
片没有差别,日语几乎成为我的第二母语。这都要归功于在日本的打工经历。
1997年,我还是微软总部的一个部门经理时,开发了一套操作系统,去日本作产品发
布。当时是由比尔·盖茨亲自作了发布演说。此前盖茨对我的个人情况一无所知。发布会的
间隙,盖茨正好跟我及微软日本区总裁坐在一起。我因为有在日本留学的根基,一直用日
语与微软日本区总裁交流。日本区总裁特别高兴,跟我说个不停。见我的日语说得如此流
利,盖茨特吃惊地问我:“Jun Tang不像一个日本名字啊。”我就跟盖茨开玩笑:“I抦 not an
American,ethier。”(我也不是美国人。)言下之意是我也会说英语。这一下,就给盖茨留
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和导师的冲突,妻子支持我去美国
我拼命打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挣更多的钱让小兰早点到日本留学。
小兰是甘肃兰州人,按照当年的大学毕业生分配制度,她会被分回家乡去工作。幸好
有一个天津港务局的分配名额空缺,她毕业后去了天津。那时我已经拿到去日本的出国名
额。我俩如果结婚,将面临两地分居的危机。我俩的打算是,回国之后属于高级知识分子
的我可以把她的户口迁到北京,留学期间,我也可以去天津看她。当时根本没想到能把她
带到日本去。她也是同样想法,并说等我5 年。她的善良与纯真是最打动我的地方。
来到名古屋大学后,我才得知小兰也能以个人名义进名古屋大学深造。这个消息让我
俩喜出望外。在日本时,我们之间靠写信和每周一次的电话保持联系。当我在大木先生的
小餐馆打工时,每周日的晚上8 点半,她准时打电话到店里来。我们每次通电话的时间很
短,甚至只是想听听彼此的声音而已,因为一则要省钱,二则我俩都不习惯用过于热烈的
方式表达感情。
1986年 7月,趁学校放暑假,我坐船回国。就在少年时代辛苦盖成的新瓦房里,我和
小兰办了喜宴。请了些亲戚朋友、街坊邻居来吃饭,家里摆了三四桌,在邻居家也摆了三
四桌,婚礼谈不上隆重豪华,倒也简单温馨。结婚7 天之后,小兰就和我一起坐轮船去日
本留学。
小兰来后,我原来的住处太小,就换租了一套一室一厅的房子。原来的住处租金每月 1。2
万日元,新住处涨到 1。4万日元。但新住处其实也是小得不能再小,而且同样除了榻榻米外
四壁空空。厨房就是一个点火的炉盘,也没有洗澡的地方。我们要骑上5 分钟的自行车到
别处去洗澡。对眼前的景象,小兰非常吃惊。因为无论是写信还是通电话,我总是说在日
本的生活如何如何好,向来报喜不报忧。
到了 11月,我们搬进学校的留学生公寓。这里的环境相当好。房间在 8楼,有电梯直
达,房间里有沙发、床,也有独用的浴室。我终于过上了想象中的留学生活。
在日本的几年,正值日本经济空前繁荣之际,各项主要经济指数保持着持续的高增长。
日本的大财团进军美国,买下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买下了洛克菲勒中心,甚至号称纽约
曼哈顿的一半大楼都已归属日本企业名下。日本的经济学家更预测说,2012年日本的 GDP
将最终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经济大国。
我的导师板仓正是一个民族气息很重的人。当时一般老百姓的生活中,从家用电器到
小轿车,日本货全面压倒了美国货。日本产品大量出口美国,而美国已没有什么东西可以
进口到日本来,两国贸易逆差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为此美国政府不断地给日本施压,要求
日本放开进口,首先开放大米和牛肉市场。有段时间,日本媒体天天讨论此事。给我们上
课时,板仓老师就经常以轻蔑的口吻提及美国,他最爱说:“除了大米和牛肉,美国还有什
么能进口到日本?”他也同样时常流露出轻视中国的心态,这让我对他十分不满。
1990年 3月,我在日本的留学生涯已进入第五年,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阶段。那时我
选了一个新的课题准备作为博士论文的研究方向。我花了很长时间作实验,熬了三个通宵
写出一篇论文。在每周的例行课题汇报会上,我正向板仓老师陈述我的内容,不想说到一
半,他突然用异常蔑视的语气开口道:“这种论文你还想在日本发表吗?拿回你们中国发表
还差不多。”
事后我也觉得那个选题作为博士论文的题目可能的确存在不足,但我当时实在克制不
住了。多年来他严格到不近人情的种种举动,研究室里同学之间对他的暗中怨言,长久以
来熬夜作研究的辛苦,甚至打工时无处不在的日本人对中国人的排斥和轻蔑,全在他说这
句话时涌上我的心头。我一下火了,把论文往桌上一摔,说:“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我不做
了!”在场所有的日本同学全都吓得要命。板仓老师说:“你这是什么态度?”我稍稍平静一
点,回答说:“老师,我知道这项研究我是做得不够好,过去几个月我也一直在寻找好的课
题。但是你用这种方式指责我,对我是一种侮辱,对中国也是一种极不礼貌的行为。”其实
他也知道自己言语不妥,只是下不来台。他只好说:“这个问题今天我不和你谈,你好好去
反省一下你的态度。”他随即不让我再发言,叫别的同学继续汇报。
我的行为让他非常尴尬。在他的教授生涯中,我是唯一一个敢站出来挑战他的学生。
日本同学也对我的举动深感意外,他们都极怕老师。这件事在我和他之间形成巨大的隔阂。
这件事发生后,我下定决心不在日本待下去了。那天回到家,我把自己的想法和妻子
商量。小兰还是比较喜欢日本的,她那时候已经在日本找到工作,我们的生活正在逐步走
向安逸和稳定。她劝我还是继续读完拿到学位。但我去意已决。此后我开始自己联系美国
的学校,7 月份时,我拿到了以博士后名义赴美留学的签证。此时我已经结束了名古屋大学
的所有博士课程,第二年3 月通过论文答辩就可以拿到博士学位,但这些我已经不在意了。
好在小兰一直非常理解和支持我。她说:“人活着就总会受委屈的。我们就在日本安安心心
地过日子也不错,但如果你要去美国,我就留在日本,你在美国万一不顺利还可以回日本
来。”她的支持对我来说太重要了。
暑假时美国正好有一个专业学会要召开年会,我报名参加,并向板仓老师提出申请去
一趟美国,他同意了。学会结束后,我给板仓老师写了一封信,说我不想回日本了,想在
美国继续留下去。因为他在业内太有名、影响力太大,我甚至不敢在信中告诉他我留在美
国哪所学校。
板仓老师很着急,给我写信,又给我太太打电话,让我务必回去。但我只是让小兰把
余下一年的学费交掉了,再没回日本。
几年之后,当我已加入微软公司,我才利用一次出差的机会再次踏上日本的土地。我
特地去名古屋大学板仓老师的研究室,那天是周六,他不上班。我留下了自己的名片,并
写了张纸条:您可能不记得我了,我是唐骏,原来在您手下的学生。现在我任微软公司的
部门经理,今后您若有什么计算机技术方面的问题,请随时和我联系。
板仓老师按我名片上的电子邮件地址给我写了封信,我也恭恭敬敬回了一封。我们都
没提往事,不过也算冰释前嫌了。1997年,我回到中国创建上海微软。1998年,他去微软
总部所在地西雅图开学会,我赶不回去,让我太太招待他在我家里吃了顿饭。后来他给我
写了一封邮件说:我去了你家,听你太太说了你过去七八年的奋斗历程。我不得不说,你
是我过去十余年执教生涯里最调皮、最让我头疼,但也是作出最大成就、最让我自豪的学
生。作为你的老师,看到你今天的成绩,我还是很开心。我祝贺你。
2007年 10月,我又一次去日本出差。他已经退休了。我给他发了邮件,邀请他以及我
当时的同学在名古屋最好的餐厅“名古屋城”聚会。板仓老师当着很多同学的面,用一种调
侃的口吻说:“你们也看到我过去对唐骏很严厉,这说明我的做法是正确的。后来我对你们
要求不严格了,结果一个人才也没出来吧。”我听当年的同学说,我的离开让他受到很大的
打击,从那以后对学生就不再那么苛刻,到临退休时甚至变得非常温和。
美国让我找到创业激情
1990年 9月,初到美国的我开始四处联系同学和朋友。听说我竟然放弃日本的博士学
位,两手空空来到美国,他们无不感到不可思议。恍惚间,我仿佛经历了一次时光轮回,
眼前的美国之旅就像我5 年前初到日本一样,一切全然陌生,一切无所依凭。不过和4 年
前也有区别,去日本时我无论如何还是公派留学生,还有教育部发给我学费和生活费,现
在我除了两只行李箱,一无所有。
我决心忘掉这些不快的感觉,尽快去了解我神往已久的美利坚究竟是个怎样的国度。
我买了张飞机周游券,一张票即可周游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