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医卫-第7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哎呀妈呀,杨俊民、沈鑫和马自励齐刷剩击掌叫好。

经商和当地主不一样,大地主和中小地主,在搜刮佃户的力度上并没有太大区别,即使王马杨沈四家再怎么兼并,关中三晋的广袤土地,四家也只占很小一部分,更多的属于各地大大小小的豪强地主,所以张公鱼落实新政,他们受损的利益也极为有限,更多是别人倒霉。

做生意就不同了,越做得大,越有垄断效果,如果不加限制‘同行业的中小商家是绝对竞争不过大商家的’所以重开丝绸之路,主要的利润将落入王马杨沈四家的腰包。

这就是封建农业经济和商业资本主义的区别。

马、杨、沈三位虽然不懂什么主义,可都是见多识广的老滑头,王崇古一点拨,这点本质就被他们看得透透的,落实新政降低百姓负担,更多是损害别人利益,开丝绸之路则是自己大赚特赚,慷他人之慨的事情,那是再好不过啦!

此时此刻在马、杨、沈三位眼中,王崇古简直就是个老成了精的家伙,老奸巨猾、老谋深算说的就是他,一时间谀词如潮。

王崇古并不怎么欢喜,反而略带着一点儿落寞,叹息道:“老夫算什么?就算见事比你们稍微通透那么点,也是一步步被那位秦将军算中,你们想想,今天的事情,有哪里能脱出他的算计?咱们都被他牵着鼻子走啊!”

马自励、杨俊民、沈鑫面面相觑,猛然从欢喜中惊醒,都有点不是个滋味儿,在关中三晋称王称霸,自己觉得见识多本事大手腕硬,可和姓秦的一碰,真是步步都走不出他划的范围。

“罢了,今后还有什么可说?也只能跟着人家屁股后面走吧!”马自励说完,自己都不知道是个什么心情。

王崇古遥望天际,悠悠一叹:“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胜旧人……”

秦林府邸,送走了四位客人之后,又重新回到花厅上,哲别倒也罢了,始终板着脸一副忠心耿耿的样儿,威德法王和索南嘉措则时不时的瞅瞅秦林,欲言又止。

秦将军察言观色的功夫何等厉害,哪能不知道这两位的意思?温言笑道:“大事能成,自有无穷财富,两位佛爷在雪域高原想是清苦久了,秦某到时候自有一份香火银奉上。”

“秦将军供奉我佛功德无量!”威德法王合十行礼。

“礼敬三宝自有无穷福报,贫僧为秦将军念经祈福”,索南嘉措也俯首行礼。

俗话说一文钱难倒英雄汉,雪域高原上百姓穷苦,就算竭力供奉也有限,索南嘉措和威德法王住的庙,有些年没有整修了,佛爷面上的金粉也剥落得斑驳了,点长明灯的酥油也快要枯竭了,听说秦林肯奉送香火银,数目自然不会少到哪里去,两位佛爷心中欢喜,被秦林逼着跳坑的怨念,虽不至全部消散,却也可弥补一二。

哲别在旁边一句话也不说,土默特部受了秦林许多恩惠,还能要他的银子?将来三娘子提兵西向,我哲别便做先锋大将,替秦将军震慑西域吧!

倒是秦林笑着主动拍了拍他的肩膀,请他回去车诉三娘子,重开丝绸之路的利益是见者有份,自然不能短了土默特部的。

以恩义结纳,可以一时而不可一世,所谓升米恩斗米仇是也;如果有了共同的利益,则能把双方绑得更紧……

“恩威并施的枭雄手段,秦兄已做得越来越娴熟了呢!”书房之中,张紫萱望着秦林抿嘴微笑,话语虽是打趣,浓浓的笑容却暴露了内心的欣慰。

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张居正同样会行许多权谋手段,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始终不忘社稷黎民,秦林已经做到了。

秦林嘿嘿一笑:“我只是在想,京师那位高居九重丹陛的天子,接到消息时是个什么表情?”

 916章 银子的力量

京师,紫禁城,萧瑟的秋风已带着深重的寒意,好在御书房底下燃起了地龙,空气流经地下的烟道,把房间烘得非常暖和。

“怎么这么热,想热死朕吗?”万历额角带着层细汗,他恼火的扔掉了御笔,只觉坐在那里怎么都不自在。

服侍他的几个小宦官吓得不轻,连连叩首求饶:“奴婢万死,奴婢万死,求皇爷恕罪,这就去把地龙熄了。”

“皇爷,”张鲸低低的唤了一声,然后朝小宦官连连摆手,让他们滚出去,不要在这里现眼,作为司礼监掌印内廷总管,宫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要负点责任。

张诚弯着腰,谄媚的道:“要不要喝点莲子汤清心?湖广巡抚贡周泰来进贡的湘莲,奴婢闻着有股子清香呢。”

什么玩意儿!张鲸恨不得破口大骂,张诚这厮又抓到机会在皇爷跟前卖好了,不消说,那位湖广巡抚铁定给张诚塞了不少银子,才让他在皇爷跟前提这一嘴。

张诚那点小心思,万历自是心知肚明,这会儿也没精神敲打他,长长的叹息一声,往后倒着靠在椅背上,双手揉了揉太阳穴:“到处都是乞请赈济,哭求减免赋税,边军却一个劲儿的请粮请饷,赛如朕短了他们的,就要立刻造反!岂有此理!云南巡抚又请免矿银入贡,顾宪成、刘廷兰一班人跟着起哄,哼,难道每年劳军的金花银不是朕出的内帑?”

大明赋税到了京师,分别入户部的外库或者皇家的内库,内帑由皇帝直接掌握,谓之金花银,除了皇室开支和赏赐宗室,每到年底劳军和赏赐勋贵武臣,都从这里头开支。

张四维倒台,申时行却不是个雷厉风行、专横跋扈的人物——如今的局势,是这种人就坐不到首辅位置上来。于是,赵应元、余懋学、顾宪成、刘廷兰等守旧派依然过得有滋有味。

顾宪成改弦更张。不再依附哪派大臣,而是摆出副清流忠直之士的嘴脸,哪里的地方官奏请停矿监、停进贡,他比谁都积极,忙不迭的上表为民请命,倒也很有了些忠直耿介的名声。

这下轮到万历头疼了,要知道大明朝两百年来,清流从来都很难对付。人家肩膀上扛着“清正廉洁”、“忠心直谏”、“为民请命”、“不可与民争利”的金字招牌,随时把忠孝仁义挂在嘴边,于是不管是谁都只好让他三分,真是神见神怕、鬼见鬼憎。

廷杖?那就是挠痒痒啊!清流名臣哪怕什么廷杖,看看吴中行、赵用贤这些挨过廷杖的,现在名声比天高,仿佛那被打过的屁股成了十足真金似的……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东边要钱西边要粮,清流言官还像疯狗一样逮谁咬谁。万历最初亲政时体会到的权力的甘美,现在已被折磨得渐渐退去,面对日复一日繁琐的朝政。开始有些心灰意懒了。

“皇爷,如果御体欠安,不妨……”张鲸眼神闪烁着,他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如果皇帝在朝政上不肯用心,将奏章转给司礼监代笔,他的权力就无形中变得更大了。

张诚赶紧道:“启禀皇爷,申老先生亲待,今天很有几粉要紧的奏章。须得陛下乾纲独断。”

张鲸咬了咬牙,恨不得把张诚活活咬死。

万历毕竟还年轻,抓权的心是重的,闻言就打起了精神,喃喃抱怨道:“申老先生也太没担当了。问他什么,不是陛下圣明就是老臣糊涂,再追问就跪地上碰头,朕要这么个泥塑的首辅做什么……罢罢罢,既然他交代过。朕还是看看吧。”

张鲸、张诚都暗笑,伴君如伴虎这句话是没错的,张居正专权跋扈,陛下畏他恨他,死后算了总账,张四维虽然斗垮江陵党上有大功,但为人隐忍阴狠,陛下也防他三分,只有申老先生一切唯唯诺诺,真正面糊的宰执、泥捏的相公,只怕在陛下心头还是欢喜这样的。

只是今天那几分奏章,唉~~

二张都各怀心思,张鲸何尝不想把奏章拦下来,张诚何尝不想直接代笔批复,可实在干系太大,即使他俩也不敢从中做手脚,只看陛下如何处断吧。

万历突然脸色变了,翻奏章的手都开始抖了起来,忽然将御案重重一拍,怒发如雷的道:“岂有此理!张允龄、张四维,朕不曾亏待你父子,焉敢如此欺朕!”

哪怕商纣王、隋炀帝这些有名的昏君,看到通敌卖国也是绝不能容忍的,这天下就是一家一姓的天下,张允龄和几个儿子走私违禁武器,这简直就是在给大明朝挖坟墓,万历岂能不怒?

如果是御史、给事中风闻言事,万历可以不信,如果是山西巡抚张公鱼上表弹劾,他仍然可能不信,但这里除了张公鱼的奏章,还有张四维自己的请罪表章,字字血声声泪,说什么阖门自缚请陛下降罪,那是断断不会有假的。

大明士林力量极强,关中三晋的晋商豪门根基深厚,就算东厂、锦衣卫,也绝对不可能对一位丁忧离职的首辅大人屈打成招,绝、对、不、可、能!

自己的首辅家里,竟搞出走私武器通敌卖国这样的事情,万历鼻子都给气歪了,连声道:“蒲州张家罔顾朕的一片苦心,竟干出这等事来,传扬出去真为天下笑!朕用此等人为首辅,天下人将如何看朕,青史般般,岂不将朕写作昏君吗?”

做到皇帝,权力至高无上,能制约他的东西已经不多了,史书要算其一,无论哪个皇帝都想在史书上留下个光辉正面的形象,反过来说,要是连史书如何记载都不顾了,这皇帝绝对是昏庸残暴到了极点。

张允龄、张四维已经认罪服法,这件事在现实中没有什么危险性了,万历便开始担心自己的身后名,他才二十多岁,他不想落得和皇爷爷一样——嘉靖任用严嵩,世人都骂严嵩是奸臣,嘉靖还能躲得脱昏君两个字?看海瑞把他骂成啥样,嘉靖的儿子、万历的老爹隆庆帝一继位。还得赶紧把海笔架从牢里放出来。

万历心头那个着急上火啊,无论哪个皇帝,摊上首辅家里通敌卖国这码事,都要够头疼的,难道二十多岁,刚刚亲政不久,就要落下个识人不明、昏聩糊涂的名声,被天下人耻笑?万历不想这样。

看看皇爷的神情。张鲸就长叹一声,嫉妒的看了看张诚,知道有些事情,自己这次是阻挡不了啦。

张诚心头大乐,脸上装出非常吃惊的模样,瞪着眼睛道:“皇爷,难道不是您将秦林调往蒲州查办此案的吗?”

“有吗?朕怎么不记得了……”万历被弄迷糊了,不过很快就反应过来,重新翻开山西巡抚的奏章。刚才心情激荡没看仔细,这次终于看清楚了,顿时大喜:哎呀。原来是朕调秦林去蒲州,他查办此案的呀,那就是朕先知先觉,运筹帷幄乾纲独断,一举铲除通敌卖国的张允龄了!

张诚补充道:“陛下把秦林从琼州调往蒲州,是明旨下发的,当时邸报传出,早已天下皆知,就是司礼监和内阁中书也有存档。”

秦林革去一切本兼官职。发琼州锦衣卫效力,这是贬谪,后头海瑞上奏保举,张四维还在首辅任上,撺掇万历降旨存问海瑞。同时将秦林调往蒲州。

这第二次,秦林在琼州是个锦衣校尉,到蒲州还是个锦衣校尉,就算不得贬谪,只能叫做调任了。只不过没品没职的区区锦衣校尉,竟要圣旨来调动,也算得上官场异数。

可偏偏是这道圣旨,给如今的万历留了个后门,发圣旨调一个锦衣校尉,实在有点不恰当,但如果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让他去查办首辅大学士家里通敌卖国的惊天大案呢?

万历不傻,他知道该怎么做了,顿时脸色肃然,朗声道:“朕风闻张允龄通敌卖国横行乡里,明旨调秦林去蒲州,暗地叫他明察暗访,果然查清了张允龄的般般罪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