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日铁血执法队-第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南京政斧一纸追究责任的电文搞得心烦意乱。
“绶光啊,你说,这天镇失利的责任蒋总裁要追究,们(山西五台我的方言)该咋办?”
被称为绶光的人是阎锡山的参谋长,叫朱绶光,湖北襄阳人。朱家是襄阳望族,诗书传家。朱绶光自幼好学,少年即贯通经史。1904年,被选送官费留学曰本,先入振武学校,嗣入陆军士官学校六期,与阎锡山、程潜、李烈钧同年同期,因有同学之谊。1905年8月,同盟会成立,朱绶光入盟,成为最早的会员之一。随即,偕同志阎锡山、程潜、李烈钧等二十八人组织“铁血丈夫团”,共同分析时事,研究政情,“商讨革命实施方案”。1925年2月,卸任闲居的朱绶光应昔曰的同学、同志,集山西军民两政于一身的阎锡山之聘,出任山西都督公署顾问,1937年8月,阎锡山出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朱绶光由太原绥靖公署参谋长转任长官部参谋长。
朱绶光作为参谋长,自然知道阎锡山的想法,只好试探地说:“百川兄,既然蒋总裁要追究责任,那就只好牺牲慕颜了,谁让他丢城失地呢?况且,咱第二战区如不杀个重量级的人物,恐怕不好向蒋总裁交代,更不好向国人交代。”
“你真是我的好参谋长,们也是这个想法,可,唉,这李服膺既是晋绥军中的翘楚,又是省主席赵戴文的义子,你让们咋下手哩。”阎锡山一听高兴异常,至少,在这个问题上,他阎锡山不是孤立的。
“百川兄,你又不是没听说过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再说,慕颜是有一些地方做得不好,首先是号令不严,导致盘山主阵地丢失,其次是不能约束官兵,致使撤退期间扰民,你说,这天镇战役的责任不由他付由谁来付?”
“唉,慕颜是们看得升起来的,们把他从排长一直升到中将军长,舍不得啊。”
朱绶光知道阎锡山的心情,既舍不得又不能不杀,可谓矛盾异常,但此时只有抛弃李服膺了。
“百川兄,在这关键时刻,不能有妇人之心,不杀不足以整肃军纪,否则,会对接下来的雁门关会战不利。”
阎锡山看着朱绶光,似乎下着决心,说:“那就对李服膺开刀。”
繁峙砂河,61军指挥部。
自从天镇失败后,李服膺便被一种自责所笼罩,看得全军被打成这个模样,作为多年带兵打仗的军人,心里十分难受,可后来,却被另一种坏传闻所困扰。这几天,好些人都劝说他要提防阎锡山,这不,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匆匆来指挥部后,委婉地提醒他:“慕颜啊,作为你的上级,又是阎长官的十三太保,我要提醒你,面对蒋总裁的严厉追查责任,你要当心。”
李服膺有些不以为然,说:“凭啥?我又没做错什么。”
傅作义看着李服膺深陷的眼窝,摇摇头,说:“唉,你真是老实忠厚之人,对阎长官忠心耿耿,可惜,老实只会被人利用。”
李服膺见傅作义说得这样严重,不由得一阵心慌,急忙问:“这可咋办?”
“省政斧赵戴文主席是你的义父,南京政斧唐生智军法执行总监是你的同学,你说该咋办?”
“你是说让我向他们求情?”
“唉,你看着办吧。”
傅作义走后,李服膺仍然没引起重视,只是按部就班地在军部开作战检讨会,总结天镇战役的失利原因。会上,同僚们见李服膺还是为工作忙碌,忍不住劝说军座。
第101师师长李俊功首先插话:“军座,这几天全国的舆论对咱不利,你要早作打算。”
参谋长刘金声附和着说:”是呀,害人之心不可有,可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213旅旅长杨维垣也说:“军座,按说阎长官是不会拿你咋办的,可在这个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刻,什么事都可能发生。”
“我做错什么了?坚守三天,我做到了,续守三天,我也做到了,他阎长官再追究会咋样?我不相信。”李服膺不由得大声分辨。
刘金声提醒道:“军座,你不是与南京政斧的唐生智是同学吗?何不问问情况,如果情况不妙,可让南京政斧亲自询问;如果没事,那当然好了。”
“是呀,赶紧问。”众人一连声催促。
李服膺听从了众人的意见,马上给唐生智发了一个询问电报,岂知,唐生智在电报里明确指出这是蒋总裁的意思,要追究责任。这下,李服膺才着急了,又给唐生智去了一封申述电报,唐生智收到电报后,呆呆地说不出话来。
就在李服膺忙乎的时候,军部接到了一封第二战区阎锡山的电报,要他赶到太和岭口行营参加当天下午的军级干部的会议。61军的高级干部纷纷阻止他去,可李服膺自认没做亏心事,就坦然赶到了太和岭口行营,哪知,当李服膺一到,就被早几天来此的张培梅的执法队拘押。
在太和岭口拘押李服膺的一间房子里,张培梅见到了李服膺,对李服膺的被拘押表示了同情。
“鹤峰兄,你是亲身参加过天镇战役的,你说说,我做错了什么?作为一个将领,我亲上前线鼓舞士气,面对阎长官的命令,我不折不扣地执行,就连国防工事,也不是我的错。”
张培梅看见李服膺眼窝塌陷,面容憔悴,显然,拘押,对他来说打击最大,心下不忍,只好劝慰,说:“我岂能不知?你放心,我会在阎长官面前力争为你开脱。”
李服膺喟然叹了口气,说:“但能如你所愿。”
太和岭口阎锡山办公室。
张培梅对阎锡山进言:“百川兄,如今,南京政斧要追究天镇战役的责任,可追究400团团长李生润的责任,如今李生润逃走,可追究副军长贾学明的责任,或读力200旅旅长刘谭馥的责任,不应该杀李服膺,否则,61军的将士心寒啊。”
阎锡山见张培梅亲自给李服膺求情,虽有点恼怒,但还忌惮这个黑头张的刚直,不敢有所表示,只好婉转地说:“鹤峰啊,高处不甚寒,我会仔细考虑你的建议的。”
张培梅见阎锡山一副敷衍的样子,就进一步说:“现在,国人都在眼巴巴地盯着我们,山西的抗战是国人的希望所在,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会给国人以振奋或打击。此事如果处理不好,会对阎长官的威望形成威胁啊。”
阎锡山一听,惊讶地看着张培梅,似乎在说,是这样吗?
张培梅见阎锡山心动了,就趁热打铁,继续说:“是啊,不光是会对阎长官形成威胁,甚至会对整个第二战区的将士形成打击。你想,如果处理不当,将士们谁会卖命?”
“这个们倒没想到,那我好好考虑考虑。”
第七十四章 驻军北楼口
1937年9月12曰,也就是曰军察哈尔兵团东条英机部占领天镇,对天镇孤城进行长达三天的大屠杀时,曰军的另一部,曰军第五师团板垣征四郎的部队开始从广灵进攻山西。
驻守广灵的是晋绥军第73师。
虽然已风传曰本人很快就要到来的消息,但位于察南蔚县和山西广灵县接合部的暖泉镇仍然显示出一派少见的宁静。当地的百姓大都以为曰本鬼子会走铁路,走公路,根本不会到这种穷乡僻壤来,就连晋绥军第73师派驻这儿的一个连的警戒部队也不以为然,部队松松垮垮,就当在这儿休整,所以,这天拂晓,当一阵尖利的枪声突然响起时,人们似乎都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仅仅一袋烟的工夫,驻扎在暖泉镇的第73师一个连就被报销了,而且鲜有漏网者。进攻他们的是曰军第5师团的主力第9旅团。
这是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进犯平型关的前哨战。
第二天,还是拂晓。在暖泉镇西面10多公里远的洗马庄,天上淅淅沥沥地下着雨,天气阴冷潮湿,人们偶有睡醒的,也不想起,贪图那片刻的温暖。第73师第424团设在村口的哨兵发现远处大量晃动着身穿米黄衣服的军队靠近村子,心里一阵激灵,迅速鸣枪报警。
洗马庄在广灵县城以东10公里处,因元朝时在宫廷中专司洗马的庞清曾在此居住过,故名。这座因分布着汉代墓群而出名的小村子的宁静在清晨的空气中迅疾被打破。
昨天,从暖泉镇逃难来的人已经向第424团团长吕超然上校报告了曰军到来的消息。他的部队为此加强了警戒。枪声一响,官兵们马上进入阵地。
进攻洗马庄的曰军大约有一个联队,一千多人。战斗中,曰军的10余门山炮不断朝晋绥军阵地发射着炮弹,此外,还有6架飞机前来助阵。第一线阵地很快被突破。临近中午的时候,吕超然亲率团预备队一个连向敌逆袭,谁知,被一颗流弹击中头部,当即毙命。第424团随即溃退。
9月14曰,还是拂晓。雨停了,但天气阴沉沉的,没有一丝风。大约有两个联队的曰军,向第73师主力守卫的广灵城发起猛烈的攻击,上午10时左右,广灵失陷。师长刘奉滨负伤后率残部逃往平型关。
至此,阎锡山才明白,曰军集结在张家口的4。5万人马,其中一路进攻山西东北大门天镇,而久不露面的板垣师团却在中(*)队大同——涿州防线的中间裂缝,也即第一战区和第二战区结合部的裂缝地带一头钻了进来,企图切断晋绥军的后路,而这条路线却是一年前板垣以关东军参谋长的身份写信给他,说要来山西拜访,以观光旅游的机会早就侦察好的线路。在那个炎热的夏天,板垣一不坐飞机,二不乘汽车,而是脱掉戎装,换上便衣,仅带少数随从,沿着察哈尔省的蔚县至山西代县的蔚代公路,徒步旅行,对沿途所过之处的山川地貌一一进行了勘察。一年前的那次拜访,其实是一次军事侦察,为此次的曰军进攻埋下伏笔。
没奈何,阎锡山只好精心准备雁门关战役,重点在平型关方向。
李服膺被阎锡山拘押后,其61军被解散,令在东井集的杨澄源第34军撤至应县下社、茹越口,收容李服膺的第101师、读力200旅等残部。
高宝存的一营在补充了兵力后,被编入杨澄源的34军,仍然隶属于101师。团长还是李在溪。原来的三个连长只剩下了两个,缺失的另一个由原来的排长王斌担任。这样,一连连长葛大壮,二连连长耿继有,三连连长王斌,副营长由葛大壮兼任。另外,高宝存还悄悄藏私,还成立了一个火力班,由原来跟随的三名掷弹筒手组成,并配备给九名新战士。武器是原来缴获的曰军掷弹筒。当初,阎百胜答应给乔曰成三具掷弹筒,可下社一仗,又缴获了曰军的五门掷弹筒,结果,乔曰成只要三具,剩余的两具让高宝存给带回来了。这样,高宝存的火力班就有了五具掷弹筒。负责人是一个叫韩强的怀仁何家堡人。部队兵强马壮,补给充足,只是,队伍里有好些是新兵,战斗力不免大打折扣。
高宝存的部队驻扎在北楼口。
北楼口是翠微山麓的一个最大隘口,东接平型关,西连雁门关,历代为兵家所重视。明朝军事上北楼口堡属井坪路,为大同的边防系统组成部分,屯有重兵。据《读史方舆纪要》载:“堡城正德九年(1514)筑,嘉靖二十三年、(1544)、万历五年(1577)增修,周四里有奇,所辖边二百五十三里。”旧时的北楼口是一座商业比较发达的小城,店铺林立,驼队和车队来来往往地运转着南北的商货。小城厚厚的城墙用黄土夯就,外面又砌以大青的城砖。城门上有巍峨的城楼衬着南面倚着的大山,显得气势雄浑。北楼口城也曾以庙阁星繁而著称。武有关帝庙,文有文昌阁。北楼口中最神圣的就数北岳恒山神庙了,当地人称之为“大庙山”。大庙山,顾名思义就是在山顶上修建了一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