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剧中剧-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因,这样我才有可能改变现状不是吗?”
“好,只要你答应帮助我,我什么都可以告诉你,”廖汉龙舔了舔嘴唇干咳了起来,他看向玛莲娜,说:“能不能先给口水喝?”
廖汉龙告诉我,最近拍摄的大制作正是王总监介绍给他的,王总监是XXX电视台的监制。所谓监制这个角色,有人这样形容,监制通常代表制片人或制片公司法人,由他负责摄制组的支出总预算和编制影片的具体拍摄日程计划,监制代表制片人监督导演的艺术创作和经费支出,同时也协助导演安排具体的日常事务。
所以,王总监在电视台的权力挺大的,他可以找一些熟悉的影视公司完成拍摄事宜,当然,王总监也可以从中获得不少好处,但不管怎样,拍出来的影片一定要卖座,只要每一方都得到好处,那么其中的秘密也就不会被人说穿。
其实拍摄一部影视作品,能学到的东西很多,也会遇到很多想象不到的事情。例如,有句话说“投资人猛于虎”,这就是拍摄过程中最先体会到的,投资人,也就是影片的制片人,又称出品人。
假如投资方或者赞助商是药品生产厂家,那么影视剧里有关医患纠纷的情节一个也不能有,甚至连“这年头看病太贵了”之类的台词也要删掉。
但是,投资方还不是最可怕的,还有一个比投资方更可怕的存在,而且那是一个有着绝对权威的独裁者,所有做影视的人,包括投资人,都是这个独裁者控制的可怜的奴隶。
这个独裁者掌控着影视人的升迁和降职、涨薪和辞退,它让影视人干什么,影视人就得干什么。更让影视人感到害怕的是,这个独裁者居然无形无质,是一个谁也看不见,谁也摸不着,谁也听不到它的声音的存在,它更像一个幽灵鬼魅般如影如幻,这个独裁者的名字就叫作——收视率。
廖汉龙说:“在‘收视率’这个独裁者面前,我们这些做影视的人简直就是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孩子,毫不夸张地说,在我们的工作里,一切的一切都为了这个数字,我们不得不按照收视率的意志行事。我们制作出的影视节目是继续播出还是停播,乃至节目本身是高雅还是低俗,全都由收视率的高低不断进行着调整。”
收视率这个一会儿上升一会儿下降的可怕数字,到底是从哪里蹦出来的呢?大多数人都一无所知,就算是业内人士,到现在为止,也有很多不是很了解。
据传闻,在网络没有盛行之前,收视率数据的采集方法主要分为两种,即日记法和测量仪法。
日记法是指,通过样本户中所有4岁及以上家庭成员填写日记卡来收集收视信息的方法。比如,样本户中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有各自的日记卡,要求他们把每天收看电视的情况随时记录在自己的日记卡上。
测量仪法是指,样本家庭的每个成员在电视遥控器上都有自己的按钮,当家庭成员开始看电视时,必须先按一下遥控器上代表自己的那个按钮,不看电视时,再按一下这个按钮。与电视机连接的显示仪会提醒按按钮的任务,并显示收看电视的情况。测量仪会把收看电视的所有信息以每分钟为时间段储存下来,然后通过电话线传送到总部的中心计算机。
可以看出,用测量仪分析收视率要比日记法更简便,所以日记法逐渐被后者取代,后来,网络进入千家万户,至于现如今收视率是怎样收集计算的,连廖汉龙这样的资深影视制作人都不得而知,也许收视率的掌控是所有影视人的一个秘密。
王总监在电视台混迹多年,不但资历深,经验也多,王总监深知收视率的重要性,他也知道如何做出讨巧的影视作品,适应大部分观众的口味,所以说,多年以来,王总监监制的电影或电视剧都有很高的收视率做保障。电视台里的领导很看重他,把王总监当成了摇钱树,即便他把一些拍摄的事情交给除电视台之外的影视公司制作,台里的领导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参与进来的所有人都互利就足够了。
廖汉龙又说:“不管是多么热爱艺术、多么坚持己见的人,只要进入影视圈,都会逐渐被收视率驯服。他们一天到晚想的就是怎么去讨观众喜欢,从而提高自己摄制的影片的收视率。影视圈外的人也许不能理解,这些圈内的人,为了提高收视率这个百分比,放血割肉都在所不惜,理由很简单,收视率每降低一个数字,电视台就能轻易地炒了他们的鱿鱼,从而丢掉饭碗。”
就是为了这么一个根本靠不住的收视率,做影视的人每天都活得很有压力。好在王总监在这方面有独特的眼光,总的来说,由王总监监制的影片,假如在每晚的黄金时段首播的话,收视率几乎还没有低于10%的。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黄金时间不同,在中国,一般从晚上7点到10点之间就应该属于黄金时段,电视台往往将重要的新闻和优质影视节目放在黄金时段播出,广告商最愿意出高价在黄金时间做广告,以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因为王总监有操控收视率的实力和眼光,电视台领导经常会把一些大制作的影片交给王总监来做。王总监接到任务之后,除了审核剧本、挑选演员这些重要的事情,剩下的琐碎的拍摄工作他往往会交给自己熟悉的影视公司去完成。毕竟,以王总监一个人的力量,不可能完成那么多烦琐的工作。
比如最近,电视台就交给了王总监一个艰巨的任务,那就是拍摄一部超大制作、超豪华阵容的电视电影系列剧。
电视电影简单来说是指在电视机里播放的电影,通常由电视台制作或电影公司制作后再卖给电视台。别小看电视电影,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导演、演员也是靠拍电视电影起家的。在中国,自1999年春节第一次播出电视电影《岁岁平安》开始,这些年来,电视电影受到了国内外影视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更多优秀的电影人投身到电视电影的制作队伍之中。
电视台要拍一部连续的电视电影剧集,王总监接受了这个艰巨任务,因为电视台也确实没有更加合适的人选。
廖汉龙进一步解释道:“现在是个影视剧泛滥的年代,每年各家电视台以及影视公司都会拍摄大量的剧集和电影,一年下来,能够给观众留下印象的也就十几部的样子,所以,王总监监制的片子能够有10%的收视率真的是很不简单了,要知道,就我们这座城市来说,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收视率最高。天气预报那类市民关心的节目,它的收视率也仅仅可以维持到20%左右。”
我思索着问:“那究竟电视台命令王总监拍的是一部什么类型的剧集呢?我觉得肯定不会是简简单单的一部剧集,剧集里面还会承载一些什么,比如广告之类的?”
“是的。”廖汉龙点点头,把一些能讲出来的内幕也告诉了我。
将要拍摄的这一影片最大的赞助商是一家创立六十周年的著名汽车公司,为了纪念建厂六十周年,公司将要推出一种节能环保低碳的家用型中档轿车以及一些周边产品,汽车制造厂商决定生产10万台这种类型的轿车。所以,影视剧里的所有角色都必须驾驶这一款轿车登场,也就是说,这部影视作品将成为该车的商业广告。
这种做法是合理的,现在只要打开电视机,任何一个频道播出的节目都充斥着硬性广告,看得观众不但眼花缭乱而且产生极大反感,这种强加的广告往往不会产生更大的效用。不过,假如要是把广告潜移默化地夹杂进影视作品的剧情之中,在影视作品里宣传或者标榜该产品的优良性能,那么观众往往会被这种做法催眠,由于喜爱剧中的角色而去购买该类产品也会大有人在。其实,这是一种不怎么新颖但比实实在在的广告片更能产生效果的一种植入广告的方式。
明眼人一看就明白,投资人的热情之高是前所未有的,因为这关系到汽车公司新产品的销路以及公司未来的命运,投资方与电视台开会磋商,从各个角度反复探讨。投资方要求电视台拍摄一部由明星大腕主演的、用电影的手法和制作水准拍摄的连续的剧集,而后在周末晚上9点这个黄金时段连续播出。
这是个机会,机会往往都是双刃剑,如果大获成功那么什么都好说,可这么隆重地开场,万一失败了,就不单单是某一个人或者公司死无葬身之地的问题了,连整个电视台的名誉都要受到影响。
这么大的投入,各个方面的预算必然增加,但播出时广告的签约数肯定也会大大增加。只要第一次播出后,收视率不要少于10%,那么随后的广告签约便会逐渐增多,财源也就滚滚而来。当然,假如收视率不高,或者跌破10%,那毫不夸张地说,负责这个节目的王总监跳楼自杀的心都有。
说到这里,廖汉龙苦笑了一声,说:“大概你觉得我说的话太过夸张,因为报纸上还没有报道过因为收视率下降而自杀的影视人,这也不奇怪,因为像这样组织起来的所谓高投入大成本的制作,又是在如此好的黄金时段播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收视率过低的先例。”
“怎么?”我也好奇起来,立刻问廖汉龙,“这么大的阵容,而且时间段那么好,难道收视率都没有突破10%吗?”
“哼,还10%呢?”廖汉龙的脸扭曲着,看起来跟吃了黄连一样,“第一次的收视率只有7%,本以为以后会提高些,没想到第二次下降到3%,第三次几乎只有2%,后来,这个剧集就暂时停播了。”
“不至于那么惨吧?”我皱着眉问。
黄金时段播出的大剧的收视率会跌到2%,我不是很理解,按理说收视率不可能差到这种地步。再说,现在还守在电视机前看电视的也都是40岁往上的中年人,这个年龄段的人不怎么会上网,所以饭后无事可做只能看电视消磨时间了。
假如廖汉龙所言非虚,我也深知目前王总监甚至廖汉龙所面临的困难,因为我也是半个影视圈的人,做这一行其实很危险,荣誉和丢人现眼是紧紧挨着的两个极端,很少存在过渡或中间地带。
或许影视圈外的人会认为,这么“危险”的节目不要去做就行了,其实,越危险越棘手的节目越有可能一炮而红,这往往也是刚刚踏入影视圈的小编导们出人头地的好机会。干什么工作都不能见危险就躲,要知道,在星期天晚上9点这个黄金时段播出的影片,是电视台最耀眼的节目,也是广告签约数最多的节目。
作为一个致力于做影视的人来说,谁都想在有生之年轮上一次导演这个能给人带来无上光荣的节目。就算换作是我,我这辈子要是能够轮上一次,即便前面刀山火海暗藏地雷,我仍会跟王总监和廖汉龙一样全身投入其中,即便粉身碎骨也要拼上一回。
“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我继续追问道,“失败的原因你们现在起码应该知道了吧?”
“剧本,问题出在剧本上面。”廖汉龙叹口气。
“因为故事不吸引观众?”我又问。
“我想是这样的,剧本占主要原因,”廖汉龙继续说,“正是因为王总监没有选好剧本,所以才导致收视率低下,我不甘心就这么失败,所以才想以最快速度得到一笔钱,找一位名家再买一个剧本重新再来……”
“等一等,”我打断廖汉龙,问,“我不是很明白,就算你搞到钱另买了剧本,之前那部停播的剧集不是已经拍摄完成了吗,还能起死回生吗?”
“呃,或许我还没有说清楚,这一次我们拍摄的剧集有些特殊或者说是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