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媚多姿-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看到的:“九九之数?”
一一为元,九九为极,这被称做大运之数,这个天命之数在民间也有被测出来的,在民间是大富大贵之数,不过要合在定盘与正盘上来测算,只有——下一任皇帝!
“我…我居然算出来了?不对,再算一次,十六那纨绔,怎么也不像有能耐的主儿。他那遛街逗狗、众斗殴的模样,除了将来继续做他的纨绔,他还能干出什么来。”程帛尧想象一下,将来十六这纨绔登基,成天里就是领着一众侍卫横行京城,到那时候这孩子就真没治了。
“听到了吗?”李崇在小亭外问李易。
李易小拳头捏着,脖子梗着,满脸通红,也不知道是羞愤还是气愤:“听到了。”
但李崇安犹觉不够,继续补刀:“一个人活到只能靠‘我爹是睡横行无忌,要我是这样,找个地方弄死自个儿才干净。”
这话等于明明白白告诉小李殿下——我要是活成你这纨绔样,早一头撞死了。
同样差不多的话皇帝说过,现在李崇安再说,再有程帛尧那两句话铺垫,李易终于低下头,深深地埋在胸口闷声道:“可我除了这样还能做什么呢?堂兄,秦王叔只有你们兄弟两个,可宫里我有十五个哥哥,长孙幼子,我占着个幼字。但是堂兄,我很小就明白了一个道理,会哭会闹才有糖吃,那不哭不闹让人省心的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我不会哭,所以只能闹,闹得人尽皆知,闹得让父皇也头疼。”
“我知道那是个牢笼,可是我没有堂兄那样的气魄,敢于挣脱樊笼。”李易神情一下子沉静下来,仿若夕阳之后天际亮起的第一颗星辰般静谥。
也是,长在宫里,真要是个蠢的,就像李易说的那样,早就不知道怎么死掉了:“时机变了。”
李易点点头说:“我懂,可是已经放纵太久,我是真的什么也没学会,教我的先生没有一个不被我打跑的,现在都没人敢教我了。”
挺好,是个明白人,明白人只要说明白做明白,自然一切都好说:“还来得及,士别三日且当刮目相看,你若能潜下心来向学,会有人教你的。”
其实在李崇安看业,李易也不是什么都没学到,至少他在市井里体验到了真实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体会到了属于寻常百姓的饥寒温饱、柴米油盐。比起诸皇子们的高屋建瓴,李易的优势在他自己都不清楚的地方。纨绔是纨绔,规矩礼法没白学,他聚众斗殴也常是与其他纨绔或流氓二赖子。
“多谢堂兄。”
李崇安自然不会自个儿教他,性子已经转变过来了,剩下的就是把人扔到道院去,道院里的先生们满满的教书育人之心不死,道院里一年也难得有俩学生,抢都抢不过来。李易去了,只得愁学什么,不愁没人肯教他。道院里诗书礼乐、卜算骑射、兵法谋略哪一样都有人教,平日里留心连为人处事都有得学。
打发了“京城三少”的其中之一后,剩下的那俩就好办了,找人家家长直接开口——云涯道院看上你们那俩小子了,收拾收拾跟我走起。然后两家家长直接就妥妥地把俩孩子包上,当行李一样送上去云涯道院的马车,京城百姓欢腾无比,这三顽主儿总算是走人了。
除去李易外,郑进元和张放知都非自愿,所在俩在马车上左叹气右叹气,他们死活不能理解,为什么李易居然答应了李崇安去云涯道院那苦得不行的破地方:“你说你咋想的,云涯道院那地儿是人待的吗?”
“咳”国师本来想装不存在的,可少年的杀伤力太广了点儿。
“诶,别胡说,国师您见谅,我们三个没遮拦惯了,您左耳进右耳出的只当没听见。”李易对国师自然不能放肆,人家现在是国师,以后是自己的师长,既然说要向学那首先得从尊师重道开始。
果然有点儿转变啊,就是说话还是不中听,国师暗暗点头,又暗暗摇头,想把这三纨绔改性儿,路且长着呐!
PS:
木有定时,我错了~

第八十五章 哪凉快哪待着去

世人对云涯道院有许许多多种猜想,尤其是没到过道院的人更是如此。京城三少虽纨绔,可云涯道院这般闪着金光的地儿,他们自也谈论过,尤其是他们身边不时能见到来自云涯道院的人时,他们更容易比旁人对这里产生更大的好奇心。
这么说吧,在他们的圈子里若是有云涯道院的弟子,那多半就是长辈们嘴里的“别人家孩子”。比如李崇安,这位从来是被家长们挂在嘴边儿上教训孩子,通常句式如“也不指望你像秦王家二小子,你便只学他一成好也成呐”。
近距离看着“别人家孩子”在眼前闪闪发光,李易还好一点儿,毕竟他这些日子已经有进一步接触了。郑进元和张放知则不然,这会儿俩孩子对李崇安可谓又恨又怒又仰慕:“咳…晋郡王,听说你是云涯道院下任院长,我怎么瞧着你也不怎么滴,可见云涯道院也不咋样儿。”
这仨倒霉孩子说话历来如此,搁别人这时怎么也要说说好话儿,毕竟日后要受人管了。可这仨倒霉孩子真不会说话,明摆着想拉拉关系,可话到嘴边儿上又成了贬损。李崇安看向郑进元,然后看向李易:“规矩礼法学得不错,有闲工夫了好好教教他们,怎么着也是你朋友。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品性如何,看看他身边儿的朋友就知道了。”
李易脸又憋红了,看向郑进元连连咬牙切齿,这句话也是有典故的,李易听出来了,李崇安这是怕他听不明白话里的意思,这才用大白话儿来挤兑他:“是,堂兄。我知道了。”
“不是,我们干嘛要听他的,平时被家里拿他教训还不够,日后还得听他的,亏心不亏心呐。你们爱听自个儿听,反正甭想管着我,小爷我从不信这套儿。”张放知身为右相之子,其父一甲榜眼进仕,可谓是文采风流之辈,偏偏生出个不学无术的儿子来。还是独子,不少人琢磨着世代出文昌星的定西张家就要没落在张放知手里了。
“文有文道,武有武道。对你来文的你若不服管教,自有武的来,你可以试试。”李崇安这摆明了拉仇恨,文武不敢说多出色,比起眼前这几个来。那肯定要高出一大截。李崇安暗暗一笑,摇头,自家红狐狸说得没错,这几个孩子得软硬兼施,胡萝卜要有,大棒更得时常抡起。要不然他们记不住。
国师看着这几个孩子,心里直抽抽,他能想象到这几个到了云涯道院后。院儿里的安静就要一去不复返了:“行了,到了,静山领着他们四处转转,我找院长去。”
程帛尧从后边的马车上下来,跟着他的还有雨露云烟四大丫头。在道院里来学习的不能带服侍的人,但做为师长是可以的:“把马车驾到侧门去。从那儿往右转,那儿会有人接应着你们。”
“是,郡王妃。”
云涯道院门口有两株银杏树,这个时节正是绿意最浓时,两株银杏比云涯道院还早立在这儿,在苍松翠柏之间分外荫荫亭亭。程帛尧最喜欢这两棵树,虽然只这两株银杏,但一到秋天却能把道院的门前渲染得一片金黄:“嗯,我又回来了,不知道师姐他们还有没有晒银杏茶,国师也该喝点。”
“先进去吧,回头再说,你们仨跟着来吧,先四处看看再来安排。”
李易为首的京城三少对云涯道院“破破烂烂”的样子大为意外,少年们都以为像云涯道院这样的地方,不说像国子监、太学之类的地方,怎么也得…也得是像程国公家开办的学堂那样的地方吧。可这里怎么看着都是是农家的院舍,虽说修得干净整齐,却也不像是学堂的样子啊!
“这是住的地方吗?”李易问道。
“啊,就是住的地方,噢…这里没课室,想学什么上哪位先生家去就成,没有不愿意教的,只有你不愿意学的。好客一些儿的先生还会奉上茶果点心,甚至留你吃个午饭,不怎么好客的那就有一杯水了。对了,学子的学舍不在这边,学舍在另一头,不过也只是几间屋舍修在起罢了。”这种感觉,程帛尧很能理解,因为她第一回来也是这么想的。
哪儿像是学校呀,简直就是居民区,课堂没有,教案没有,课程安排也没有,有时候碰上先生家在干活儿你要去了,你还得帮一手。指不定你奔学习去的,结果成了杀猪宰羊烹煮烧火之类的事,最后肚子吃得溜圆,学问一个字儿没说。
不过大概也正是这样,云涯道院开放自由的风气很能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现代都没有这样的学校呐!
右侧院子里走出来一端着竹屉子的青年人,挽着袖子裤腿儿的模样活像是个砍柴种地的农夫:“文先生,好久不见,听说您添了个大胖小子,恭喜了。”
“哟,静山啊,早听说你要回,这一回日后就常待这了吧。那你可得紧着找人修屋子,好在这会儿天儿好,离入冬天也还有一段,我这屋修得宽,要是没地儿住就上我这来。”文先生把竹屉一放冲李崇安和程帛尧招手。
“这是教种地的吗?我们难道要学种地!”郑进元觉得他今儿可算是开着眼界了,居然还有这样的学堂,更离谱的是这么个学堂居然教出那么多名满天下的弟子,太不可思议了。
程帛尧也和文先生招呼了一声,又看着仨倒霉孩子说道:“文先生全名文宗西,号茂竹斋主。”
京城三少齐齐呆了,文宗西是谁他们不知道,可茂竹斋主真没人不知道,就是三岁小儿也知道好不好。写过近百首神童诗,人家十几岁的时候就写出了少年们上课堂一定要学的《勤学篇》,人家如今是儒林中的泰山北斗。泰山北斗就这样儿,活像个种地的。
“文先生的邻居你们也一定很熟,朱先生名诚光,你们现在学的兵书,十本得有三本是他写的。”李崇安说完又指向另一个方向,云涯道院里的先生,哪个不是学贯天人,要真是领人来认名人的,只怕有得认了。李崇安随意介绍几个,也把三少年震得心肝儿都颤了。
“想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吗?”
三少年静默不语,要说不想,谁不盼着功成名就呢,要说想,自家破事儿自家知,要成为这样的人得付出多少努力呀,他们其实是不成的是吧!
“是不是在想,左右不能成为这么伟大的人,不如干脆怎么舒坦怎么混日子?”
继续沉默,少年们这下头有点儿低下来了。
李崇安最后一句收官:“自己都觉得自己不行的人,哪凉快哪待着去,别跟这儿占地方。”
少年们被院儿里的师兄们领走时,一个个陷入呆滞状,因为他们发现道院里不止先生们名动天下,他们新鲜出炉的师兄们也多半名声在外。对于往日里不学无术,被人人指着骂“纨绔子”“二世祖”的三个少年来说,这就是他们真正的考验。
这里每一个人都各有能耐,他们不是靠着任何人成为现在这样的人的,而仅仅是靠他们自己,这让少年们压力巨大巨大的。
“崇安师兄,那天你问我为什么要那样说十六殿下,我没有答你的话,那是因为我还没想好怎么说,现在看样子非说不可了。”她一直觉得自己是算错了,可连着算了这么多天,一天一卦,结果还是一样。
“嗯,你说。”
“陛下那天来过,是为找我推演宸宫的,推算到十三殿下后,我就没有再推下去。我卦学不如你和张师兄,也没多想,只觉得自己学艺不精。但是陛下走后,我想算也算了干脆把剩下的几位殿下也算一算,结果居然被我算到了!”好苦逼啊,如果真有早知道,她那天就不该有那么大的好奇心。
李崇安瞪圆了眼睛看着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