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灵官-第2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甘佳叹息一声:“心魔强大,只有自己才能消除心魔,别人又如何能够帮得上你?当年佛祖悟道也是战胜了心魔才成为至尊,但是菩提树已经有明示,让我带你们到印度去,到我们的寺庙去,或许在那里有菩提树的帮助你能够战胜心魔。”
一直听着的张西瓜再也忍耐不住问:“你的意思是说,在你们上晚课的时候,所有人都看到了一颗菩提树,然后这颗菩提树带着你们看到我们在冥界的过程,然后又让你们到这个地方来找我们是不是?”
甘佳点头:“没错,就是这个样子。”
“那我就不明白了,你是怎么知道我们在这个地方的?你又是怎么找到我们的?难道是菩提树说话告诉的你我们在什么地方,什么山上?”张西瓜说到这里,忍不住苦笑道:“实话跟你说,到现在为止,我都不知道这山叫什么,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阿弥陀佛!”甘佳诵了一声佛号道:“我所在的寺庙叫菩提寺,取这个名字就是因为菩提树的殊胜,也希望每一个修行的人都能像佛祖一样在菩提下悟道,开始的时候我也不知道菩提树给我们显现出你们的画面的什么意思,但是接下来我们的眼前显示出中国境内,接着画面向东北方向一点点闪现,知道闪现出你们所在的这座山,等到晚课结束,所有的僧人看到的画面都是一模一样,这时候大家才知道菩提树是想让我们将扬帆带到寺庙里来,所以我就来了。”
张西瓜听的目瞪口呆:“这,这也太神了吧?菩提树还有这么大的本事?我们好像跟它不是很熟啊?”
“这个我也不懂了,但我知道菩提树最是慈悲,或许它是不忍心看到扬帆遭受心魔的折磨吧,这其中的玄机我也不知道,我只是代表寺里的僧人来请扬帆,这是菩提树的意思,也是我们大家的意思,普度众生不是一句空话。”
“可是,可那是我的影子啊,他怎么会是心魔,我还不知道我的两个记忆到底哪一个才是真的?可我知道道影子今天还会出现,我要等它出现,等它再次带我回到过去,看看到底哪一个才是真的,我想知道曾经发生的一切是不是真的?”
到现在为止张西瓜还是迷迷糊糊的,不知道扬帆和甘佳口中说的影子是怎么回事,但他明显的感觉到扬帆不对劲了,急忙问道“扬帆,你说的影子是怎么回事?到底发生了什么,你跟我说说,帮你拿个主意也是好的啊。”
看到张西瓜关切的目光,扬帆心中一暖,将昨天个晚上发生的事从头到尾说了一遍,张西瓜听完心中一惊,急忙道:“扬帆,你听我说,甘佳大师说的没错,你就是入了心魔了,你我兄弟一场,你是个什么样人我还不了解吗?那个影子带你回到过去看到的一切都不是真的,你相信我。我知道丁羽的死对你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但是你不能把所有的一切都背到自己身上,虽然咱妈的死我没有亲眼看见,李晓琪被留在冥界我也没有看见,但是我相信,这一切都跟你没有关系,我太了解你了,你是那种宁愿自己受苦也不会让别人替你承担半点的人,你是那种把所有事情都压在自己心里的人,你还记得咱们到冥界的时候看到的那颗菩提树吗?还记得你对它的跪拜吗?你想想如果你真要是一个邪恶的人,菩提树会显圣给甘佳大师吗?扬帆,你要振作起来啊……”
张西瓜的话,给了扬帆一剂强心针,他抬起头茫然的问:“西瓜,你说我们去了印度,会不会就将这一切搞清楚?”
张西瓜看着他的眼睛,狠狠的点了点头:“我相信一定会搞清楚的,相信我!”

第九卷 真相
第十章 融入
'更新时间' 20100607 00:30:04 '字数' 3625
菩提寺在印度南部边陲的一个小镇,扬帆四人几经辗转终于到了这个地方,一路上没有人去看异国风情,都只是匆匆赶路。一路上甘佳每日只吃一餐,缩衣节食,看起来就是个穷和尚,办理出国的手续机票等,张西瓜自然没让他出钱,这也使得甘佳大松了个口气。
菩提寺是一个小小的寺庙,庙里只有二十几个和尚,占地不大,香火也不如何旺盛,可是一进到寺里就见一颗无比粗壮的菩提树矗立在院落当中,扬帆一脚迈进,突然起了一阵微风,微风吹拂树叶,发出“哗啦啦……”动听的声音。
这一颗菩提树竟然跟冥界入口那一颗一模一样。
看到这颗菩提树扬帆全身突然感到一阵祥和慈悲之意,他情不自禁的走向菩提树,但眼前的情形却突然一变,整个世界变得空旷,于此同时他看到一个身穿僧衣的中年人正慢慢度步向菩提树下走去。
扬帆悚然一惊,四下扭头去看,不见了张西瓜,林远,所有的人都消失不见,就连寺庙都不见了踪影。他的眼前只有那颗无比巨大的菩提树,还有那个中年的僧人,中年僧人身上带着一股慈悲之意,和菩提树遥相呼应。
菩提树和僧人的慈悲之意充斥着整个天地,慈悲中带着浓浓的吸引之力,而扬帆像是一个小小的铁块,情不自禁的被吸引着向前走。前行中,僧人和他越来越近,但是僧人仿佛看不见他,只是一步一步向前走,扬帆被他吸引住,也停不下脚步,眼看两人就要相撞,他突然感觉自己身体一轻,自己融入了僧人的身体之中。
这变故来的太过突然,但扬帆却没有感觉到半点惊慌或是痛苦,心中却涌起一股淡淡的喜悦之情,他感觉自己能融入到僧人身体之中无比的殊胜,无比的祥和宁静。此时他感觉僧人就是自己,自己就是僧人。
僧人不紧不慢的坐到菩提树下,开始禅定。扬帆也情不自禁的跟着禅定,这一刻他心如止水,不知道过了多久,晨星出来了,通过念念留心专注的觉察,扬帆的心、身、和呼吸都达至完满的合一。僧人的禅定使他得到了很大的定力。而就是用这种定力,帮助他观照他的身和心。进入甚深禅定之后,他可以辨察到当时他身体内存在着的无数众生。这包括了有机或无机的、矿物的、草苔的、昆虫、动物和人等。在那一刻,他也察视到所有其他众生就是他自己。他看见自己的过去生,和所有生世的生生死死。他看见无数星体和世界的建造与毁灭。他感受到所有生灵的喜乐与悲哀—这些生灵包括了胎生、卵生、和细胞分化而成的。他看见自己体内的每一个细胞都蕴藏着天地万物,而且更跨越过去,现在和未来。这时,刚好是夜里的第一更。
扬帆进入更深的禅定。他见到无数世界的盛衰成坏。他见到无数众生经历的生生世世。他见到这些生死,全都只是现象而并非实相。就如亿万的波浪不停地在海面起伏,大海本身是不落生死的。只要波浪明白它们其实是海水,它们便可同样超越生死,不再惧怕,而获到内心的平静和安稳,这个证悟令僧人自己也超越了生死的罗网。他笑了。他的微笑就像深夜里绽开的花朵,发散着一环荣光。那是属于妙察的微笑,因妙察可以了悟一切烦恼的破灭。这是他第二更所证得的体悟。
就在这时,雷声忽然响起,巨闪的电光划过天际,彷佛把天空撕成两片。重重的黑云掩盖了月亮和星星。跟着是滂沱大雨。扬帆湿透了,但却丝毫役有移动。他继续禅定。
完全没有被动摇,他把觉察力照到他的心上去。他见到众生为不明白他们实与万物同体,而陷於苦恼。这种无明,产生了无限的悲忧、恼乱和困扰。无明是贪欲、愤怒、傲慢、疑惑、嫉妒和恐惧的根源。当他学会把心静定下来以看清楚事物的真相,便可以对一切达到全面的了解,因而将苦恼接受,化为爱心。
扬帆现在体悟到,了解和爱心原是一体。没有了解就没可能有爱心。每个人的处境,都是他的肉体、精神和社会状况的结晶。他明白了这一点心中没有了憎恨。扬帆尽力帮改善自己的肉体,精神和社会的状况。其正了解一切,令他产生慈悲与爱心,因而导致正确的行为。要去施爱,首先就要去了解明了。因此,了解明了就是解脱之匙。要得到清楚明白的了解,他就必需生活得留心关注,在当下的每一刻去直接体验生命,以能洞察自身内外正在发生的一切。锻炼念念留心体察,可以他看到一切事物的核心而使其无所遁形。这就是念力的宝库一它能够领导他达至解脱和彻悟。生命的燃亮有赖正确的见解、正确的思惟、正确的语言、正确的行为、正确的工作、正确的精勤、正确的念头和正确的定力。
深入地察视众生,扬帆能洞悉每个人的心念,无论他们身在何处。他又能听到每个人的叫喊,不论是为悲或是为喜。他也同时证得天眼、天耳和来去无碍等神通。现在已是三更将过,而雷电都已歇止了。云层也卷了起来,再让明月和星星重现天际。
扬帆感到把他监禁了千百世的牢狱,突然破开了。无明就是把他监禁的狱吏。一向以来,他的心被无明所蒙蔽,就像星月被暴风中的黑云掩盖一般。因为不停地被妄想的浪潮障蔽着,心识便错误地将实相分成主客、自他、存亡、生死等相对意识。从这些分别心又再生起妄见—感受、爱欲、执取和生有之牢狱。生、老、病、死的痛苦只有再把牢狱的围墙加厚。唯一的办法就是捉拿祸首狱吏,看清他的真面目。而祸首就是无明。只要把他解决了,牢狱便自然解体,永不会再重建起来。
这时他听到僧人微笑着对自己喁喁细语:“囚禁我的狱吏啊,我此刻看见你。你把我关在生死的牢狱已有多少生世?但我现在已把你看得清楚透彻。从这一刻开始,你不可以再在我的周围建起牢狱了。”
抬头望去,扬帆看见晨星在天边出现,像一颗巨钻在闪闪生辉。不知多少吹,他曾在东北深山树下见过这颗展星。但这个早上,就像是他第一次见到晨星一般。它的灿烂光辉有如彻悟的欢欣笑容。扬帆凝望着星星,油然而生的慈悲使他感叹起来:“所有众生都潜藏着开悟的智慧种子。
这一刻扬帆感觉自己犹如重生了一般,他知道自己没有这个定力,也永远也达不到这个境界,这就像是一个寻道之人,突然感觉到了天地间那无上的大道。但是他也知道,他现在只能感觉到这个境界,却并不代表自己真正的进入到了这个境界,这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他心中暗暗惊讶,想知道这个带自己进入悟道境界的僧人到底是谁?
这个念头一生,突然他看到了僧人一生的全部经历,在喜马拉雅山山麓和恒河之间有一个小国,国王叫做净饭王。有一天,正在宫中的净饭王接到皇后家中送来的喜报,皇后为他生了一个王子。这位王子就是佛教的创始人佛祖乔达摩?悉达多。
释迦牟尼的母亲在生他之后的第七天就死了,所以他是由他姨母抚养长大的。从小释迦牟尼就特别的聪明,无论什么事情一学就会,而且对任何事情都愿意问一个为什么,非要得出答案不可。
净饭王非常喜欢小王子,希望有一天小王子能成为一个统一天下的大王。但是老国王总为这个小王子担心,因为他总愿意思考一些在老国王看来十分荒唐的事情。比如他问,同样是人,为什么有的人是婆罗门,有的人却是首陀罗?而且,婆罗门的子子孙孙都是婆罗门,首陀罗的子子孙孙永远是首陀罗,这又是为什么?老国王回答不出来,只好说这是上天安排的,但悉达多说,他不相信,又说他要找到一个让人人平等的办法。
悉达多19岁的时候,同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