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女子古代记事-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时家人都看上这温和无争的成郡王。太后姑母才把他嫁给了成郡王。

当年的她们也是举案齐眉十分恩爱,可是谁知道自己宫壁偏寒不宜怀孕,于是才为子孙计选了这当时的一个算得上是个有宜男像的李氏,况且李氏又是那样的一个出身,虽然家中有哥哥做了进士,可是谁不知道他们家是个怎么状况?

李氏刚来时竟是十分的恭顺,肚子也算争气,谁知道生了个男孩后便水涨船高,虽然在自己面前仍然伏低做小可是眼角中的卑微却渐渐消失。成郡王之前对王妃还是很尊敬。

李氏生了儿子后。过了不到半年又怀上一胎,渐渐的成郡王来她的院子里的次数就越来越少,即使有的时候来了。李氏也会派人来说的儿子不舒服什么的,成郡王哪里还顾得上别的,于是就是直奔李氏那儿,渐渐的夫妻感情也越来越淡。

她始终认为不过是李氏生了孩子后。成郡王才如此,后来才发现不是如此,男子变了心就是变了心,无论如何他的心是回不来了的。自己也懒得去争了,李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扶植胡氏不过是好让自己有个退路而已,胡氏也怀不上到底也是天意吧!想到这儿,成郡王妃低垂了脸颊。

刚刚阳春三月,许多喜欢踏青的人也开始出来活动活动筋骨,就着和煦的春风文人骚客们有些开始吟诗作对,有的纯粹是出来好玩的桂林县主今日一身桃红衫子,头上戴着时兴的钗子步摇,脚上着珍珠绣花鞋,端的是名利富贵,而左边的海子齐则是一袭月白衫子颇显出俊逸挺拔身姿,惹得连路上出来踏青的姑娘家都忍不住用扇子遮住瞟上几眼。

桂林县主立马眼神就杀过去了,小姑娘们直躲闪。身后的齐雅竹与四娘子皆穿得十分的好看,四娘子虽然皮肤黄黑不过涂了一些粉显得很是清秀,穿着碧水绿的衫子,插着玉珠花倒是很有几分气质。

而齐雅竹就更好看了,她本就生得丰腴一些,皮肤白嫩,穿着香色的交领上衣和百花褶子裙,头插百鸟钗子显得不仅清爽好看而且颦蹙之间很是柔美。

这四人身后丫鬟仆从无数,两个姑娘家更是今日倒是未戴帷帽,仅用扇子掩下面。两个小姑娘很是兴奋,毕竟姑娘家本就应该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听说这三嫂子要出门踏青两个小姑娘自然愿意去。

而陈氏虽然希望她们最好是别出门,不过又有这侄女儿齐雅竹在,齐雅竹是小姑的唯一的女儿,自己怕她抢了女儿的风头有几次大宴都未让她去,今日暂且就让她出去玩玩吧,反正哥哥嫂子都去。这才四人一起出来。

桂林县主指着前面的一个亭子道:“我们去那八仙亭坐坐,歇歇脚如何?”其余几人自然也同意,海子齐看到熟悉的同窗本欲上前攀谈,又看身边全是女眷因此也同意去亭子里坐。

这亭子名字叫做杨柳亭,据说是建造这个亭子的人十分喜欢一首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这亭子的地基十分的高,站在山上也可以眺望远方,所谓占地倒是十分的妙。

桂林县主安排的十分周到,亭外围着数十个仆人挡着以免有人唐突,海子齐看着这样的布置,暗中点了点头,他又看了看着周围环境倒是很不错,这里的人还不算多,看了看周围的几个女人,对着这桂林县主道:“娘子,我刚才看到了几个同僚了,想先上去打个招呼,你们且不要去别处,待会儿我回来找你们?”

桂林县主柔声说道:“相公快去吧!妹妹们自有我来照顾,你暂且就别先去吧!”海子齐这才放心先走了。几人品茶间,突然听到周围似乎有些响动。 


90踏青(2)

一个尖锐的女声传来“我不要跟着你们回去,快放开我又听到一男子粗声粗气的道:“你这女子可真是,你舅舅把你卖给了我们去还赌债,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你可别再跑了。”

几人往那边看去,只见那女子道:“你们……你们……实在是逼良为娼呀!”那汉子嗤笑一声。周围的人对这种事情颇有些见怪不怪了,虽然同情这女子倒是没有伸出援手。

桂林县主看着对面的四娘子似乎眼神在晃动,便对着身边的丫鬟讲:“你去看看怎么回事?”那丫鬟倒也是十分利索一会儿就回来了,道:“这些人要逼那女子呢?那女子也是个有骨气的一直在挣扎着。”果不其然,几人看过去那个黑面的大汉已经不耐烦直接想捆起来这女子。

众人都竖起耳朵听着,桂林县主倒是平静的坐下来静观其变,只见另一位女声传来:“这女子多少钱,我把她给买了,你们可别再欺负她了听完这话,桂林县主十分愕然的看着一红衣女子,身材苗条,穿着时兴,不是孔玉珍又是谁。

显然这几位大汉也是愣住,那女子也是瞬间停止挣扎。孔玉珍颇有些不耐烦道:“怎么,我出钱买下她还不行吗?”桂林县主此时脸色微变,倒是四娘子笑道:“大嫂子果真是仗义,这些人就她一人敢出来说话,女子大丈夫也。”

齐雅竹微垂着头用眼睛去瞟了一眼对面坐的桂林县主,果真脸色如黑炭般。较之刚才更甚,齐雅竹看四娘子说的开心,也不欲去提醒。总之自己是个外人,疏不间亲。况且四娘子本身也不是个好相与的。

反观那边,几个大汉看着女子执意要买下这女子。便随口开价道:“100两白银。多一两我可都不卖。”听闻这话周围人倒抽冷气。要知道二两银子就可以买个丫头了,最多不过五两银子,一百两简直就是狮子大开口。

孔玉珍看了看周围的人,自己已经开了口就不会再反悔,便爽快道:“一百两就一百两,把这女子契约给我。”大汉想不到她会如此回答此时十分惊讶。

周围已经有人道:“这位兄弟,我说你这这么高的价钱可是赚大发了,还在想什么呢?这位夫人可是海家的夫人,你们还不快写把这女子卖给她。”又有几人跟着起哄。那大汉往前方看了看才同意,走时对那女子小声说了句保重,女子跪下来激动感谢着这孔玉珍。抬头时朝远方点了点头。

孔玉珍深谙此道以她的经验来说,小说中的情节常常有的就是这种救命之人可是会对她更加忠诚,说不定去死都有可能,如今她身边虽然有个红袖。可是这红袖到底是对这海子青有情,万一为情背叛也是常有的,可她对这女子有这救命之恩,这到底是不同的。

海子齐看外面有些吵闹连忙回来亭子里,看着亭子里的几人皆在品茗,才松了一口气。他转头对着她们道:“刚刚发生什么事情,看着倒是怪吵闹的。”四娘子笑道:“三哥,刚才是大嫂子救了一位女子呢,这女子被亲人所卖,不愿从命。大嫂子高义,用纹银一百救了这女子。”

海子齐往外看了看没做声,毕竟是自己嫂子倒是什么都不好说。桂林县主如今哪里还有兴致,本是安排自己的表哥来个仗义救人谁知道被这个突然冒出来的人给截了胡。于是以手抚住太阳穴,往身边嬷嬷靠道:“我的头好晕,嬷嬷快稍微扶住我一下海子齐一听这话连忙扶住她,关心的问着她的身体,桂林县主才幽幽的道:“我没事,倒是别扰了大家的兴致。”齐雅竹连忙上来关心的道:“三表嫂快别这样说,今天我们已经游玩好了,还要多谢表嫂子带我们来踏青呢?咱们出来的时间也有些久了,还是快些回去吧!”

海子齐听着齐雅竹这么说,才对桂林县主道:“你听到了,咱们先回去了。给你看看。”说完就扶着桂林县主到前面走了。四娘子本还想再去逛一下,听着海子齐这般说也跟着他们走了。

待得她们走后,亭子不远处有一人才出来,一中年管事打扮的人道:“少爷,今日您如何不早些出来,怕是姑奶奶和县主都要怪你呢?”

这年轻男子不在乎笑道:“这算个什么事?我虽不敏,但是也是不屑于做这些事的。只是我知道姑姑县主可能是为我好,可是这海家姑娘却是无辜的,况且海家一向是名门也不会见的会看上我。”

那中年管事道:“您这回去如何向老爷交代?”这年轻男子沉思道:“你且去说,就是我本出来的时候看到这海家大奶奶出来,为了避免让人发现才如此的。老王,你可是我最信任的人,这件事和谁也别说。”王管事唯唯答应了。果不其然孔玉珍就直接提拔救回来的女子为二等丫头,并且向他许诺会尽快的让这女子成为贴身丫头。

这女子本是如意坊的一名打杂的,被雇来演一场戏,谁知道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打乱了她的计划。于是她就将计就计的留了下来,又看这海家大奶奶对她不错,虽有投靠之心不过她知道自己是有把柄的人,所以暂且也还不敢轻举妄动。只是日日伏低做小,和众姐妹们打好关系,她知道红袖在这孔玉珍身边伺候的时间最长,于是便可着劲的巴结好这红袖。

红袖虽然是在在大宅子里长大的,不过身边的人倒也还算单纯并没有什么龌龊,看着这女子每日巴结自己,吹捧自己,心里也暗暗接受了她。有的时候也会在这儿说一些她的好话。孔玉珍也渐渐的开始交给一些事情给她做,并且给她赐了个名字叫绿芜,女子喜得不胜自已。与此同时,采女大部分也开始来郢都,进行各方面的选拔。无论是皇太后娘家平城高氏的女儿,还是最大热门韦家的小女儿,还有琅琊王氏的女儿等几个大家都是众人关注的焦点。 


91 采女

采女的到来让郢都仿佛注入了一个新的活力;各家服饰店或者是珠宝店;甚至连酒楼生意都异常的好了起来。人们虽然不敢在公共场合大声讨论;但是私底下的讨论却是络绎不绝。

当今皇上不好女色;可以说甚至在私生活都有些苛刻;皇宫只有三月才能吃一些荤腥一些的东西;平时大多以素食为主;最多不过是吃个鸡蛋而已;并且口味偏淡实在是不能算得上是好吃了;从皇上登基以来这采女也就选了个两三次而已;大多数都是直接指定的;如今的皇上又开始选择采女;有关人士猜测会不会是全部为皇子择妻。太子无妃及至底下的众位皇子也是无正妃;人们似乎沸腾了。

如今郢都的人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看谁谁谁能有幸博得上面的青睐;成为王妃。不过采女的选择也算是一个女人的命运转折了;就像这太后也是选采女的时候被选入宫的;如今成为这天底下最尊贵的女人的。

好巧不巧的高家这次也有女孩送来选采女;据目击者称相貌也是很不俗的。

皇后陶氏泱泱的躺在榻上;听着下面的嬷嬷在说这采女们的表现。那嬷嬷说话时脸上并无任何表情;仿佛是在讲述今天吃了饭没?各位采女们如今才刚进郢都;大多数都是在别馆学习礼仪以备择选。高家的女儿十分的谦恭;太后虽无派遣任何嬷嬷去;不过高家准备的人和钱财竟然十分的惊人;据说这小女孩儿动辄就是千两银子;连来郢都时用的箱子都全是紫檀木;有的还镶了宝石珠子。果不其然来郢都时才稍微收敛一些;要不是国舅爷早就派人盯上怕是也不会知道这高家装呢?

陶氏撑起身子;抚弄了一下下摆才道:高家的人可是来势汹汹;不过但凡我有一口气在这高家的女儿休想做祸害。你们也跟我紧盯着她们。说完这番话;竟好似有一口气提不上来;踹的不行。

身边的嬷嬷唬了一跳;又是拍胸又是递水;可是声音却是一点都不发出来。陶氏平复一些之后;才伸手示意她继续。那婆子又道:"其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