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大龄剩女-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套衣服颜色可爱而不失素雅,年轻活泼活泼中透着雍容华贵,十分的漂亮。

古闺秀穿上身之后,李二夫人连连点头,口中不断的赞着:“好看,真是天生的衣架子,娘娘看到了有个这样漂亮的外孙女,不知道会多开心。”

而后又招呼丫鬟进来给闺秀梳头,并端了整整两盒首饰进来供其挑选。

说是挑选,李二夫人基本上不问古闺秀的意见,十分积极地帮她装扮,幸而她品味不俗,并没有把闺秀满头都插满珠宝。

梳好双环坠髻,带了黄金头面,看着镜中的丽人,古闺秀觉得恍惚,模样是她的模样,瞧着却不像自己。

大功告成后,李二夫人送她上了一顶四抬软轿,匆匆往宫城去。

正文 第六十四章 归锦(3)

大内宫禁森严,车轿的乘坐有严格的规定,古闺秀进了承天门必须下轿,由内侍领着往燕太妃的宫殿走去。

古闺秀走在路上,见到许多穿着大品冠服的外命妇往宫内走,不禁多看了两眼,而那些命妇见到古闺秀也露出好奇的神情,有的甚至忍不住低声问旁边的人,这是谁家的小姐。她们常在京城和宫内走动,却从未见过古闺秀。

领着古闺秀的那名内侍是燕太妃跟前服侍的老人,十分机灵,立刻向她解释说:“这些都是进宫参加宴席的外命妇,她们这是去给皇后娘娘请安。”

古闺秀疑惑的问道:“皇家的家宴,也会请外命妇参加吗?”

内侍笑道:“原本是不请的,但是皇上去年登基,为了褒奖有功之臣,这才请他们参加家宴,这是一种恩宠。”

古闺秀点点头,明白了一些,同时心中有些庆幸,既然今天不是皇家内部的家宴,燕太妃应该不会带她去露面,不然汝南公主当年的事如何对外解释?她的身份也会显得尴尬。

燕太妃所居的泰禧殿所属西六苑,古闺秀走了好一会儿才到。

她刚刚出现在泰禧殿门口的宫道上,远远的就有宫女喊道:“来了,来了,快去禀报太妃!”

不知怎的,古闺秀的心突然紧张了起来。这是她第二次进宫,心境却与第一次有天差地壤的区别。

她捏着自己的手,稳步上前,跨进泰禧殿时,有一个中年嬷嬷笑着上前对她行礼,声音发颤的说:“真的是你,真的是公主的女儿!”

古闺秀看她有点眼熟,再一细想,这位嬷嬷正是她第一次进宫,在勤政殿偏殿里遇到的那位。现在回想起来,难怪她当时盘问了自己很多问题,原来她当时就看出端倪了。

“王嬷嬷。”古闺秀对她行了一个礼,宫里的老人个个不简单,她少不得要格外客气一些。

王嬷嬷忙说:“不敢当不敢当,小姐快请进,太妃娘娘等着呢。”

古闺秀应声向里走,满殿的宫女脸上都挂着笑容,这让她心中安心不少,至少说明燕太妃对她是欢迎的。

泰禧殿的正殿中,地龙烧的屋子暖烘烘的,焚香袅袅让人舒心。

古闺秀被人簇拥着绕过紫檀木的屏风,看到一位头戴孔雀头面、身着紫金宫装的华贵妇人坐在正中的拔步床上,正是燕太妃了。

燕太妃年过五旬,看着却很精神,头上的白发亦不是很多,雍容慈爱的模样看得出年轻的时候是位大美人。

古闺秀向她行礼。

燕太妃看着古闺秀,脸上克制不出露出惊讶又激动的神色。

燕太妃在宫中几十年,经历过不少风雨,最初听王嬷嬷说在宫里见到一位与汝南公主模样十分相似的年轻姑娘,她心中虽然好奇,却没有觉得震动。天下相似之人何其多,也许只是巧合。

但后来卫国公府那边传来的消息,以及当初跟汝南公主一起消失的侍卫又重新出现,不得不她让她相信汝南也许真的留有骨血在这世上!

虽然她心中存有疑惑,但在见到古闺秀的这一刻,视觉和感情上的冲击已让她把持不住,这模样、这神情、这气质,与当年的汝南何其相似!

她从位子上站起,亲自扶起古闺秀,紧紧的捏着她的手,泪眼迷蒙的说:“好孩子、好孩子,找到你了就好!”

感觉到古闺秀的双手冰冷,燕太妃斥责宫人:“还不快拿个手炉来,看这小手冻的!”

古闺秀随着她坐到正中的拔步床上,面对动情落泪的燕太妃,却喃喃的不知说什么才好。

燕太妃一个劲的看她,说着:“跟你母亲真像,我可怜的汝南,吃了那么多苦,在外颠沛流离,年纪轻轻便去了,每次想到她,本宫都要心痛的哭一场!”

旁边有宫女十分会凑趣,笑着说道:“恭喜太妃娘娘寻回了孙小姐,可算是了却了娘娘心中的一个牵挂。太妃娘娘不要再伤心,公主泉下有知,得知娘娘找到了小姐,会安息的。”

燕太妃笑着点头,却又愠怒的说道:“可恨那个古侍卫,把我外孙女藏到现在才让我知道,苦了这孩子在外面受了这么些年的罪!”

古闺秀连忙替古爹爹开解道:“娘娘息怒,并不是我爹有意隐瞒我的身世,而是我娘在去世之前曾对他说过,希望我能够自由自在的活着,并不希望我回宫。直到去年我爹跟卫国公府的人联系上,知晓当年之事存在许多误会,这才将我的身世说出来。”

“他算你什么爹爹?我知道他把你养大,你心中偏袒他,但这血脉大事,再不可乱喊。”

古爹爹的命在燕太妃手中捏着,古闺秀不敢忤逆,只好改口说:“这些年来,古侍卫对我十分疼爱,并不曾让我吃一点苦,望娘娘不要怪罪他。”

燕太妃并不太想说古侍卫的事,转而问她这些年是怎么过的。古闺秀答话的时候有意说古爹爹的好话,便把他怎么努力赚钱养家,怎么送自己上女子私塾,怎么请针线师傅教导自己,又怎么操心自己的婚事一一说了。

燕太妃听了,满意的点头说:“幸而他心中还算清楚,若他敢把你随便嫁给了乡村野夫,本宫绝不饶他。”

“古侍卫早年对母亲十分忠心,不论发生什么都守护着母亲,后来又处处为我着想,将我养大十分不易,纵然当年的事情或许有错,但也事出有因,希望娘娘看在他养育我的份上放了他。他如今上了年纪,旁的不求,只求他能够安度晚年……”

燕太妃见她再三替古侍卫求情,说道:“你这样念着他,可见他待你真的很好,也罢,我并不是什么歹毒心肠之人,但当年之事还需皇上定夺,待你的事情了了,本宫就替他说情,让皇上放了他。”

古闺秀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说罢,燕太妃又问:“听说你不愿认你父亲?”

古闺秀一阵头疼,燕太妃该不会是借古爹爹的事逼她认祖归宗吧?但她转念一想,当年汝南公主未婚先育,又因李德淳没有担当而逃宫,燕太妃绝对不会对李德淳没有半点想法,也许她这样不与李德淳相认,正中燕太妃下怀!

她说:“当我知道母亲因何离宫,因何独自在外生下我,又因何而在逃命途中意外死去时,我实在无法撇下一切与他相认。他当年负了母亲,我替母亲难过。”

燕太妃果然欣慰的拍她的手说:“好孩子,难为你这样重感情。李德淳那老小子也惹本宫生气,先皇在时就曾多次斥责他,还打过他板子,狠狠地教训过他了。而他至今未娶,又曾为你母亲出家,本宫反倒不好再责难他。当年的事他有错,但你与他是亲生父女,认祖归宗是大事,你不可在这个上头任性。你的事我已与皇上商量过了,很快就会给你和你母亲一个名分。”

绕了一圈,还是让她认祖归宗,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古闺秀有求于她,只得点头答应。而且她昨晚认真想过了,若是为了古爹爹好,她也只能如此。

说话中,有位公公来求见,古闺秀认得,是皇上身边的桂公公。

桂公公给燕太妃问安之后,说:“皇上命奴才前来看看李小姐进宫了没有,还让奴才带句话回去,昨天商定的旨意,可需要变动吗?”

燕太妃笑眯眯的说:“桂公公你回去对皇上说,直接下旨吧,不用变了。”

桂公公便笑着说:“嗻,那奴才就先回了,奴才提前给李小姐道贺了!”

古闺秀这才知道他们口中说的“李小姐”竟然是自己!

桂公公走后,王嬷嬷也告辞,说:“恭喜太妃娘娘,恭喜小姐,皇后娘娘那边还等着信儿呢,老奴先给皇后娘娘传话去!”

王嬷嬷本是王皇后身边的人,因早年服侍过燕太妃,而与燕太妃特别亲近。

“去吧去吧。”燕太妃高兴的说。

古闺秀一阵疑惑,但当皇上的圣旨传到泰禧殿时,她总算明了了。

皇上旨意中言明李德淳对汝南公主情深意重,多年不能忘怀,下旨将汝南公主赐婚于他,并寻得一女与汝南公主神似,作为嗣女归于李家,赐国姓“李”,赐名“归锦”。

古闺秀惊讶的瞪圆了眼睛,汝南公主已去世多年,如何赐婚?

燕太妃高兴的说:“正该如此,这是你父亲欠你母亲的,等他将你母亲牌位迎回李家之后,你就是名正言顺的李家小姐,只是你虽是他们的亲生女儿,对外却要说你是嗣女,不然对你母亲的名声有亏损,委屈你了……”

古闺秀对这些虚的名头并不看重,只是觉得这赐“冥婚”也太让人意外了。

燕太妃又说:“闺秀这个名字太俗,你回到李家之后再不能用,皇上赐的名字你可喜欢?归锦归锦,遗失之锦绣归来,本宫十分中意。”

古闺秀心中叹气,从此以后,她的爹爹不再是她的父亲,她的名字亦不再是她的称呼,她的家也不再是她的港湾……任何人的人生被这样大幅改写,只怕都不会没半点想法,可古闺秀只能笑着谢恩。

不过片刻,皇后娘娘和各主殿娘娘那边就有赏赐来了,而后皇后娘娘亲自过来请燕太妃去参加家宴。

这是古闺秀第一次见到王皇后,长得算不得十分漂亮,却端庄大方,一张圆脸显得和蔼可亲,看到古闺秀便笑道:“这就是汝南公主的女儿吧?以后就把宫里当成自己的家,常进宫坐坐,多陪陪太妃娘娘。”

古闺秀笑着谢恩,却想到这位王皇后最后被武媚娘整的死都不能瞑目,心中不禁一阵哀戚。也不知武媚娘如今在感业寺如何了……

正文 第六十五章 归锦(4)

皇家元宵家宴,隆重而热闹。

京畿之中的皇亲贵戚尽数请到,又因褒奖有功之臣,请了十几位外臣及女眷,整个宴厅之中,人数竟达上百人。

因长孙太后去世的早,而其他太妃又早被各个皇子接到封地,如今宫中只有燕太妃一位长辈,所以晚宴的时候,皇上皇后并坐于中间,燕太妃坐在左首,而古闺秀被她带在身边坐在了她身后,位置颇为显眼。

礼乐响起,皇上致辞,众臣拜贺。

礼数过后,家宴便随意起来,女眷们热络的说起话,便有人问起跟随燕太妃而坐的姑娘是谁。宫中的嫔妃已知道了皇上的圣旨,便将圣旨的内容告诉那些国公夫人、侯夫人、伯夫人,众人听了十分惊讶,不一会儿,消息就都传开了。

有人感叹道:“前段时间才听说了卫国公府的李三爷还俗之事,当时还当他想开了,没想到结果竟然是这样,这赐冥婚……我还是头一次听说,不过对李三爷来说,应该是如他所愿了吧?”

继而就有人打量古闺秀,议论道:“也不知这位姑娘跟汝南公主是何等相似,竟然得到了这样的造化,看燕太妃的样子,对她极为喜欢,不像是认的外孙女,倒像是亲外孙女。”

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