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凤霸九天-第1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真宗乾兴元年走到了尽头,新年到了,正式改元为新帝的年号——天圣元年。天圣者,二人为圣,标志着太后垂帘的新政正式开始。

第二十二章  新政
宋真宗乾兴元年走到了尽头,新年到了,正式改元为新帝的年号——天圣元年。天圣者,二人为圣,标志着太后垂帘的新政正式开始。
皇太后的生辰,就在新春元月,正式定为长宁节,皇帝率群臣朝贺,天下大庆。
这时候,真宗多年来以信奉天书为由,大兴庆典神祀的成果已经渐现成效,新君初立,天南地北远邦小国纷纷前来朝贺,连辽国也首次派遣使臣前来贺皇太后长宁节,正是”万国衣冠朝娥眉”。
同月,来自吐蕃王朝的赞普唃厮啰率宰相李立遵前来朝贺,请求归属大宋之下。
唃厮啰是吐蕃王奥松之后裔,但自他出生时,吐蕃王室便也如同那唐代末世一般,宗室争权,部族厮杀,再加上党项等其他周边部落的侵占,早已经不复当年。唃厮啰流落民间,出家为僧,”唃厮啰”此名即为”佛子”之意。后为部落大首领温逋奇及李立遵所迎立,这位佛子赞普这些年来一手讲佛法,一手执兵戈,文武并用,将已经四分五裂的吐蕃各部一一收伏,渐成统一之势。
只是吐蕃六谷部历年来四分五裂,积弱已久,旁边却是在大宋和大辽纷争之间渐渐崛起的党项部。党项西平王赵德明之子元昊,年纪虽轻,却是野心犹强爷胜祖,对吐蕃也早存侵吞之心。唃厮啰为求自保,于是率众远赴大宋,自请归附。
这真是太后的长宁节绝好的贺礼,党项赵德明虽然已经弃辽归宋,但是实力仍在不断壮大。吐蕃来归,正是对党项赵德明最大的牵制。
刘太后下旨,许吐蕃唃厮啰每岁来贡,纳入大宋保护之下。至此,西北至党项、吐蕃、北至契丹辽国、东北至高丽等国、东南至琉球等国、南至安南等国、西南至大理等国,均已经邦交安定,岁岁朝贺。
边境之事既清,刘太后便在王曾、吕夷简、鲁宗道、张知白这四大名臣的辅佐之下,在国内颁行新政。
天圣元年,自那深深的帘子后面,一道道诏令发行全国。
元月,政令先从宫闱开始,当日丁谓专权,为了讨好刘太后,建议各地每月进钱以充宫庭开支,刘太后罢丁谓之后,将此项政令立刻停止。同时又命三司节制浮费,设立计置司专门节制开支。宫中向有裁造院女工及营妇,以及南北作坊的匠人,终身服役,未得匹配,刘太后下诏允许他们可以释役自由婚嫁。
同时,因京东准南水灾,遣使安抚灾区,同时征召灾区壮丁入伍,至京城修筑汴京城,既为增加京城防卫,也免百姓因受灾致贫而落草为盗
随后,将因当日信奉神仙之说而设立的一些弊政一一停止。
二月下诏减各种斋醮道场的诸种繁文缛节花费;
三月,诏自今日起各种宫室营造,三司须度实核算给用,不可再行借引滥拨。同时,令淮南十三山场实行贴射茶法。
四月,是小皇帝生辰,为乾元节,百官及契丹使初上寿于崇德殿。
五月,实行陕西、河北入中刍粮见钱法,并议皇太后仪卫制同乘舆。
六月,下诏罢江宁府溧水县的采丹砂之役,禁止各地毁钱铸钟;
七月,免除西南边境的戎州、泸州虚估税钱。并各地遇水旱荒灾均可蠲租如旧例,并蠲免天下陈年欠赋逋负。
九月,免彭州九陇县的采金砂之役,下诏禁止各地进献术士道官。
真宗后期,虽然开河通渠,奖励农桑,朝庭的收入大大增加,但是由于后期天书封禅,采丹献芝,营造宫观祭天等,开支庞大,最后几年的收入基本抵减支出,所剩无几。
刘太后当日亦是看在眼中,却是不忍拂逆了真宗,亦是知道真宗之迷信道术,大半亦是为了太子尚小,国事不得托付,而企图延寿的苦心。因此直等得真宗驾崩之后,自己亲政,方才将这一节统统罢免。
至天圣元年年底,又免了各地采灵芝之役,同时令各地交纳绢茶等贡物的,非本地特产,一概罢免。罢天庆、天祺各节宫观燃灯等开支。
纳绢茶等贡物的,非本地特产,一概罢免。罢天庆、天祺各节宫观燃灯等开支。
此外,大赦天下,减轻税赋,平准京东西、河北、淮南等地的谷价、复开永丰渠以通盐运,设益州交子务,正式将纸币交子做为官方流通物等。
这边减轻税赋,这边节约开支,经营得几年,国库之中,才渐渐丰盈了些。国富民安,刘太后的威望亦是日盛一日。
天圣二年春天,又是逢例的朝会,群臣进承明殿叩拜已毕,站起身来,待要回奏事情,却是一怔。
但见御座之上,珠帘依旧深垂,天子宝座上却是空无一人。
宰相王曾上前一步,待要动问,珠帘后刘太后淡淡的话语声已经先一步传下:“官家昨日感染风寒,太医昨晚用了药,如今才睡了安稳,不便起身。”
王曾怔了一怔,转头迅速看了看曹利用,心中格登一下:平时太后单独召对辅臣议事或有之,但是百官齐聚的朝会中,太后之所以能上殿,倚的是天子年幼,辅佐理政这样的理由。而若是天子有事不能上朝,则理应免朝,太后岂能抛开天子,独自坐受百官朝拜?,若是由这一路下去,岂非俨然前朝武周的前例了。也不过是这么一刹那的功夫,王曾脑中已经是思绪万转,想到这里,顿时出了一身冷汗,顾不得什么,便要开口道:“太后,既然是官家龙体有恙,那今日……”
刘太后已经淡淡地打断了他的话:“国事要紧,今日大家都有一堆的事情要议呢,其余的话,退朝后再单独奏对吧!”
王曾呛住了,才欲努力道:“这……”却见旁边一人横穿而出,奏道:“臣淮南节度使张耆有奏。”
刘太后颔首微笑:“张耆何事?”
王曾怔在那里,听着张耆滔滔不绝地陈辞:“臣闻近年来江浙一带有巫觋挟邪术害人,初发于江南,如今竟漫延到两浙、荆湖、福建、广南路一带……”
王曾轻叹了声,退后一步,冷眼旁观。
不知为何,今天朝会上奏的事情极多,益州府要设立官办的交子务;甘州、兰州来贡;党项有泾原、咩迷、卞杏三大家族纳质内附;汴口忽发水灾,须定安抚祭奠事宜;王钦若上《真宗实录》;礼部奏议今科进士取用情况……事情繁多,不一而足。
乱纷纷事情办完,也已经近午了,太后退朝,百官也自是退下。
王曾率众走出朝堂,但见烈日入目,一时间有些发怔,他是宰相本走在众人前列,但是这一怔间,众人也就三三五五地散走。
王曾回过神来,看了看左边,枢密使钱惟演正与准南节度使张耆在说话;再看看右边,侍中曹利用正和大学士冯拯一起离开;看看身后,副相张知白和鲁宗道正看着自己。他长长以吁了一口气,不动声色地对鲁宗道说:“今日还是去东门边你家附近那家小酒馆喝一杯如何?”
鲁宗道没好气地道:“你喝得下?”
王曾微笑:“为何喝不下?”
鲁宗道哼了一声:“好,你喝得下,我奉陪!”
一会儿人群渐散,昭文馆大学士王钦若驻足看着王曾等三人远去的背影,好一会儿,才冷冷一笑,走下丹陛。
王钦若离开后,参知政事吕夷简才走出来,走到方才王钦若站立的地方,若有所思。

第二十三章  吃鱼
此时,刘太后乘坐的大安辇已经到了崇徽殿,司宫令如心迎上来,率尚宫、尚服、尚仪等为太后卸下大冠、脱下大礼服,换上常服。
如心吩咐摆上午膳,刘太后坐了下来,问道:“官家可用过午膳了。”
若依惯常,必有延庆殿派来的内侍会回答上一声:“官家今日进了一碗饭两块糕,进得香!”
今日延庆殿却还未来人,如心回道:“今日官家感了风寒,起得迟了,早膳也用得迟,估计这会子午膳也延后了,想是还不曾用完膳,奴婢这就派人打听去。”
刘太后摆了摆手:“不必了,咱们过去看看,若是还没有用膳,就用他一起用膳好了。”这边站了起来往外走,如心连忙跟了过去。
崇徽殿就在延庆殿旁边,绕过一个回廊过一道门就到。刘太后也不带什么从人,只有如心一人跟着便从后殿绕过去了。
而此时延庆殿前殿,四边门窗都关上了,殿内侍候的小内侍们一个也不留,全部赶了出去,独有杨太妃坐在小皇帝身边,令尚宫倩儿打开携来的食盒,将里面的菜肴一道道取出来,却都是小皇帝素日最爱的食物。
小皇帝因着这几日感染风寒,刘太后令他忌口,饮食都是极清淡的。小孩子本就嘴馋,一见倩儿端出他最喜欢的清蒸鲥鱼来,便自己握着筷子伸过去了。杨太妃急叫道:“鲥鱼多刺,桢儿小心,让小娘娘帮你夹!”
小皇帝独在杨太妃面前最会撒娇,一边口中塞得满满地,一边嘟嘟囔囔地道:“桢儿都好几日不见荤腥了,每日里只吃些清粥青菜,桢儿最爱吃鱼了,尤其是小娘娘小厨房里做的这道清蒸鲥鱼,天天都想呢!”
杨太妃本就极溺爱小皇帝,素日里无所不从,见他这一撒娇,心里软作一团,抱他在怀里细细端详抚摸,叹道:“怎么才两日不见,我儿就瘦了一圈呢,真是可怜见儿的。”
小皇帝自登基以来,刘太后对他要求严了许多,见杨太妃这般,越发撒娇,嘟着嘴道:“小娘娘,桢儿每日里五更便要起床读书,每日里要写满一百张纸的字,还要背许多文章,还要写策论,还不能玩儿,还不能吃东西……”
杨太妃顿时心疼万分,脱口道:“太后待我儿也太苛了!”话未落音,但见怀中小皇帝跳了起来叫道:“大娘娘!”
杨太妃扭头一看,却见殿门不知何时已经开了,刘太后带着如心正静静地站在门口,不由地脸色大变。杨太妃扭头一看,却见殿门不知何时已经开了,刘太后带着如心正静静地站在门口,不由地脸色大变。
刘太后带着如心走进来,杨太妃心中不安,强笑着待要说话,刘太后不动声色地将她的手轻轻一按,杨太妃不敢言语。
刘太后坐下,淡淡地道:“把午膳先撤了吧!”
内侍们鸦雀无声地进来,将午膳撤了下去,小皇帝乖乖地站在那里,低着头不敢说话。刘太后招了招手,叫他站到自己的身边,这放缓了语声道:“官家还记得自己今年多大了?”
小皇帝迅速抬起头来,又低下头去,低声道:“十三岁。”
“哦,”刘太后不动声色地道:“是十三岁了,不是三岁啊!”她把这个十三岁的“十”字咬得很重。
小皇帝的脸涨得通红,抬起头来,似是羞愧又似地告饶地扭捏着叫道:“母后——”
刘太后抬头,轻抚了一下小皇帝的头,叹道:“官家今年十三岁了,站起来已经有快到我肩膀这么高了,站起来已经像个男子汉了,你说我该当你是大人呢,还是当你是小孩?”
小皇帝的脸更红了,嗫嚅着道:“母后,我……”
刘太后微微一笑:“昨日是否还咳嗽?是否难受?”
小皇帝一怔,不知道为何话题转了,只得答道:“还咳嗽着,很难受呢。”
刘太后点了点头:“你可知道我为何只让你吃清粥小菜,医书上说:‘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且你咳嗽未愈,辛辣鱼蟹等皆为发物,若是不忌口,那药就白吃了。难道你喜欢那般咳嗽不止不成?”
小皇帝低下了头:“母后,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