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凤霸九天-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雷副将正要说话,忽然整个马身一滑,若不是及时勒住缰绳,差点摔落马下,却也不由地轻呼一声。杨延朗忙问:“雷兄弟,你怎么了?”
此时月华初上,映得地面一片光亮,雷副将跳下马来仔细一看,道:“原来是个水坑,被冻结成冰面,因此马蹄打滑。”他用力踩了踩冰面道:“这天气真够呛,才一会儿,这冰面硬得踩都踩不动!”
杨延郎嗯了一声,见雷副将已经上了马,便继续往前走,心里头忽然朦朦胧胧闪过一个念头——“打滑”“硬得踩都踩不动”。他心神不定地任由战马走了好一会儿,忽然勒住缰绳,掉转马头,疾向刚才雷副将马蹄打滑的地方返回。
杨延朗跳下马,提起银枪,朝着冰面上直戳下去,但听得轻微的唰唰几声,头几下却只是戳得表面上的冰屑飞溅,直戳到第五下,这才听得“哗啦”一声,冰面破裂开来。
雷副将忽见杨延朗掉转马头而去,急忙也掉转马头追了过去,却只见月光下杨延朗狂喜万分,倒提着银枪一个劲地戳着地面。雷副将跳下马来,惊问道:“杨巡使,发生什么事了?”
杨延朗一把抓住他的肩膀,纵声长笑:“哈哈哈,当真是天佑我军,天佑我遂城,天佑我大宋啊!”

第一十七章  杨六郎(3)
萧太后五更就起身了,由宫女服侍着梳洗完毕,正打算用膳后便传令升帐,集合众将下令对遂城作最后的攻击,却听到帐外有压抑不住的窃窃私语之声。
萧太后眉头一皱,她素来治下甚严,臣属轻易不敢越轨,这番窃窃私语,必有原因。她唤了一声:“贤释!”
宫女贤释忙自帐外掀帘进来,见萧太后脸色不悦,吓得跪倒在地。萧太后的脸仍对着梳妆台,道:“外头发生什么事了?”
贤释忙奏道:“禀太后,探子来报,不知何故遂城一夜之间大变样子,一眼看上去满目寒光闪闪,叫人睁不开眼去。此时军中上下,都在为此事议论纷纷!”
萧太后一惊:“哦!来人,取朕盔甲,待朕亲自去看!”
萧太后带领侍卫,亲自登上哨楼,向遂城方向看去。只见一夜之间,遂城仿似披了一层寒光铁甲,此时正旭日初升,阳光直将遂城照得一片金光闪闪,这种金光刹那间刺痛了萧太后的眼睛!
萧太后一个失神,不禁退后一步,哨楼窄小,立时整个人撞在哨楼的栅栏上,她毕竟已是近六十岁的老人,这一撞之下险些摔倒,众侍卫齐声惊呼忙抢上去,早有贴身侍女已经将她扶住。
耳中听得一个熟悉的声音:“哨楼危险,太后不应该凤驾亲自上去,有何事情为何不吩咐为臣?”
萧太后转头一看,见元帅耶律斜轸早已经闻讯赶了过来,正站在哨楼的木梯上,向太后躬身行礼请罪,几句话刚刚说完,便咳嗽了几声。
萧太后摆了摆手:“罢了,朕沙场百战,这点小事算得了什么。倒是你自己身子要小心,此次南征还得要你。”她却不理会耶律斜轸满眼不赞同的目光,伸手遮住阳光,微眯起眼睛继续察看遂城。
但见一夜时光,整个遂城外一层厚厚地坚冰,将整个遂城保护得如铜墙铁壁一般,萧太后一动不动地站着,看了很久。
清晨的冷风彻骨,滴水成冰,众将士侍立在哨楼边只一会儿,便已经觉得遍身生寒。过了良久,只听得萧太后的声音在风中传下来,似比寒冰更冷:“这遂城的守将是谁?”
萧太后兵临遂城时,自然就有人回报过,遂城的守将叫什么名字。但是耶律斜轸却知道,此时萧太后再次发问,要的自然不仅仅只是一个名字而已。
耶律斜轸走上一步台阶:“臣禀太后,遂城守将是保州缘边都巡检使杨延朗,也就是当年陈家谷一战,被我军所俘的杨业之子。”
萧太后失声道:“原来是杨无敌之子,不愧是将门虎子!”她回过头来,凤眼扫过耶律斜轸:“朕记得,杨业就是败在了你的手中吧!”
耶律斜轸自然知道此话的含义,却并不表态,只是微微一笑道:“是!”
萧太后转过身来,耶律斜轸退下台阶,萧太后推开侍女的搀扶,自己挺直走下哨楼,向营帐走去,走过耶律斜轸的身边,才道了一句:“有把握吗?”
耶律斜轸躬身行礼道:“臣先派人试试。”
傍晚,结果已经传到,遂城城墙结冰之后,光滑难登,云梯架上去又滑下来,连着攻击数次都未能爬上城楼。抛石机抛出的石头,火炮打出来的铁弹,前几日打在土墙上,尚能打塌一些墙面,动摇一些墙石,打在冰面上,却是只打掉一点冰渣,城头一盆水浇下,立时恢复原样了。
军营中灯火初上,但听得营帐中耶律斜轸声声的咳嗽声,咳得令人心悸起来。待得咳嗽声停了下来,才听得耶律斜轸的声音道:“太后,如果我们真的一定要拿下遂城,自然是拿得下的,只是旷日持久,而且代价太大。从军事上来说,遂城的重要性还不到这个地步,没必要付出这样的代价。”
萧太后脸色阴沉,良久才道:“攻打了这些日子,难道就这样放弃?”
耶律斜轸也是脸色沉重,道:“以十虎博一牛,不值得。让杨延朗利用了这场大雪,是天时之过,非战之罪。以臣之见,咱们南下不仅仅只为一遂城,此时攻下遂城要付出的代价,足以攻克几个大州了。遂城任何时候都可攻破,不必计较于一时一刻,不如先行转攻其他城池,待回头再拿下遂城,那便是易如反掌了。”
萧太后久久不语,摆了摆手,令耶律斜轸退下。耶律斜轸退出御帐之时,但见萧太后头上丝丝银发在灯光下格外醒目,心中暗暗叹了一口气。
这一夜,萧太后帐中,灯光彻夜未息。
次日凌晨,军中传令——大军撤离遂城,转攻瀛洲。

第一十八章  杨六郎(4)
杨延郎站在城头,看着辽军大营。自前天夜里泼水筑城之时,他就一直守在这城头,这是最关键的时分,他要随时根据辽军的情况作出反应。
昨日,辽军攻了一日的城,便是都只是小范围攻击,更像是试验的性质。昨夜里,辽军大营灯火一夜未灭,宋军主帅府中,亦是灯火一夜未灭。
凌晨,探子急忙来报:“报,杨巡使,辽人撤军了!”
雷副将大喜:“太好了,辽人果然撤军了,遂城之围可以解了,巡使好计、妙计,我想这冰冻遂城计策之妙,将来足可以载入史册!”
众将士也纷纷喜形于色,辽军终于撤军了,大家也可以松下一口气了。连着几天几夜不敢懈怠的神经,似乎也终于可以松一下了。
杨延朗却没有笑,他忽然下令道:“召集所有的人,整顿好兵甲战马,做好出战的准备。”
众将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什么,大人,我们要出战?”
雷副将上前一步道:“大人,好不容易辽人撤军了,我们为何还要出战?”
杨延朗哈哈一笑道:“咱们被辽军困了这么久,将士们这口气憋了好几天,此时不趁势而出,更待何时!”
众将恍然大悟,立刻摩拳擦掌就要出动。杨延朗立刻点兵派将,将一切事都吩咐完毕之后,道:“大家听我号令。虽然说辽军撤退,但实力仍在,咱们犯不得撞他们刀口上,只消打他们的后军就成。待辽军的主力都撤走之后,才能够出城追击,务必要将他们后军重击,截下他们的军资器械,狠狠地教训一下这些辽人。!”
众将领命而出,待辽军主力撤退后,忽然开城而出,将殿后的军队打了个落花流水。辽军本已经后撤,忽然之间被宋军这一伏击,队阵方未列开便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这一战宋军大胜,截获了云梯火炮抛石车等攻城军械,更杀了上千名辽军,获铠甲兵仗无数。
萧太后大军方退出遂城范围,欲转攻瀛州,却得到军报,杨延朗乘势袭击后军,数万军队竟被人数逊于他们的宋军所击溃,还折了许多辎重,气得亲手斩了一名溃将,只是数十大军攻守进退,不可轻易变更,只得将此账记在心头罢了。
杨延朗自此一仗名扬天下,竟一举列于当世名将之列,时年杨延朗四十一岁,官仅为保州缘边都巡检使,从六品。自此一仗,杨延朗和“铁遂城”皆成为辽军所畏惧的两个名词。
一月之后,已经返回保州的杨延朗接到旨意,立刻至大名府见驾。
却是真宗未断位时,便已经十分关心与辽国的边事,此时登基三年,内外政务诸事皆已经渐渐熟悉,且太祖太宗皆是曾经御驾亲征北上。听说辽人犯边,便下令亲自巡幸边关诸重镇。
此时虽然是十二月底,真宗巡边心切,决意不待到正月便起驾北巡,这边任命老丞相李沆为东京留守,自己御驾亲出,甲寅日出京,先至陈桥,此后驻跸澶州,接见镇边诸将,并亲赐于甲胄弓剑等,又接见澶州一喧父老,亲赐锦袍茶帛等物。
在澶州数日之后,真宗下令,再继续北行,至大名府。此时已经是与辽国的边境了。真宗亲披铠甲,弃行宫而进入中宫帐中,与诸将阅兵演习。众将士中有许多都曾经亲随太宗北征,今日但见青年天子顶盔披甲,于万军骑马驰骋,英姿飒爽大有太宗当年之风范,不由地皆三呼万岁。
此时正是耶律斜轸与萧太后分兵,听说宋皇亲临大名府,便领兵来攻。天子亲巡,诸将士热血激昂,真宗令从御驾的禁军也加入战争,这一战直杀得辽军大败,斩首上万上。宋军各州纷纷响应,辽军诸州皆不能克,主帅耶律斜轸在军中旧伤发作,竟阵亡军中。萧太后大受打击,下令全线撤军,退入辽境,结束了这场战争。
真宗驻在大名府,下令召集此役中诸将细论功罪。杨延朗的上司忠武军节度使傅潜自恃三朝元老,手握重兵却畏缩不前,杨延朗等下面诸城守将被辽军围困,傅潜均不派出援兵。真宗当即于军帐中下旨,将傅潜等数名贻误战机的重臣大将,均削官夺爵,流配千里之外。另又下旨,诏有功诸将论功行赏。
此时杨延朗奉诏,也来到大名府,在中军帐外等候接见。
此时站在他身边的,是蔡州团练使杨嗣。杨嗣的资格比杨延朗老,他早年跟从太祖太宗南征北战,数十年来经历大小战役一百多仗,屡立战功,也是一员难得的猛将。杨延朗的父亲杨业当时为北汉守将时,曾与他交过手。杨业归宋之后,二将惺惺相惜,竟成好友。此时杨嗣镇守边关,与杨延朗并称“二杨”,也素来为辽人所畏惧。
过得片刻,里头传下旨来,令二人进见。
杨延朗与杨嗣走进帐来,跪行大礼。这是自真宗继位以来,二人第一次拜见当今天子,心中不免忐忑。却听得皇帝的声音传下来:“谁是杨六郎啊!”
两人伏在地下,却不免相视一笑,不想皇帝竟然连这外号都听说过了,杨延郎只得奏道:“回万岁,是臣杨延朗。”
真宗一时好奇,问完之后,见二人仍跪着,方悟过来,笑道:“二卿先平身再回话吧!”
二杨谢恩起身之后,真宗问道:“朕此番北巡,听说辽人军中皆呼杨六郎之称呼,朕知道你是杨业长子,却不知此六郎之称,又从何而来?”
杨延朗却犹豫了一下,这名号解释起来,倒颇有自吹自擂之嫌,只是天子亲问,却不得不答。杨嗣看出他的犹豫来,笑了一笑上前道:“臣请代杨巡使来解释。辽人颇为迷信,畏于天象,据说天上北斗七星中,第六颗星是专克辽国的。杨巡使遂城一战,大败辽兵,令辽人闻风丧胆,说他乃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星下凡,因此上专克辽邦,遂称其为六郎。”
真宗大笑:“原来六郎之称,竟是由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