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醉梦仙侠传-第2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通天巨塔。

    这就是传说中的通天青藤,只有这常青藤上所结的仙果,才能够使儒道墨三家的代表人物获得贯通古今的神通,否则,他们将永远都无法进入现实的世界,而是只能够在梦幻一般的世界里面游荡。当然,这都是我写书人的瞎编,我今姑妄写之,读者也只姑妄看之。

    那凤鸟正呆立在青藤之上,似有所思,其实是忘了归止,正迷津难度呢。

    此时的施妹姜仍旧是当初在周南之地时的一番装束,只在凡尘中时,她才是一幅尼姑的打扮,这也不是什么乔装改扮,也不是什么精怪变化,完全是身随境牵,自然而然。

    施妹姜对着那呆头呆脑的凤鸟嫣然一笑,叫道:“妹子,到家了,还不赶快去拜见师傅。”说着就将自己手中的素白巾帕向那凤鸟一挥。

    一阵香风过后,只见那凤鸟顷刻间就幻化做了一个浓眉大眼、浑身上下充满了朝气的姑娘。那姑娘眨了眨水汪汪的大眼睛,看到了施妹姜,就欢天喜地的顺着粗大的藤条跑向了施妹姜,笑道:“大姐,你来接我来了,要不是我就迷路了”。

    施妹姜笑道:“跑野了吧,都快把我们给忘了吧?”

    那姑娘顽皮地笑道:“哪儿能啊,这趟苦差,我本来就不待见去的,早就想回来了。”

    施妹姜拉着那姑娘的手问道:“慈凤,怎么样,你这也是离家千年今始归呀,说说你的见闻吧。”

    慈凤说道:“哪里一下子能够说得清呀,这自然之中,生生灭灭,好像生了就是为了灭,而灭了又是为了生,好在从不雷同,虽然是万变不离其宗,但是每一次变化之间却又是千差万别,真就是生也不可喜,灭也不可悲,倒是我们这些长生不灭的,反倒是显得另类了,还不如那有生有灭的倒能够轰轰烈烈的爱恨一会的好。”

    施妹姜手拉着慈凤,边走边笑道:“好啊,红尘里浸泡的久了,有了凡心了,待会儿一进禅堂,你的心也就会静下来了。”

    慈凤扭头盯着施妹姜的眼睛,认真地说道:“大姐,你的那个人,也快来了,你就不想他吗?”

    施妹姜面容沉静地说道:“想,但,不见面,也还就觉得好像是就在身边似的,但是,若是真的见了面,我恐怕还就会觉得陌生了,真的是很怪的,还是不见面想着的时候心里的感觉更好些,暖暖的,挺幸福的。”

    说着,两个姑娘就笑了起来,手拉着手,莲步轻移,凌波腾空,就从那壁画中飞了下来,落地时,只见两个光着头一身袈裟的年轻尼姑,一前一后的就走出了禅房,向着经堂的方向去了。

第三篇 灵变 第61章 神仙是这样的() 
第三篇灵变

    第61章神仙是这样的

    来到经堂,慈凤拜见了师傅慧仁神尼,老神尼慈眉善目,注视着面前的慈凤,良久,说道:“你这一遭跨越时空,游历洪荒,归来后有什么感想啊?”

    慈凤若有所思的回禀道:“面对浩大的宇宙,感觉自己很渺小,但是反过来一想,又感觉自己很神奇,很自由,跳出红尘,便觉一切皆空,回到红尘,又觉一切皆真。无我,则色即是空;有我,便空即是色。处无我之境,便生无我之心;归有我之境,便生有我之心。无心,有心,皆受自然情境之约束,心随境迁,境由心变。出世,则心境两忘;入世,则心境互生。”

    慧仁神尼和经堂之上的一班同门师姐妹听了慈凤的一番言语,无不鼓掌叫好,白练秋慈灵说道:“师妹果然是进步了。”

    红梁玉慈静也说道:“是啊,真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呀,慈凤师妹的这一番有无之辨,真是千真万确的真道理呀。”

    最小的小师妹纪彩鸾慈宁也接口说道:“凤师姐,下次再有这远游修行的差事,也带上我呀,好让我也长长见识啊。”

    慧仁神尼对慈宁假嗔道:“有你去的时候”。

    转而又对众人说道:“心随境迁,境由心变,出世,则心境两忘,入世,则心境互生。说得好啊,身在红尘,就要顾念红尘中的众生,天道有常,神仙中人,只顺天无为,护佑寰宇秩序。不干涉物类的生灭,你们都要向你们的大师姐慈云学习,不要干预人间的事。”

    众女子都答应着。

    慧仁神尼说道:“你们都还要经受砺练。往前就是我的涅槃之日,我要离开你们一段时间。正好你们五个姐妹都到齐了,在我涅槃更生的这一段时间里,你们要以你们的师姐慈云为师,一切功课照常进行,不可别生事端,待我回来时,我要看看你们每个人的功业又都增长了多少。”

    慈云施妹姜趺坐在慧仁神尼的座右,闻听此言。便问道:“师傅什么时候涅槃,肉身该当如何安置?”

    慧仁神尼道:“就现在吧,也难得你们都到得这么齐,为师此番也只是小别,肉身就按照我佛家礼仪火化了便可,舍利子就散在天地四方,我还要留下我的心,把心留给众生,护佑大化,以减轻世间的诸般苦厄。你们在今后的这一段时间里要好自为之啊。”

    此时。正当经堂之上的众弟子还都在倾耳细听之时,只觉有一阵暖风自户外涌入经堂,但见幔帐轻摆。奇香盈室,俄顷,又见有五彩流光环绕着慧仁神尼的肉身在转动,片刻之后,那五彩流光便又似跳浪奔泉一般的飘出了户外,众女尼追出经堂之外,什么也没有见到,只是听到深秋里那晴朗净澈的高天之上有隐隐的雷声渐行渐远,众女子再反身跑回经堂之内。再看她们的恩师慧仁神尼,已然是真灵升天肉身圆寂了。

    年龄最小的纪彩鸾慈宁神情茫然地问道:“师傅这一去究竟要多久啊?”

    白练秋慈灵缓步走出经堂。仰望天空,眼神迷茫。好像是自言自语地说道:“你不知那天上一日,就是这地上的一年吗?唉!说不定,这便是这一世里的永别了。”

    红梁玉慈静说道:“不要做这凡间生死之想,我们不同于这小小寰球之上的生灵的。”

    慈凤也笑道:“姐妹们想是在这蓝色的水球上待的久了,耳濡目染的就全是那生生死死的事了。”

    施妹姜慈云开口说道:“我们还是先在这经堂守住师傅的肉身,以尽弟子之礼吧。”

    众女尼纷纷答应着“是”,就随着施妹姜又返回了经堂。

    没有人哭泣,众女尼个个肃穆打坐,口中祷念经文。世人以痛哭为悲,出家人以诵经为痛哭。

    这样的法事一直做了三天三夜,众女尼个个趺坐,不食不饮,无休无眠,皆双目微闭,神情肃穆,她们的状态容貌,就像是一尊尊彩绘出来的活菩萨。忘了告诉读者了,这些神仙中人本来也就是不食不饮无休无眠的,关于这些,接下来我还会为大家细说。

    算着七十二天罡时数已到,还是慈云施妹姜首先停住了祷念,看了看众位师妹,开口说道:“师妹,时辰已到,我们的诵经祷告该结束了,接下来我们要按照师傅的叮嘱,先化炼了她老人家的肉身,将舍利取出,然后就是要将那舍利散布四方,惠及万类生灵,我们接下来的工作繁琐而又庄严,大家都要认真呀。”

    众女尼都答应着,站起身来,整理了经堂之内的各种陈设,然后恭恭敬敬掩门闭户退出了经堂。

    慈云施妹姜说道:“明日里大家分头出去办事,慈灵,你去普济寺,找到演义大和尚,联系塔林的事,我们要为师傅建一座风格独特的塔,以收葬她老人家肉身化炼后所留下的骨屑。慈静,你去打开这后院禅堂的二门,通知前院在寺里面做杂役的工匠,就说师祖已圆寂三日,现在诵经已毕,要准备火化,要大家先暂停手头的工作,四处转告信众,看看有谁可以和当地的官家联系,我们要购买木材,并选定化炼的场所,我们要为师傅肉身的化炼仪式选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慈凤,你就守在这经堂之外,守住师傅的肉身,以防会有什么意外,师傅历来是喜欢清静的。慈宁,你随我一同去采买木料,并负责接待和洽谈化炼仪式的程序。”

    众人都答应着,于是看守经堂的工作便划分为由慈凤一人守白天,余下四人两两为伴,分别值守前后半夜。

    此时,天近黄昏,五位年轻的神尼,谁也没有要离开的意思。于是就都情不自禁地又围坐在经堂的门前,一会儿交谈,一会儿沉默。回忆着恩师的音容笑貌,讲述着往日里自己所蒙受的恩师的护佑和关爱。期盼着恩师能够及早的归来,猜测着恩师归来时究竟又会是一种什么情形。

    读者不知,这大慈悲寺坐落凡尘,分内外两进院落,前院对外开放,有大雄宝殿、藏经楼、观音阁等建筑,一进山门,在东西两处廊房之间是一个空场。正北处迎面是一座高高的影壁墙,那影壁墙南面向阳一侧的石壁之上,刻有唐代名臣大书法家柳公权所书的小字金刚经一部,这究竟是什么年代什么人翻刻上去的,真是不得而知了。在影壁墙的背面则雕刻了一幅金乌玉兔行天图,那浮雕刀法细腻,造型生动,预示着太阳的金乌和预示着月亮的玉兔,姿态飞动,眉目若生。再有那满天的似水流云环绕,真就是栩栩如生。

    在大雄宝殿、藏经楼等建筑之后,便是一座古观音阁。据善男信女们说,这大慈悲寺里的古观音阁是最为灵验的了,只要是心性纯真为人良善之辈,被急难所逼,前来拜求,便都能够获得解脱,真是无不灵验。

    这座古观音阁年代久远,历代多有修缮,主体为木制梁柱结构。墙壁还保留着隋代的青砖,屋顶上覆盖着宋代的铁锈色琉璃瓦。大飞檐的屋顶安置在一攒一攒的斗拱之上,斗拱下面是粗大的松木圆柱。梁枋之上,还较好的保留着明清时代的旋子彩绘,仔细观看,那彩绘中的草草姿态婆娑,生动之中尽显素雅。这古观音阁正门前的东西两根大圆柱上悬挂有一幅对联,联上写道——

    人类本一群骷髅只缘骷髅玩骷髅玩出君臣父子典章文物

    世界乃众生色相太息色相吃色相吃成征诛杀伐因果轮回

    真是惊世骇俗,看得人禁不住就会惊出一身的冷汗。

    在这观音阁的正门两侧,也有一幅对联,写的是——

    由来古佛非女子

    只缘大士有婆心

    这一幅对联,看了倒还让人感觉心暖。

    走进厅堂,就看见一尊观音的立像,手中没有玉净瓶和杨柳枝,只有佛珠一挂,双手轻捻,但见那观音像平眉垂目,口中似念念有词。而这观音像的两侧,也有一幅对联,上写道——

    关大士为何倒立

    悲世人不肯回头

    此联读罢,不免令人心生怅然,亦悲亦叹,真是机心尽扫,雄霸之念骤然成灰。

    走出这古观音阁,只见东边有一株高大的桂树,时令已入深秋,金桂早落,但那桂树的枝叶尚在微风中轻摇,好似还有淡淡的余香缕缕不绝。古观音阁的西边,则是一株粗大的老干沧桑的银杏树,树干有三四人合抱之粗,真是说不清有多少个年头了,寒寒暑暑,风风雨雨,真不知这老树已阅历了多少人世间的悲欢了。

    古观音阁的东西两侧都有路通向后院,只是这后院的门是长关不开的,里面就是那座经堂,还有慧仁神尼及其女弟子们的几间居所,院中遍种梅兰竹菊,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