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第三极崛起-第10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球联赛,请不必惊讶。

    结束英国皇室的访问,赵子赟夫妇并未从英国直接回国,而是再次返回法国,这种安排,有些刻意的味道,当然,法国人不知道其中缘由,还认为赵子赟对法国要更感兴趣,戴高乐虽然不清楚他的访问为何分成两段式,但表露出来的含义,对法国是有利的。

    后续的逗留,戴高乐和赵子赟更多的是私人会晤,核心是法德关系和越南问题,这种会晤,应该说是戴高乐需要赵子赟非官方的一些建议。

    就法德关系而言,赵子赟认为未来欧洲法德关系将会是重要的一环,它能起到欧洲稳定器的作用,当然,赵子赟也坦言,二战阴影也必将导致法德关系在很长一段时间是处于对立状态的,法国并没必要为了构建欧洲新秩序,急于在法德关系上做文章,只要让德国人知道有改善的可能就行。

    “赵主席是否对中日关系也有着同样的想法?”

    戴高乐的这个问题让赵子赟笑了:“日本不同于西德,美国是没有绝对力量完全掌控西德,而且我认为,未来两德统一是必然的,德国摆脱美国的一些限制也是必然的,而日本不同,美国人不会轻易放弃日本,因此,中日关系并没有那么重要,在亚洲,重要的是中美关系。”

    戴高乐有些惊讶他的独到见解,尤其是他如此笃定认为两德必定统一的说法,由此,戴高乐提出,中国是否可以作为一个桥梁的存在,从而影响法德关系。

    赵子赟认为,以贸易为手段,中国确实能够起到很大作用,不过政治上,他并不认为中国的介入有好处,“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亚洲,当然也是亚洲人的亚洲。”他的话,让戴高乐感到一针见血和颇有深意。

    关于越南,戴高乐坦诚他低估了越盟,现在全面防守,虽然失去了些颜面,但是局面已经大为改观,狭长的越南国土让法国彻底喘过气来,只是这后续该如何办,他感觉有些棘手,继续打,完全占领北方丛林,代价会很大,拖着恐怕也不是办法。

    思考再三,赵子赟还是给戴高乐出了馊主意,学荷兰,肢解越南,在南方扶持亲法政权,逐步把防御线让给越南人来防守,不过他提醒戴高乐,所谓亲法,千万不能是只会抱法国大腿的角色,那样很容易引起越南人的反感,要想长期从越南获得利益,得是有能力的人,能管理越南南部的人,否则只要法国的支持一弱,越盟便会如水银泻地般打下来。

    “至少,法国要让扶持的政权在他们人心中感觉是有能力,这个国家是独立自主的,直接控制不如间接控制。”

    别人说这话,戴高乐会嗤之以鼻,但赵子赟说,他得考虑,就目前来看,韩国你要说是中国一个省也是可以的,跟得铁紧,中国不是联合国成员,韩国居然也不提出加入,连点活动都没有,中国根本不干涉韩国内政、外交,可现实是,韩国想全部照搬中国的,有些外交方面的事情,都会提前告知中国,标准的小弟。

    也是这一次私下会晤,越南替代朝鲜,多了一条十六度线,在这个国土上最狭窄之处,将其分割成南北两个国家。

    在谈及中国的联合国地位时,赵子赟笑言不感兴趣,现在这样挺好,他说国内已经达成共识,他也希望戴高乐不必太关注此事,冷战大幕之下,联合国其实和摆设没啥两样。

    这一点戴高乐倒是相信,美苏在联合国对立已经是天下皆知的事情,中国加入,不过是平添一个新的对立面,相信那时候,联合国啥决议都过不了。

    在谈论两国关系时,赵子赟认为,中法双方官方合作已经很多了,倒是民间还有些陌生,他建议借助今年北京的世界文化博览会的机会,中法不妨共同举行一个文化年,加强民间文化往来,让法国人了解中国,也让中国人了解法国。

    这个提议让戴高乐很感兴趣,民间交流能够让中法之间有些事情得到谅解,他在此建议基础上,提出中法双方互派留学生,以文学、艺术为主,而赵子赟补充的是中法民间旅游,采取包机的方式,组织两国民众到对方的国家去看一看,玩一玩。

    到最后,二人几乎把文化年的内容都敲定了,包括了文物艺术展览,在此基础上,双方确定了两国国际航线的大范围开通,第一个官方合作的中法联合航空公司诞生。

    回到国内,已经是二月底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已经提交国民议会讨论,整个计划并无华丽辞藻,也没有什么太多的加强、推动、提高等等没有实质性工作要点的东西,赵子赟看到草案,感觉很不错,目标的提出都是有基础,可实现的。

    尤其是草案中提及了要在五年内,实现可交易商品的标准化,首次提及了一二三产业,提及了科技贡献率等等。

    计划提及了几个核心商品的产量,工业上,到一九五四年,全国钢铁产量要在现有的一千五百万吨基础上翻两番,达到六千万吨,原油加工量达到两亿五千万吨,发电量达到三千亿度,煤炭产量三亿吨,水泥产量八千万吨。

    农业上,到一九五四年,粮食总产量从现有一亿吨增加到一亿六千万吨,这是以人均粮食需求量确定的每人每年三百公斤这个指标进行测算的,是最低需求量,不足部分,以进口弥补,此目标的核心是确保基本的粮食安全,又兼顾拉动周边农业。棉花的总产量则从现有七十八万吨要提高到两百万吨。

    至于经济的指标,计划只提了参考性指标,一九五四年,力争达到四千亿元,这意味着gdp的增速要接近百分之十八,看着并不难完成,不过总量四千亿,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实业部的统计数据表明,国内外的需求都开始放缓,经济增长是需要市场支撑的,这一点,联合政府已经有清醒的认识。

    由于有国土资源部的存在,这份计划中体现了很多环境生态方面的东西,比如任何资源开采,包括土地开荒和森林砍伐,都必须国土资源部门批准,省议会决议都不行,同样,产生废水废气废渣的工业生产,也必须先报国土资源部门批准才行,不管是国有控股公司还是民营公司,都是一样的。 '

    要想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闷头做那是瞎来,国外复杂的局面必定会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在周公的建议下,一次高级别的讨论会在首都国民议会会议室举行。

    除政府各部外,两位主席,正副议长及部分议员,军方高级人员都参与了这次讨论会,赵子玉和陈娇儿作为特别邀请人员,参与了会议。

    外交部首先做了国外形势的报告,就目前看,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又新增了中北美一些国家,在与中国建交的同时,各国都提出了一些新的合作,当然,核心还是想与中国一起发展。

    外交部认为,现在全球已经呈现中美苏三国鼎立的初步格局,在这个格局中,苏联依然保持着强大的军事压力,尤其在欧洲,苏联和东欧阵营更侧重于军事上的合作,从而维持在欧洲的优势。

    而美国则在经济上具有优势,虽然自由贸易协定打开了中国的对外经济,但从各国大使馆调查的情况看,美国的影响力依旧大于中国,这还是美国在二战获取红利太多所导致的,因此,不少国家,尤其在欧洲,采取的是两边靠的策略,既靠在自由贸易圈来发展经济,又靠着美国获取利益。

    总体来说,苏联和东欧阵营与中美都保持着绝对的隔离,政治、经济、军事都不与中美发生任何关联,而美国则在政治、军事上与苏联针锋相对,迫于苏联的压力,欧洲各国还是非常依赖美国的保护,由此,外交部断定,至少在欧洲大陆,美苏对立的局面已经形成。

    中美则表现出复杂的态势,政治上,中美也属于绝对的对立,至今美国与苏联一样,都不承认中国,在军事上,美国与中国属于温和对立,双方都保持着对对方的警惕,但没有较为明确的对立线,只有日本是一个敏感地区。经济上,中美之间由于有九州这个跳板,贸易总量反而持续增长,加上自由贸易圈内,除法国有限制美国的一些举措外,其余欧洲及南美国家,是不会与美国起冲突的。

第1247章 国家战略() 
就中国与各国的关系来看,欧洲的中法、中南可算是比较坚定的盟友,表面上法国要好些,实际上南斯拉夫更为亲密和可靠,亚洲的韩国、缅甸、兰芳和巴基斯坦受惠较多,完全跟随中国,可以算铁杆,其关系类似于美加和英澳,共进退是没问题的,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伊朗、阿富汗算第二阵营,如果不是面临危险,这些国家也会站在中国一边,中东其余国家,包括以色列,和南欧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可算第三阵营,一般情况下会偏向中国,如果中国和美苏产生矛盾,他们中立的可能性更大。

    至于英国,和法国其实是一样的,重视相互的关系,但不会跟着走,注重的国家利益,如果利益不再,关系就很难说了,南美和中北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偏重美国,他们只是想在经济上与中国有联系而已,不过外交部提醒注意的是,西德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根据国外态势和各国表现出来的一些东西,外交部认为,中国面临的局面是,中美苏三国可以明确的是,政治上不会出现缓和的迹象,军事上,也可判定为三国互相牵制、互相提防,一旦爆发战争,三国中任何两国同盟的可能性极低,经济上,中美的矛盾更加突出,美国将在全球范围内遏制中国的经济扩张。

    随后,国防部进行了三**力评价报告,根据各种渠道获取的消息来看,美国借助二战,其总体军事实力还是最强的,尤其是海军和空军,美国依然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舰队,由于美国工业实力要远超中国,在短暂的航母技术落后之后,美国会很快爆发,拥有绝对的海军实力,其现在开工建造的四艘八万吨级新型航母就是例证,国防部估计,在一九五二年,美国海军就会形成对中国海军的压倒性优势。

    至于空军,在中国内战中惨败之后,美国加紧新一代战机的研究,就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其新一代战机总体性能要优于飞鹰5,一旦定型之后,美国的工业实力将迅速将其空军战力提升到一个很高的高度。

    相比之下,中美陆军旗鼓相当,军队数量和装备水平都非常接近。中国唯一绝对领先美国的,是导弹技术,而且这个不太容易被赶超,综合判断,中美要是爆发战争,由于地理因素,谁都打不赢谁。

    至于苏联,国防部分析认为,除了陆军总量上,苏联占据绝对优势外,空军力量是弱于中国的,哪怕莫斯科现在也加紧新战机的研制,其总体水平和发展实力,都弱于中国,海军就不用说了,导弹技术的差距,则更大。

    中苏要是爆发战争,对中国唯一不利的,是两国陆地接壤,而且边境线巨长,海军已无发挥之处,空军也面临首尾难以兼顾的问题,地面较量,哪怕取得空中优势,代价也不会小,国防部认为,中苏爆发战争,中国能赢,但无法消灭整个苏联,其后果也等于两败俱伤。

    最终的结果是,加上核武器这个因素,中美苏之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任何一国,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