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第三极崛起-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佛采尔听翻译说完,火冒三丈,起来就要出去臭骂二人,商人就知道生意!

    赵子梧急忙拉住他,“将军,钢铁厂对我很重要的。”

    佛采尔这才悻悻坐下,等乔治二人进来,他嘟囔着让他们快点,别婆婆妈妈的,行就行,不行就不行。

    老将军的火爆脾气乔治是早有领教,见他脸色不善,知道来得不是时候,只是这事也憋了他好几天,再不商量出个结果,他也要杀人发泄了。

    “赵主席,先不说价钱的问题,我想知道赵主席如何处理和南京的事?”这话几乎就是佛采尔第一天会谈时最后一句话的翻版,这下连佛采尔都想听听赵子梧的回答,以他和老蒋的接触,南京不伸手几乎不可能。

    旧话重提,赵子梧郁闷不已,这德国人老盯着这事什么意思?

    他不回答,乔治急了,张口将他和罗尔夫的分析一五一十说给赵子梧听,赵子梧呆了半响,他确实可以硬顶着不然孔祥熙之流介入,但确如乔治所说,南京可以把此事搞黄,什么海关卡一卡,运输卡一卡,他就一点招数都没有。

    “赵,你很想建这个钢铁厂吗?”佛采尔问道。

    “将军,你知道我们国家的情况的,钢铁厂我真的很想建。”

    “我帮你。”

    赵子梧心里一阵感激,他知道佛采尔的意思是他去和老蒋协商,但经过几次事件,以及老师的分析,他知道老蒋不会因为佛采尔的帮忙而任凭自己折腾。

    “将军,多谢了,不过此事恐怕将军帮不上忙。”

    佛采尔火又上来了,刚想说什么,乔治急忙插嘴道:“将军别发火,我有个主意,就是不知道赵主席愿意不愿意。”

    赵子梧还没听完翻译说的话,佛采尔火了:“有主意就快说!”

    乔治尴尬不已,本来是想阻止佛采尔发火,他才用德语说,不料赵子梧还没听懂,老将却火冒三丈。

    也顾不得这些,乔治转而向赵子梧说道:“如果赵主席能够同意德国公司入股,并接受一部分贷款,我想,我们就可以阻止南京插手进来。”

    “阻止?怎么阻止?”赵子梧不解。

    “赵,这很简单,有德国公司的股份,那我们就有发言权了,我们若是不同意其他中国商人介入,南京是没办法的。”

    “而且,我们也可以通过公使先生照会南京,这样南京也不能阻止我们建厂!”乔治补充道。

    这下赵子梧算是彻底明白了,“可那不就成了你们德国的钢铁厂了?”

    “不!不!”乔治连连摇手,“我们只是帮赵主席解决问题,不会干涉钢铁厂的事,这样我们哪怕是机器设备上不赚钱也说得过去,但赵主席不会不给我们分红吧?”

    “这倒不至于,乔治先生可以问罗尔夫,我还是很讲信誉的。”

    “那如果赵主席同意,我们德方占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如何?”乔治试探问道。

    赵子梧笑了笑:“乔治先生,我知道你的意思,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就代表你要份近一半的利润,这恐怕比你买设备要赚的多,不过你确实帮了我大忙,以其让南京那些人来分,不如给你,只是我要说清楚,这钢铁厂以后要支持我造武器,乔治先生对这一点可有疑议?”

    “没有!没有!”乔治简直喜出望外,中国钢铁的价格他清楚,就算察哈尔自用一大半,也有高额利润,至于造武器一说,根本不是事,若是赵子梧不用来造武器才真是奇怪了,那样根本不用折腾什么钢铁厂!

    “如此说来,那我就没问题了,我们可以商量合同的细节。”

    两天过后,双方迅速达成协议,张家口钢铁厂总合同不仅仅是一期的二十万吨,而是一百万吨,总投资四千万元,包含了张家口发电厂、生铁厂、炼钢厂、轧钢厂等等,德方完全负责技术和培训,不参与经营,只派财务人员来监督。

    随即,双方向外界公布了这个超级大合同,这也是佛采尔的意思,早些宣布,省得别人惦记,而且他也正好做个见证人,对后续德国使馆的介入是有好处的。

    察哈尔日报率先披露了一些合同细节,随即天津、上海转载,记者蜂拥而至,这可是钢铁厂啊,不过在披露一些细节时,进行了一些隐瞒,钢铁厂的总产量对外宣布的是六十万吨,避免让南京实业部的人脸面难看,其中德方占股百分之四十九,赵子梧占股百分之五十一,四千万投资中,德方出资一千九百六十万,并提供一千万的贷款,赵子梧实际出资一千零四十万,贷款利息只有百分之三,让不少人大跌眼镜。

    孔祥熙看过报道,心里说不出的恼火,他盯着赵子梧放出风来钢铁厂很久了,他相信靠自己的手腕,赵子梧除非不建,要建就必须向他低头,可这突然出来的报道让他没了辙,别人不知道,他可太清楚了,赵子梧居然给了德方恰到好处的四十九,他下手余地都没有,这可是很少有的外资出资这么大居然不控股的情况,他若是出手从赵子梧手里抢股份,也不是做不到,但从报道的内容来看,他相信赵子梧和那个乔治是商量好的。

    “这有问题吗?”夫人宋霭龄不解,抢赵子梧手里股份怎么了?都是中国人,合起来依然控股,不会给外界说三道四的。

    “你懂什么!”孔祥熙没好气道,夫人就盯着钱,很多东西都看不懂,“你以为同是中国人抢了股份就没问题了?”

    又想了想,宋霭龄依然不解:“我觉得没问题。”

    真想臭骂夫人是个蠢货!孔祥熙无奈解释道:“要是那样,不管是我,还是赵子梧的股份都比德国人底,要是赵子梧让德国人玩小动作,那样就变成他们说了算。”

    “可你和赵子梧合起来还是比德国人多啊?”

    “那要合起来才行!赵子梧就可以借此要挟我,听他的,否则就变成听德国人的,传出去我就成了卖国贼!真要这样,横竖我都没有发言权,要拿破股份作什么?”孔祥熙火道。

    这个解释算是到位了,宋霭龄不甘心:“你也可以逼赵子梧,他的钢铁运不出察哈尔也是没用的。”

    真是傻到家了,孔祥熙叹了口气:“那德国人发来照会怎么处理?他们几千万都投进去了,会任由我收拾赵子梧?”

    宋霭龄一呆:“插不上手了?”

    “眼下看来是这样的,除非你愿意要百分之一的股份!”

    同样的讨论在王颂房间里也进行着,王颂对赵子梧居然有如此头脑深感欣慰,尤其是这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就是点睛之笔,赵子梧还一头雾水,等听完老师分析,才知道自己歪打正着。

第110章 最后的准备() 
阳光从东边天际射出,清晨的微风吹来,空气中散发出草原独特的气息,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正式开幕,在经过上一年中原大战影响,自娱自乐后,察哈尔省府再次举行了盛大的商品交易会。一场中原大战,让众多商人都以为多伦曾经的交易会成为昙花一现,如今赵子梧再次向世人宣告了这个盛会将在他的主导下持续下去。

    地位的提升,让商人对多伦的交易会抱有了更多的希望,对于老蒋和晋军来说,只要你别朝南打主意就行,察哈尔怎么折腾他们根本不关心,老蒋正忙活着围剿之事,察哈尔对于他来说,眼下太遥远。商人则不同,光听说赵子梧在张家口建大型电厂,这就让他们从中嗅到察哈尔要发展经济的雄心,赶早不赶迟,那达慕大会正是一个良好契机。

    “赵主席,多伦居然来了四千多商人,真是没想到啊!”

    说实话,赵子梧也没想到,“淑珍,不要那么客气,我们是老朋友,叫我子悟就行。”

    四处看了看,见没人注意,陈淑珍笑道:“好,不过正式场合还是要有礼节的。”

    “商人来的多不代表交易多,也许只是看着热闹。”

    陈淑珍摇摇头,“子悟,就算没交易,在这也要花费的,你是不知道,有些商人一个月前就来了,老孙前几日告诉我,单这蒙古包的钱就已经有五万多块了,好多县一年都收不到这些,还别说吃的用的,现在外蒙那边也有人来,我想再过几年,这条商道会有一定的规模,只是我担心的是草原上不安宁啊!”

    赵子梧知道她所说的不安宁的意思,自从多伦几位活佛齐聚后,地位显著上升,几百年的历史造就了多伦藏传佛教圣地的名声,本来察哈尔八旗四牧群也表露出了合作的迹象,没想到那些王公贵族从中作梗,由以德王最为积极,顿时让一个大好局面急转直下,在出动特木得骑兵师清扫察哈尔与锡盟、乌盟交界处后,情况略略有些好转,德王也不敢太过明目张胆,可这人确实有头脑,自己不好办就让别人来办,他去了趟外蒙,在外蒙南部有不少流窜的王公们,这些人自乔巴山掌权后,残酷的清洗下被逼得成了流匪,急于需要找落脚之地,德王**他们可以想法子占领察哈尔,他可以让锡盟提供一些便利,这些人中总有敢赌的,于是组织了多支骑兵,持续对察哈尔进行骚扰,并扬言要打下多伦,弄得人心惶惶。

    这事赵子梧也心知肚明,没有乌盟、锡盟的支持,这些外蒙王公贵族决不可能在察哈尔肆意而为。不过他对这德王、云王还是有些佩服的,私下里和你不停的折腾,这明面上还不放弃赚钱的机会,这次交易会他们就对两盟所有来的人都提供了保护,他们可以平时不和多伦做生意,但不会拒绝参加这样的大交易会,这也让赵子梧隐隐看到了一丝丝解决当前乱局的可能性。

    “不用担心,特木德骑兵师我都派出去了,跳梁小丑,不足畏惧。”他说的倒是轻松,不过心里并没多少底。

    “我不是担心这个,我担心在他们的影响下,多伦人心浮动,要知道我们虽然做了不少事,可影响力还没有他们大。”

    “该来的总会来的,我想我们尊重他们的习俗和宗教,共同发展,他们没理由要脱离这个大家庭。”

    “也是,哎,子悟,我觉得子赟带兵比你强,如今草原上都称呼他为保护神呢!”

    “比我强好啊,我看过他的警备团,确实不错,不过还要经过大战的洗礼才行,光是打一两个流寇,还看不出他们有多少战斗力。”

    二人闲话着,陈淑珍想起一事,指着远处道:“还记得独立师耕作的那些土地和牧场吗?”

    “记得,怎么了?”

    “独立师走后,新兵团接手了一段时间,后来又交给警备团,前几日子赟和我商量,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军队流动太大,他想还是交还给地方,可你也知道,多伦缺人,能不能从口内动员些人来?”

    “这个应该可以,口内我一直没怎么大动,主要就是土地不好解决,如果能让一部分人过来,也许口内也会有些变化,这样,回去我就安排。”

    那达慕大会只是个幌子,赵子梧来多伦的真正意图是为最后的出击做准备,张煜等三个团长对他的到来一点都不惊讶,毕竟赵子赟后来的训练要求越来越诡异了,比如夜里行军,而是是有时间要求的,比如武装渡河等等,比如在画了石灰线的场地上让部队行进,弯弯绕绕,弄得人云里雾里,最奇葩的是赵子赟居然弄来七八辆汽车,逼着三个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