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第三极崛起-第2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颂说出来的法子并不复杂,两条,属于圈内的,察哈尔可以采取后世常见的两免三减税收政策,不过针对是正税,新建公司或工厂头两年免税,后三年半税。另一条就是省府、县府优先协助办理各项业务,协调建厂的土地问题,优先供电。

    “子赟,你可以建议山西、绥远对其它的给予些支持,吸引人过去。”

    根据以后的战争大致走向,王颂将产业的分布略略点在地图上,这只是参考,随后,赵子赟便拿着这些东西找陈淑珍、杨受成商量,并将马君武请来。

    其实钢铁和军工两项外人根本做不了,赵子赟直接忽略不谈,机器制造是其他行业的基础,也是赚钱的行当,几人都没有疑问,只是放弃煤、冶炼、水泥,陈淑珍有些想不通。

    “淑珍嫂子,山西、绥远能做的也只有这些。”赵子赟解释道。

    “可水泥关系到建设,更关系到你建立防线用!”

    “我们有一个厂,能够保证一些缺口就行。”赵子赟坚持。

    相反,陈淑珍和杨受成对察哈尔霸着粮食和其他食品加工有些不解,赵子赟不得不说得多些:“这个才是关系民生和存亡大事,我这里所提到的加工不是简单的小麦磨成面粉那么简单,它包括面粉再做东西,比如方便面、挂面等便于保存的食品,还有玉米加工成饲料,牛奶加工成奶粉、炼乳,对了,那天许先生提醒的猪肉的问题,罐头咱们已经有些基础,宝昌和正红旗都有开发,我想可以把我们的研究放出来一些,我们要多弄罐头,各种罐头。”

    “有道理,子赟,你说的加工不是简单的弄成吃的,这和山西、绥远也是有差别的,不过皮革是蒙区的根本,我建议不要放,山西,绥远并不一定靠得住。”马君武道。

    “马先生,其实我也没说要放,只是想不要再增加了。”

    “嗯,如果和你那天说的农业对应,牛羊会有一定的减少,这样也行。”

    工农业初步敲定,商业更简单,赵子赟初步确定张恒、阳高、集宁三个地区商业中心,引导也不复杂,保证道路通畅,增加运输车辆就行,马君武只是奇怪他为何不将多伦列进去,这样察东、察北就不空了。

    整个工农业发展蓝图一直修修补补,直到三六年初才完成,在察哈尔与绥远联手清除烟田,打击贩运后,察省首先按照蓝图进行农业上的调整,为避免出现意外,赵子赟只硬性规定收缴的土地和各县府名下的土地必须按照蓝图来进行,民众则是自愿。

    这张农业蓝图在许璇的完善后,被印制了很多份,分发到各厅、县、局,三六年春节后,各县都按照蓝图上报了新一年的计划,正红旗以收缴的烟田为基础,计划播种玉米十七万亩,小麦二十二万亩,杂粮三万亩,兴和则是以马铃薯为主,计划播种二十万亩,玉米五万亩,小麦十七万亩,杂粮两万亩,阳高除保留了二十万亩小麦,其余改成玉米九万亩,马铃薯七万亩,豆类四万亩,杂粮三万亩,口内各县则是试种水稻五千亩,玉米有基础,一下子增加到六十万亩,豆类和杂粮四万亩,小麦锐减到三十万亩。多伦、枯源、宝昌本就是草场大于耕地,以畜牧为主,因此没有怎么变,以小麦为大头,张北纠结了段时间,依然计划播种小麦三十万亩,其余为玉米和马铃薯,最终统计下来,察省六百一十万亩耕地中,小麦仍为大头,在三百一十万亩,玉米上升到第二位,一百八十六万亩,马铃薯第三,近九十万亩,豆类和杂粮变化不大,保持在二十多万亩。

    在养殖方面,正红、兴和、宝昌、多伦、枯源等口外县开始建设大型的养鸡场,北方大学农学院给予全力合作,正红旗在与农学院合作改良牛羊成功基础上,开始引进专门的奶牛,准备吃螃蟹,口内则是加大猪的饲养,张北算是通吃,所有的都要试。

    这种大变动别说山西、绥远,连河北、河南都看得瞠目结舌,山西还有工业可大谈,赵子赟把农业上的橄榄枝全部抛给傅作义,以后察哈尔粮食不足部分,由绥远提供。

    自给自足有些不甘心的傅作义正愁扩大后怎么办,赵子赟雪中送炭,让他第一次体会到一体化的好处,亲自带领大队人马赶赴张家口,强化两边的关系。

    老阎是看得有些眼馋,也有些恼火,怎么他也是一体化的委员长,怎么这赵、傅二人商量后就完了?

    随后的工业调整才让老阎看出端倪,尤其是这煤,察哈尔摆明了就是盯着他,其次是水泥,就算绥远分些去,察哈尔高速建设的巨大缺口也需要山西来弥补,至于机器、钢铁、化工什么的,老阎也认了,争不过人家,再说察哈尔也不是独吞,只不过是更重视这些罢了,老阎毕竟还有太原兵工厂,在他看来可不比察哈尔兵工厂差。

    只是这税,老阎有些纠结,赵子赟的提议是好,看长远些,可他舍不得,精于细算的他打开了小九九,两免三减太亏,他于是缩了水,弄成一免两减,反正只要比察哈尔优惠,他不相信人不来。

    这方面傅作义比他大度多了,采取和察哈尔一样的政策,他认可赵子赟说的一句话,税收上的损失都没有人家带来的大笔钱好处多。

    若不是绥远太薄弱,工业上老阎都不一定争得过!

    在北方的郁闷之人自然有,宋哲元眼睁睁的看着平绥铁路热闹起来,不过人家是朝察哈尔去,在天津夹缝中生存的不少商人开始结伴前往晋察绥,考察建厂的可能性。

第299章 老师挺住() 
时间滑入一九三六年,未来的战争没有因为察哈尔的崛起而提前爆发,在这么大的变化下,一些事情依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江西的那支铁军依然冲破重重险阻抵达了陕北,只是时间上和王颂记忆中有差别,不过王颂此时的记忆力也越来越差,记不清楚也很正常。

    于右任在察哈尔滞留到了上一年十二月中旬,大有乐不思蜀的意思,赵子赟这期间算是弄到了他不少墨宝,老先生一高兴就想挥毫泼墨,写得得意就让赵子赟来看,反正都统府里两边也不远,马屁拍完,十有**赵子赟就能拿着墨迹未干的宣纸回去,这察哈尔能让老先生高兴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回到南京的于右任兑现了他的承诺,以北方大学文学院院长的身份将一干老友忽悠到察哈尔去看看,留不留不重要,先弄过去再说,他相信留下的总会有的,这是他自己的感受,他就不太想回来。

    紧跟土肥原的步伐,板垣征四郎也来到华北折腾了一把,虽说效果不佳,但确实把华北地区搅得风生水起,上年底若不是恰逢北方大学第一批学子毕业,赵子赟和陈娇儿出席晚会,弄了首让人心动的歌曲,张恒怕早就被一二九运动波及,不过,这也仅仅是延缓了风波抵达张恒的速度,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委员长何应钦的做法激怒了北平学子,发动了总罢课,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先后爆发学生的爱国集会和示威游行,许多大中学校及工会等组织,纷纷给北平学生发来函电,支持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

    在整个北方,不,应该是在整个中国,张恒就非常另类了,首先这串联一事就受到马君武等人的抵制,察省教育委员会甚至直接下文,要求察省各大学、中学不得参与。

    好吧,看在赵子赟确实没有参与到冀察政务委员会,甚至将此事弄得不伦不类,并高处晋察绥经济一体化来抗衡的份上,北平激进青年暂时放了他一马,但察省是北方和日本人走得最近的省份,总有人看着不顺眼。

    **带来的风波让日本人有些担心,板垣征四郎不合时宜的高调在三六年初来了张恒,在得到赵子赟明确表态不支持北平学生运动后,十分满意离开,并承诺加大日本在察省的物资采购,紧接着在桥本正康的主导下,日本大批商人来到察省,签署了多份商贸合同,由此也取代了德国人在察省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

    消息在刚过元旦传出,这还了得,这简直是华北特殊化的一种形式体现,**北平临时工委直到北平学联要加强和察省几所大学的联系,发动学生反对察省和日本人的合作。

    一夜之间,张恒街头上遍布标语,弄得整个张恒城人心惶惶,察铁附属地见势不妙,立刻通报赵子赟,并实行了戒严,不让任何学生模样的人进入,好在察省也就这么几所大学,本地人多,蒙古族人也有不少,多数人还是比较迷茫,不知道是不是该积极参与,毕竟这里不是北平,民众生活条件优越,北方大学以工科为主,科研又多,参与的学生不少,放下学习,参与游行甚至罢课,学生心里还是有些打鼓的。

    但事情发展下去总会失控,马君武紧急召开各院校长会议后,向陈淑珍提出一个转移学生目标的办法,那就是将赵子赟和陈娇儿的婚事提上议事日程,经过一年的甜蜜热恋,所有人都认为这不能再拖了,借此机会让全省民众的目标集中到二人身上,是一个不错的法子。作为双方的长辈,王颂同意马君武的建议,他也想亲眼看着陈娇儿成为美丽的新娘。

    几人商量定了,也不问赵子赟和陈娇儿的意见,察哈尔日报头版率先宣布了这个消息,在本年度,赵、陈二人将大婚,告示全省民众,并提出要在张恒举行盛大婚礼。

    这一来,倒是弄得当事人有些羞于见人,陈淑珍采纳了马君武的建议,将在北方大学为二人举行仪式,如此一来,北方大学顿时成了事件的中心,不少学生都将注意力转到这边,热烈讨论着这主席的婚礼该怎么办。

    面对此消息,德国、日本两个和察省关系密切的国家必然要做出些反应才行,桥本正康率先表态,他将代表日本国参加赵子赟的婚礼,有可能这驻屯军司令官都会参加,至于贺礼,实在是想不出招来,武器装备一来敏感,二来这日本人也不愿再给,思来想去,桥本正康想到这张瑞曾经敲诈过渡边二郎一些医用器材的事情,这玩意不但不敏感,也会让各界有好感,于是乎,在紧急和国内协商后,他向察省省府提出,将给每一个光华医院配一台x光机,作为给赵子赟大婚的贺礼。

    还别说,这个消息传出,察省民众对日本的敌意少了不少,反对声有但弱了很多,而陈淑珍也笑纳了,给了桥本正康不少笑脸。

    日本人手笔不算太大,但也不小,这让罗尔夫有些为难,他知道国内不见得愿意和日本人拼钱,大鼻子到也有办法,想不出就直接问。赵子赟自然也不在乎德国给什么钱或者物质,听完罗尔夫的想法后,他和陈娇儿嘀咕了会,便直截了当的向罗尔夫提出由德国援建北方大学两个物理实验室,并附一批基础物理的研究资料。

    这些实验设备罗尔夫不懂但也知道价值也不菲,好在赵子玉当初去德国时,一些通用的都已经采购,这次算是赵子赟以此为借口,把一些不好通过商业购买的东西弄来。基础物理不算要命的,罗尔夫和国内沟通没几日,便敲定了此事,设备主要集中在光学、电学、电磁学和少量与放射性有关的核物理仪器,至于资料,基本上就是德国博士一级可以看到的而已,也不属于核心机密,但相对于中国而言,已经是了不得的的了。

    这份大礼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