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月老志-第4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约修行者同时修炼两种真气是很难的,通常是修炼一种或阴或阳的真气,然后设法转化,或找人采*补。

    九龙壶兼具九种元气,也就是说不论修行何种真气,都可以从中找到异种真气加以补充,这对修炼灵力来说真是再方便也没有了。

    而妖族以力为威,极为看重灵力的威力,不像儒、释、道三教讲究内圣外王,而重视内在修养又超过外在力量。大抵三教都将内在修养视为根本,灵力只是一种实用手段。

    这种观念由来已久,也是炼气和炼体的分别所在,炼气重内,炼体重外,中夏的炼体法门遗失的很严重,尤其在太上老君成为道祖之后,阐、截两教都成为天庭的一个派系,炼气的势力便笼罩三界了。

    秦汉以后修证仙道没有不吐纳炼气的,连凡间武人都推崇内家,鄙薄外家打熬筋骨的方法,炼武不炼功,固然是到老一场空,但炼气实在需要相当的资质,心性浮躁的人找到气感都很难,号称内家,实质则是装腔作势,招摇撞骗,这等花拳绣腿自然没有实战的能力,无怪武术一蹶不振,不如他国的炼体技击实用了。

    明钦和晏轻舞进入九龙壶中,只见壶中光线晦暗,有种混沌未分的味道,四周风息响动,让人毛骨悚然。

    “师姐——”

    明钦小声喊了一句,生怕晏轻舞走丢了。这里的环境绝不比锻魂塔好多少。不过晏轻舞是四大帝姬之一,在地宫秘阁观看了不少道经,虽然修为有所不逮,却熟悉妖族法门的机巧。先前用九龙壶修复经脉,了解要比明钦深一些。

    晏轻舞轻声一笑,耳听的卟卟声响,虚空中火光飘浮,面前现出一具森然的骨架,白光刺目,差点眼睛都亮瞎了。

    明钦大感错愕,幸好他有神游镜护体,还不觉得十分难受,瞧这情形,分明是到了九头龙的肚腹之中。(未完待续。)

第619章 祭和咒() 
白炙的光亮旋即黯淡下去,四面的虚空磷光浮动,明灭不定,只有一条弯曲的脊柱宛如拱桥一般,骨刺中间绑着两个乌发披拂的女郎,螓首低垂,显得有些憔悴。不消说就是羁押在此的尹疏桐和游昙花。

    两女听到动静,不由抬起来头查看。

    晏轻舞降落到上首的骨刺上,笑吟吟地道:“我最近琐事缠身,今天若非钦之提起,差点忘了你俩。两位在这里还习惯吧,要不要我放你们出去呀?”

    游昙花让她的‘金绦灵蛇’咬了一口,余毒未消,尹疏桐用精血喂养了一株莺粟花树提升功力,若是得不到花树的给养,便会变得焦渴欲死。九头壶中环境恶劣也还罢了,两女修为精强,比起晏轻舞只强不弱,对五行八卦之力尚能抵受,但是体内的毒素却削弱了她们的意志,简直是度日如年。

    两女和晏轻舞接触不深,也知她诡计多端,绝不会轻易放她俩出去。

    “你到底是什么人,九龙壶为何会在你手上?”

    游昙花心知这回想活着出去比登天还难,她多年来一直查访九龙壶,做梦都想不到会在这种情景下得遇,疑心她和天禽上人有什么关联。

    晏轻舞莫测高深的笑了笑,眨巴着眼眸道:“我为什么要告诉你?”

    “你……”

    游昙花恨得牙痒痒地,如果她有力气动手早就扑上来咬人了。

    “尹谷主,你可有话说?”晏轻舞不再理她,将注意转到尹疏桐身上。

    尹疏桐能将古长鸿赶出天禽苑,可见她不但修为高强,心智也非常人可及。

    “晏姑娘,你我本没有深仇大恨,我潜入竹楼纯是为了寻回宝镜,还望你看在再思的面上,放我一马。”

    晏轻舞笑道:“不错,往常咱们并没有什么难解的怨仇,但这回谷主在壶中吃了不少苦头,那可就难说了。”

    “姑娘不必多心。”尹疏桐忙道:“这都是我技不如人,咎由自取,没什么好怨恨的。”

    晏轻舞自不会轻易信了她,相比之下,游昙花咬牙切齿的倒没那么可怕,尹疏桐越是委曲求全,将来就越是危险。

    “明公子,咱们相识一场,你就不能帮我求求情吗?”

    尹疏桐用莺粟花树行功已久,已经到了不可或缺的地步,时间一长,轻则功力减退,重则有魂消魄散的危机。再者她活得逍遥自在,实在不愿在这种鬼地方呆下去。

    她也是病急乱投医,算起来她跟明钦本没有什么交情,不过明钦落到她手中的时候,总算没有很吃苦头。一来尹疏桐有收为己用的心思,二来明钦的神游镜玄虚莫测,连她也奈何不得。

    明钦轻哼道:“其实放了你也不是不可以。你若不找来送死,我和师姐犯不上和你为难。我们能抓你一次,就能抓你第二次,能放你,就能杀你。看在杨大小姐的面上,自然要留你一条性命。但你打伤了我师姐,想出去总得有点补偿吧。”

    这话尹疏桐自然不能心服,可她‘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强笑道:“这是应该的,不知两位要多少补偿?”

    晏轻舞伸手在她腰肢上摸了半晌,取出一个小巧精致的灵气袋,“咒语是什么?”

    尹疏桐脸色微变,她的法宝、灵药都放在灵气袋中,对修道者来说可比仙钞有用多了。为了保险起见,灵气袋一般都会设几道咒语,由于灵气袋本身就是价值不菲的物事,如果不想杀鸡取卵,就需要使用咒语打开。

    咒语一般都是无意义地,不相连缀的符号,这样在记忆上虽有一定的难度,好处是不容易被人窃取。法宝中用到咒语的地方很多,所以修行者往往会在不同的灵器中设置相同的咒语。

    尹疏桐迟疑了一下,念出一串符号,耳听的啪嗒一响,灵气袋应声而开。

    晏轻舞若要取出灵气袋中的东西,就算尹疏桐不肯道出咒语,也无济于事,最多就是毁掉这个革袋罢了。尹疏桐是个聪明人,干脆老老实实的交待了出来。

    尹疏桐有一件厉害法宝,就是那面金丝罗网,晏轻舞翻看了半晌,找到一块四四方方的金丝手帕。

    法宝的使用有祭和咒两种方法,祭是用神念驱动,咒是用咒语驱动,一般来说,祭要比咒品次高一些,意念的速度要比法咒来得迅捷,斗战之时千钧一发,有时候念咒的功夫说不定已经人头落地了。

    祭又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认主,一种是血祭,世间宝物,惟有德者居之。有一些法宝具有灵识,能自己寻找宿主,但也并不都是终身性质的,像凡间夫妻一样,中道仳离的也不少。

    可见法宝认主完全是两情相悦的问题,如果哪一天宿主不符合法宝的道德要求了,法宝就会自行化去。‘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神物都讲究因缘聚散,丝毫勉强不得。

    血祭就是精血喂养,世间有千里马,‘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许多法宝就需要吸食宿主的精血发挥作用。《阅微草堂笔记》记载了一种鳖宝,是鳖精的元婴,将其缝到手臂中,能观察到地下的矿脉,这种鳖宝就需要吸食精血。如果是凡人的话,用不了几年就死了。

    法宝自然以认主的为最上,但是可遇不可求。其次是血祭,虽然消耗精血,但就像千里马一样,威能强大。但千里马不常有,血祭的法宝也不太多见。

    仙界比较常见的还是法咒驱动,祭和咒是从法宝驱动的方法来分的。从法宝灵力高低来说,又可以分为精、灵、血、气。

    精宝、灵宝都是能够认主的,精宝都是妖魔神兽炼制的,本身就有很强的个性。器物成精的并不多,妖怪修炼成人还得数百年,器物多是得了些生人血气,想要具备灵识,修炼成精怪,不说绝对没有这种可能,也是极为少见的。杨戬的师傅道号玉鼎真人,倒是像器物成精的。

    更多的情况则是用活物炼制,像五虎神铠、雷武瓮金椎、九龙壶都属于此类。高明的铸剑师为了炼成上好的兵器往往要割截毛发肢体,但这还只是灵宝、血宝的品次。

    干将、莫邪之所以成为绝世神兵,就是夫妻两个跃入熔炉中,使宝剑具备了完整的精魂。

    灵宝比起精宝差一些,差别就是精宝有完整的人格,灵宝比较依附于宿主。精宝有认主、有不认主,和宿主更像是师友的关系,合则来,不合则去。灵宝的认主多有终身性质,往往要在宿主死亡之后,才自行隐遁。

    这都是由于宝物精灵的品格和灵智所决定的,一般来说,精宝人格完整,灵智较高,所以能择善而从,因缘聚散,‘张公两龙剑’指的就是干将、莫邪,这两把神兵虽不像五帝五道剑那般影响天下兴亡,却是独立特行的典范。

    五帝五道剑就是所谓十大名剑,声誉之隆,几乎无可争议。五帝剑是黄帝轩辕剑,白帝泰阿剑,赤帝赤霄剑,青帝龙渊剑,黑帝湛卢剑,这五把剑之所以称为帝王之剑,是因为它们是夏禹、秦始皇、汉高祖、唐高祖、明太祖的佩剑,除了秦始皇外,都开创了一朝盛运。

    五道剑分别是儒家纯一剑,道家清虚剑,墨家非攻剑,阳家贵生剑和法家隆威剑。

    精宝完整的人格是由于器灵本身有深湛的修为,而修行是很看重灵智的事,灵智高,境界通常会高一些,反之,就差一些。六道中有三善道、三恶道,恶道生灵修证仙道的少,就是由于灵智低的缘故。

    所以灵宝多是四灵中的妖怪灵兽炼制的,十三神兵大抵都属于这种性质。不过十三神兵在灵宝中还算上品,因为它们的器灵青龙、灵蛇、神龟、朱雀之类在四灵中算是灵智高的。

    但也不是说法宝和宿主的离合聚散都是灵智的关系,灵智高易于仳离,灵智低反而能不离不弃,世间并没有这种道理。司马光说,‘德才兼备是圣贤,有德无才是君子,有才无德是小人,无才无德是庸人’。

    这就把德和才完全割裂开来,似乎成了此消彼长的关系。无怪后来道学家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论调。

    这种观念其实是根本错误的,才有大、小的分别,俗话说,‘聪明反被聪明误’,这种小聪明就是小才的意思,‘小有才适足以济其奸’,这是说无德的人有点小聪明更会肆无忌惮,危害更大。

    换而言之,小才只是对无德者造成的危害有影响,并不能决定德的有无,有才不见得没有德,无才怎么就有德了呢?

    这都是把德和才人为对立起来,误认两者是相互妨害的关系。

    大约在汉末的时候,曹操大张惟才是举的论调,而曹氏父子、建安七子这一辈名流,不过是些文章浮华之士,只能算一个小才。而荀彧、崔珪这等德才兼备的都遭了迫害,管宁、诸葛亮都隐遁不出。

    曹操自知德行不足以服众,所谓赘阉遗丑,故意略过此节聊以遮羞罢了。

    德也有大、小之分,古人说,‘不拘小节’,中夏素称冠带上国,礼仪之邦,自从周公制礼作乐之后,儒生就研究出许多繁文缛节,不拘小节指的就是不拘守这些礼仪程式,阮籍说,‘礼岂为我辈而设’,这句话并不是不要礼,而是他心怀坦荡,不需要这些礼仪形式来约束,也是不拘小节的意思。

    广义的礼是典章制度,狭义的礼是繁文缛节,大德为圣贤,小德为拘儒。‘金无足赤,人无全美’,国家用人,并不能专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