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月老志-第5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取经之后,孙悟空号为斗战圣佛,佛也是天道圣人,依功果论,也算是顶尖了。

    这三人都是凡人耳熟能详的人物,凡人好奇心重,喜欢推崇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妖魔鬼怪,或者觉得孙行者在西天路上表现差强人意,二郎神又和孙行者修为相当,便觉得这两人不算什么了不起的人物,哪吒就更下一等了。

    当然人类社会不是单凭武力分强弱的,小说采缉传闻也有不够严密的地方。太上老君一代道祖,《西游记》对他的修为描述时高时低,似乎有些前后矛盾。

    其实太上老君之所以成为道祖,还是由于四大天师传下的道教。四大天师的修为并非绝高,但他们是玉帝的亲信,堪称是天庭最有实力的派系。

    西天路上虽然妖怪众多,真正能在修为上压孙悟空一头的屈指可数。似乎只有九灵元圣和金翅大鹏,其他都是凭借法宝或独门功法。

    独门功法具有五行生克的属性,只能收奇兵之效,蝎精子能蜇伤如来佛祖,昴日星官杀她不费吹灰之力,终究算不上了不得的人物。

    至于法宝在斗法中的份量越来越重要,不是孙悟空、猪八戒一二个修行者的悲剧,而是整个仙道修行的趋势如此。而太上老君又是炼宝大家,他的地位自然也离不开法宝的支撑。

    至于九灵元圣和金翅大鹏,本来就是四灵名门,来头又大,孙悟空斗不过他们也很正常。九灵元圣本相是九头狮,属于天妖家族。和钟离春、钟馗都是同族子弟。又是东极青华大帝的坐骑。青华大帝是东王公的义子,二郎神的兄长,太上老君的弟子,玉皇大帝的外甥。如果他不是上任天帝帝俊的孙子,本是最有机会继任天帝的。

    金翅大鹏鸟是羽族凤凰之子,孔雀大明王菩萨的兄弟,如来佛祖的舅舅,吃了整个狮驼国的人都无法治罪。其实孙悟空斗不过他们也还好一些,不然麻烦更大。

    世间名不符实的人自然很多,才秀人微的也不少。二郎神、孙悟空、哪吒总算还是名符其实的,不论修为还是功果都是凭真本事挣下来的,所以很有参照的意义。

    造化门主鸿蒙道人堪称是一代宗师,可说是标准的神人境修士。世间对圣人的评估还是非常严格的,即便是一种技艺出神入化,通常也不会有两个圣人。诗圣杜甫、医圣张仲景、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后学者比比皆是,但艺圣只有一个。

    法宝在仙道修行中至关重要,是评估战力的一个重要标准。但修为境界一般不包括法宝,法宝毕竟是身外之物,孙悟空对付有强大法宝的妖怪,往往先盗去法宝,反制其人,是以法宝很多时候便不可倚恃,容易搬石砸脚,自食恶果。

    公孙疾邪毕竟是成名已久的魔道高手,修为堪比鸿蒙道人。但是人力有时而穷,即便神人境强者独斗二三十个真人境修士也未免有些托大。除非他有厉害的法宝,将战力提升数倍,那就难以估量了。

    众人看公孙疾邪神充气满,哪敢轻易上前。

    公孙疾邪嗤声一笑,双手微抬,拉开架式,袍服无风自动,他的身躯好像巨大的磁场,散发出强烈的吸附力,众人猝不及防,身不由主被牵引上前,惊出一身冷汗。

    人的一呼一吸便是一顺一逆两种真气运行的方式,一般气劲都是由内而外发出的。分为明劲、暗劲、化劲三种境界。

    明劲就是筋骨打出的力量,暗劲则是调动真气打出的势能。一般情况,真气遍布全身,只有修炼内家功法才能有意识将真气储备到丹田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真气流布在经络中,牵动筋骨一发无余威力自然有限。真气在丹田中铢积寸累,使用的时候连绵无绝,威力便不可同日而语。

    但这还是能发不能收,真气靠着平日的积累像粮米钱财一样,如果积累的慢,挥霍的快,还是免不了挨饿受穷。

    第三步化劲就是将空气通过气窍收摄回丹田中,加以洗炼,空气是取用不尽的,这个方法当然比吐纳调息来得快。但是困难也不小,凡人一般用鼻腔呼吸,嘴巴虽然可以,但容易生病,空气中有很多灰尘病菌,吸入体内后患很大,鼻子中有细毛能沾附灰尘,不但嘴巴没这种功能,气窍也是没有的。

    这一步功法也就是‘风从虎、云从龙’,仙家腾云驾雾的法门。寻常武人虽然有轻身术,能飞檐走壁,离腾云驾雾还有不小的距离。便是因为在提聚真气的时候使用的还是自身丹田气,十分有限,所以跃飞数丈就到了极致,如果修炼到化劲,使用周天之气,高蹈入云就不在话下。

    正所谓‘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公孙疾邪一抬手,登时气吸风云,分明已将化劲修炼到极高境界。众人都是真人境修士,炼气功夫相当了得,就算狂风大浪也很难推移的动。

    无如公孙疾邪的化劲并不比狂风大浪来得差,化劲牵引周天之气,众人无非是周天中一物,连体内的真气都会受他牵动,哪里能摆脱的开。(未完待续。)

第736章 摄生大法() 
公孙疾邪居中一站,八面来风,一众修士都身不由主往他身边跌去,这时候谁也顾不上谁,只能各显神通,力求自保。

    公孙疾邪的化劲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和风虎云龙别无二致,一举一动都和周天灵气相呼应,群豪虽然在数步以外,都感受到莫大压力,有种让人窒息的恐慌。

    虎啸深山,百兽震恐,龙吟于渊,鳞介俯*首。龙吟虎啸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威势,就在于气吸风云,让鸟兽龟鱼战战兢兢,无处遁逃。‘真人呼吸以踵,众人呼吸以喉’。两者境界不可以道里计。

    公孙疾邪随手牵引,阵中仿佛出现了一张无形的大网,众人陷溺在其中举步惟艰,很多修士都变了脸色,或青或红,明显不太对劲。

    一个身形肥硕的散修使两把板斧,素以气力称雄。炼气的功夫要差一些,在真气牵引下站立不住,接连朝公孙疾邪身边退了数步,眼看脱身不得,索性把心一横,拧眉瞪眼一声暴喝,“爷爷跟你拼了。”

    说完踊身而起,扬起板斧,借着风势往公孙疾邪头顶劈落,气势犷悍之极。

    近处几个修士也当机立断,催动灵力互相援手。

    公孙疾邪冷冷一笑,不闪不避,袍袖轻拂隔空一掌正中巨斧修士面门。

    那人张口欲叫,面目迅速扭曲起来,健硕的身躯好像脱了水似的,眨眼功夫变成了一张轻飘飘的纸板,如果穿上根丝线,说不定能像纸鸢一样放飞到空中。

    公孙疾邪双掌虚拍,舂容闲雅,如同行云流水一般。迎面的几个修士可遭了殃,都被他一击命中,干瘪成一张纸板。

    公孙疾邪能驾驭周天之气,一掌拍出将众人体内的真气压榨出来,霎时浓缩成一具肉干,虽然不是什么高妙的法门,乍看起来着实有几分惊世骇俗。也是这些人的炼气功夫不够精深,在公孙疾邪面前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公孙老魔手段厉害,夏老夫人、天狂道长、青夷道长,红妹,咱们一起上吧。”

    鸷长缨是魔道中凶名昭著的人物,眼光老辣,公孙疾邪的摄生大法太过霸道,老子说,‘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有以一敌万的能力。真人境小成的修为对他根本构不成威胁,只有几个大成境或者进窥神人境的修士能斗上几合。

    阵中修炼到真人境三品以上的基本也就是毒蜘蛛夫妇、夏坚冰、天狂子、青夷子和风飘尘、秋零雨几位。阎好生、宋佗、海尚湮还要逊色一些。

    “看我的蛛丝罗网……”

    鸷长缨和朱红索夫妇多年,极有默契,两人催动灵力,掌心迸射出莹白的蛛丝势如匹练一般向着公孙疾邪飞缠。

    同时间,天狂子、青夷子施展五行灵力,掀起阵阵黑旋,他俩的道行虽非绝高,毕竟是道门前辈,炼气数十年,功力深厚。只是天狂子垂垂老矣,心思不在修行上,青夷子离开造化门后,也过了颠峰时期,多少有些不孚众望。

    两人的真气色变而质未变,还到不了五行灵力的地步,也不知是故意藏拙,还是消耗严重没有恢复过来。

    公孙疾邪对鸷、朱两人的蛛丝似乎有些忌惮,身形一闪,躲了开去,双手虚抓,直面天狂子和青夷子的有色真气,他能摄取周天之气,自然有洗炼之法。一般真气化合成五行灵力,形质颜色都会发生改变,包含一定的毒性,摄入体内可是有害无益。两人的真气颜色已变,应该掺入了朱砂掌之类的法门,不比寻常真气。公孙疾邪全然不加分辨,未免有些过于自信。

    天狂子、青夷子见毒蜘蛛夫妇上前抢攻,原本只想打打边鼓,哪知公孙疾邪舍了毒蜘蛛,朝他们杀奔过来。公孙疾邪的摄生大法何等厉害,一旦被他摄住,不死也要脱层皮。

    天狂子大吃一惊,急道:“青夷师侄,你先抵挡一阵。老夫年事已高,气力不济,比不了你们年轻人了。”

    说着谨守门户,往人群中飞退。

    “你……”

    青夷子暗暗叫苦,他名义上是鸿蒙道人的师弟,却得过他不少点拨,修为远在天狂子之上,而且于咒法一道造诣不俗,眼看大祸临头,不拼一把是不行了,连忙凝定心神,手掐法诀,叽哩咕噜说了一段咒文,指尖凝聚起一点精芒,朝公孙疾邪一指,连喝道:“道法阴阳、神灵为主,禁、禁、禁——”

    咒法类似于儒家的礼仪、法家的律条,具有规范言行、令行禁止的功效。佛、道两家都有这样的咒文,不但不能更易一字,甚至也不须翻译,这当然有一定的道理。咒文的对象往往是神魔妖怪,如果翻译成人族通行的语言,神魔妖怪倘非好学之辈,便不能懂,自然也就起不到令行禁止的功效。

    不过世间的人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拿中夏的语言文字来说,文字有甲骨、钟鼎、大篆、小篆、隶、楷、行、草诸多变化,语言也有文言和白话的分别,同是文言先秦、两汉、唐宋、明清也有很大差异,白话更有数百种方言,道家的符箓、咒文都用云篆,后世的人类理解起来就十分困难。

    当然鸟兽语言简单,像猪、马、牛、羊之类叫声可能几千年没什么变化,至于代表的含义是否古今如一,就不得而知了。

    是以咒文在仙道修行中是最守旧的,效力自然也是每况愈下。

    青夷子资质平平,在四象五行上没有什么特别的成就,好在咒文是不怎么需要禀赋的,只要多读多记就行。青夷子知道这个道理,着实下了几分功夫。

    青夷子指尖云气涌动,公孙疾邪周围的空气顿如凝固了一般,这和摄生大法颇有几分相似,都是一种灵气感应。只是咒法中的灵力来自语言、音声和信念。摄生大法则是将真气化劲修炼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符箓咒文最大的弱点就是只能济一时之用,不知其所以然。就像医学中的偏方一样,反正是古人流下来的东西,有时灵有时不灵,稀里糊涂,莫可究诘。

    有效就拱若珍宝,待价而沽。无效就骂得一文不值。

    其实很多咒文都已经失去效力了,咒文本身并没有多少灵能,依赖的是仙道的威权。古代的仙道降妖除魔,云游四方,碰到蛟螭、恶虎之类的猛兽为祸一方,念在上天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