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混球-第6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要!

    不过,杨梦龙能耐虽大,却也只能勉强将雹灾挡在了长江以南,至于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省,还是被雹灾折磨得奄奄一息,很多州府的庄稼被一扫而空,这一季算是颗粒无收了。杨梦龙写了一份奏折,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提出了他的赈灾方略:

    第一,免收受灾严重的州府一年的所有赋税;

    第二,拨款帮助受灾百姓种植土豆、红薯、大豆等生长周期短的作物;

    第三,鼓励百姓到工厂打工,补贴家用;

    第四,各州府因地制宜,上马一些水利工程,比如说修个水库、修几条水泥沟渠或者打几十口灌井神马的,以工代赈,总得让老百姓有一口饭吃。

    他的奏折一如既往的简单直白,没有半句废话。因此崇祯也没有废话,直接下旨:完全同意!河南、山东这一片就麻烦你管起来,河北、山西、陕西我让肃毅侯罩着,别让其他人插手,他们只会把事情搞砸!

    那没什么好说的了,撸袖子干吧。好在经过这么多年的种植推广,土豆、红薯等作物的知名度已经越来越高,产量更高的品种也已经改良出来了,高产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推广起来并不费事。虽说这些玩意味道一般般,长期吃这玩意铁打的胃都受不了,但是总比吃观音土强吧?因此还没等杨梦龙动手,北方已经掀起了一股种植土豆、红薯的热潮。

    程骥两眼放光的表示:我好像闻到了商机的味道哦!这货马上行动起来,四处圈地,而且不是一个乡一个村的圈,是整州整县的圈:家里没余粮了,愁得很是吧?不要紧,我们来签个合同吧,这一季你们种出来的土豆和红薯,留下一部份自己吃,剩下的卖给我好不好?保证价钱公道!来来来,签了这份合同,这几百斤面粉就是订金了,签了它你们就顿顿有面条,顿顿有大饼吃啦,快签吧!

    ————他手里有一批土豆面还没有找到买家,现在正好派上用场了,把这些即将过期的玩意儿拿出来,连订金都他妈的省啦。绝大多数老百姓对商人的节操颇为怀疑,但是一看到这一袋袋的面粉,二话不说,马上摁指印,先把这几百斤面粉吃到嘴里再说,这年头粮食就是命根子啊,送到家里了,还能让它跑掉不成!

    程骏暗骂:又落后了一步!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也跳出来四处放贷。没钱买种子、肥料,愁得很是吧?没事的,来来来,我们签个合同,你们就别去找地下钱庄借了,都来找我贷款吧,利息是很低的,你们拿点东西来抵押就行了,到时候如果还不上,我们最多收走抵押品,绝对不会像地下钱庄那样把你们往死里逼的啦!

    依附在杨梦龙旗下的众多商人纷纷嗅到了危机背后所隐藏的巨大机遇,纷纷出动,用较低的代价大量买地皮建工厂,然后招工,这种大灾之年,劳动力的成本实在太低了,随便给几个钱都有大把人抢着干。程氏兄弟更是生意兴隆,找程骥签合同成为他旗下的种植户的百姓甚至乡长、镇长络绎不绝,利民银行各分行的办事窗口更是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是大排长龙,都是贷款的。当然,存款的也不在少数,没有存款哪来的贷款嘛,为了盘到更多资金,利民银行上调了存款利率,马上,手里有余钱的市民闻风而来得益于此,利民银行的股价一路看涨。

    其实说到底,这些商人还是在趁火打劫,用低得可笑的价钱去吸纳劳动力,购买房产、土地等不动产,这不是趁火打劫是什么?但是被打劫的老百姓却是感激不尽,就因为有这么一伙趁火打劫的家伙,他们至少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希望。只是在很多人眼里,这帮家伙不是趁火打劫,分明就是搅局!

    在危机中看到商机的并不止以程氏兄弟为代表的那一票人,大家都看得到。大灾之年,粮价暴涨,一石渗了两成砂子的糙米不卖个八九两银子你都不好意思出门跟人家打招呼,为了买粮食填饱肚子,稍稍有点不动产的老百姓都只能选择到地下钱庄去借高利贷,甚至卖儿卖女;如果灾害再严重一点,大量百姓被饿死,这些穷鬼的田地也就成了无主之地,随便给衙门几个钱,这些东西就到手了这是何等暴利!说白了,对于某些人来说,这种惨绝人寰的天灾是一场盛宴,几百年来,早已形成了巨大的利益链条。可是现在这场盛宴里冒出了很多搅局者,他们低价为老百姓提供粮食,为老百姓提供就业机会,为老百姓提供低息(相对而言)贷款,一脚将他们到嘴的鸭子给踢飞了!众多粮商、地下钱庄老板、人贩子、地方缙绅表示他们很生气,后果非常严重!

    杨梦龙也表示他很生气,后果非常严重。一连几道命令下去,哄抬物价的死!放高利贷的死!拐卖人口的死!趁机兼并土地的死!喵了个咪的,老子千辛万苦赈灾,你们千方百计在后面捣乱,反了天了,真当老子是无牙老虎,咬不了人?

    杨梦龙叫:“你们这帮发国难财的王八蛋赶紧给我住手!”

    粮商、人贩子、地下钱庄、地方缙绅:“就不住手,就不住手!”

    “不住手我可要请出尚方宝剑杀人了!”

    “你杀吧,我们人多,看你砍得了几个!”

    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大开杀戒,那些发国难财的家伙一个接一个人头落地。缙绅们不在乎,我们人这么多,你杀得过来么?再说了,我们可是有靠山的,敢动我们?当心我们让那些读书人咬死你!他们乐观的判断,杨梦龙最多也就是做做样子,杀掉几个无足轻重的角色就偃旗息鼓了,只要他还想继续混下去,就得按着这套沿袭了几百年的规矩来!

    然而,杨梦龙压根不打算按规矩来。在锦衣卫的帮助下,那些发国难财的家伙一个接一个被揪出来,先把他们的丑事登上报纸,把名声搞臭,然后上报朝廷,再把人押到刑场枪毙,完了还大张旗鼓跑到人家家里要子弹钱。归德府、彰德府、开封府、洛阳府一直到山东,被他杀得人头滚滚,管你是富甲一方的巨贾还是朝中有多少子弟为官的豪强,总之敢发国难财的,通通给我去死!在他派兵把嵩山少林寺给端了,一口气用子弹将两百多号放高利贷、强抢民田的秃驴那光秃秃的脑袋打得开了瓢之后,那些发国难财的家伙才愕然发现,这家伙纯粹就是个天煞星,他处理问题的手法就是杀杀杀,根本就不去考虑任何后果,似乎除了杀人之外他就什么都不会了似的!

    碰到这样的疯子,你怕不怕?

    反正他们是怕了。

    怕也没用,杨梦龙已经撂了狠话,拿了我的给我还回来,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还不回来就拿命来!就在那帮发国难财的家伙开始服软了的时候,他又出台了一条新规定:眼下河南、山东大灾,财政入不敷出,各地缙绅务必将往年拖欠的税通通交上来,不交老子亲自带人到你家去收收人头!这下子那些缙绅商人全都炸了,这年头除了平民百姓,有哪个不逃税的?依法纳税不仅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情,还会让人笑掉大牙!反正就算他们不交税朝廷也不能拿他们怎么样,如果朝廷想动他们,自有一大帮读书人替他们说话,指责皇帝与民争利,万万不可在那些没节操的家伙眼里,“民”仅限于他们这些读书人,还有缙绅巨贾,至于亿万穷苦百姓,无视之。既然如此,为何不逃税?现在好了,以前欠了多少,现在通通都要吐出去了,虽说明朝的赋税其实很低,但是一年年的积欠下来也是相当吓人的,让他们拿出这笔钱,那不是要他们的命嘛!

    杨梦龙:那你们到底是要钱还是要命?

    众缙绅:皇上啊,皇爷爷啊!我们叫你爷爷了,赶紧将这混球弄走吧,没法活啦!

十九 互相伤害() 
杨梦龙的赈灾手段粗暴无比,而且花样极多,把河南、山东两省的粮商、人贩子、缙绅、地下钱庄给玩得欲仙欲死,高潮迭起,不知道多少人痛骂武夫拔扈,藩镇之祸不远了。杨梦龙以惊人的速度将自己在朝中还算过得去的名声搞得臭不可闻,无数士大夫对他咬牙切齿,恨不得啃他的肉,喝他的血!这也难怪,打从宋朝开始,从来都只有文臣整武将,什么时候试过被一个卑贱的武夫骑到他们头上来拉屎了?简直就是奇耻大辱啊!

    然而,他们很快又发现,在赈灾这方面,文人似乎手更黑一点

    卢象升忙着经略关外,腾不出手来处理灾情,只好把权力下放。河北那边还好说,由大名道撑着,不会出太大的乱子,山西他交给李重时,李重时文武双全,应该也管得过来,而陕西,他起用了一位姓孙的巡抚,委托他全权处理陕西赈灾事宜,有敢发国难财的,杀无赦!

    那位姓孙的老兄,正是孙传庭。

    这下事情大条了。

    孙传庭文武双全,上马能提刀杀贼,下马能治理地方,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本来他编练秦军,在崇祯九年全歼窜入陕西的高迎祥部,生俘高迎祥,一战成名,从此飞黄腾达。然而,现在历史早已乱了套,高迎祥早在前年就成了天雄军的刀下之鬼,困扰大明多年的流寇之乱被天雄军和河洛新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摆平了,孙传庭也就没了成名的机会,真是够倒霉的。好在金子在哪都会发光,卢象升执掌九边军政大权后,他也在卢象升麾下听用,很快就显露出才能,然后一路提拔,渐渐身居高位了。如今卢象升既要经略河套地区,又要应对蜂拥而来的蒙古骑兵,现在山西、陕西、甘肃等地又遭遇罕见的雹灾,更是焦头烂额,只得让孙传庭去处理陕西赈灾事宜————陕西可不能再乱了,一乱,必将天下大乱!

    难得有独当一面的机会,孙传庭自然兴奋不已,带着几百号精兵开始赈灾。他赈灾的手法比杨梦龙还要简单粗暴:有山贼作乱?灭他丫的!有人放高利贷?我看你是活腻了!粮商洪抬粮价?奶奶的,我的大刀已经饥渴难耐了!这位仁兄上任不到一个月就端了十六家放高利贷的地下钱庄,封了六十多家哄抬粮价的粮铺,砍了八十多个人贩子,至于山贼被砍了多少,他懒得算了,反正在他眼里,那些山贼都不算人。等陕西的形势稍稍稳定一点之后,他开始两个大动作。

    第一个大动作是发动农夫重修秦直道,以工代赈。这无疑是一个富有眼光的决定,秦直道从咸阳直通河套平原,天雄军拿下河套平原只是时间问题,河套地区即将迎来大开发,所产出的棉花、小麦、大麦、葵瓜籽肯定有很大一部份要输送到关内来的,如果能重修秦直道,把秦直道变成从河套平原直通关内的高速公路,陕西将抢点先机,得到巨大的好处。再说,秦直道两千年来一直在断断续续的使用,说是重修,其实工程量并不是很大,一年时间就完全能搞定了,投入小,效率高,不干是蠢货!这项提议得到上至卢象升下至陕西百姓的一致赞同,还有什么好说的?干呗!

    第二个大动作则是重新丈量田亩和查账,陕西各地缙绅务必将来历不明的良田全部吐出来,把这么多年拖欠的税银交上来————你不交我上哪找钱修秦直道!这条一出,整个陕西都炸了,缙绅们纷纷暴跳如雷,就差没有指着孙传庭的鼻子怒吼:“你去问问别人,看大爷我什么时候交过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