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逐鼎-第8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御史。”

第795章() 
网永久网址,请牢记!

    更新时间:2013…08…11

    自此为了定制物价,让暗影司、鹰眼司对地方进行核查,却发现地方官员许多不法之事后,赵询可以说是怒火三丈。请使用访问本站。平日里,暗影司和鹰眼司虽然也查察百官,但为了不让都察院成为摆设,不让官员上书言自己重用鹰犬,也不愿让暗影司和鹰眼司权利太大。

    赵询很清楚,暗影司和鹰眼司一旦权利过大,会有不好的影响。如果皇帝会用,善用还好,如果皇帝处置不当,定然会出乱子。

    另外,说不好还会在历史之上留下恶名。所以,赵询才将暗影司和鹰眼司的重心往军事之上倾斜,至于地方之上的监察,则交由都察院负责。

    可自从看到两大暗卫所报情况,赵询真的想将他们杀了了事。但是,赵询也清楚,这是不可能的。赵国现在治下有府尹以上级别的地方官员数百,说道不法之事,只怕人人都有牵扯。

    将他们杀了,是痛快了,可杀了之后如何处理?五六十个府的府尹、税务使、巡按使等官员要是被自己尽皆诛杀,只怕是大赵诸府县,将无一名郡官了。就是提拔官员接任,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完成的。再说了,同时将一个阶层的官咔嚓了,就是选拔,也不能一下子到位。

    毕竟,每一个官员接替前任,也不是一两日就能完成的。尤其是一次一大片官员,根本对这些地方的政务不熟悉。要是将这些官员尽皆诛杀,朝廷一时间断然不能抽调如此多郡官赶赴各府,恐怕会引出更大的纷乱。

    最重要的是赵国现在还没有一统天下,要是内部除了问题,谁知道会不会影响全局。要是在让南方诸侯找到机会,对赵国而言,也不是什么好事。

    此次朝集的还只是府以上级别的,那些县令之流,更是好不到哪里去。吕子良等人也担心,杀了这些府尹之后,逼得天下其他有罪的县令同气连枝一起造反。毕竟,现在天下还没有完全在赵国掌控之中,他们就算反叛或逃离,也是有出路的。虽然如今的大赵国一点不惧怕地方官员的反叛,但是造成大赵动荡显然会是必然的。而到那时,南方诸侯自然不会不做理会。如此,既不符合赵国利益,也不符合赵询的愿望。

    毕竟,造反要平定,平定就要劳师动众,就要耗费无数的钱粮,就要死人。而往往每一场内乱,兵卒其实死的兵不多,最终遭殃的永远都只会是手无寸铁的老百姓。

    平定了叛乱之后呢?朝廷肯定一时找不出那么多有经验有资历的人统辖诸郡民生。找不出那么多人,就不能迅速的安定民心,最终影响的还是自己。

    虽然在一些新进攻打收纳的地域是短期的军事管制,但是,总不能让整个大赵辖地都实行军管吧?军事管制在刚刚攻克的地域,且在短期之内有一定的好处,但是,长期下去,对于地方而言,绝对是弊大于利。

    所以,赵询虽然很是恼怒,也只不过是斩杀了四五十余人罢了,并未将所以的人一并牵入。不过,饶是只斩杀了四五十人,也让所有的朝集官员战战兢兢。

    十二月的寒冬已经让赵国治下的官员感觉不到寒冷了,因为他们心在的冰寒更甚。天气寒冷,尚能用火焰取暖。但心中的冰寒,却无能为力。

    赵王召集文武官员宴饮之后,整个幽州城都开始沸腾起来。旦夕之间,幽州城的城头之上就悬挂了四五十地方府尹一级或其上的地方官员的首级,随后不仅,又悬挂了二十余中枢都察院和吏部的中枢官员的首级。

    如此情景,让整个幽州城的百姓、商人、读书人都目瞪口呆。赵王宴请文武官员,但旦夕之间就割了近百首级,这可不是一个小事件。

    随后城中的百姓才知晓是怎么回事,四个城门以及城中各个坊里之间贴满了告示,讲述了这些官员的死因。而紧随其后,大赵时政报也加印版面,将那些被杀官员的事迹报道出来。

    对于城中的百姓如何反应,官员们已经顾不上了。现在,所有的官员都开始入监察司汇报自己所犯的过错。不是他们愿意去大王暗卫手中回报情况,但是,那城头上悬挂的近百首级告诉他们,要是不向监察司将自己的所干的事情详细的诉说出来,只怕他们自己下一个就会成为悬挂在那里的一员。

    也有官员在向监察司回报之事想要避重就轻,但是,监察司是赵王的四大暗卫之意,负责的就是监察天下官员。加上有鹰眼司和暗影司的配合,他们的事情,小的或许不会被查出,但是,重要的错事,决计瞒不过这监察司手中的情报。

    所以,在城头之上再次悬挂了十来个首级之后,这剩余的官员们再也不敢有丝毫的隐瞒了。不过还好,这些官员所犯之事,并无太过恶劣。当然,要是他们所犯之事太过恶劣,只怕也早就被赵王当殿给处死了。

    但饶是如此,赵询在查看了这些官员的自述之后,也是气的脸色铁青。不过,赵询还是忍下了,没有继续屠杀这些官员。对于这些官员,赵询要求他们将他们所获得的不法收入,全部交入国库。至于本人,大部分都继续在原地为官。

    当然,这并不是意味这赵询就放过了他们,而是现在不能将所有有错官员全部替换。再加上一些官员确实有才能,就算有错,也是无伤大雅,这类官员,他们还将继续在赵国为官。不过,想来他们也不敢再轻易犯下相同的事情。

    这些官员的底子,都录在赵王暗卫监察司的手中,而没有落入都察院手中。赵询不想让都察院的官员拿捏其他官员的把柄,为自己谋私利。另外,都察院的官员,同样有大批在此次朝集之中被查,直接出战的,也有四五人,被革职查办的,更是多达几十人。而此次涉案官员太多,赵询也不放心他们被他人所利用。所以,这些官员的把柄,只能落在赵询自己手中,且除了自己之外,其他人无法利用此把柄来要挟这些官员。

    除了参加朝集的官员在幽州城开始被监察司查察之外,同样遭殃的还有近百商人、商号、商会组织。因为商人南来北往行商,不会在一处久留。为了不让这些商人闻讯逃脱,在朝集的同时,暗影司和鹰眼司会同地方府兵、县兵,对涉案的商人进行缉拿。

    除了商人,地方之上,同样展开了大规模的清查活动。参加朝集的只是府尹级别以上的官员,地方佐官,县一级别的官员可是没有资格朝集的。但这并不代表这他们就没有事情了,府尹能犯事,下面的佐官之中,同样有不少也参与其中。而最下面的县令之中,同样有不少官员行了不法之事。

    总之,在十二月这个寒冬时节,让赵国治下所有地方官员都感到寒冷的并不是这天气,而是朝廷之中的变故。他们不知晓,什么时候自己也会成为下一个被暗卫拿下的人。

    直至昌平六年一月,波及整个赵国治地的官员查察才算完事,这才让所有的犯事的,没有犯事的官员都松了一口气。此刻赵国之下,地方官员已经有三成被直接革职,替换新的官员上任。但此次清查之中,合计有六成的官员犯事,其余的三成,则只是让他们交代自己所犯之事,并没有立刻处置他们,而是让他们继续在地方任职。赵王给的批示是,看他们接下来的表现在做处置,要是表现好,则过往种种一律免除。要是表现不佳,那则加倍处罚。

    赵询相信,现在这些犯事的官员回到地方,决计不敢再有任何放肆之处,因为他们随时都有可能被清算。就算他们接下来不再贪赃枉法、徇私舞弊,要是不好好为地方做事,那么,曾经的罪责,将重新成为处理他们的理由。

    朝廷的此次行动,可以说在赵国之内引起了巨大的波动,虽然地方之上都受到不小的影响,但是,对于百姓而言,这绝对是大大的好事。通过各地的告示,通过报纸,各地的百姓都知晓,这些官员是因为在地方之上徇私舞弊,贪赃枉法而被赵王拿下。所以,各地的百姓对赵王则是更加的拥护。

    而徐州和东雍州的百姓,也不再为自己的将来担心。最起码,在赵国治下,他们不会收到官府的欺压,赵国的政策,也会在他们身上得到很好的实施。

    整个冬天,在赵国治地之上,官员们都经历了难熬的时期。无数的官员被清查,被革职,给斩杀,悬挂其首级与各地城头之上。短短的一个月余的时间里,整个赵国地方都在经历严查时期。

    如此多的官员被拿下,被斩杀,对地方而言,确实带来了不小的祸患。好在南面与南方诸侯接壤之地,一部分是新纳之地,剩余的地域,也驻扎有大军,所以,就算有三五处地方官员准备叛乱南逃,也没能成事。

    此次的清查,对赵国来说,影响不小,想要让各地回复到新到官员彻底接管地方,想要完成政务结交,想要清查出所有的问题,还是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不过,此刻是冬季,南方诸侯也不会在此刻与赵军敌对。所以,赵国现在内部彻查,也是最佳时间。

    此次的清查,对于新纳的东雍州和徐州两地,也有着很大的影响。除了让这两地的百姓知晓赵国朝廷对新政的重视,对百姓的看重之外,更多的则是对这两地投降官员的一种威慑。

    东雍州之地是洛阳王辖地,东雍州被赵军拿下之后,昔日是洛阳王的麾下官员,也有很大一部分降赵。而徐州之地更是如此,在李芳宗等楚军官员的带领之下。很大一部分楚军官员降赵,且被赵国所用。

    相比之下,赵国对于各地诸侯麾下将士的投降更加的严格。对于这些文官,除了一些原诸侯的重臣之外,更多的则是安排在原地,配合赵国派遣的官员掌控地方,毕竟,他们对这些地域的了解,远非赵国派遣的官员能比。当然,就算是留在地方,也多为小官或佐官。

    但是,这些官员原本并非赵国官员,对赵国的制度并不是很了解,且生在就诸侯之时,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带有种种问题,而经过此事,这些投降的官员也算是看清楚了赵国的制度,知晓了赵国的厉害。

    最起码随李芳宗一起入幽州城朝集的原楚军官员,再也不敢自此自己是什么楚军出身了。他们也算见识到了赵王的厉害,或者说是狠辣了,短短一月之中,不是到有多少官员被杀,被革职。当然,他们更惧怕的是赵王麾下那无处不在的暗卫。想想看,赵国多少府县,就着办在短短数月之中就将至查的清清楚楚,在这数月之中,就让数以百计的官员人头滚落。再想想看,楚军不就是在赵国暗卫的引导之下,自相残杀,土崩瓦解的吗?他们自己的一言一行,岂不也在这些暗卫的注视之中?

    所以,除了赵国本土官员之外,东雍州和楚军投降的官员更是战战兢兢,深怕被赵王用一个不知名的理由将他们给处理了。而他们现在也正在加紧熟悉赵国制度,以免在不知不觉之中就犯了错。

    相比东雍州,楚军之中武将降赵的更多,毕竟,楚军之中,大部分都是在李翰等人杀了楚王李炽之后,打着降赵的口号直接投降的。而东雍州的洛军,则是被赵军战败的。所以,楚军投降的将校,也是对赵国最为不满的。

    楚军将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