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逐鼎-第8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禀王上,高陵城之内的汉军已经出城支援泾阳城了。”

    “很好,他们派出了多少人马?”

    “万人左右,不过,都是战兵!”

    赵询满意的点了点头,看来自己的计划成功了。这高陵城是长安北部防线的核心大城,不仅位于防线核心,更重要的是,其内还囤积这周围数座城池的粮草物资,负责周围诸城汉军将士的粮草物资供应。赵询要拿下这里,也是为了尽快瓦解西雍州北部汉军的拼斗之心。没有了粮草物资和兵甲器具,汉军如何还会决死于此。

    但想要攻破此城殊为不易,因为这里是长安北部防线核心,城坚池厚不说,囤积的粮草物资也是及其充足。更重要的是,城中还储备有大量的床弩和投石车,再加上一万五千战兵和五千负责床弩、投石车的辎重兵,这让赵军很难攻克。

    因此,在赵询拿下池阳城之后,就大军围困泾阳城,逼迫高陵城守军支援。要知道,池阳城和泾阳城都是长安北部方向的一部分,如果说池阳城被赵军拿下,长安北部防线算是破开一道缺口,那么,泾阳城被拿下,长安北部方向就缺了一般。另外,泾阳城如果被赵军拿下,不仅能南下威胁长安,还能从侧翼威胁高陵城,甚至直接断了高陵城与南部的联系,所以,高陵城守军是不能做看泾阳城被赵军攻克而不管不顾的。

    因为赵军两镇大军之中,有一镇是骑兵镇,另外一镇之中,也有一都是骑兵都。所以,赵询麾下就有三万骑兵可用。故而,包围泾阳城的两万赵军之中有一万是骑兵,另外,处在武功之地和和被高陵城探子所探知的一万东去蒲州的赵军则都是骑兵。

    包围泾阳城的赵军在城中向高陵城求援使者离城之后,其中一万骑兵就悄无声息的离开泾阳城,而直奔高陵城。武功县城周围的一万赵军,也是星夜兼程,前来高陵城外。至于赵询麾下的一万将士,则在夜间与东面蒲州的一万将士配合。蒲州的一万将士派出部分将士向东,在夜间与一万骑兵互换之后,打明旗号假扮一万大军向东而去。而原本的一万骑兵则悄无声息折返高陵城外。而高陵城东部的探子则探明的一万赵军将士,其实则只是数千赵军士卒。

    不得不说,赵军在占据西域、辽州、夏州、定州等地之后,赵军就从未缺少过战马。也正是因为这些战马,让赵军在行动之中,斥候对比中,都占据了绝对的上风。也因为战马的重要性,也不想让日后北方产马之地丢失,赵询也让北方各州,在草原之地,都开始大举兴建城池,在草原之地,形成以城池为点,道路为线的网络状结构,以确保赵军在据守地方之上占据的优势。

    如此,日后就算赵国灭亡了,华夏子民也能占据这些地域继续产马,不至于缺少战马而被外族欺压。

第807章 西攻2() 
网永久网址,请牢记!

    更新时间:2013…08…23

    确定高陵城守军离开半数有余的战兵前去救援泾阳城之围后,赵询当即就下了数道军令:“给泾阳城外的枢密副使杨望清传讯,让他们准备撤退的准备,高陵城的援兵已经向西而去,要他们小心防备。请记住本站的网址:。他们的目标不是与泾阳城守军决战,也不是与高陵城的援兵拼斗,而是将他们拖延在高陵城内。”

    “传令辎重队,让他们立刻将所需的云梯给打造出来,其他的攻城器械我们是没办法,但云梯应该没有问题。”

    “派出斥候,将周围任何敌军的探子,一律格杀,另外也让东面和西面的队伍也小心一些,切不可在中午之前让城内的敌军发现异常,高陵城的援兵还没有脱离警戒范围。”

    高陵城的守将还是很有能力的,最起码,赵军没办法在城内安插太多的人手。想其他城池之中的商队、大族私丁,在高陵城之中是不可能存在的,这也增添了赵军攻城的难度。不过,以高陵城现在的兵力和赵军手中的武器来说,赵询并不担心此城难以攻打。

    中午十分,早已经准备妥当的赵军在赵询的军令之下,三万将士从高陵城东、西、北三面齐出,开始对高陵城亮出獠牙。

    “呜呜呜”

    “咚咚咚”

    幽远绵长的号角声和激烈的战鼓声响彻长空,高陵城四面空旷的原野之上,三面都出现了一道黑线,直扑高陵城而来。城外的大军就像是黑红相间的蚁群,从值守士卒的视野之中,有远处迅速靠近,向着城下席卷而来,猎猎飘荡的旌旗遮蔽了骄阳,耸立如林的枪戟映寒了长空,黑压压的铁甲和红色的盔缨逐渐汇聚成一片红黑相间的海洋。

    原本不可能高陵城境内出现的赵军,现在竟然兵临城下了!

    因为昨夜没有休息,正在睡梦之中的钟林玉也被号角声惊醒,急匆匆穿上甲胄奔上城楼。自此被城外的号角声惊醒,其就知晓,只怕是赵军杀来了。他原本就对数万赵军没有集中一起攻克城池,反而四散开来感到疑惑,现在听到号角声,其就明白,只怕前面赵军围困泾阳城,向这里求援,也是赵军的阴谋。

    钟林玉肃立高陵城北城城楼之上,任由城上旌旗的飘带猎猎拍打着自己瘦削的脸庞,因为连日操劳和没有休息好而布满血丝的眼中一片深沉,脸色亦是阴沉如墨。

    “赵军有多少人出现在成外?”感觉在其他三门似乎也有号角声,还没有弄清楚向西情况的钟林玉沉声询问道。

    “回禀将军,城外赵军已经足有三万有余,除了北城,东城和西城之外,各有赵军万人大军。”

    钟林玉深深地吸了口冷气,凝声道:“赵军怎么会出现在高陵城?探马不是探知赵军大军分别在东西各地吗?三万大军,怎么可能?”

    “将军,据其他两方所报,城外的赵军皆是骑兵,亦或者骑着战马的步卒,此外,并无太多的粮草物资随军携带。以此速度和眼前情形来看,赵军分明是以骑兵的速度夜间疾驰而来,并且舍弃了攻城所用物资和大型物资,另外,可能是此前那些商人刻意藏匿与周边乡镇之间的物资以供他们所需。”

    “将军,城外三万敌军,可我们只有一万将士,但其中的正兵不过半数,只怕难以抵挡。现在是不是立刻派人向清晨才离去的援兵传令,让他们立刻回援?”

    钟林玉摇了摇头,沉声道:“回援?别忘了,成为是三万赵军,其中全部都是骑兵或者骑马的步卒。你说,他们有多少探马、斥候巡视在周围?你以为现在城中还能与外界打通联系吗?就算是南门没有赵军大军的存在,但是,在南门之外周围数里范围内,定然遍布赵军探马。”

    “不过,你们也无需担心,我高陵城城坚池厚,而城外的赵军却几乎都是骑兵,想要攻城,绝非容易之事。现在,立刻征召青壮,准备参与守城。希望泾阳城那里发现情况不对,会及时折返救援。”

    赵询没有立刻攻城,而是派出人马开始清扫高陵城周围乡镇,将这些乡镇彻底的掌控起来,征召其中的青壮,协助为自己打造攻城器械,并封锁消息传出。当然,更重要的是赵询需要周围乡镇之中大地主加囤积的粮草物资。

    傍晚时分,赵军已经将高陵城周围几十里境内的乡镇全部掌控,征召青壮五千余人。紧接着,配合随同大军一起赶至的匠做营工匠和辎重队士卒,很快就制造了大批量的云梯。另外,原本就等候在北方之地的后勤队伍,也将大军所需的物资及时的运输了来。虽然没有投石车等大型攻城器械,但是床弩等器械,还是被拆解之后运输而来。至于其他的箭矢、弩矢等物,也顺利带来。

    夜色降临之际,赵军开始对高陵城展开攻击。赵军没有直接全力攻城,而是乘着夜色,将队伍散开,绕城而行,骑兵手中的箭矢,则如同大雨一般倾泻而下。因为城外赵军队伍分散,因为赵军没有集结军阵攻城,城上的投石车就失去了效果。唯一能与赵军相对而战的则就是城上的床弩和弓箭手。

    可惜,城外的赵军数量之多,要远超守军想象。赵军三面齐出,三万大军轮流出动,而能出手的守军士卒,连上辎重兵也不过八千有余,其余的青壮协助守城还好,要让他们用弓箭与城外赵军对射,他们是决计不会有太大效果的,甚至还会影响守军士气。

    “该死!难道赵军的箭矢就那么容易制造?”看着在火光之中闪过的一道道黑影和那连绵不绝的呼啸声,钟林玉阴沉的暗骂道。

    “将军,在这样下去不行。短短一个时辰不到,我们消耗了十数万支箭矢不说,将士们现在也是胳膊酸疼,难以继续拉动弓弦了。而城外赵军的攻势,却丝毫没有减弱。他们人多,可以轮流休息,我们确实不能。”

    赵军现在就是轮流以骑射的方式绕城而行,用箭雨来消耗守军的兵力和物资。因为守军占据城池之利,所以,赵军除了本部大阵之处点起灯火之外,大军行动之处,却是漆黑一片。虽然守军能通过城墙之上的火光和赵军军阵之中的火光看到城外赵军骑兵的情况,但是,远没有城外赵军观看城上守军的清楚。

    因为城外赵军本阵距离较远,而绕城骑射的赵军又行动迅速,且分散叫开,距离城池也较近,所以,守军的投石车这种防守利器,根本无法发挥作用。尤其是赵军距离靠近之后,投石车根本就不能攻击近处的目标。

    短短一个时辰,不知道赵军射出了多少箭矢,也不知道守军射出了多少箭矢。总之,守军折损两三千将士和两三千青壮不说,各个士卒此刻都感觉胳膊快要断裂一般的疼痛。弓箭手也是人,拉弓射箭也是需要力量的。

    对于这种情况,钟林玉此刻也没了办法,这分明就是北方胡族入侵汉地的手段。虽然如此赵军不能跃马进城,但是,赵军可不是北方胡人,他们同样善于攻城。哪怕是这些赵军是骑兵,但是,他们对于攻城之战,也强于胡人。更重要的是,赵军有着各种武器和攻城器械,并不是如同胡人一般,不懂得利用器械。

    之所以这样,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双方的实力差距太大,而且,在兵甲器具之上,赵军又远远强于守军。虽然钟林玉中间用青壮在城头拉弓射箭,可惜,他们带来的战果还不足以弥补他们导致大降的士气和军心。

    在骑兵骑射之余,赵军也开始射出劝降信。赵军也在心中劝说那些守军士卒和青壮,讲述赵国的情形,讲述他们投降的好处。如此以来,让守军的士气更是差到了极点。虽然没有出现守军直接投降的情况,但是,将士们反击的力度,也小了许多。此外,不少被征召的青壮也开始表示不满。赵军这接连不断的箭雨,对于他们而言,简直就是地狱的黑白无常,勾魂使者,还未看见箭矢飞来,他们就已经倒地。

    接下来,赵军停止了攻击,毕竟,继续射下去,不光箭矢是个问题,而且,赵军骑兵同样胳膊酸疼,另外,城上守军躲避也迅速了许多,让赵军的箭雨不能发挥太有效的作用。所以,赵军也没有继续对着城头射箭,也没有直接攻打城池,反而偃旗息鼓,大军回营了。

    霎时间原本还打的激烈的战场顿时没了动静,这让钟林玉有一种怪异之感,似乎刚才根本就没有发生大战一般。不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