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极品帝王-第1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货币度量衡不统一,买卖西收来的钱分了好几种,有些钱,有的商家还不承认。

    另外买家要二斤米,卖家按照他们的度量衡,给你一斤,这种事情会引起不必要麻烦。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完全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

    “势必如此,不管诸侯列国怎么推行,燕国内,只流通黄金,白银及铜钱,司徒,这货币之事,必须等量兑换,避免麻烦。”林枫言。

    货币统一,有利于商业流通,商业流通,吸引诸国商人,有利益提高赋税,在林枫看来,早该解决了。

    既然提及新政之事,林枫便想在今日定夺了,立刻派安恒召集,李孟昶,柳乘风,赵士德,及林枭进宫。

    四人入暖阁,落座,听闻司徒讲解,具是一愣。

    新政推广两年来,范围大多对士子,商人,军人有利,暂时尚未挑战旧贵族利益,阻止极少。

    当前,司徒所言很多东西,四人从前根本不曾耳闻,某些想法,在四人看来,也有点过激。让他们有些吃惊,这些想法和观点,既有林枫想出的,又有他认可的。

    像林枫这般目光如炬,思想宏远,新政牵连之广,影响之深,继续毫无顾忌推行新政,恐怕会在燕国引起不小风波。

    暖阁内,柳乘风落座不久,立刻拱手说道:“皇上,新政推广,势在必行,但不必心急,还得慢慢来,当年郑国变法时,微臣尚且年幼,但却听家父曾讲到变法艰难。

    燕国新政,影响更强于郑国变法,绝非一撮而就之事,推行新政需大魄力,大决心,大毅力,大手腕,新政,废除以前旧令,重新颁布新法,简直是打破燕国当前框架,建立新的框架啊。”

    林枫点头道:“柳爱卿所言不假,就是要打破旧框架,建立新框架,适合时代发展的框架,燕国传承已久,社会体制,数百年不改,已经影响到国家发展了,是该适应时代发展,顺势而为了。

    况且,朕心中有数,两年前新政颁布,就没有急于求成,仅仅推行商业,废除世家权力,当前,燕国朝堂势力激增,是该出陈推新,进行大变动了。”

    司徒,文季师纷纷点头,两人属于林枫的铁杆支持者,特别在看到燕国新政以来,军力和赋税上变化,越发支持林枫进行举国变革了。

    “柳大人,你执掌刑部,又是燕国老人了,对燕国变化应该比我等年轻人更清楚,你觉得新政以来,单单燕国犯罪之人,是增还是减了,国内各处按照刑律处事的人,多了还是少了。”司徒问道。他没有说其他事情,单单从柳乘风掌管的刑部而言,就是希望对方通过实际变化,感受新政好处。

    “当然少了,往年燕京街头,地痞流氓,恶霸刁民不少,影响商业流通,刑律颁布后,抓了一批,不少人早安分了。”柳乘风道:“这半年来,随着刑律在各郡各州推广,械斗,群殴之事也在逐步降低。”

    “这就对了,新政势必触犯老贵族利益,不过,却代表大多数人利益,一旦全盘施行,燕国势必更开放,更活跃,更有朝气。”司徒道。

第168章 人口问题() 
今燕国深化新政,与变法无意,林枫深知阻力之大,困难之多。

    毕竟,当年商鞅入秦变法前也有言:今吾欲变法以治,更礼以教百姓,恐天下之议我也。

    商鞅清楚破旧立新之难,却仍然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投入秦之变法中。

    在秦变法前后共二十一年,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然而,因为变法受到打击、惩治的旧贵族,却是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直至秦孝公死,秦惠公即位,公子虔等人告发商鞅欲反,而被秦兵车裂。

    商鞅被诛,秦法仍然沿续不变,纵使惠公,昭襄王,踏上争霸之路,昭襄王时代,白起为将军,先后战胜三晋、齐、楚等国,取得魏国的河东和南阳、楚国的黔中和楚都郢

    秦昭襄王,拜范雎为宰相,改为施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又在长平大胜赵军。手下文有范雎,武有白起等能臣良将,公元前256年灭亡西周国,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

    由此可见,秦之变法,商鞅虽死,却终使秦走上日益强大的道路,正如王充所说: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相比,秦之变法,白骨累累,林枫以为,燕之新政,阻力极小,至少弱于秦国。

    两年前,韩方之死,几乎肃清朝堂上世家阻力,亦有不少旧贵族迁移他国,在新政推行期间,留下来的贵族开始逐渐转化,力争适应。

    燕国弱小,皇上强势,手掌兵权,新政之事,强势推行,要么迎接新生,要么僵化之死。再无他路,所以,新政推行两年,尤其在剥夺旧贵族萌荫时,虽有阻力,却影响不大,至今,军功制,科举制,俨然正常在燕国推行。

    不过,接下来推行的废除奴隶制,耕者有其田,这两件事儿,会影响极广,涉及很多人,不免会有阻力。

    只是林枫相信,他亦有大毅力,大手腕,致使燕国这场变法坚持下去,秦之变法,二十有一年,燕之新政,十年,二十年,他亦花费的起。

    “司徒所言不假,无论刑律,田制,或奴隶制等等,必须全部重新修缮。接下来新政变革,朕打算亲自监督,司徒完善律令,柳爱卿,赵爱卿,李爱卿负责推行。”林枫当机立断,在新政问题上丝毫不妥协,妥协必死,这是他参照战国时代,赵楚两国得出的结论。

    当年曾有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可惜万里疆域之楚国,在秦国大兵压境时,依然毫无抵抗力,足以可见,新政乃当前燕国唯一选择。

    “不过,柳爱卿先前所言不假,变法之事,不可急于求成,所以,朕不着急,你们也无需着急,尽量减少阻挠之人,把政策落到实处,一年不行,两年,两年不行,五年,大家正值风华正茂,有的是时间。”

    七人看出林枫推行新政之决心,决议要变法图强,也不再阻挠,唯有林枭问道:“皇上,新政推行步步为营,当前北赵与宋国之事,务必解决,这两日,两国使者数次拜访,看来很是着急啊。”

    “林枭,内忧外患,必须先解决内忧,才能腾出手来解决外患,北赵与宋国之事,朕在考虑,急不来。”林枫淡淡的道。

    北赵与宋着急,无非拉拢燕国,当前五**队在迅速集结,开春就是不能把宋国打残,也定会瓜分宋国部分领土。

    无论北赵或宋国,拉拢燕国,行动之前,燕国都要先从对方身上榨出些油水来。

    没有多想两国之事,林枫扫了眼七人,道:“新政之事,咱们事前通好气,你们七人皆为国之栋梁,中流砥柱,倘若咱们君臣口径统一,明日朝会上,又有武将支持,少数文臣旧贵族,翻不了天。

    何况,燕国朝堂上贵族实力极轻,这些人纵然阻挠废除奴隶制,废除土地改革。上朝时,大家只需打压这些人气焰,定能助朕推行新政。倘若有人冥顽不灵,顽固不化,酿成血光之灾,朕也无可奈何了。

    燕国要变强,必须对那些恶贯满盈,危害朝廷之人,没收其财产,土地重新分配给奴隶,实行耕者有其田!”

    “皇上,新政顽疾在于解放奴隶,微臣以为,不必铁血手段,颁布律令,朝堂自上而下推行,另外,朝堂出资购买奴隶赎身契约,解放奴隶。”文季师道,他身为燕国贵族,此次推行新政务必涉及家族,不过他当前所言,却从燕国利益出发,道:“皇家给奴隶赎身,既减轻贵族损失,减少新政推行阻力,又能笼络人心,让皇上在贵族和百姓中,有仁君之声望,避免血流成河之局面。”

    “可以,季师你以为,每人赎身需多少银两。”文季师之言,说道林枫心坎上,推行新政,他不想把旧贵族,推向敌对面。接下来,燕国需要南征北战,扩充疆土,必须保持群臣同心,全国上下众志成城。

    再者登记在册奴隶不过七十万,不曾登记在册究竟有多少,林枫不知,但想来五百万两纹银,应该足矣。

    “臣以为,登记在册者,十两纹银,没有登记在册者,无两无两纹银即可。”文季师说完,神色一边,冷酷的道:“皇家出资,倘若有人依然冥顽不灵,唯有杀无赦了,以儆效尤。”

    言毕,又看向余哲明,问道:“余大人,你身为户部尚书,该了解奴隶价值,我订的价钱,如何?”

    “可行!”余哲明点点头“不日前,我购买三名歌姬,两百纹银,不过歌姬不同普通奴隶,价格必然奇高。再者皇室出资,已经做出让步,表达出善意,但凡有心者,亏损些,却也不至于竹篮打水一场空。”

    “好,就按季师所言。”林枫拍案同意,道:“燕国地域数千多里,目前只有千万人口不到,很多土地都荒废,但是不少百姓都是佃农和奴隶,大量土地得不到有效利用。

    “我推行新政,就是把燕国人口解放出来,至于贵族富户家兼并土地,是否有人耕种,暂时他们唯有自己设法解决了,实在不行,土地可以低价卖出,让佃农和奴隶耕种。

    另外,皇室出资废除奴隶,接下来,但凡购买丫鬟,伙计,势必在官府登记,五口之家,侍者不得多余三人,不然,数倍罚之。”

    这会儿,大家算全听明白了,林枫推行新政,首当其冲在解放人口,争取把闲置劳动力,全部用在刀刃上。

    这么一来,大家族必然会释放出许多人口出来,解决燕国劳动力不足问题。

    “皇上,各郡各州难民,及外来流动人口,还有他国避难而外入的晋人宋人等,如何安置?”赵士德问道。

    先前邙山地区大战,百姓因战火涂炭,流离失所,林枫在庆州发粮,救了不少难民,这些人至今留在燕国,却不曾在府衙登记造册。

    林枫不曾有半刻犹豫,答道:“接纳,通通接纳,若有意愿留在燕国,可就近安排,分配土地。若无意成为燕国子民,只要留在燕国,亦可租给其土地,只需纳税即可。对于那些编制在册户籍,把燕地难民重新安排,可迁往浑河地区,可带回原来户籍,这些,可以人性化,不必强制,由百姓自愿选择。诸侯国人,不论身份,同样欢迎。”

    燕国地广人稀,接下来,会颁布鼓励诸侯国人,迁往燕国的政策,林枫懂的,人口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可若外来人口迁移,会大大增加燕国人口提升速度。

    “国家税收,按什么标准征收?”余哲明问道。

    “无论哪国人,凡在燕国落户,税收一律与燕国百姓等同,无论从事农业,手工业,或商业,必须一视同仁,不可故意刁难!此事,接下来的刑法中会有详细规定。”若想让诸侯国人,安心在燕国落户,就必须让对方心生归属感,所以,在税赋上,林枫不会故意刁难,对外国人,征收重税。

    “甚好,甚好!”余哲明连连叫好,文季师淡笑了,司徒热血了,皇上很开明啊,没有丝毫乡土观念,把外来人口拒之门外!

    “好了,各自回去准备,朕去文华殿看看慕容柒嫣,毕竟是亲戚,算是为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