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极品帝王-第1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叩见皇上!”

    李钊龙辇出现,苏秦,韩琦为首文武百官行礼。

    李钊自巨大黄金雕刻龙辇探出头,望了眼雾蒙蒙天气,空中,有一道倔强的朝阳,顽强的突破云层,照射在李钊前面,李钊伸出手,把手掌放在阳光内,微微温热,传到心尖,很是舒服。

    心中感慨万千,扶着龙辇栏杆,踩着梯子落地,拱手向着群臣道贺,言行举止中,流露着贵气和不屈。

    今日,为彰显郑国天威,李钊临行前,特意差人精心安排妆容。

    身穿金黄龙袍,头戴镶嵌宝珠的天平冠,身披蓝色披风,佩戴天子之剑,不为而怒,目不斜视扫过群臣,严肃的道:“今日北方诸侯会盟,关乎郑国颜面,利益,朕希望咱们君臣同心同德,精诚团结,表现出郑国人才济济的盛世局面。”

    “臣等遵旨。”

    群臣呼应,声势浩大。

    “出发!”李钊抽出天子剑,斩断朝阳,一声大喝,车马前行。

    呜呜呜。嘭嘭嘭。噹噹噹。

    厚重牛角声吹动,沉重的鼓声响起,沉稳的钟声激荡。

    终于,郑国皇室,及百名武臣武将出发了,李钊入龙辇,群臣上马,竟是一番武威大气之象。

    依仗队,最前面,御林军开道,苏霈策马奔驰,五千蓝缨铁甲御林军紧随其后,步调整齐,庄严厚重,在前方开道而行。

    宗主国皇室出行,太姥山会盟,正式开始。

    由于北方诸侯国会盟,数百年来,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内举行,对生活在洛邑地区的百姓来说,今日会盟,与每年春节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新年合家团圆,会盟北方诸侯齐聚,彰显郑国大国风范,性质不同,但洛邑百姓同样期待。

    郑国,郑国百姓,与生俱来务实,不做作,不虚荣,但每年的今天,洛邑百姓,还会表现出小小的虚荣心。

    平日里,无论多么穷苦潦倒,今天,都要把最光鲜亮丽的一面展现出来,就算没钱置办新衣,也会把衣服洗得干干净净,缕的整整齐齐,让整个人充满精气神。

    平日里,就算邻里之间有矛盾,各行各业,互相有竞争,今天,也会表现的和睦相处,不会有点兄弟阋于墙的表现,让各大诸侯领略郑国众志成城的精神面貌。

    平日里,不管商品价格多高,多贵,每年的这一天,商人会不约而同降价,百姓亦会趁机囤积粮食,整个场面,会表现出郑国商业发达,百信富庶的局面。

    平日里,就算内心再嫉恨某些国家,今日,亦不会道出,相反还会表现出好客一面,给人一种懂的大是大非的景象。

    一句话,家丑不可外扬,一句话,他们是大周遗民,曾经拥有无上荣耀,一句话,龙腾九鼎在,郑国就有王气在,天子之民,岂能没有气量,没有包容开放的心态。

    洛邑人,对天子出行,目睹圣颜,早期盼已久,今日,整个洛邑城,简直万人空巷,摩肩接踵。

    百姓,为欢迎李钊,为目睹皇上圣颜,更是在给李钊造势,给他助威,让各诸侯国君臣看到,大周不死,大周遗民血腥尚在,还能战,还敢战。

    郑国,大周遗民,却从来不缺少勇气,不缺少仁人义士,在今天,郑国子民表现的同仇敌忾,来日,若郑国到了生死存亡之际,他们这些人,平时不动铠甲,不参军事的人,照样会义无反顾,拿起长枪,抓起大刀,冲上前线,纵使前面有刀山,有火海,依然会凭着万丈热血,凭着骨子中不屈不挠的精神,杀敌于国境之内。

第235章 大国气量下() 
洛邑!

    天色通亮,朝阳照射在地面,仿佛铺了层金装,让洛邑城显的神圣许多。

    李钊率领诸臣,穿过街道,街道上,早在各诸侯国王来之前,修容翻新过,与换了新装似地,看起来繁华,充满朝气。

    大街上,等待李钊带来的百姓,摩肩接踵,人山人海,潮水似地拥挤在李钊出行的街道上,自李钊出现,叩拜声,欢呼声不断,一浪高过一浪。

    今日,整个洛邑城,在这一刻,好像所有的事情都停止了,一切只为欢迎李钊。

    在众人期待中,李钊策马徐徐前行,被皇宫侍卫保护在中间,人到中年,却依然神采飞扬。

    百姓站在街边檐下,爬在大树上,坐在房檐上,兴奋不已,指指点点,交头接耳,看着热闹,兴奋议论。

    “快看,皇上骑马过来了,群臣文武官员来了。”

    “好气派,御林军先行开道!”

    “郑国,依然是我心中强盛的郑国!”

    “。。”

    王驾出,百姓动,众人沸腾。

    仪仗队正前方,一马当先领军人物,正是负责保护李钊的御林军都统苏霈,年轻,俊朗,飒爽,身后五千蓝羽铁甲劲装御林军开道,浩浩荡荡,气势如虹。

    铁骑整齐前行,马蹄踏在地面,声音似响雷般激荡,青石铺地,地面微微颤动,道路两旁围观行人,有意识退后避让,五千御林军轰轰烈烈踏马前行,盔甲鲜明,刀锋亮丽。

    苏霈策马驰骋在平坦街道上,锦旗招招,猎猎有声,御林军精锐轻骑,气势雄浑威严,无不显示这支队伍彪悍善战。

    不久,在御林军穿过街道时,李钊龙辇亦出现在街道上,顿时,人群彻底沸腾了,围观百姓不约而同,齐声呐喊,高呼万岁,声音自四面八方,潮水似地涌过来。

    李钊掀开帘子,意气奋发,冲着百姓露出柔和笑容,俨然不像杀伐果断的君王。

    这时,他走出龙辇,转身跨上白色骏马,表现出君王大气与威严,面带和煦笑容,骑着高头大马,自百姓中间穿过。

    李钊身为君王,以史为镜,深知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何况,眼前这些热情洋溢的百姓,骨子里都流淌着大周血液,就算没有大周血脉,也是那些曾经忠于大周将领的后代,说起来,大家算兄弟,是袍泽。

    没有眼前这些百姓的先辈,舍生忘死,在战场上挥洒血水,就没有今日的郑国,更不会有他李钊。

    因此,对待百姓,李钊从来不会高高在上,通常,他会偶尔走到百姓中间,与其交流,或者,在上元,中秋时,邀上数十百姓入宫,君臣百姓同乐。

    此刻,即将接待各国诸侯君王,即使时间紧迫,李钊依然没有忘记和轻视百姓。

    他清楚诸侯国君王是敌人,面前这些热情洋溢,憨厚老实的百姓,才是他和郑国最大依仗。

    他绝不会做出巴结敌人,做出有损郑国百姓的事情。

    走出龙辇,骑在白马山,李钊虽不言语,却面色和睦,平易近人,不像威武肃宗的皇上,更像祥和平静的父亲。

    更下令所有士兵,减速慢行,防止误伤无辜百姓。

    可以说,纵观诸侯列国,没有谁,没有任何君王,像李钊这般爱民如子了。

    也正因李钊爱民如子,变法时,百姓积极支持,就算偶尔遇到难处,利益相违背时,也绝没有发生叛乱或起义的事情。

    同样,为照顾百姓利益,郑国在变法时,没有采取激荡强有力措施,而是选择温和改良,尽可能保护百姓利益。

    仪仗队减速前行,整个行伍车队,在百姓注意下,缓缓平稳驶出洛邑南门,向着太姥山而去。

    太姥山!

    位于洛邑南面十里外,不高,亦不雄壮,看起来没有任何异常之处,没不向郑国北面邙山,那样驰名天下。

    然而,六百年来,太姥山依旧成为北方诸侯国会盟之地,皆因昊天武帝,曾经在这里多次召见君臣,久而久之,太姥山得名。

    大周帝国分崩离析,中土大地陷入纷争,第一次诸侯国会盟时,那时,中土大小诸侯国成百上千,实力参差不齐,却都想把会盟地点,安排在各自国家。

    那时,郑国还不强大,仅有洛邑之地,为彰显郑国力量,及大周帝国余威,郑国君臣积极争取,最终,郑国说服北方霸主燕国,把会盟地点设立在太姥山。

    当然,因为燕国强势要求,各诸侯国莫敢不从,燕国因此确立了,三百年霸主地位。

    燕郑强势,会盟地定在太姥山,又定下规矩,每五年各国诸侯在太姥山会盟,数百年来,风起云涌,诸侯国兼并不断,昔日北方霸主燕国,江河日下,但会盟地,会盟规矩不曾更改过。

    六百年来,太姥山决定天下大势格局,鉴证了诸侯国兴起与衰败,当时,燕国选择太姥山,不仅因为太姥山地处中原,更因为,洛邑乃大周皇都,燕国崛起北方不毛之地,数百年来向大周称臣,向往中原文化。

    行半日,郑国仪仗队,护送李钊抵达太姥山,作为东道主,李钊到达意味着会盟正式开始了,而先前准备妥当的各国君王,此刻,行辕内也在准备着,即将登堂入室,祭拜天地。

    李钊下马,昂首挺胸走过铠甲林立的御林军甬道,两翼群臣跪拜,蓝羽铁甲骑兵精神饱满,气势威猛,皆为雄纠纠气昂昂的百战之士。

    “武威!”深受影响的李钊,情不自禁赞了一句,干练,沉稳,率先迈步朝着内行辕走去。

    此时,随着李钊同行的群臣,大多只能留守在行辕之外,唯有苏秦,韩琦随李钊进入行辕中。

    苏秦身为李钊亲信,又为郑国太尉,主持变法,让郑国逐渐强大起来,功勋赫赫。韩琦,皆因来自郑国韩氏,地位崇高,不可小觑,韩氏又执掌郑国经济,没有韩氏支持,郑国不会平稳发展。

    李钊在苏秦韩琦左右拥簇下,进入郑国行辕,因为是东道主,郑国行辕在太姥山正中央,诸侯国行辕,星罗分布在旁边,每当这个时候,李钊都有众星捧月的感觉,仿佛郑国真的成为诸侯国统领。

    走进行辕,李钊并没有入大帐,环视着四面各诸侯大帐,厉声道:“擂鼓,召见各诸侯国王!”

    按照流程,李钊来到行辕内,会立刻会见各诸侯国王,随即,举行祭天拜神仪式,接下来,会盟才会正是开始。

    而这会见各诸侯国王的流程,很讲规矩,会依照亲疏远近,各诸侯国强弱排名,通常,多是大国在前,小国在后,结盟国在前,交战国战后。

    鼓声雷动震天,各诸侯国行辕内准备妥当的君王,早翘首期盼了。

    今年不同于往年,往年各诸侯国强弱,泾渭分明,霸主早已确立,不需猜测。今年,北方霸主赵国分裂,宋国又趁势崛起,而这两个国家,去年均与郑国发生大战,造成郑国数十万军队伤亡,数年努力新建的铁骑军,基本毁于一战。

    诸侯国君王纷纷猜想,郑国与赵宋不和,赵宋两国又皆有争霸实力,不清楚郑国首先邀请谁。

    众人期待中,李钊身边苏秦,拿出诏书,清了清嗓子,朗声道:“欢迎梁国皇帝,柳文龙,请左上方高坐!”

    诸侯君王惊愕,梁国,柳文龙,郑国唯一盟友,但是吧,郑梁同时变法,郑国崛起,梁国十多年来不见动静,无论军力,声威,或者影响力,均不如赵宋两国。

    此刻,李钊率先会见柳文龙,是不是意味着,郑国支持梁国,成为北方新的霸主。

    旁边宋国行辕内,林疏影看着柳文龙意气风发,却又内敛沉稳的样子,对身边简烨道:“李钊,果然恩怨分明,亏得郑国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