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那些年西游的兄弟-第5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不韦捻须微笑,轻声道:“长公子不必过谦,想必长公子的志向也不会逊于在下吧。”

    即便是俩人闲聊,吕不韦也不会忘记自己的身份,更不会忘记面前少年的身份。既然他把话都说完了,也不能让长公子失了面子。给长公子一个台阶,也好让长公子从此立下一个宏图志愿。

    赵政眯眼看着吕不韦,沉声道:“早就听闻吕相邦能够预知未来,没想到还能猜出我的想法。实不相瞒,我的确有一统中原的想法。不过我要做的不仅仅是一统中原,还要兼并北方的匈奴和南方的百越。”

    此言一出犹如平地惊雷,震慑的吕不韦是哑口无言。他绝想不到小小年纪的赵政会有如此志向,更猜不透赵政此言有几分蓄势。

    俗语讲,男人只说三分话,留下七分打天下。

    历代秦国国君皆是如此,说三分与外人听,留七分实力用来干事。这种人看上去人畜无害,实则猛如狮虎。

    见吕不韦半天没有说话,赵政笑着说道:“吕相邦,我刚才只是跟你开个玩笑,希望吕相邦不要往心里去哈。”

    “呵呵……”

    吕不韦闻言苦笑一声,心中则是坚定了先前的想法。若是赵政没说这句话,他倒真相信赵政在开玩笑。可赵政这么一说,倒是让吕不韦彻底回过神来。

    在秦国这么多年,吕不韦什么样的人没见过,他又岂能听不出赵政说的是真话假话呢。不过他最在乎的这个,而是他自己在赵政心目中的地位。

    赵政对吕不韦没有半点儿隐瞒,既然吕不韦想知道他最讨厌什么样的人。赵政很诚实的告诉吕不韦,他这辈子最痛恨的就是摆不正自己位置的人。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军队有纪律,家族有族规。做臣子的要尽职尽责,做君主的要爱民如子,做父母要知书达理。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赵政自然无需一一向吕不韦解释。他吃过的盐比赵政吃过的饭都多,大道理自然都懂。

    但是他真懂么?实则未必,因为他如果真懂了赵政的意思,就不会允许赵姬在吕府出现。可能是赵政提醒的不太明显,不过他也不指望吕不韦能够一下子明白。毕竟他现在手中无权,最要紧的莫过于多学一些自保手段。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没错,但是大多时候你谁也靠不住,最能靠得住的只有自己。所以他不怕吕不韦知道他的志向,也不怕吕不韦跟赵姬发生什么。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已到一切都报。

    当赵政离开书房时,吕不韦并未起身相送,而是在看赵政留给他的一行字。

    “虎落平阳被犬欺,龙游浅水遭虾戏,我若一日东山起,定让黄河水倒流!”

    吕不韦慢慢咀嚼着这首诗的意思,可他始终不太明白,赵政为何要把这首诗送给他。虽然没明白赵政的用意,可这首诗所表达的意思怎么看都不像是好事儿。

    赵政走出房门时回头看了一眼吕不韦,他只希望吕不韦能够读懂那首诗。尤其是第一句,这首诗便是赵政日后的行为准则。

    历史记载中的赵政如何众所周知,但身为现代人的龙飞,在经历过妖王时代之后,绝不会让历史重演。他不管赵政后来如何,反正他是绝对不会坐以待毙的。

    既然吕不韦一心要当老师,他肯定要当一名合格的学生。听吕不韦给他讲如何围观,如何管理群臣治理天下。经验是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所以即便赵政知道以后的吕不韦如何专横,现在他离不开吕不韦。

    白天在吕府学习,晚上回到客栈也不能闲着。赵熊琪从小习武,练就一身好武艺。先前在邯郸赵政是没那个条件,如今到了秦国,他也不会让自己落后他人。但是他没有告诉任何人,每天深夜都在客栈后院练武。

    既然要练,就一定要练就一身过硬本领。打赢一个赵熊琪不算本事,将来他可是要一统中原六国,兼并北匈奴和南百越呢。中原六国再彪悍也彪悍不过北匈奴,六国地势再复杂也复杂不过由上百个小诸侯国组成的南百越。

    (本章完)

第704章 0011,习文练武(上)() 
练武和习文一样需要醺醺渐进,所以赵政刚开始给自己招来的都是三流四流高手。他们本事不大,但是却总能给赵政惊喜。出损招可是他们的强项,因为赵政说过,谁能够击中他种种有赏。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虽然大家心里都明白赵政是什么身份。赵政的身份很多人都明白,也有不少人就是冲着赵政的身份去的。

    有一个姓金的家伙,毛推自荐找到赵政,说是可以帮赵政提升实力。扬言自己若是做不到分文不取,但是他希望赵政不要怪罪于他。

    赵政从小就喜欢冒险,故而并未把此人放在心上。留下此人给自己当陪练,无非就是跟此人交手时多加小心罢了。

    赵政没有想到,此人功夫竟然已经练到炉火纯青,压根就不是什么三流高手,最少也是个二流顶尖高手。

    只一个照面,赵政就在此人手里吃尽了苦头。此人抓住赵政的手腕,一个过肩摔将赵政抛了出去。赵政一下子被摔出去四五米远,落地时能够清楚的听到骨头碎裂的声音。

    这一摔让赵政静养了半个多月,半个多月赵政没有见到那个姓金的小子,后来才知道那小子不姓金而姓荆。他说他叫荆轲,来咸阳为的就是见赵政一面。后来想起此事赵政就觉得一阵后怕,他可知道后来荆轲对他做了什么。

    若是当时知道那人就是荆轲,他一定会让人将他留下。就算是没有荆轲刺秦之事,赵政也希望把荆轲留在身边。

    俗语讲,愣得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不管在那个年代,死士永远是最有杀伤力的。因为他们已经做好了随时赴死的准备,所以他们从不畏惧。对他们来说死是一种解脱,活着才是一种负担。

    想当年,赵政在邯郸苦练六年基本功,因为他在邯郸时不具备那个经济条件。一个普通的武师他都请不起,更别说是三四流高手了。每天除了跟树较劲就是跟石头较劲,虽然没学多少本事,好歹练就了一身不俗的硬功夫。

    来到咸阳之后,赵政算是彻底开了眼了。咸阳城人口不多,但是这里汇聚了七国的能人异士。即便是北匈奴和南百越的人在此也屡见不鲜。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商公,若不是商公提出的变法,大秦也不会在短短几十年内发展成七国之首。先前最强者乃是齐国,后来最强者乃是赵国,如今秦国一举超越这两个国家,成为七国之首。

    秦国的发展很稳定,因为没有人敢来找他们的麻烦。只有秦国不主动找别人的麻烦,没人会来触这个霉头。

    一个多月之后,赵政的功夫终于有了长进,从三流高手换成了二流高手。他知道吕不韦已经发现他在偷偷练武,但是他并未把这层窗户纸捅破。吕不韦不主动捅破,赵政也绝对不会跟他讲这些。

    俗语讲,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谁都想让自己的生活有保障呢。就算赵政是秦国长公子,可看不惯他的人绝对不在少数。

    随着时光流逝,又过去半年时间。给赵政陪练的终于换成了一流高手,赵政没过几天就会满身是伤,一边养伤一边跟那些人捉对厮杀。一开始是一对一,后来是一对二一对三,反正赵政对自己就是这么毫不留情。

    这事儿后来终于让赵姬知道了,赵姬跑去阻拦赵政就练武,最后被赵政锁进了屋子。大半年时间他不曾去管赵姬,并不代表他不知道赵姬都干了什么。眼不见为净是他对赵姬最后的忍耐,若非如此他早就出手了。

    赵政的身手在一年间突飞猛进,还有一件事也有了眉目。在吕不韦的不懈努力下,华阳太后终于默认了赵政秦国长公子的身份,并且同意赵姬母子进驻秦国王宫。

    赵姬为赵妃,赵政为长公子。在赵政刚满十二岁那年,赵政终于住进了秦国王宫。他终于可以在王宫自由行走,接受秦国王公大臣的尊位称呼了。

    进入王宫的赵政,首先要学的就是王宫礼数。这些东西他都懂,但是他偏偏装作什么都不懂。不是他故意难为吕不韦,而是他知道,历史记载中另一位重要人物就要登场了。那可是赵政身边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没有他今后很多事的发展方向就不对了。

    吕不韦不能天天待在王宫,所以他必须找个人来看着点儿赵政。一般人他不放心,放心的人华阳太后不会准许。最后思来想去,吕不韦招来一个跟赵征年龄相仿的孩子。别看这孩子出身卑贱,可他胖的像个球。

    这孩子的小伙伴都喜欢喊他赵球,而这孩子的本名叫赵高。整天乐呵呵的一个小胖子,眼皮活泛手脚麻利,确实很适合留在赵政身边。

    本意是想找赵高的家人商量,后来吕不韦才得知赵高家人全部死于战乱。赵高自愿留在王宫,为此他必须要净身才行。后世之人只知道赵高让大秦没能延续二世,却不知赵高心中对秦国恨之入骨。

    赵高也属于赢姓赵氏族人,只不过他们这一支族人属于旁支,而且属于赢姓赵氏远亲。按理说赵高就算是赵征的远房亲戚,只不过赵高的父母曾经触犯了刑法,收到了很严厉的处罚,最后落得终身残疾。

    赵高兄弟众多,他们全都在那样一个环境中长大。但是赵高跟其他兄弟姐妹不同,他这孩子自幼喜欢读书,家里没钱给他买笔墨纸砚,他就用手指在沙土上练字。用捡来的毛笔沾着水在石板上写字。

    虽说家境贫寒,却丝毫没有影响到赵高的上进心。若是他生在殷实人家,如今恐怕早已考取功名。

    世人皆会拍马屁,但是拍马屁可是一门技术活,拍的好可以让人浑身舒坦,拍不好就会让人觉得如鲠在喉。

    没人教过赵高该怎么拍马屁,但是他从小就善于察言观色,尤其是见到当官的更是会讨人欢心。若非如此,他也不能入得了吕不韦的眼。

    净身是赵高所要付出的代价,但是他心中有恨,他不恨将其父母弄残的军卒,恨只恨秦国王族。他心中的恨不针对某个人,针对的只是秦国国君,所以谁是秦国国君他就恨谁。

    (本章完)

第705章 0012,习文练武(中)() 
赵高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对赵政可谓忠心可嘉,每天都在房门外守着。但凡赵政有点儿动静,赵高立马就推门而入。起先赵政觉得好玩,后来也失去了逗他的兴趣。将心比心,赵政也不是那种不讲理的人。

    他不管别人如何,反正他对赵高是真不错。特意命人给赵高安排一个住处,还命人给赵高的家人送些银子。虽然他的父母已经去世,但是赵高还有兄弟姐妹。他这个人不仅孝顺,而且对兄弟姐妹格外照顾。

    入宫之后,赵高每月领取俸禄之后都会托人送出宫去多半。这事儿赵政也是后来才知道的,不然他也不会让人去给赵高的家人送钱。

    住进王宫,赵政过上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好日子。但是他没有停止学习,白天照样要学习治国之道,晚上照例要跟一流高手练武。

    看一个人能否成就大事,首先就要看这个人做一件事能够坚持多久。很多事刚开始看不出丝毫端倪,越往后越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和意志。

    就好像一个人的性格,性格好坏在遇到糟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