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那些年西游的兄弟-第5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单于来时带兵三十余万,如今站着的只有半数,阵亡者多达三分之一,伤者也有数万。按照先前约定,这场仗他们匈奴输了。输了这一仗,匈奴至少需要十年时间才能再次集结出三十万兵马。

    若再战下去,赵军绝对可以再杀掉十万,或者说全歼匈奴大军也不是问题。可若是那样,活下来的赵军恐怕也超不过五位数。若是如此,赢了跟输了又有什么区别。对方全军覆没,己方又何尝不是呢。

    这话便是赵政刚才讲给李牧听的,李牧听完之后马上就明白过来。下令全部后撤,然后放匈奴大军离开。

    以前的李牧在赵国名声不大,这一战后李牧名声鹊起,成了赵国赫赫有名的大将军。雁门关附近的百姓更是高兴,特意为李牧在雁门关修了一座靖边寺。寺里供奉着李牧的塑像,某种意义上而言就算是李牧的生词。

    事后有人给李牧取了一个奇才的绰号,后来这个绰号传到了赵王的耳朵里,然后赵王金口一开奇才便是李牧,李牧便是奇才。

    李牧当然很不简单,但当这一切结束之后,赵政开始郁闷了。那晚坐在阴山山顶,赵政跟李牧彻夜长谈。他得知了李牧的雄心伟志,只可惜他很清楚自己想法在赵国压根就行不通。赵国历代国君勤勤恳恳,却没有一位国君能够成就霸业。

    (本章完)

第725章 0032,相夫教子(一)() 
最有希望成就霸业的便是赵武灵王,因为赵武灵王在位时赵国国力强盛。但是赵武灵王继位时并非如此,若他可以早一点儿将赵国发展壮大,或许在他那个时候便会吞并其他各国一统天下。

    两坛好酒两碟小菜,赵政跟李牧坐在阴山山顶,席地而坐畅聊人生理想。李牧喝的有点儿多,喝着喝着最后竟然哭了起来。一个大老爷们哭的像个孩子,一边哭还一边笑,笑的让人起鸡皮疙瘩。

    赵政一直没能喝醉,吃着花生米琢磨着以后的事儿。他知道李牧很威风,半生戎马为赵国镇守北方。一战定乾坤,让匈奴十年不敢踏足赵国半步。可后来呢,后来的李牧是秦国的心腹大患,因为李牧拥有一人当一国的本事。

    但后来李牧很惨,惨到无依无靠死无全尸,历史是这么记载的。但赵政已经不是原来的赵政了,那么历史也就不是原来的历史了。

    解下披风给趴在石头上打呼噜的李牧盖上,赵政轻轻叹了口气。他这次来赵国不止为见他们三个,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来考察他们三个。将来一统中原的必是秦国,但秦国一统中原之时也曾做过不少错事。

    而且赵政要做的不仅仅是一统中原,还有北匈奴和南百越,这些地方赵政都要收入囊中,让他们对大秦俯首称臣。

    李牧是个不错的人选,将来也会成为赵政成就霸业的左膀右臂。所以他很看好李牧,如同李牧很看好他一样。

    这件事他没跟任何人讲,因为这会儿他做不主。秦国是他的但他做不了主,如今秦国姓吕而不姓赵,他要做的就是在行冠礼之前走遍大江南北。去寻找那些有识之士,然后尽可能的结交他们。

    迄今为止他已经找到三个了,不过其中一个年龄太大了,能不能活到他行冠礼之后都不好说。不过另外两个他已经势在必得了,跟李牧下场差不多的便是廉颇。别看他现在混的很不错,到后来他的下场跟李牧比也好不到哪儿去。

    把李牧跟廉颇招入咸阳,由此二人帮忙镇守一方,赵政心中的霸业就可能更快完成。夜里山上风大,赵政背着喝醉的李牧下山回营,路过悬崖之时脑海中突然涌出一个想法。若李牧日后抵死不肯归顺大秦,那他是不是该现在就把李牧给丢下悬崖呢。

    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赵政并未停步,失败乃成功之母,输赢只是结果而最最重要的则是过程。若没有强劲敌手,三下五除二直接把中原六国收入囊中又有什么意思。赵政天生就喜欢挑战,越是有挑战性的事儿他越爱干。

    入睡前赵政带李牧传令,明日一早大军开拔返回雁门关,稍作休整之后直接开赴邯郸。二十五万大军全数带走,李牧对自己的判断就是如此自信。匈奴人这一次被打的翻不过身了,没有十年他们根本缓不过来。

    再说了,又不是只有匈奴在发展,赵国同样也在发展壮大好么。十年后赵国还指不定发展成什么样呢,说不定到那时匈奴连招惹赵国的胆子都没了呢。

    被留在雁门关的赵丹这一日总是心神不宁,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干什么都嫌烦。夏玉房看出了端倪却不便明说,毕竟女孩子的心思只有女孩子清楚。赵高没看出来,但他跟赵丹差不多,他在担心国君赵政的安全。

    这一日,有人通知公主赵丹赵国大军大胜归来,还未梳洗打扮的赵丹听完后急忙跑了出去。夏玉房一边追一边喊,终于在别院门口将公主赵丹拦下。她可是赵国公主,如此出去见人实在有失礼数。

    直到此时赵丹才回过神来,红着脸跟夏玉房回到别院。回房一番梳妆之后这才离开别院,此时李牧等人已经齐聚大厅。

    见到李牧后赵丹甚是高兴,问过基本情况之后目光不自觉的转向别处。在大厅环视一圈颇感失望,像是没有找到她想见的那个人。

    赵丹的反应全被李牧看在眼里,此时他只能在心里叹息。真不知这么好的闺女,怎么偏偏就喜欢上姓赵那个小子了呢。而且看样子她自己还不自觉,恐怕这会儿若是有人问她,她怕是早就给自己找好借口了。

    一旁的夏玉房也看在眼里,既然公主不便开口,她当然要替公主想个办法。夏玉房回头冲赵高使了个眼色,小声对他说,你不是来看你主子的?

    赵高回过神来,上前询问李牧。李牧冲门外指了指,然后便跟几位副将继续商讨有关班师回朝的事宜。

    赵高闻言转身离开大厅,一同离开大厅的还有赵丹和夏玉房。院子里空空如也,大门外倒是传来马蹄声和呜咽声。

    一副副担架摆满一整条街,好些负伤的将士跪在担架前轻声呜咽。俗语讲,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大丈夫应当志在四方,战死沙场无怨无悔,但总会有些人是不该死的。他们为袍泽而死替袍泽而死,死后便会让人心生愧疚。

    看着那些轻声呜咽的将士,赵丹用手绢轻轻擦了擦眼角。这些都是赵国最忠诚的将士,也是赵国最应该铭记于心的将士。

    一边从那些担架前走过,赵丹一边从袖中取出一条纯白丝巾。

    “公主,不可!”

    眼看赵丹要将丝巾系在发簪之上,夏玉房急忙出声阻拦。赵丹闻言冲夏玉房淡淡一笑,轻声道:“这些人都是为赵国而死,难道我身为赵国公主就不该送他们最后一程吗?”

    夏玉房闻言愣在当场,握住赵丹的手缓缓松开,最后任由赵丹将白丝巾系在发簪之上。哭泣的将士们看到这一幕纷纷起身,没有负伤的将士们不约而同的挺直腰板。

    “众将士,你们都是好样的,你们都是赵国的好儿郎。虽然我赵丹不能跟你们一起征战沙场,但是我赵丹一定会送你们最后一程!”

    声音在街道回荡,无数将士擦掉眼泪挺直身板。因为他们听到了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名字,因为他们感受到的从未有过的尊重。

    (本章完)

第726章 0033,相夫教子(二)() 
赵丹是谁?

    赵国公主,赵王最宠爱的心肝宝贝。

    头戴白丝巾何意?

    按照国丧礼仪,只有当朝王族直系亲属去世,公主才会头戴白丝巾,此乃王族丧失礼仪之中的最高规格。

    无数将士看向赵丹,他们眼中除了骄傲就是自豪。他们以自己是赵国将士感到骄傲,以拥有这样的公主而感到自豪。

    赵高在人群中来回穿梭,他现在的脸色能吓死个人。刚才李牧将军脸色难看的伸手指了指门外,当时赵高并为多想,因为他知道李牧知道赵政的身份。

    可这门外除了伤者就是死人,那些个未曾负伤的将士们都在忙着安葬阵亡将士。按理说既然主子回来了,他就应该第一时间来找他们。

    赵高的心已经提到嗓子眼了,主子若真出事他绝对死路一条。别说主子的亲娘赵姬太后,就算是吕相邦也不会放过他。

    一边找赵高嘴里还一边振振有词,主子您可被跟奴才开这种玩笑呀,你到底在哪儿呀,赶紧出来吧,再不出来奴才就只能自行了断啦。

    他说这话声音不大,可跟在他身后的赵丹和夏玉房听得清楚。先前几句没有听清,后来一直重复她俩全听见了。赵丹脸色有点儿难看,夏玉房则是装作若无其事。她心里比赵丹跟赵高更着急,赵丹对赵政只是有好感,赵高则是因为怕自己小命不保,唯有夏玉房是真心喜欢赵政,为了赵政她可以连命都不要。

    一直走到街道尽头,赵丹三人也没能见到赵政的踪影。刚才找到都是伤员或者没有负伤的将士,找了这么半天没有找到。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一想到这儿赵高便瘫软在地。他实在不敢再往下想了,再想他就只能是死路一条了。

    赵丹比赵高坚强,她让夏玉房帮他掀开那些盖在死去将士脸上的盔甲。她需要给自己一个答案,她要亲眼看到赵政的尸体。

    好不容易放松一下,浑身舒坦的赵政从茅厕出来,在别院转了半天连个鬼影都没看到。李牧跟几个副将还在开会,这会儿没空搭理赵政。口渴难耐赵政自己切开一个西瓜,稀里哗啦吃了大半。

    左等右等还是没人回来,坐不住的他终于决定出去找找。赵丹和夏玉房不再也就算了,怎么连赵高这小子也不在呢。

    从后门溜出去,赵政直接来到了街道的尽头,踢了一脚哭的死去活来的赵高,没好气道:“喂喂喂,你小子在这儿狼嚎什么呢?”

    赵高被吓了一跳,回过头直接从地上蹦了起来,上来一把抱住赵政的脖子,呜咽着说:“主子您可回来啦,我都快想死你了啦。”

    赵政一脸嫌弃的将赵高推开,冲远处的赵丹跟夏玉房喊道:“两位美女在干吗呢?”

    二人一愣,然后同时转身,看到依然是那副吊儿郎当模样的家伙。二人心里的石头终于放下了,相视一笑同时朝赵政走去。赵政猜出了她俩打的什么主意,把赵高推出去当挡箭牌,然后一溜烟跑回了别院。

    副将们前去准备班师回朝,此时的大厅里只剩下李牧一人。先看到赵政从门前一闪而过,不久后赵丹公主缓步走过。李牧出声喊住了赵丹公主,请她到大厅一叙。

    作为赵丹的义父,李牧自然要行使一个做父亲的权利。他不想干涉赵丹跟赵政的关系,但是他不得不提醒赵丹。她是赵国公主,是赵王的掌上明珠。若今后嫁给郡侯之子,她必定会是正房。若嫁给一国之君,她很难能够成为后宫之主。

    这话赵王不能说,因为他毕竟也是国君。说这话会让赵丹产生误解,所以他希望借李牧之口。不是不同意她喜欢赵政,而是她可以看清事实。若真要这样选择,他们都希望告诉赵丹这么做会有什么后果。

    赵丹心里跟明镜似的,但是她嘴上不肯服软。虽然她知道义父这么说都是为了她好,但她不觉得自己就一定会嫁给赵政。大厅里只有他们俩,所以赵丹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