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那些年西游的兄弟-第7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处理东伯侯和南伯候的事儿,两位将军已经在两处鏖战了将近十年。闻仲心里很清楚,除非他们能一鼓作气吃掉对方,不然这场仗绝不会在短时间内结束。

    朝中无人可用,现在的西岐又今非昔比。虽然他不想承认,但是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他的确小瞧了西岐,也小瞧了武王姬发和姜子牙。

    既然事情已经发展成现在这样,闻仲所要做的就是亲自去趟西岐。他不管西岐发展成什么样了,都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平定西岐。

    这不过是他的初步计划,平定西岐之后,闻仲还准备去一趟游魂关和三山关。尽早结束那边的战斗,也好让成汤可以恢复元气。打仗消耗太大了,现在成汤的国力已经出现衰竭。

    但是有些仗是避免不了的,比如现在已经成势的西岐。这一次亲征西岐,闻仲总有种不详的预感。

    群号:487339425,上班族的假期要结束咯,祝大家在返程的路上一路平安!

    (本章完)

第998章 0031,闻仲亲征(下)() 
    沙场点兵,集结士卒准备出发。万军以备只欠主将,而此时他们的主将闻太师正呆在寿仙宫。

    有闻仲在,苏妲己不敢待在纣王身边。此一去闻仲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所以他临行前还想再见纣王一面,有些话只想跟纣王单独聊聊。

    不管之前发生过什么,如今这个局面已经无法扭转了。但是闻仲是托孤大臣,无论如何他都不会眼睁睁看着成汤江山受到威胁。

    那怕是让他流干最后一滴血,他也会死在冲锋陷阵的路上。纣王是他看着长大的,所以他希望纣王可以听得一句劝。

    如果这次他没能回来,他希望纣王可以好自为之。他不能在护着纣王护着成汤江山了,他希望纣王可以担起应有的责任。

    如果他凯旋归来,他希望纣王可以听他一句劝,把先前他重新列出的十策重看一遍。如果可能的话,他希望纣王可以按照他说的去做。

    他身为太师,又是托孤大臣,只在纣王治下而在万万人之上。身居太师之位,他却没有享受过一天的安稳日子。东征西讨南征北战,这些年他大多数时间都在路上或在战场。

    听着闻仲的谆谆教诲,纣王只想让太师留在朝歌。一起他总希望太师不要回来,这样就没人管他了,他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

    可现在不是,因为他听出了太师语气里的异样。身经百战的闻太师,可从来没有在那次出征前说过这样的话。这哪里像是要去讨伐西岐,分明就是做好了慷慨赴死的准备。

    即便闻仲知晓此去的遭遇,他也不能躲在朝歌不出。因为这是他的使命,是他曾经对先帝做出的承诺。

    在离开寿仙宫时,纣王亲自送闻仲到宫门外。回头看了纣王一眼,闻仲翻身坐上了墨麒麟。

    大军出城,闻太师位居前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两日前负责运送粮草的队伍已经出发,朝歌百姓夹道欢送闻太师西征。

    很多不明缘由的百姓欢送闻太师出征,更多人则是在等着看闻太师如何惨败。朝歌有不少人逃去了西岐,现在在那边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传言一点一点传回朝歌,很多人也都打算去西岐了。

    作为普通百姓,他们不会去管什么纣王或是武王,只要能让他们安居乐业,谁做主他们都没意见。

    反之就不一样了,如果他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管是谁做主,他们都会想办法逃到背的地方。

    比如现在到朝歌,对大多数人而言就像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因为他们不知道纣王什么时候再出幺蛾子,上次修建鹿台,朝歌不少百姓都遭了殃。当初负责修建鹿台的是北伯候崇侯虎,他所施行的是三丁抽二,独丁上工。

    意思很简单,家中有三个男丁的,就要抽走两个做工,只有一个男丁的就直接抓去做工。修建一座鹿台死了七八万人,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

    出朝歌赶赴西岐,闻太师这一路都是急行军。他希望可以早点儿抵达西岐,也好按照他的计划速战速决。

    途中遇到几位道友,在问清闻仲是要去西岐讨伐武王姬发之后,几位道友主动要求一同前往。闻仲要对付的是武王姬发,而他们要对付的是西岐丞相姜子牙。他们有不少道友都死在了姜子牙的手里,他们这次去就是为了给道友们报仇的。

    过了黄花山,闻太师一行人来到了绝龙岭。

    一到这儿闻太师就觉得气血不顺,脑子嗡嗡作响,双手不听使唤。

    若不是一旁的邓忠及时扶住,恐怕刚才闻太师就要从墨麒麟的背上摔下来了。

    好不容易才缓过来,闻太师又看了一眼那石碑上刻的三个字“绝龙岭。”他这会儿才回想起来,自己为何会来到此处有此异样。

    想当年,闻仲辞别师傅下山之时,他师傅曾经叮嘱闻仲。说他命犯一个绝字,不管到什么时候,遇到带有绝字的地方一定不能久留。

    这事儿虽然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是闻仲却一直记得。刚才看到绝龙岭时,闻仲只觉得有什么事儿,一时半会儿没想起来。这会儿终于想起来了,所以他想要赶紧离开这个地方。

    几位道友却不以为意,觉得闻仲太谨慎了。不过是一个字而已,至于搞得那么严肃嘛。如果真要有什么事儿,他们几个也不会袖手旁观。

    魔家四将征讨西岐率军十万,而这次闻太师征讨西岐率军三十万。过了绝龙岭,不日便来到了西岐城的南门。

    闻太师下令,在距离城门二十里处安营。

    既然是要一次性解决当前问题,闻仲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信。他亲笔给姜子牙写了封信,然后让人把信送进了西岐城。

    若是按照几位道友的意思,来了先跟对方比试比试,打一场再说其他。

    闻仲自然不会采纳他们的建议,这事儿他必须先礼后兵。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上策,所以他现在要做的就是等着姜子牙回信。

    看到闻仲的信,姜子牙连连摇头。他已经知晓了带兵之人是闻太师,只可惜现在已经不是谈判就能解决问题的时候了。

    双方已经交过几次手了,这事儿还能像闻太师说的那么简单么。姜子牙不敢肯定,不过他也不会拒绝闻仲的提议。毕竟他也想要不战而屈人之兵,若是能劝走闻仲不是更好嘛。

    姜子牙亲笔给闻仲回信,然后约在次日中午在南门见面。

    事先说好,不管是打还是不打,这次见面大家都不准带一兵一卒。他们当然不会一个人都不带,但至少不能趁机偷袭。

    闻仲带上了几位道友,而姜子牙带上了黄天化杨戬和哪吒三兄弟。按理说姜子牙应该带上黄飞虎,或者是大将军南宫适。

    但是他早就得到了消息,闻仲在来西岐的路上遇到几位道友。他们可都会道术,而且一个个都姜子牙都恨之入骨。

    若是找几个不会道术的陪着他,那他不就是厕所里打灯笼了么。他相信闻仲不会趁机偷袭,却不能保证那几位道友不会耍什么手段。

    群号:487339425,上班族的假期要结束咯,祝大家在返程的路上一路平安!

    (本章完)

第999章 0032,邓辛张陶(上)() 
    次日中午,骑着墨麒麟的闻仲身后跟着几位道友,如期来到南城门外。骑着四不像的姜子牙身后跟着黄天化杨戬和哪吒三兄弟。

    姜子牙率先开口“见过太师!”

    闻仲道:“免了,姜尚,你可知我为何要与你见面?”

    姜子牙道:“请太师直言。”

    闻仲毫不客气说道:“为了不让西岐血流成河,也为了证明我成汤历来以仁德立本。我不想再提西岐跟成汤有什么过节,这次来我只问你一句话。是不是真要拉上整个西岐对抗成汤?想要让整个西岐军跟朝歌军死战到底?”

    姜子牙说道:“看来太师对西岐的成见很深,那不妨就让老臣给太师解释一二。”

    “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既然西岐是成汤的西岐,不管是文王还是武王,从未想过要反叛成汤。既然现在成汤天子乃是纣王,西岐自然会奉纣王为尊。但是,如果纣王不曾一视同仁,刻意为难西岐又当何讲?”

    既然是闻仲提出见面,姜子牙又岂会不知他想干什么。两军对垒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士气,士不过是将卒而已,而气最重要的便是气势。若是让闻仲站稳了以正伐邪的立场,那么他们在气势上就压制住了西岐。

    不过姜子牙没有想到,闻仲竟然会说什么过往之事休要再提。

    “老太师,你说过往之事休要再提,难道说是因为西岐太好说话了?成汤江山八百诸侯,四大镇诸侯各领两百诸侯。东伯侯势力最大,姜桓楚乃国母之父,拥兵百万镇守东方。若不是纣王无道,又岂会逼反东伯侯?”

    “南伯候仗义执言,而后受到牵连。北伯候残暴不仁,却因费尤二人得以侥幸逃脱罪责。那我想问问,我西伯候又有何罪?”

    “诓骗西伯候再入朝歌,难道你真以为西伯候什么都不知道?圣旨还未下达西岐,西伯候就已经知道要再入朝歌了。若真要反,你觉得那会儿西伯候会自投罗网?”

    “到了朝歌不问青红皂白,就要将西伯候斩首示众。若不是诸位亲王死保,恐怕那会儿西岐就要跟东南两个诸侯一样了。”

    “把西伯候囚在羑里城七年,受尽人间苦难,可西伯候从不曾有反心。那怕是明知长子伯邑考被纣王杀害,那怕明知纣王还是不肯放他返回西岐。”

    虽然事情已经过去很久很久的,但是当姜子牙重新提起的时候,他的胸口仍让有一腔热血难以抑制。

    将西伯候囚在羑里城七年,无故杀了为父尽孝的西伯候长子伯邑考。而后还想继续将西伯候当做人质,若不是有贵人相助,恐怕西伯候也要死在朝歌了。

    往事无需多提,事实胜于雄辩。这些事闻仲不会不知道,但是今天既然他想跟姜子牙讲道理,那姜子牙就跟他讲讲道理。

    朝歌有朝歌的道理,朝歌的道理就是纣王最大。造炮烙虿盆,修鹿台酒池肉林。无故枉杀大臣,鱼肉百姓民不聊生。这些都是纣王一直在做的事儿,而且到现在为止还没停下。

    沉默许久,闻仲终于开口说道:“刚才老夫已经说了,以前的事儿就不要再提了。今日老夫也不想跟你废话,只问你一句,你是不是真想让西岐血流成河?”

    姜子牙放声大笑,然后抽出打神鞭,指着闻仲说道:“如果你真想知道,尽可一试。朝歌有朝歌的道理,西岐有西岐的道理。”

    “太师,还跟他费什么话,直接上去把他宰了不就行了。”一旁的道友对闻仲说道。

    闻仲拦下那位道友,轻声道:“莫急,你没看他身边几人都不是常人么?如果我们猜错的话,他们应该都是修道之人。现在还不是动手的时候,既然姜子牙执意要跟我们分个高低,那就等明天让他见识见识何为朝歌军再说。”

    闻仲还想做最后的努力,毕竟他所带来的三十万兵马是最后的底牌。他不想就此跟西岐开战,所以他希望姜子牙可以考虑一下他的提议。只要能够化干戈为玉帛,他可以答应姜子牙一些要求。

    只要姜子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