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那些年西游的兄弟-第8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摘星台的火终究还是被扑灭了,不然让它烧下去还不知道要烧到什么时候呢。况且这皇宫的建筑大半都是木质,若真是遇上一阵强风,说不定还把整个皇宫都给烧掉了呢。

    摘星台变成了一堆废墟,众人从里面找出了两副骸骨。根据史料记载,姜子牙命人分辨出了纣王的骸骨。

    武王姬发心有不忍,故而命姜子牙以国礼安葬纣王。虽说纣王只剩下一堆尸骨,但国葬之事丝毫没有马虎。毕竟这正是体现仁义之师的机会,所以姜子牙这事儿办的很是风光,声势浩大的给纣王办了一个葬礼。

    (本章完)

第1187章 0085,鹿台散财(二)() 
    除了虿盆和炮烙,还有一个地方是不得不去的地方。当初姜子牙之所以离开朝歌,原因就是因为纣王想让他负责建造这个地方。

    金砖玉瓦,翡翠琉璃,金刚玉石,珍珠玛瑙。

    当诸侯走上鹿台之时,映入眼帘的全都是这十六个字。鹿台上全无一件凡物,从脚下所走的台阶,到两边所用的护栏,甚至是护栏中间的那些造型扶手。那一个都非金即银,甚至有好多都镶嵌着宝石和珍珠。

    想当初,纣王下令建造鹿台,姜子牙看到设计图后便婉拒了这个差事。他也因此得罪了纣王,最终不得不逃离朝歌另寻出路。

    而建造鹿台的事儿,顺理成章的落在了北伯候崇侯虎的身上。崇侯虎向来最会讨纣王的欢心,建造鹿台又是纣王最关心事儿。所以他一心扑在了建造鹿台的事情上,不惜一切代价提前半年完成了这项工程。

    按照常理而言,建造鹿台这样的工程,一般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而若是按照纣王对鹿台的要求,没有五年根本就拿不下来。

    但北伯候崇侯虎不这么想,本来需要五年的工期,他向纣王承诺三年就能完成。而且必须是保质保量,他还因此拿自己的脑袋担保。

    事后,崇侯虎保质保量完成了这项工程,而且还比原先预定的时间提前了半年。本该五年才能完工的工程,已经让他缩短了两年,最终却又提前半年完成了这项工程,总体而言他缩短了一半工期。

    这事儿办的漂亮,纣王高兴,北伯候崇侯虎也没少得好处。看似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儿,却有一个无法避免的现实不能忽略。

    事实上,为了建造鹿台,北伯候强征民夫。朝歌城内三丁抽一,朝歌城外三丁抽二。一次动用二十万民夫,没日没夜建造鹿台。

    期间,有数万民夫累死在鹿台。崇侯虎为了震慑民夫,把这些人的尸骨全都埋在了鹿台下面,没有一个死人得以安葬,而是全都长眠于此。

    别看这鹿台如此奢华,这鹿台之下却埋着数万亡魂。听闻鹿台的来历,武王姬发早已是热泪盈眶。

    这天才本来就该是百姓的天下,这江山本来也该是百姓的江山。既然纣王已死,这鹿台也该归于百姓。

    于是,在武王姬发的提议下,鹿台上所以的东西全被拆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他们把鹿台所有的东西全都变现发给了朝歌城内外的百姓。

    刚开始,武王姬发提议散财与民,当然也不能忘了诸侯。但诸侯一致表示,这些东西本就是朝歌百姓的,还给朝歌百姓才是他们应该做的。

    将整个鹿台全给拆了,然后把所有值钱的东西全都取下,变现之后送给百姓。

    这边大家正忙着拆鹿台,那边诸侯盟军的将卒还在四处搜查。有人带着一个孩子来见武王,说这孩子乃纣王之子武庚。

    诸侯一听是纣王的儿子,立马有人嚷着要砍了这孩子。不过是个孩子而已,他们竟然也会有这么大的反应。这事儿着实让武王有些不忍,毕竟纣王都已经死了,武庚不过是个孩子,成汤都已经没了,还为难一个孩子作甚呢。

    “杀了他,杀了他。”

    诸侯群情激奋,非要拿武庚那孩子出气。武王姬发拦住众人,最终被众人围在中间。姜子牙看着这一幕,却没有出声帮助武王的打算。

    他已经不止一次的提醒武王,得民心者的天下,顺诸侯者得民心。

    纣王无道毁了江山,听信谗言误了成汤。天下诸侯又不是傻子,他们怎么会看不出大势所趋。自西岐成为西周之后,这天下的大势就已经偏于西岐了。

    不要跟诸侯过意不去,不然这样最后他自己会陷入两难之地。就像是现在这种情况,诸侯早些年被纣王压迫的很是厉害。现在他们好不容易找到机会了,又怎么会轻易放过发泄心中不满的机会呢。

    “大家听我说,都听我说。不管纣王做过多少错事,可孩子是无辜的。你们不能因为他是纣王的儿子,然后就把纣王犯下的错全都怪罪到一个孩子身上吧,这样做是不是太不讲道理了。”

    被一群人围在中间,武王姬发扯着嗓子跟大家解释,一边解释一边将武庚护在身后。虽然姜子牙没有发话,但杨戬跟哪吒依然护在武王身边。

    “哥,你说咱俩私自行动,师叔会不会找咱俩的麻烦?”哪吒一边护着武王,一边对杨戬说道。

    “哪吒,如果让你选择,你是喜欢做正确的事儿,还是喜欢正确的做事儿?”杨戬说。

    哪吒闻言一愣,说道:“哥,正确的做事儿,难道做的不就是正确的事儿嘛?”

    杨戬笑着点了点头,随即说道:“对呀,所以你有什么好担心的。咱们帮武王护着那孩子,就是在做正确事儿。因为武王说的没错,不管纣王有多混蛋,孩子毕竟是无故的。如果诸侯真要拿这孩子出气,那他们也太不是东西了。”

    哪吒冲杨戬竖起了大拇指,笑道:“哥,我就是佩服你这一点,不管多么清新脱俗的道理,从你嘴里说出来都一个样。”

    “滚!一边待着去,信不信我抽你丫的。”

    杨戬白了哪吒一眼,随即看向站在一旁看热闹的姜子牙。

    事情本就没有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姜子牙是在等待最佳时机的出现。只有在最佳时机出现的时候,他才能做到力挽狂澜。让所有人都信服武王,这样才好让他进行下一步行动。

    “武王说得对,其实这孩子也挺可怜的,咱们就不要再为难一个孩子了。”

    不知道是谁说了这么一句,然后围着武王的诸侯便慢慢散开了。他们不再去计较那个孩子,而是全部把话题扯到了武王身上。

    家不可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君。既然纣王都已经死了,现在他们再跟纣王的儿子较劲就太没意思了。

    诸侯同时回过味来,现在他们已经伐纣成功了。接下来就是要安排下一步了,纣王没了他们需要一个新王。

    (本章完)

第1188章 0086,鹿台散财(三)() 
    八百诸侯尽朝商的盛况或许不会再有了,但他们需要一个新王也是迫在眉睫的事儿。在场的有一个算一个,谁还没点儿自己的小心思呢。

    但小心思归小心思,新王这事儿他们是不敢想的。至于推荐谁当新王,众人似乎全都看向了一个方向。

    西伯候姬昌被囚禁在羑里城七年,最终纣王奉西岐为西周,给西周代天巡牧之权。如今天下三分之二尽在西岐,新王自然是非武王姬发莫属了。

    听闻有人提议让自己登基为王,武王姬发的第一反应就是拒绝。

    刚才还打算等待时机成熟再出手的姜子牙,一时间还没回过神来。他没想到武王姬发竟然真把诸侯的愤怒给平息了,而且还谈到了立新王的事儿上。

    诸侯一致推举武王姬发为王,然武王姬发却是极力反对,推脱自己从未想要立王一说。

    西周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天下大统,但武王姬发从不敢忘对父亲姬昌的承诺。所以不管诸侯如何劝说,他都不肯接受新王举荐。至于如今的朝歌,给谁打理对他而言并无区别。

    最终,武王还是决定离开朝歌,回老家西岐。这也是出兵之前早就说好了,观政与商适可而止。如今都已经把纣王给逼死了,武王姬发就更没有心情待在朝歌了。

    武王要走谁也拦不住,况且这事儿也已经不在姜子牙的职责范围之内了。他当下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在此之前就算天塌下来也跟他没啥关系。

    至于朝歌的管理权,武王本来是想让诸侯接管的。可诸侯全都推脱,说是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行了,从未想过要接管朝歌。

    最后,武王只能留下自己的两个弟弟,在新王未立之前暂时接管朝歌。当然了,既然是武王的弟弟接管朝歌,那管理制度自然就跟西岐一样。

    听闻武王姬发要离开朝歌,朝歌城的百姓全都自发前来送行。整个朝歌城的街道全都站满了人,还有不少人看到武王姬发之后痛哭流涕。

    他们的确都舍不得武王姬发离开,但他们全都留不住一个想走的人。但最让姬发感到意外的,是姜子牙竟然也跟着他一起离开了朝歌。

    他知道姜子牙有任务在身,但他并不知道姜子牙此时的想法。辛苦劳累了这么多年,难不成他就没有一点儿安顿下来的心思么。

    这话武王也只能在心里想想罢了,他可不敢在这个时候跟姜子牙提这事儿。毕竟他跟姜子牙的关系,还没有到说啥都不需要避讳的程度。

    百姓夹道欢送武王离开朝歌,西岐军一路西行出了朝歌,过孟津渡黄河出五关,几日后便来到了首阳山。

    在首阳山的拐角处,武王姬发在此稍作休息,实则是想看一看西岐的两位老卒。当初兵出西岐,武王姬发曾在此遇到了两个西岐老卒,伯夷和叔齐。他们都曾是西岐军中一员,后来负伤退伍在此赋闲隐居。

    当时他们听说武王要率兵直入朝歌,伯夷和叔齐两位老卒就曾谏言,希望武王不要陷西岐与不忠之地。

    当时武王并未听进去,只觉得此次出征只为观政与商。一眨眼好几年过去了,这会儿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武王心里着实有点儿后悔。后悔当初没有听两位老卒的话,后悔当初自己想的太简单了。

    再次见到两位老卒,武王有一肚子话想要跟他俩说。奈何他们根本不给武王这个机会,伯夷和叔齐只问了姬发一个问题。

    “武王,纣王怎么样了?”

    姬发答曰:“纣王在摘星台自焚了。”

    伯夷问:“你不是说观政与商么?”

    叔齐问:“你不是答应西伯候绝不以臣弑君么?”

    伯夷问:“你是真想把西岐陷于不忠不义之地么?”

    叔齐问:“你打算亲手毁掉西伯候树立的仁德治国的理念么?”

    三问过后,两位老人拂袖而去,根本不给武王解释的机会。

    当初他们苦口婆心,如今他们心灰意冷。

    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再多说也无济于事。他们不可能改变现状,但是他们可以选择做正确的事儿。

    姬发冲着两位老人的背影深深作揖,心中只觉得愧疚难当。

    但最让他感到愧疚的事儿还在后头,西岐军还没回到西岐,姬发就收到了一条消息。一条有关伯夷和叔齐两位老人的消息,在他们分别后的第七天,有人在山林之中发现了两位老人的尸体。

    经人检验之后得出结论,两位老人皆是被活活饿死的。为了不吃嗟来之食,为了不让自己的信念被以臣弑君的骂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