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天锡没料到前秦真的敢孤军深入,紧急派军队仓促应战,不出意外地大获全败,死伤一万七千多人。

    王猛深知己方的处境,虽然取得大胜,但此时毕竟不是讨伐前凉的时机,很快邵羌在白马生擒敛歧,并押解回营,秦军的目的已经达成,王猛便写信告诉张天锡:“我奉诏来救李俨,并没有奉诏跟凉州作战,我现在当增高城垒,加厚墙堡,等待下一个命令,如果对抗太久,恐怕双方都精疲力尽,不是上策,如果将军撤退,我就带着李俨转回东方,而将军也可以把居民迁到西方,岂不两便。”

    张天锡思前想后,认为可行,于是率先班师回姑臧。

    眼看凉州军队解除了包围,李俨的部将贺肫建议李俨:“明公一代英雄,将士们也都骁勇剽悍,为什么教人绑住双手?王猛一支孤军,千里跋涉,远道而来,士卒疲惫,而且他们自认为前来救援我们,对我们一定不会防备,如果趁着他们懈怠,发动突击,一定可以达到目的。”

    李俨顿觉惶恐,可这也不失一个良策,于是秘密安排士兵,准备偷袭王猛。

    城外的王猛已发现不对劲,张天锡的人已经撤退,但李俨仍不放秦军进城,显然有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此时秦军大多力竭,若真是遭到突袭,只怕凶多吉少。

    说什么情啊理啊的,对李俨肯定是不顶用的,那和坐以待毙没什么两样,王猛决定先发制人。

    几天后,王猛身穿平民常穿的白衣,乘坐软轿,只带了几十个侍从,缓缓地赶到枹罕城外,请求李俨见面商议封赏事宜。

    李俨偷偷从城墙上往下看了看,确认没有伏兵之后,不禁大喜,只要把王猛擒获,前秦大军必然溃散,于是下令开城邀请。

    就在城门大开的瞬间,李俨的卫士们还没来得及掏枪拔剑,王猛的几十个侍从迅速从衣摆里拿出短刀,一眨眼的工夫已把李俨制服,王猛随即号召全城的士兵,把奖罚措施说得明明白白,城中守军你看我我看你,果断弃械投降。

    李俨大为恐惧,把贺肫的计谋供了出来,并竭力撇清关系,但王猛显然他是无辜的,就地斩了贺肫,然后把李俨押回京师。

    到长安后,苻坚果然又不加惩罚,而是任命李俨为宫廷禁卫官司令,封归安侯。

    (本章完)

第174章 前燕没落() 
就在前秦和前凉斗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前燕也开始不安份了。

    与这两个老朋友不同的是,前燕并未出现叛乱份子,也没有受到外敌骚扰,唯一的问题在于领导班子的异动。

    燕帝慕容暐不过十几岁的少年,国家机器能够平稳运行,完全仰仗几个得力的重臣辅佐,但从365年开始,两根最关键的顶梁柱相继倒塌,无疑对前燕造成了极其严重的伤害。

    365年4月9日,前燕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武平公封奕在家中逝世,这位四朝元老一生对前燕忠心耿耿,而且为政局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前线的那么多精彩战役,与后方的安定是密不可分的,一定意义上来说,后方的局面对战场形势起到的作用,完全不亚于统帅的随机应变。

    所幸前燕尚有多位老臣在世,慕容恪任命最高监察长阳骛接任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高级咨询官、高级国务官皇甫真则顶了最高监察长的缺,并兼任立法院副总立法长。

    阳骛也是四朝元老了,从慕容廆时代就开始在政坛活跃,一直到了慕容暐,可谓德高望重,包括慕容恪在内,以下所有官员,见了面都会向他下拜。

    所谓伴君如伴虎,接连和四只猛虎相处,还能全身而退,但凡这样的角色总是有常人想象不到的过人之处。阳骛的秘诀在于谦虚谨慎,待人恭敬有礼,为人很敦厚,教育子孙也十分严格,自己保证不犯事,又没养出坑爹的倒霉孩子,仕途顺畅也就不难理解了。

    如果说阳骛靠得是完美的情商,那么皇甫真则是以智商见长,眼光毒辣,待人接物精明到了极致,又非常有远见,就像下象棋时一眼就能看到未来五步的那种感觉。当然他们只是各有所长,但无论智商还是情商,都是寻常人不能企及的。

    看着这帮老家伙们渐渐力不从心,青黄不接的难题日益突显,但慕容恪心里清楚得很,前燕并非真的人才凋敝,只是真正的角色没有得到重视而已,老弟慕容垂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若是慕容俊多活几年,慕容垂必然早早被放逐了,所幸慕容俊早死,但活着的慕容评和可足浑太后,这两个决定朝廷的大人物,仍对慕容垂心存厌恶,这是慕容恪最为担心的。

    实际上在夺取洛阳之后,慕容恪已开始为慕容垂辅路了,当时任命左翼禁卫指挥官慕容筑为洛州督导官、镇守金墉,吴王慕容垂为荆扬洛徐兖豫雍益凉秦十州军区司令长官、征南大将军、荆州州长,配属武装部队一万人,驻守鲁阳。

    然而这还远远不够,即使慕容恪全力支持慕容垂,但如果慕容评和可足浑太后不认同,仍然无济于事。

    为了国家的长远利益,慕容恪也是够拼了,摆在面前的难题是,自己身染重病,只怕命不久矣,而慕容暐年轻,尚不能掌握权力,皇家师傅慕容评又太猜忌,恐怕最高指挥官一职落不到慕容垂头上,于是特意找到了慕容暐的哥哥、乐安王慕容臧,非常诚恳地说:“现在南方有残留的晋国,西方有正在茁壮的秦国,他们都有进入中原的志向,只因我们内部没有裂痕,才没有动手,国家兴衰,全看宰相级的辅佐大臣,最高指挥官统率全国所有武装部队,不可由一个不恰当的人选担任,我死之后,就亲疏而言,一定会由你或是慕容冲接替,你们虽然聪明敏捷,但年纪太小,还不能应付多灾多难的时局,吴王天赋英明,才干杰出,谋略超过当世,你们如果能把最高指挥官推让给他,一定可以统一中国,大门外几个强盗还用得着担心吗!千万不可贪图小利,忘记大害,要把国家利益放在心上!”

    接着他又把类似的话告诉慕容评,慕容评只知点头称是,言不由衷地表示会支持慕容垂,但慕容恪已知希望不大,前途如何只能看运气了。

    367年5月,慕容恪病势加重,临死求见慕容暐,建议说:“吴王慕容垂具有宰相的大将才干,超过我十倍,先帝因我的年龄较长,才先用我,我死之后,但愿陛下把国家大事交由他处理。我曾经听说过,报答大恩,莫过于推荐贤才,贤才纵然是个筑墙工人,仍可以擢升他当宰相,何况是陛下的至亲,吴王文武双全,是管仲萧何之流,陛下如果能委以重任,国家定能保平安,不然的话,秦晋必然发难。”言罢已陷入昏迷,挨到第二天便含恨离世。

    等料理完了慕容恪的丧事,慕容评显然已忘记当日的承诺,对慕容垂的态度非但没有改观,反而越发嫉妒嫌弃,仅擢升他为高级咨询官、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并没有拨付实权,反而让10岁的中山王慕容冲担任最高指挥官,不但荒唐,简直荒谬。

    得知慕容恪的死讯,苻坚可是乐可不支,意识到平定前燕的时机终于来临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让匈奴右贤王曹毂派使节到燕燕朝贡,然后让西戎主任秘书郭辩担任副使,以察看敌人的底细。

    前燕最高监察长皇甫真的哥哥皇甫腆,堂侄皇甫奋、皇甫覆,都曾在前秦任职,郭辩到了邺城,按照官阶,依次拜见了三公及部长级官员,然后找到了对皇甫真说:“我本是秦地居民,而家人被秦国诛杀,所以投奔曹王,令兄皇甫腆以及皇甫奋、皇甫覆兄弟,我们都是多年的好友,找时间咱们聚聚吧。”

    皇甫真怒道:“臣属从不允许跟外国人建立友谊,你为什么说这种话,看你一本正经,却原来骨子里竟是这等奸邪之辈!你有什么阴谋,最好早早吐露,不然定有你苦头吃!”

    郭辩大惊失色,赶紧向他道歉,但皇甫真不作理会,火速派人报告皇帝慕容暐,请求穷追细查对方的底细,但慕容评坚决不允许,认为匈奴人好不容易前来归附,怎么能那么没礼貌,若是把送上门的小弟都打发走,以后谁还敢归降?

    郭辩死里逃生,匆匆赶回长安,然后惊喜地报告苻坚说:“燕国政治混乱,没有人遵守法纪规章,短期内就可以图谋!眼光远大、有见识还能掌握机会的,只有一个皇甫真而已,但貌似他又掌握不到决策权,那个什么慕容评根本就是个草包嘛,完全不必担心。”

    苻坚虽然欢喜,但仍心存疑虑,“他们拥有六个州(幽并冀兖司豫)的土地和百姓,岂能连一个智士能人都没有?”

    但他很快就没有时间考量这个问题了,因为新一波的内乱即将展开。

    (本章完)

第175章 五苻之争() 
当初苻幼叛变时,征东大将军、并州州长、晋公苻柳,和征西大将军、秦州督导官、赵公苻双,都和苻幼有秘密盟约,按王猛的意思,是要一起除掉的,但苻坚认为苻双跟自己一母同胞,而苻柳又是开国皇帝苻健最心爱的儿子,执意不作追究。

    然而苻柳和苻双绝不会因此对苻坚心生感激,羞愤之下反倒更加坚定了反叛的初衷,暗中联合镇东将军、洛州督导官、魏公苻廋,以及安西将军、雍州督导官、燕公苻武,准备同时起兵,誓将苻坚扳倒。

    镇东将军府主任秘书姚眺,劝苻廋说:“你跟皇上血缘至亲,身分跟姬昌姬邵一样,接受独当一面的重任,国家有了灾难,还应该同心协力排除,怎么反而自己制造灾难?”

    苻廋当然不接受,姚眺于是本着一腔赤诚,秘密派人到长安报告了四公爵起兵的消息。

    苻坚得到消息时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想破头都想不到这一切是为什么,可是理智告诉他,此时的为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解决,但他仍不想直接动用武力镇压,而是下诏让苻柳等人返回京师,大家当面把心里话说清楚也许就这么过去了。

    四公爵显然并不认同,叛乱这种事是注定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的,只能硬着头皮,一条道走到黑。

    而且他们都认为此举胜算很大,原本计划暗渡陈仓,悄悄地把前秦上下逐步瓦解,但既然阴谋泄露,也不必再等候时机了,367年10月,苻柳在蒲阪,苻双在上邽,苻廋在陕城,苻武在安定,四人同时起兵叛变。

    苻坚真是哭的心都有了,再派使节向他们解释:“我对你们恩德无微不至,何苦作出这种谋反的事情?我现在撤回前令,不再征召你们回京,你们应早日复员,各守岗位,我保证还和以前一样。”并把他咬过的梨由使节送给苻柳等人,作为盟誓,结果苻柳直接把梨扔地上踩个稀巴烂,表示绝无回旋的余地。

    368年正月,各地叛军渐成规模,苻坚只得派后将军杨成世和左将军毛嵩,分别进攻上邽和安定,辅国将军王猛和建节将军邓羌一同进攻蒲阪,前将军杨安和广武将军张蚝,合力进攻陕城。

    大军临行前,苻坚特别交待进攻蒲阪和陕城的两支大军,在距城池三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不许主动出战,也不许应战,要等到上邽这一军取得胜利,然后回军会师,再集中对付。

    这时苻廋忽然改变了策略,与其拼运气,倒不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