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第1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贺氏发觉不妙,焦急之下痛哭流涕地说:“我儿子昨天晚上还在这里,现在连他的随从都不见了,是不是你让人杀了他们!我可怜的孩子啊!”

    刘显被整懵了,一时搞不清楚状况,也没有派人寻找,于是拓跋珪终于脱离险境。

    拓跋珪逃走后,直接投奔外公所在的贺兰部落,舅舅贺讷开玩笑说:“复国以后,你可别忘了你老舅呀!”

    拓跋珪笑道:“当然不会忘了舅舅。”

    但贺讷后来却并没有真的借着这层关系搏取权势高位,而是激流勇退,好像生来的使命只是帮助外甥复国而已,当真是个模范舅舅。

    刘显不久便疑心是梁六眷泄漏了谋杀拓跋珪的阴谋,打算囚禁他,穆崇得到消息,赶紧依照梁头眷之前的交待,在部落里宣扬:“梁六眷这家伙忘恩负义,做了刘显的帮凶,我决定把他的老婆和骏马弄到手,稍稍解一点心头之恨!”

    刘显这才确信梁六眷是无辜的,放弃了诛杀的念头。

    但威胁总是难以根除,梁六眷暗中准备率部众投奔拓跋珪,而贺氏的堂弟、政务总监贺悦,行动更为迅速,毫无征兆地率部脱离了刘显。

    刘显恼羞成怒,准备害死贺氏,贺氏慌忙逃到妹夫刘亢泥家中,在神车中藏了三天,后经刘亢泥全家出面请求,才捡得一命,后来在旧部的帮助下逃到贺兰部落,与儿子团聚。

    从这之后,刘显在部落中的威望一落千丈,拓跋珪虽然年幼,可毕竟身份特殊,稀里糊涂地遭此追杀,部落中人无不义愤填膺,渐渐地开始四分五裂,刘显徒有一个酋长之名,根本难以再度让部众团结起来。

    其实也正是拓跋珪的特殊身份,这才为他带来了几次三番的杀身之祸,不然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哪来那么多仇家。

    就算到了贺兰部落,基本上是回到老家了,拓跋珪身边也还是危机四伏。

    贺讷的老弟贺染干,因为拓跋珪深得部众的爱戴,妒火中烧,暗中让他的亲信党羽侯引七突,谋杀拓跋珪。

    代国故人尉古真得到消息,秘密通知幼主做好防范,侯引七突一时难以发动。

    贺染干很不高兴,怀疑是尉古真泄漏了消息,于是逮捕了尉古真,对他进行好一番苦刑拷打,用两个车轮夹住他的脑袋不住转动,眼珠子都快爆出来了,而尉古真就是不肯招认,这才得免一死。

    受此大刑,一般人不可能再说谎话,至少贺染干是这么认为的,可是既无人泄密,为何拓跋珪总是有防备?

    苦想无果,贺染干决定直接发动攻击,亲自率军包围了拓跋珪的帐篷,贺氏挺身出来,嘶声喊道:“要杀我儿子,先杀了我!”

    贺氏是贺染干的姐姐,贺染干虽然决定铤而走险,但看着姐姐的眼睛,终究不敢出手,只得原路撤走。

    贺讷得知此事,为了避免外甥再度遭受伤害,竭力在部落中宣扬重建代国的思想,并带头拥护拓跋珪,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想来拓跋珪已是众望所归,于386年正月6日,在牛川组织召开了索头部落大会,拥立16岁的拓跋珪登上代王宝座,改年号为登国。

    几个月后,拓跋珪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本章完)

第216章 吕光自立() 
刚立国的北魏和之前的后燕、后秦和西燕,当然都是时势所致,但他们的当事人或多或少总是受到不少磨难。

    纵观整个北方,运气最好的还属前秦的骁骑将军吕光,他几乎毫发无伤地获得了割据一方的机会。

    淝水之战前夕,吕光正在深入西域的半路上,而西域各国的战斗力远远比不上中原的几大势力,吕光率领的又都是前秦的精锐,所以很轻易便将西域平定。

    与传闻的不同,西域仍有许多国家繁华似锦,其中的龟兹国尤其物产富饶,社会安定,吕光一度想在当地定居,印度高僧鸠摩罗什刚好在西域传扬佛法,劝他说:“这里是凶恶死亡之地,不可久待,将军只管回归东方,中途自会遇到美好的地方。”

    吕光于是大摆筵席,宴请全体将领,讨论去留问题,大家多数思念家乡,着急回军。

    虽觉可惜,但民意如此,不可违背,吕光恋恋不舍地用二万头骆驼,满载各国的奇珍异宝,连同骏马一万匹,正式班师回京。

    385年9月,西域远征军抵达宜禾,此时长安已落入西燕之手,苻坚也已身死,不知详情的吕光还满心希望能得巨大封赏,结果被凉州督导官梁熙拒之门外。

    梁熙多年来在凉州如鱼得水,十分得意,长安大劫之时,因为鲜卑人把住了河西走廊的出口,所以也没能东下勤王,得知苻坚的死讯后,便暗中有了自立的打算。

    吕光大军回师,无意中让梁熙的计划遭受波折。

    高昌郡长杨翰对梁熙说:“吕光最近击破西域,兵力强盛,气势正旺,听说中原大乱的消息后,心里一定另有打算,河西面积广达万里,武装部队十万人,足以独自成为一个局面,如果吕光继续东下,脱离流沙地区,力量就没有人可以匹敌,高梧谷口是一个险要关口,应该先派大军把守,切断水源,这样可使吕光大军陷于饥饿干渴的苦境,我们就可以坐在那里,控制他们,如果认为高梧谷口太远,伊吾关也可以封锁,吕光如果通过这两关,即令张良再世,也无可奈何了!”

    梁熙沉吟许久,他虽想割据一方,可是又不好意思暴露太早,唯恐影响其忠良的名声,然而吕光此行注定不是回长安尽臣子之道,多半是包藏祸心,所以绝不能放其东下。

    几经纠结,梁熙终于不能接受杨翰这一绝佳的策略,而只是紧闭边界,观望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杨翰无力扭转,唯有叹息而已,决心投靠吕光,以免去杀身之祸。

    这时美水县长张统也找到梁熙,问:“而今关中大乱,吕光率军东下,企图难以预料,将军有什么方法应付?”

    梁熙正为此犯愁,回道:“深为忧虑,但不知道如何处理,你可有什么绝妙的法子?”

    张统说:“吕光的智慧和谋略都超过常人,而又拥有思乡心切的战士,乘着在西域战胜的余威,势不可挡,如果执意与他争锋,多半难有好结果。将军世受皇恩,一片忠心,天地可鉴,现在正是表现的大好机会,行唐公苻洛,本是皇上的堂弟,只因一时糊涂,被放逐到边疆,但他为人英勇果敢,如今皇上已经不在,不如拥护苻洛为盟主,然后推荐忠义之士,作为统帅,则吕光即使抵达,也不敢存有二心,再利用他的精锐部队,向东联合毛兴,再邀约王统和杨壁,集结四州部众,扫除凶恶叛徒,保卫皇家,这可是齐桓、晋文的霸王事业!”

    这也是个不错的办法,但梁熙既已有自立的打算,拥护苻洛为盟主这种事,他是绝不会接受的,搞不好忙和到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不过张统的话也提醒了他,他虽不想拥护苻洛,可是难保别人没有这个打算,于是秘密派人到西海杀死苻洛,以绝后患。

    吕光最初听到杨翰的谋略时,还真的不敢继续前进了,辅国将军杜进劝他:“梁熙文雅有余,而应变能力不足,不可能执行杨翰的计策,用不着担心,现在正应该利用他们上下还不能同心合力的时候,迅速前进。”

    吕光细一寻思,即便梁熙采纳了杨翰的建议,但也不过是阻止东下而已,并不会造成太大威胁,于是下令大军火速进攻高昌。

    杨翰已恭候多时了,直接献城投降,远征军得以进抵玉门。

    听说高昌已经失陷,梁熙顿时慌乱起来,派人带上正式的文书交给吕光,指责他没有接到诏书,竟然擅自撤军。

    吕光也不想理亏,用正式文书回复梁熙,抨击他不赴国难,反而阻止奔赴国难的正义之师。

    梁熙恼羞成怒,让儿子梁胤为鹰扬将军,与振威将军姚皓、行政官卫翰,率五万人的庞大兵团,在酒泉阻截吕光。

    吕光则让彭晃、杜进和姜飞,担任前锋,在安弥与梁胤展开决战,最终大破凉州兵团,生擒了梁胤。

    一战决出胜负,附近的郡县长和胡夷部落,都知道要站哪一队了,纷纷背叛梁熙,转投吕光大军。

    梁熙大势已去,本想连夜逃到关中,不想主任秘书尉祐和武威郡长彭济突然发难,将其逮捕,并交由吕光处置。

    看着狼狈的梁熙,吕光实在不想多说什么,当场将其斩杀。

    进入姑臧之后,吕光自任凉州督导官,上疏推荐并任命杜进为武威郡长,其他将领,全委派适当的官位。

    因为首都早就沦陷了,所谓的上疏只不过是个名义而已。

    梁熙死后,凉州几乎所有郡县,都归附吕光,只有酒泉郡长宋皓和西郡郡长宋泮,仍据守城池,不肯屈服,吕光很快攻破城池,将二人生擒,并责备宋泮说:“我受皇上诏令,平定西域,而梁熙却不准我班师,断我归途,这是朝廷的罪人,你为什么要依附他?”

    宋泮怒道:“你奉诏讨伐西域,并没有奉诏扰乱凉州!梁熙有什么罪,而你竟把他杀掉?我深恨自己力量不足,不能为长官报仇!怎么会跟叛逆的氐人彭济一样?君主受辱,臣属死节,这是常理,何须多说废话!”

    吕光比他更怒三分,下令把宋泮和宋皓斩首示众。

    尉祐和彭济,都是奸险谄媚之辈,因除逮捕梁熙的功劳,而深受吕光的信任,两人便借机竭力排斥异己,一连诬陷诛杀凉州的知名之士姚皓等十多人,凉州百姓对吕光开始心生怨恨。

    吕光不久便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对尉祐二人开始打压,调任尉祐为金城郡长,希望能挽回遗失的民心。

    尉祐当然很不满意,抵达允吾时,攻占城池叛变,后遭吕光的疯狂镇压,只得退守兴城。

    同样是因为鲜卑人和羌人把守河西走廊的出口,吕光也难以东下,终于理解了梁熙的无奈。

    而且因为道路阻隔,苻坚身死的消息却一直到386年9月底才获悉,吕光十分伤感,下令全军将士披麻带孝,祭奠苻坚。

    半个多月后,吕光终于理清思绪,前秦已经不再了,下令大赦天下,正式割据凉州。

    后凉政权也由此建立起来。

    (本章完)

第217章 后凉政权() 
其实吕光自立之前,还遭遇了一小段波折。

    前凉西平公张天锡投奔东晋时,前秦外籍兵团指挥官王穆,把张天锡的世子张大豫,暗中藏了起来,一起投奔河西鲜卑部落酋长秃发思复鞬。

    秃发思复鞬怕招来麻烦,就把张大豫送到了魏安郡,在吕光与梁熙激战正酣时,魏安人焦松、齐肃、张济等人,聚集武装士卒数千人,拥戴张大豫当盟主,准备恢复前凉政权,并成功攻克了前秦所属的昌松郡。

    吕光因为忙于凉州的善后工作,一时没能顾得上,后来派辅国将军杜进领军反击,杜进却不幸战败,张大豫大军直逼姑臧。

    按照张大豫的意思,要一鼓作气攻取姑臧,但王穆并不看好,劝他:“吕光城防坚固,粮食充足,武器锋利,军队训练有素,此时出击,并没有实际利益,不如先行收回岭西各郡,招兵买马,积蓄粮秣,然后再东下与吕光争夺,用不了一年,就可以把他制服。”

    张大豫不同意,自称抚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