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第3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6日,45岁的元宝炬逝世,13岁的太子元钦继位,小皇帝远比其父张扬,一旦熟悉了自己的处境,立即准备脱离宇文泰的控制。

    元宝炬经历了北魏分裂,又经历了元修惨死,早就被时局磨平了棱角,因此在位近二十年都安分守己,踏踏实实地当一个傀儡,没有掀起任何波澜,而这也是他得以活到自然死亡的最重要原因。

    元钦不信自己的命运,坚持认为应该起来反抗强权,所以注定命途多舛。

    554年初,元钦已长到16岁,与左右亲信和元室宗亲们密谋诛杀宇文泰,临淮王元育和广平王元赞流泪劝阻,元钦都拒不接受。

    宇文泰的儿子们到目前的出镜率并不高,多数没什么政治经验,年纪也不大,侄子章武公宇文导和中山公宇文护倒是可以独当一面,但都远离京师,出去主持军事重镇,元钦认为自己还是有一定胜算,但他不知道宇文泰的的几个女婿也并不好对付。

    总司令官、清河公李基是李远的儿子,义城公李晖是李弼的儿子,常山公于翼是于谨的儿子,分别控制皇家禁卫部队,这三人都是将门虎子,同时也是宇文泰的女婿,无不对宇文泰忠肝义胆,元钦的一举一动,他们都了若指掌。

    宇文泰终于做出决定,把元钦囚禁在雍州政府官舍,让元钦的叔叔、齐王元廊当皇帝,元廊本年不过18岁。

    元钦做出这种事,到底不为宇文泰所容,于本年5月25日被毒杀。

    废掉元钦不久,宇文泰开始在国内着手重要变革,首先让皇族一律恢复拓跋原姓,孝文改革时改成汉姓的99家鲜卑人,也都恢复原来的复姓。

    北魏立国之初,统辖的部落36个,亲属99家,正是这99家成就了一个庞大的帝国,但时过境迁,其中很多被消灭或是后裔死绝,儒学大师宇文泰到底是个崇尚传统的人,特地从本朝选了功劳最大的将领36人,和功劳次大的99人,不管他们是不是鲜卑人,都让他们分别改姓,所率士卒也一律改成各自将领的姓,于是——

    李弼成了徒河弼、赵肃成了乙弗肃、刘亮成了侯莫陈亮、杨忠成了普六茹忠、王雄成了可频雄、李虎成了大野虎、辛威成了普毛威、田宏成了纥干宏、耿豪成了和稽豪、王勇成了库汗勇、杨绍成了叱利绍、侯植成了侯伏侯植、窦炽成了纥豆陵炽、李穆成了某拔穆、陆通成了步六孤通、杨纂成了莫胡卢纂、寇隽成了若口引隽、段永成了尔绵永、韩褒成了侯吕陵褒、裴文举成了贺兰文举、陈忻成了尉迟忻、樊深成了万纽于深。

    改姓只是一种形式,而且是暂时性的,他们私下仍以本姓自居,本文接下来的叙述也仍以其汉姓为准。

    除了改鲜卑姓,宇文泰还依照古代的政治制度,取消王爵,把皇族亲王全都降为公爵。

    556年正月1日,宇文泰又有大手笔,西魏开始重新制定官制,并依照新制改组政府,完全仿效周朝的礼仪,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六官:宇文泰当太师兼国务总理、柱国将军李弼当太傅兼内政部长、赵贵当太保兼教育部长、独孤信当国防部长、于谨当司法部长、侯莫陈崇当农工部长。

    按《周礼》的描述,六官即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是在国内除了天子之外最有权势的六个人。几十年后诞生的三省六部制,就是借鉴了这项六官制度。

    在宇文泰复古式的官制中,起源于汉朝的刺史制度就不复存在,“督导官”的翻译也不再作准,以后只存在“州长”。

    至于宇文泰为什么要跳过中间那么多年,而从周朝寻找灵感,与其儒家的为政风格是分不开的,众所周知,孔子的很多思想都源于周礼,而且孔子本身就生活在周朝末期,也对本朝十分推崇。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是时隔几千年仍旧对世人有所帮助,儒家学说在21世纪仍对社会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是当之无愧的经典,宇文泰的选择是时代的选择,历史的必然,在经历了三百年佛道横行的乱世之后,儒家终究还是会重新占领高地,并继续影响中国古代数十个王朝。

    并非说佛教和道教不如儒教,任何正经宗教都是平等的,但总是各有所长,会在各自不同的领域爆发出其他宗教不能匹敌的影响力,单就维持国家机器平稳运转来看,儒教是最佳的选择,至少在中国特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下是这样的。

    改革官制不久,宇文泰也许是太累了,开始有点力不从心,不得不挑选继承人。

    宇文泰的众多儿子里面,宇文毓的年龄最大,本年已有23岁,娶了独孤信的女儿为妻,但他是庶出,宇文觉才是宇文泰元配冯翊公主(元修的妹妹)生的嫡子,宇文泰既是传统的人,内心更希望立嫡子为继承人,事先向高官征求意见:“我打算立嫡子,可是恐怕国防部长心里不安,怎么办才好?”

    大家开始小声议论,不一会儿,左副行政长官李远说:“决定继承人,本来就是选嫡子,与年龄长幼没有关系,略阳公当世子,有什么不妥,如果认为独孤信是障碍,请准我先斩独孤信。”说着拔刀就跳了起来。

    宇文泰也跟着跳了起来,慌忙劝止:“何至于此。”

    独孤信也在场,着实吓得不轻,赶忙解释自己绝不会是障碍,李远才收回大刀,于是大事就此确立。

    散会之后,李远向独孤信道歉,说:“面对大事,不得不那样。”

    独孤信惊魂甫定,说:“今天也完全依靠你,才决定大计。”

    本年下半年,宇文泰去北方巡视,感觉身体有些不适,返回途中,走到牵屯山,用政府驿马车召见中山公宇文护交待后事。

    宇文护走到泾州与宇文泰见面,宇文泰已然卧床不起,艰难地说:“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而外面贼寇的势力仍然强大,天下大事交到你手上,应该努力向前,完成我的志愿。”

    10月4日,宇文泰在云阳病逝,享年50岁,宇文护护送灵柩返回长安,发布死讯,举行哀悼大典。

    第二天,15岁的世子宇文觉继承父亲的官爵,当柱国、太师、国务总理,出京前往同州坐镇。

    在名将辈出的西魏,宇文护固然也颇有才华,深得宇文泰信任,但名望地位一向处于二线,即便是宇文泰亲口托孤,各公爵暗中都不服从管理,宇文护无奈之下,向于谨请求对策。

    于谨说:“我很早就受到先公非常的知遇,恩情深过骨肉,今天的心情,我要用性命去争,但如果当众决定人选,你千万不可谦让。”

    次日一早,高官举行会议,于谨当众严肃地说:“从前皇家倾危,没有安定公(宇文泰),就不会有今天,现在他刚刚逝世,世子年纪还小,中山公是他亲兄长的儿子,而且受到托孤重任,军国大事理应由他继续领导。”

    宇文护说:“这是我们的家事,我虽然拙笨愚昧,但怎么敢推辞。”

    于谨说:“你如果统御军国大事,我们都有依靠了。”说完深深向其叩头。

    其他高官在他的压力下,也不得不跟着叩头,宇文护就在这种剑拔弩张的气氛下开始主持大局。

    于谨年过五十,早在北魏时代就极具声望,后来和宇文泰一同创业,在西魏的地位也是有目共睹的,当真是掷地有声的角色。

    12月17日,拓跋廊封安定公世子宇文觉为周公,划分岐阳郡作为其采邑。

    宇文护因为宇文觉的年纪小太,而自己实力有限,虽勉强站在前台,但终究充满变数,打算让宇文觉早登宝座,用以安定大局,所以在除夕这天,让拓跋廊下诏禅位,由教育部长赵贵向宇文觉呈递皇帝符节和禅让诏书,济北公拓跋迪则呈递玉玺,拓跋廊当天出宫,居住在国防部官舍。

    至此171年的拓跋帝国彻底灭亡,北周建立。

    557年正月1日,宇文觉正式坐上宝座,因仿效周朝,所以并不称皇帝,而是天王。

    这一点与前秦倒是很像,苻坚终其一生也只是称天王。

    大权臣宇文护上线

    (本章完)

第517章 擅行废立() 
    宇文觉虽然坐上宝座,但宇文护的处境仍未有所好转,朝中多数权贵仍对他充满敌意,楚公赵贵就准备暗下杀手。

    所幸开府仪同三司宇文盛及时向宇文护告密,宇文护意识到一味防守是终究行不通的,必须要立下自己的威严,才能保证朝局稳固。

    557年2月18日,赵贵照常入朝晋见宇文觉,宇文护于是半路突然将其诛杀,同时免除赵公独孤信的官职。

    宇文护认为独孤信一向德高望重,不愿公开杀他,于3月10***他在家中自杀。

    站在宇文护的立场上,他做这些事确实能在朝中建立权威,以杀鸡儆猴的策略逼迫反对派就范,但他到底不是一国之主,宇文觉才是,而且宇文觉刚猛果敢,眼见宇文护大肆屠杀异己,心中不免起疑,也许宇文护是一腔忠贞,又也许他是为自己夺权做准备。

    对宇文护手揽大权,专断独行,十分不满,

    财政司长李植,军政司长孙恒,以及宫廷司长乙弗凤、贺拔提,唯恐遭到宇文护的谋害,不时在宇文觉跟前说宇文护的坏话,并认为赵贵死后,宇文护的威望权势与日俱增,有谋略的智囊和沙场老将,都争着向他靠拢,军国大小事务都由他裁决,势必不可能永远保持臣属的节操。

    宇文觉本身就对宇文护萌生猜忌,于是下定决心除掉后患,不断召唤武士到皇宫后院训练,教他们学习搏击擒拿之术。

    此事没有瞒过宇文护的耳目,宇文护第一时间做出回应,外放李植当梁州州长,孙恒当潼州州长,打算拆散其组合,以杜绝政变的可能。

    但宇文觉很快就要把李植调回京师,宇文护哭求道:“天下最亲密的人,谁能超过兄弟,假如连兄弟都猜忌,别的人谁还相信,太祖因陛下年纪小,所以把身后事交付给我,对帝国和家族,我有双重感情,一心要尽我辅佐的责任,如果陛下能亲自处理政务,威望远播四海,那么我死的那一天,也跟活着的时候同样欢欣,可是只怕把我除掉之后,奸邪的人当权,不但对陛下不利,也对帝国不利,将使我在九泉之下,无脸再见太祖,我既是天子的兄长,官位已到宰相,还有什么不满足的,盼望陛下不要听信挑拨离间的话,疏远骨肉。”

    宇文觉无言以对,只好作罢,但心里仍旧不能平静。

    乙弗凤恐惧宇文护报复,所以加紧部署阴谋,准备借着召集高官参加宴会的时候,在宴席上谋杀宇文护。

    宇文护再次接到密报,先下手为强,把乙弗凤等人一一逮捕,并解散禁宫侍卫。

    宇文觉发现事情不对劲,独自坐在内殿,让宫女太监手拿武器守卫。宇文护此时却陷入纠结,与智囊们商议了多次才最终决定要废黜宇文觉,迎立宁都公宇文毓。

    高官们都被宇文护的手段震慑到了,没人敢表示反对,宇文护便让贺兰祥强迫宇文觉退位,囚禁在前略阳公旧宅,又把乙弗凤拉到宫门外斩首,同时诛杀孙恒。

    李植的父亲、柱国大将军李远,正镇守弘农,宇文护同时征召李远和李植入京议事。

    李远警觉到危险,考虑了很久之后,最后决定:“大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