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第3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58年,北方大旱,高洋曾向西门豹的祠堂祈雨,结果仍未下雨,高洋一怒这下,把祠堂拆除,并掘了西门豹的坟墓。

    西门豹是战国时的水利专家,在魏国担任邺县县长,死后葬在后来的邺城。

    常山王高演是高欢的第六个儿子,高洋的同母弟,经常规劝高洋,因性情温顺,高洋偶尔也能接受,并一度砸碎所有御用酒杯,表示不再饮酒,但没过多久,便重操旧业。

    之后有次,高洋把东魏时的宫女赏给高演,以奖励其忠诚,但酒醒后却忘了这回事,指控高演擅自夺取宫女,让卫士用刀柄猛撞之,高演一度伤重濒死,更拒绝饮食。

    娄昭君日夜不停地在儿子病榻旁哭泣劝慰,高洋不知如何是好,与左右说:“这小娃要是真的死掉了,我怎么向老娘交代。”于是不断派人前往慰问,并承诺把高演的亲信王晞释放。因高演不断上疏规劝,高洋迁怒于他的亲信王晞,将其捉拿归案。

    王晞重获自由,哭着劝高演说:“天上神明,怎么能使你死在这里,至尊是你的弟兄,又是天下的人主,难以计较是非,你不进饮食,太后也不进饮食,你纵不爱惜自己,岂能不顾太后。”

    话没说完,高演挣扎着起来吃饭,总算了结这场风波。

    过了一段时间,高演对王晞说:“主上起居无常,我怎么会因为他一次生气,就不敢再开口,你应该就你耳闻目睹的事,代我撰写规劝的奏章,我会找机会提出。”

    王晞很快就列举了十几条,但也趁机劝阻说:“帝国政府所依靠的,只剩下你一个人,你却去效法平民的耿直忠心,而忽视突然爆发的灾祸,发疯的药使人不知道他在发狂,刀和箭岂能分辨亲疏,一旦在常理之外,大难临头,你家怎么办,太后怎么办?”

    高演唏嘘不已,感慨说:“竟然到这种程度。”

    隔天后,高演终于打消原意,当着王晞的面,把那些条文烧掉。

    可过了没多久,高演又找机会向高洋进言。

    高洋果断发作,让武士把高演的双手绑到身后,拔出佩刀,直指其脖子,诟骂说:“你懂什么,是谁教你?”

    高演说:“天下人全都闭口,除了我,谁敢多嘴。”

    高洋让左右火速行刑,乱棒痛打数十下,眼看高演要被活活打死,高洋忽然醉死过去,侍卫们赶紧把高演放生。

    高洋喝酒后,专门到皇亲国戚家里奸污妇女,无论到谁家,都流连忘返,唯独经过高演家时,顿觉索然无味,远远躲开。

    时间一久,高洋对这个兄弟的感情有点复杂,既重视,又轻视,既厌恶,又喜欢。

    太子高殷温顺敦厚,高洋认为他与自己的性格差太多,有意锻炼他,有次让高殷亲手处斩囚犯,高殷心肠慈软,被催了三次仍不肯下手,高洋大怒若狂,拿起大刀,用刀柄使劲打他。

    高殷从此落下了结巴的毛病,有时甚至说不出话,更让高洋厌恶,高洋在酒醉时,好几次对左右说:“太子性情懦弱,而帝国责任重大,我看我终于会把宝座传给常山王。”

    太子宫教师魏收对杨愔说:“太子是国家的根本,不可以随便更换,至尊三杯下肚之后,总是说要传位给常山王,使臣属疑惑不定,生出二心,如果真要这么做,就应早做决定,把这种事当儿戏,只能使帝国不安。”

    杨愔把魏收的话转告高洋,高洋这才不再提及,并决心闭关,除非重大的军国大事,不许任何人打扰。

    559年2月28日,北齐元老、左副行政长官崔暹逝世,高洋为此特别出关,并亲自到他家里哭泣祭悼,问崔暹的妻子李氏说:“你想不想崔暹?”

    李氏哭着说:“当然想。”

    高洋说:“那你就该亲自去看他。”

    李氏未及反应过来,高洋已挥刀砍下她的人头,扔到墙外。

    杀元老大臣杜弼时,高洋也不过随口下令而已,至于另一个大臣高德政,高洋让高德政的死党刘桃枝施刑,刘桃枝不忍下手,只砍下高德政几个脚趾,高洋不肯罢休,终于下令将其斩首。

    高洋有次问彭城公元韶:“刘秀怎么能中兴?”

    元韶回说:“因为没把姓刘的赶尽杀绝。”

    高洋记在心里,不久便下令把所有元姓不分男女老幼全都屠杀,用以解除将来的危机。

    559年5月27日,始平公元世哲等25家同时被杀,元韶等19家则被关在地牢,元韶被活活饿死。

    后来高洋准备去晋阳,去之前把剩下的元姓皇族全都绑到东市斩首,前后共杀721人,尸体全投进漳水,鱼肚中往往能找到人的手指甲或脚趾甲,邺城人民因此很长时间不敢吃鱼。

    经过这番洗劫,只有开府仪同三司元蛮和内政部抚恤司长元文遥等几家得以幸免。

    定襄县长元景安打算上疏请改姓高,以逃避刑罚,堂兄元景皓说:“怎么会有舍弃本姓而姓人家姓的想法,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元景安把他的话报告高洋,高洋立即下令杀之,然后赐元景安姓高。

    元景皓虽死,“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呼声却一直在世间回荡。

    高洋统治后期,在北方大量修筑长城,在南方资助萧梁的郢州政府,武士战马大量死亡,再加上重建楼台宫殿,以及毫无节制的赏赐,国库积蓄枯竭,不能供应,最后不得不减少文武官员的俸禄,克扣军队官兵的粮食,合并裁减州、郡、县、镇、戍的官职,节省费用,以供他挥霍,北齐国力直线下滑,为后来的危机埋下伏笔。

    (本章完)

第521章 高演称帝() 
    高洋死后,北齐国民可谓皆大欢喜,太皇太后娄昭君也并没有感受到多少丧子之痛,更多反倒是释然。

    高欢的第11个儿子、高阳王高湜,早些年为了赢得高洋的宠信,躲避惩罚,经常在高洋左右担任打手,负责虐待其他亲王,娄昭君早就对他恨之入骨,高洋死后没多久,就随便找个理由,把高湜痛打致死。

    为高洋治丧期间,常山王高演作为娄昭君儿子里面现存最年长的一个,得以常住皇宫,主持丧事,因天子在守丧期间不能过问政事,文武官员启奏事项都呈请高演裁决。

    高演对娄昭君很孝顺,性情较高洋也温和一些,高洋死后,娄昭君原本有意让他继位,但没有成功,太子高殷登极后,高演重回朝见的行列,但朝堂上无形中分裂成两个阵营,一个是支持高殷的高洋的心腹旧臣,另一个则是支持娄昭君的分裂派。

    高殷的正统地位毋庸置疑,任何企图颠覆其统治的人当然都可以归为分裂派。

    最高行政长官杨愔就是高洋的心腹旧臣,虽然并没吃过什么好果子,但还是坚定地支持高殷,担心高演和高湛的皇家血缘太亲,恐怕对幼主不利,所以暗中采取措施,弱化此二人的权力,先把高演催出宫去,之后政事也不再让他过问。

    高演的亲信王晞,游说高演:“先帝时把太子交给一个匈奴人保护,而今天子年纪还小,突然要面对繁重政务,你最好是早晚都陪伴左右,亲自接受他的旨意,怎么可以教别姓的人传达诏书训令,和接受臣属奏章报告,要知道不管是谁,最后必然只有一个人掌握权柄,你虽然想退居王府,什么事都不管,怎么能够,即令你可以如愿以偿,不妨自问,高家命脉能保全多久。”

    高演沉默良久,问:“那我该怎么办?”

    王晞说:“姬旦扶持姬诵摄政七年,然后把政权归还原主,请你考虑。”

    高演说:“我怎么能比姬旦。”

    王晞说:“你今天的地位,要想不当姬旦,怎么可能。”

    高演不置可否,内心却开始盘算起来。

    高殷将从晋阳前往邺城正式接管国家,文武百官一致认为高演一定会留守皇家基地,但杨愔等人唯恐高演会占据晋阳谋反,所以让高演与高殷一同奔赴京师,而留长广王高湛镇守晋阳,不久又怀疑高湛的居心,再让高湛与皇帝同行。

    平秦王高归彦和左副行政长官燕子献都是站在高殷这边的,但杨愔不经商量就擅自把五千禁卫军留在晋阳驻防,让高归彦怀恨在心,暗中向两位亲王靠拢。

    自557年以来,北齐的封爵和赏赐毫无节制,杨愔准备借着新旧交替的机会,进行好一番整顿,于是先行上疏辞去开府及开封王,作为榜样,然后把那些阿谀奉承之辈和沽名钓誉之徒一一罢黜。

    杨愔的初衷是好的,做法也值得钦佩,但被罢黜的这些人也像高归彦一样转投两位亲王,让接下来的朝局变得动荡平安。

    杨愔打算让两位亲王出京到外地担任州长,因高殷心肠慈软,恐怕不肯批准,便直接上书太后李祖娥,详细分析幼主的处境,李祖娥虽然同意,但因宫中还有个太皇太后,所以毕竟底气不足,害怕两位亲王恼羞成怒,反而加速大祸,杨愔于是上疏请任命长广王高湛镇守晋阳,常山王高演主管政府机要,作为缓兵之计,等局势稳定下来再将他们彻底排除在外。

    与此同时,高归彦已把他们的计划透露给高演和高湛,而宫中女官很快也把李祖娥与杨愔的密谋告知娄昭君,双方的较量一触即发。

    560年2月23日,高演在中央政府举行就职典礼,宴请文武百官,杨愔也受邀出席,总顾问长兼主任立法官郑颐劝阻他说:“事情变化难以预料,行动不可轻率。”

    杨愔有恃无恐地说:“我们诚心诚意效忠帝国,为什么不出席。”

    长广王高湛一早就派贴身侍从数十人,在主管政府机要办公厅的休息室设下埋伏,并与出席的高官贺拔仁、斛律金等人互相约定说:“敬酒敬到杨愔时,我们每人都劝他连饮两杯,他一定推辞,我第一次说‘拿酒’,第二次说‘拿酒’,第三次说‘为什么不拿下’,你们就把他拿下。”

    宴会开始后,事情进展完全符合高湛预期,杨愔既已被捕,高声呐喊:“亲王反叛,竟打算谋杀忠良,我尊奉天子,削弱亲王势力,赤胆忠心奉献国家,犯了什么罪!”

    高演于心不忍,打算采取缓和手段,高湛断然拒绝:“不行!”

    左右侍卫们一拥而上,对杨愔、可朱浑天和、宋钦道、燕子献一阵暴打,几人很快血流满地。

    高湛看打得差不多了,喝止侍卫,然后与高演、高归彦、贺拔仁、斛律金,一起押着杨愔,硬闯云龙门。

    高归彦长期担任领军将军,宫城守卫看到他,全都放下武器,高演在贺拔仁的护送下一路进到昭阳殿,高湛和高归彦等人则停在朱华门外。

    不多时,娄昭君坐镇大殿召开紧急会议,李祖娥和高殷分立两旁,高演叩头报告说:“我与陛下是至亲骨肉,杨愔却打算把持政府,随心所欲地作威作福,王公以下官员,连脚都不敢抬,连气都不敢喘,奸党互相勾结,制造混乱,如果不早日铲除,定给国家带来灾难,我与高湛以国家为重,贺拔仁和斛律金珍惜献武皇帝创下的基业,共同逮捕杨愔入宫,不敢诛杀,我们没有奉到命令,就采取断然措施,应该处死万次。”

    当时大殿及两厢禁卫武士有二千多人,全都身穿铠甲,听候命令,只等小皇帝一句话,当会立即诛杀高演,卫士首领、武卫将军娥永乐,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