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论!”石弘被迫坐上皇位,连夜把父亲的灵柩藏到山谷之中,生怕遭到石虎的破坏。

    此时朝廷上下全都笼罩着一层厚重的阴影,不止石弘,其他的臣子也都像是惊弓之鸟,甚至许多人都偷偷逃出宫去,以躲避即将到来的大祸。

    所有人都意识到将有一场空前的灾难光临,这种明知会死却又不知何时会死的心情是很磨人的,文武官员们很快逃跑了一多半,石勒的养子石聪眼见局势危急,他本是汉人,可不想当羯人的炮灰,联合谯郡郡长彭彪一起派出使节准备向东晋投降,可惜不等晋军前来接应,先被石虎派出的大军剿灭了。

    333年8月,新任后赵皇帝石弘任命石虎为宰相,并封其为魏王、大单于、加九锡,划出魏郡等十三个郡建立魏国,统御文武百官。

    石虎终于如愿以偿地坐上了大单于之位,但他早已不仅仅渴求于此了。

    就像猫捉老鼠一样,石虎并不急于求成,准备好好戏耍一番石勒的后代。在受封之后先是下令赦免了魏国境内的所有囚犯,然后封正室郑樱桃为魏王后,世子石邃为魏太子、使持节、高级咨询官、全国各军区总司令长官、最高统帅、主管朝廷机要,次子石宣出任车骑大将军、冀州督导官、河间王、使持节,三子石韬获封前锋将军、京畿卫戍总司令、乐安王,四子石遵为齐王,五子石鉴为代王,六子石苞为乐平王。接着改封平原王石斌为章武王。

    石勒时代的所有官员不是逃了就是被调到闲差,石虎的旧部和亲属则补了这些缺口,石勒后宫的美女、车马、服饰全都搬进丞相府。

    此情此景,石勒的老婆刘氏深感痛心,秘密召见彭城王石堪,向他讨教对策,石堪思来想去,准备到兖州挟持石勒的幼子石恢为盟主,然后据守廪丘,宣布太后诏令,号召各州郡、各地方政府及各军区,让他们一起勤王,诛杀石虎集团。

    9月,石堪改穿平民的衣服率领轻装部队袭击兖州,可惜没能夺取,只好向南投奔谯城,但被石虎的部将郭太擒获,并送往襄国。

    石虎对于这种局面早有思想准备,丝毫没有迟疑,把早已设计好的惩罚施加在石堪身上,石堪被烈火活活烤死。

    石恢很快被强行征召进京,刘太后则遭废黜,不久便被处死。

    后赵的内祸就此拉开大幕。

    (本章完)

第105章 石虎平乱() 
刘太后的死俨然成了后赵大乱的导火索,国母尚且难以自保,各处将领纷纷叛变以求生路。

    333年10月,镇守关中的河东王石生和镇守洛阳的武卫大将军石朗,不约而同地起兵讨伐石虎,石生更是自称秦州督导官,派使节前往东晋献降。接着氐王蒲洪也自称雍州督导官,按照就近原则,选择归附前凉政权。

    石虎到底是久经沙场的硬汉,虽然人品奇差,但气势汹汹,战斗力爆棚,先是让太子石邃留守襄国,他自己则很快率领步骑混合兵团七万人攻击石朗据守的金墉城。

    当初刘曜围困金墉三个月仍难以攻破,石虎却是手到擒来,几天之内便将金墉拿下,并生擒石朗。石朗的下场并不比石堪好到哪里去,石堪被烈火烤死,而他则在被斩断了双手双脚之后,才被砍下头颅,可谓受尽苦楚。

    首战告捷,石虎接着西上攻击长安,不过这次遇到了挫折,因为长安的石生征集了两万人的鲜卑兵,这些人的战斗力远胜匈奴兵。石虎有心让儿子练练级,派出石挺担当前锋总司令官,结果在蒲阪被打得凄惨,石生的部将郭权带领鲜卑酋长涉璝乘胜追击,终于在潼关将石挺斩杀,石虎则被迫退回渑池,但秘密派人前往游说涉璝。

    石生打下胜仗自是欢喜非常,却不知鲜卑兵团却已和石虎取得联系,并很快里应外合将他击败,石生万分惧怕落入石虎之手,单人匹马逃出长安,准备躲在附近的鸡头山避避风头,结果被石虎的人抓到,当场斩首,据守长安的郭权被击溃后则投奔陇右去,不久之后归降东晋王朝。

    眼见两员猛将被石虎谈笑间剿灭,氐王蒲洪不禁胆战心惊,可仍旧想拼一把,直到听说石虎派出了大将麻秋,自知毫无胜算,也许此时仍不是自立的好时机,于是率领部众两万户再度投降后赵。

    石虎得知消息固然开心,毕竟氐人也算势力庞大,能把氐王纳入麾下,对于边疆稳定有着极大的好处,于是也不计较蒲洪的叛变,任命他为光烈将军、氐部落保安司令官。

    事实证明凡是反复投降的人一般都是包藏祸心,一旦不能控制,势必变成灾难,但石虎何其自负,根本意识不到这种问题,只选择看好的一面,对于潜在的威胁毫不关心。正是石虎的这一特质,最终促成了蒲洪的崛起。

    但蒲洪既再度归降,当然就得表达点诚意才能在后赵有立足之地,前往长安向石虎提议,应该把关中的英雄豪杰以及氐羌部落的部众全都迁移到中原地带,以充实国家的人力资源。

    虽然他没有明说,但石虎却很清楚石勒死后,中原地区逃亡的百姓和官员数不胜数,的的确确需要补充一下资源了,可是又想到关中的豪杰和氐羌部落未必能那么听话,强行迁移或许适得其反。

    蒲洪看出了石虎的隐忧,拍拍胸脯说道:“这些将要迁移的人里面,尤其以氐人居多,而氏人的所有部落都是我蒲洪的家属,只要我领先去做,谁敢违背?”

    石虎大喜过望,放手让蒲洪去完成此事,并任命他为龙骧将军和移民总督,驻守枋头,接着又想到了羌人首领姚戈仲,又任命他为奋武将军和西羌总司令。最终秦、雍两州的汉人、氐人和羌人共计十余万户,全都迁到关东安身立命。

    这么多人入主中原,一方面拱卫了后赵政权,一方面也是养虎为患,几年之后便见分晓。

    但新皇帝石弘却是等不了那么久的,艰难地熬到第二年,终于再也不能忍受,亲自携带玉玺前往石虎的王宫,请求禅让帝位。

    石虎倒觉扫兴,我还没出手,你怎么就投降了呢,那怪没劲的,应该多陪我玩玩才是,果断拒绝了石弘“过份的”要求,说道:“帝王大业,天下自有公正议论,你怎么能随意玩起禅让的把戏了!”

    石弘倍受打击,哭着找到程太后,将腹中委屈全都吐露出来,但程太后无权无势,空有一个名号,并不能帮到他,只能抱着他一起痛哭而已。

    虽然石虎不同意禅让——此时禅让——但政府官员们却都找到了拍马屁的方向,借着皇帝主动退位,纷纷上书石虎,请他登极称帝。

    在被属下的马屁精们夸得六神无主,七窍生花之后,石虎终于有点沉不住气了,但他毕竟更喜欢粗暴点的风格,禅让什么的可不合他的胃口。334年11月,石虎派部将郭殷率兵突入皇宫,将皇帝贬为海阳王。

    这样一来,皇位前面已无阻碍,但石虎还不忘模仿叔叔石勒,声称皇帝是恩德最高时的称号,我可不敢当,不妨先称作摄政赵天王。虽然时隔一千多年,但似乎仍能脑补到他说这话时的滑稽表情。

    石弘估计是很少能在被废之后反而感觉舒坦的皇帝吧,但石虎并不打算放过他,很快就把他杀掉,享年21岁。紧接着程太后、秦王石宏和南阳王石恢全都被诛杀,石虎内心深处还是很守信的嘛,承诺的事总归还是办到了,绝不给石勒留一个种。

    虽不是骨肉至亲,但石虎终究与石勒也是同族,结果石勒刚死不久,居然就把他的儿子杀干净,实在让人既困惑又愤怒。

    当然做这种事也不是石虎一个人的专利,虽然石虎做得尤其出彩,但并不妨碍别人也在这条路上奋力追击。

    实际上鲜卑人内部就经常会出现骨肉相残的局面,可能这些少数民族的文明程度比较低的原因吧,毕竟孔孟之道并没能流传那么广,塞外的牧民朋友除了吃喝拉撒,很少会思考人性这种复杂的问题,他们的哲学里只看重活下去,其他的一概不问,伦理观念这东西又不能吃还不能喝,他们当然不在意,杀父杀母杀兄弟,睡姑睡嫂睡侄女,大多司空见惯。

    然而饱读诗书的文明人有时却也会失手,这却是什么原因呢?有的是因为对权力和财富的渴望,有的是受感情的困扰,有的则单纯的就是一言就合。说到底只是人类在文明进化过程中残留的渣滓在作祟,任何明期任何场合任何群体中,都会出良莠不齐的情况发生,这便更能说明问题,个体差异决定了文明程度不可能保持同一水准。

    (本章完)

第106章 慕容内斗() 
在鲜卑人里面,文明程度最高的一定是慕容部落了。

    部落酋长慕容廆与晋王朝的深厚渊源,使得他很早就接触到中原汉文化,后来又吸引周边有见识有才学的汉人为自己效力,还专门设置学校传播汉文化,一系列的举措让慕容鲜卑成了塞北一支文武兼备的虎狼之师,虽然地盘不大,人数也难比后赵的羯人,但却是名符其实的潜力股。

    就是这样一个部落,仍旧没能摆脱文明渣滓的毒咒。

    就像石勒之死引发了后赵的内乱,随着慕容廆的辞世,慕容鲜卑也面临一场大乱。可巧的是,两人都是死于333年,而慕容廆还先一步走人,5月6日去世,享年65岁。

    当年6月,世子慕容皝以平北将军的身份代理平州督导官,管理部众内部事务,并赦免囚犯,由秘书长裴开担任参谋主任,宫廷禁卫官司令高诩则担任玄菟郡长,两人都是慕容皝的亲信。

    慕容皝本年37岁,是慕容廆第三个儿子,也是嫡长子,身高马大,英俊潇洒,而且很有政治头脑,深得老父的真传。当然他的哥哥弟弟们也都不是泛泛之辈,毕竟慕容廆的一系列改革成果是应用于整个部落的。

    实际上,慕容皝在慕容廆的一众儿子里面,只能算是中才,庶兄慕容翰,亲弟慕容仁和慕容昭都是将才,能文能武,是慕容鲜卑的明星级人物,只因慕容皝占了嫡长子的便宜,才让他统领部落。

    慕容皝何尝不知这一残酷的现实,自己想凌驾在这几位猛人之上,可是要好好费点心思,稍有不慎,必定从高台上重重摔落,身败名裂不说,只怕小命也难保周全。

    但是这注定是一个难题,慕容皝大为头疼,慌乱之中便有些饥不择食的意味,为了提升自己的威望,确立首领的权威,他选择了一种最为消极的办法,那就是滥用法制,加大惩处力度,闹个人心惶惶再说,首先就要让其他人知道自己不是好惹的。

    不过这种办法却并不明智,举国上下人心思变,慕容廆多年来经营的政权基础开始出现松动的迹象。

    应该大多数人都是可以同苦而难以共乐,慕容皝若不是接掌了大权,应该也不会想到防备自己的兄弟们,可是一旦站到了这个位置,心里便不受控制地胡思乱想,总感觉会被人偷袭暗算,患得患失的毛病越来越严重。

    然而慕容翰、慕容仁和慕容昭其实并没有篡位之心,慕容翰更是委屈地跟左右的亲信倾诉:“我所做的事情都是听从父亲的安排,父亲神机妙算,大军所到之处都建立功勋,全仰仗他老人家的功劳,跟我的努力没多大关系,可是世人却认定是我一手完成的,就肯定我有雄才有智慧,一定不会甘居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