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虎当初急于踏平段部,但此时前燕却成了心腹大患,于是让段兰率其旧部五千人,驻屯在故首府令支城,以牵制慕容皝,并答应宇文逸豆归,一旦与前燕爆发冲突,必定派兵北上支援。

    但因后赵与宇文部相距甚远,这个承诺很难真正兑现,不久之后慕容皝对宇文部落发起灭国性闪电式攻击,后赵的援军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就在慕容皝向宇文部落调兵遣将的时候,代王拓跋什翼犍再度向慕容皝求婚,因为他的慕容王后一年前死掉了,夫妻感情不错,想找个同族的姑娘重温旧梦。但前燕国力日渐昌盛,慕容皝早已不再需要向周边邻居示弱,张口就要拓跋什翼犍献出名马一千匹作为聘礼,不然从哪来滚哪去,别再打歪主意。

    拓跋什翼犍很是不爽,立刻派使者再次前往,并转达了他的意思:聘礼什么的想都别想,识相的赶紧挑个年轻貌美的公主送过来,否则就联合石虎跟宇文逸豆归荡平你龙城宫殿。

    代国使者战战兢兢地把主子的话转达完毕,慕容皝当场暴走,亲自拔刀将使者砍死,怒冲冲地派世子慕容俊率领前翼总参谋长慕容评等人,即刻讨伐拓跋什翼犍。

    343年8月,慕容俊大军快马加鞭地抵达拓跋部落的都城盛乐,然后发现那里竟然连根毛都没有,拓跋什翼犍早已带着部众落荒而逃。

    游牧民族的习惯果然让人大开眼界,一言不合就搬家,而且是全部的家当,敌人想搜刮点好处都找不到。所谓你追我退,你退我赶,塞外大片的领土大可以肆无忌惮地飞驰,除非抱着必胜的决心,并且有足够灵活的部队,不然拿他们半点法子都没有。

    慕容俊显然在出征前并没有接到千里追敌的命令,于是只得两手空空而回。

    (本章完)

第126章 壮哉慕容() 
平了高句丽,石虎暂时也无暇北顾,接着又打跑了拓跋什翼犍,慕容皝为避免夜长梦多的麻烦,于344年正月,正式把枪头对准了宇文逸豆归。

    左军政官高诩自告奋勇地申请担当先锋,慕容皝于是让他担任前锋将军慕容翰的助手,然后让慕容军、慕容恪、慕容霸,以及折冲将军慕舆根分别率军,加上慕容皝亲自率领的精兵队伍,共三路大军同时并进,直逼宇文部的都城。

    宇文逸豆归早已料到有这天,一面让人南下向后赵求援,一面派出部下猛将、南罗城的城主涉夜干,率领举国的兵力准备迎战,成败在此一举,存亡在此一搏,将士们无不使出浑身解数保卫家乡。

    慕容皝虽有必胜的信心,但在战场上忽然想到了别的问题,当把外在的威胁消除,内部就能保证没有危机吗?这么想着不禁看向身边的慕容翰,心里忽然感觉很不自在,几经纠结,决定把他和敌人一起收拾了。

    涉夜干堪称宇文部落中的第一名将,如今带着全国的兵力,不容小视,慕容部落固然经过几年的磨练,已是今非昔比,可遇到这帮亡命之徒,还是有不小的风险。

    慕容翰深知这点,准备小施兵法,以策万全,但慕容皝却有意无意地跟他说:“宇文逸豆归把国内精锐一扫而空的全交给涉夜干,涉夜干又一向以能征善战闻名于世,宇文部落的命脉全在他的身上,如果能把他击败,宇文部落不用进攻,就会内部瓦解,而且我了解涉夜干这个人,徒有虚名,并没实际能力,对付他很简单,不应该躲避,那样做,反而会摧毁我们的士气,所以我准备亲率大军与之决战,后方就交给你了。”

    主帅岂能轻易上阵杀敌,憨厚的慕容翰赶紧劝阻,声称愿代他出阵。

    慕容皝大喜过望,等的就是你这句话,涉夜干本是硬茬子,你俩斗个半死的时候,我再出手,两个威胁一起解除,岂不大快人心。

    一场决定生死的大战即将展开,慕容皝特意安排其他将领暂时按兵不动,先让前锋部队试试敌人的深浅。

    慕容翰隐约发现了哪里不对,可是军令如山,只得硬着头皮率军出击,几个回合下来,部众死伤惨重,他自己也被流箭射中,坠落马下,助手高诩更惨,直接死于乱军之中。

    眼看前锋部队将面临全军覆没的悲剧,可是后方的燕军却都不敢出动,慕容霸不顾老爹的阻拦,毅然单枪区马地入阵救援大伯父,而敌将涉夜干发现受伤的慕容翰之后,预感自己将要成为全族的英雄,也不顾一切地向他突击。

    慕容霸从侧翼强势插入,宇文大军丝毫没有防备,被他杀个措手不及,涉夜干也是一脸懵相,只顾看慕容翰了,被慕容霸一刀砍落马下。

    后方的燕军一直密切关注着战场的形势,看到这惊人的一幕,纷纷大声呼喝:“涉夜干死了!涉夜干死了!”

    这一声声喊出去,宇文大军果断陷入混乱,慕容霸趁机赶紧把慕容翰拖到马背上,二人匆匆撤回阵地。

    慕容皝意识到已不能再拖了,亲自率军杀了过去,最终大破敌军,并将宇文部的首府攻陷,宇文逸豆归被迫逃往北方的沙漠,不久便死在那里。

    首领都没了,宇文大军彻底崩溃,死的死降的降,所有家畜、辎重和资产全被缴获,部众五千余篷帐,全被强迫迁到了昌黎。

    前燕疆土于是得以扩充一千多里,涉夜干的南罗城,改名为威德城,暂由慕容彪驻防。

    这时后赵的援军也赶到了,但战争已经尘埃落定,右将军白胜不想空手而回,便试探着攻击新改名的威德城,结果不能攻克,只得原路返回。

    至此盘踞塞外数百年的宇文鲜卑正式被击散,部众多数在迁移过程中或是融进当地,或是遭到毁灭。不过他们倒并没有因此绝迹,其中一个旁支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历史上颇具影响力的契丹,而宇文逸豆归的儿子宇文陵则投降前燕,还娶了慕容家的公主,他有个玄孙是后来在南北朝时期赫赫有名的宇文泰。

    慕容翰经过北伐一役,对慕容皝彻底寒了心,加上箭伤严重,很长一段时间不能下床,后来伤势终于有所好转,准备在院里尝试骑马锻炼一下,只要恢复得差不多了,决定永远离开这个伤心地。

    然而慕容皝显然不给他这个机会,以图谋不轨为由,下令让他自杀。

    临死前,慕容翰大为伤感,却也只能对宣旨的太监倾诉衷肠:“我身负重罪,出奔逃命,然而羯族盗贼,横跨中原,我不自量,重回故土,打算为国家效力,统一中原,可惜这个志向永远都不能完成了,死有余恨!只能怪天命如此吧!”说完服毒自杀,年49岁。

    慕容翰固然死得悲壮,但协助兄弟平定了辽东,也算死得其所了,至于统一中原这种大业,他若不死也未必一定能实现,就像他说的那样,天命如此吧,人生本就充满了各种无可奈何。

    宇文部落的覆灭,让拓跋什翼犍意识到了风向的变化,之前可以依附后赵,之后也许可以向前燕示好,这样才能有望维持部落的和平稳定,于是带上厚重的聘礼再度向慕容皝求亲,而且这次派出的使节都是有身份的人,表现得彬彬有礼,十分虔诚。

    慕容皝这次没有再拒绝,把宝贝女儿送了过去。

    这种联姻本身能起到一定的和平作用,但也非常有限,毕竟各个国家的实力是不断上下浮动的,这就决定了双方的关系也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可能上一秒还表现得亲密无间,而下一秒就刀剑相向。

    拓跋鲜卑在拓跋什翼犍的带领下,得到跨越式发展,但比起慕容鲜卑的前燕来说,终究是慢了一步,因此不得不采用这种方式争取和平发展的机会,而慕容皝则志在中原,绝对不会看中塞北的蛮荒之地,只要对方不先发难,倒也乐得稳定的局面。然而几年之后,风向变得厉害,是敌是友就很难说了。

    (本章完)

第127章 成汉衰微() 
虽然慕容皝容不下兄长,但除了这一点之外,还算是比较合格的领袖,又有几个勇猛的儿子为他开路,终于带领前燕不断壮大。

    相比之下,成汉政权的发展可就逊色多了。

    李寿比慕容皝更加不容人,他刚上位就把堂哥李雄的所有子嗣全部杀光,有胆敢劝他归降晋政府的大臣也被处决,政府最高行政长官罗恒和智囊解思明,因有助他称帝之功,得以幸免于难。

    这等作为自然对国家毫无裨益,到了341年底,随着被俘的李闳从后赵归来,李寿更是变本加厉地祸国殃民。

    成汉终究过于落后,李闳身为一州之长,毕竟没见过什么大世面,被后赵擒获之后,一路被带往邺城,结果他竟忘了身陷囹圄,反而对当地的繁华大感惊异,活这么大年纪还没见过那么富丽堂皇的殿堂,更没见识过那么热闹的街道。等回国之后,不断向李寿诉说石虎的宫殿多么豪华,石虎的部下多么听话,虽然石虎施政残暴,但能让部下的人都像哈皮狗一样俯首听命,这才是真正的皇威啊。

    李寿听完了李闳的叙述,十分神往,但自家国力不足却是不争的事实,根本达不到别人的那种状态,为了自欺其人,竟把邻近郡县中有三个男人的家庭全都强迫迁到成都生活,以此使都城看起来繁华充实,然后大修宫殿,制造各种珍贵用具,部属犯了小错就立刻处死以建立威严,有人想直言劝谏,也一律诛杀。

    为政者非白即黑,从来没有中间的选项,李寿既已选择做一个昏君,于是就再也办不出一件正经事来,心情好了就大兴土木、滥刑害人,心情不好就流连后宫,纵情声色,这么折腾了一年多之后,身子终于不堪重负,于343年秋离开人世,享年44岁。

    他虽死了,他的儿子李势继承大权之后,比他更招人恨,成汉百姓的生活越发艰难。

    李势身宽体胖,但柔韧性却很好,俯仰之间不费吹灰之力,可惜这种“特异功能”并不实用,对于扭转穷奢极欲的污秽之心没有丝毫帮助。

    到了这一时期,成汉的文臣武将基本没有独当一面的了,只有智囊解思明勉强还可以主持大局,但李势上位不久便将他诛杀,从此国内陷入彻底的混乱。

    李势的身材过于肥胖,也由此留下的子嗣很少,实际上按史书记载,他只有一个绝色的女儿。但显然女人是不能继承皇位的,李势的弟弟、大将军李广出于一番赤诚(也可能脑子潮湿了),主动找到李势,请求立自己为皇太弟,李势都惊呆了,你哪来的奇思妙想,坚决不许。智囊解思明则担心李势死后会引起夺权之争,便劝李势答应李广的请求,毕竟胖子本身就容易猝死,而李势又那么胖,指不定哪天就没了。

    不料此举引起了李势的不满,认定解思明要支持李广叛变,竟将其诛杀,并屠灭三族,然后派太保李奕袭击李广驻防的涪城,接着把李广贬作临邛侯,失魂落魄的李广最终选择了自杀了断。

    此事发生在345年,两年之后,成都便被晋军攻陷,李势成了亡国之君。

    讨伐成汉自然不是东晋政府的灵光一现,实则蓄谋已久。如果指望清谈大师们是无论如何都不靠谱的,促成西征的还是得力于朝中的务实派。庾亮死后,他的三个兄弟庾冰、庾怿和庾翼便成了务实派的代表人物。

    自从前燕使节刘翔来访,留下了许多振聋发聩的名言,庾氏兄弟深感惭愧,决心扭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