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歧路迷局-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春波成了政治上的同盟军,冯春波的进步对他来说是有好处的。而田明却是为了肖云斌,他知道,冯春波作为肖云斌的秘书,今年是必须要解决这个副科级的问题。即便是他不提出来,到时候肖云斌也会提出来的。倒不如自己做个顺水人情。张启正心里虽然惦记着,但是他却不方便说话,可田明却不仅能说话,而且是可以名正言顺地说。在常委会上讨论人事任免的时候,都是由组织部提出调整方案。这个调整方案在提交常委会之前,田明事先已经单独向肖云斌汇报过,在汇报的时候,他就主动提出了给冯春波解决副科级的问题。田明的意见是把冯春波提拔成县委办副主任。肖云斌却摇了摇头。他反对,并不是不想提拔冯春波,而是觉得,冯春波刚刚来了一年,就提成县委办副主任,太快了。怕别人说闲话,可以现确定为副科级秘书。肖云斌同意了调整方案之后,又拿到书记办公会上讨论。这是一个主要领导提拔亲信和排斥异己的小型会议,就是在这个会议上很多人的命运就被决定了。等上过书记办公会以后,再上常委会,那就是走过场了。常委们都知道,这个调整方案是主要领导者的意图,如果没有牵涉到自己的亲朋的切身利益,一般来讲不会有人在这种场合提出异议。所以,大家很快就举手通过了。就这样,冯春波在一夜之间就成了县委副科级秘书。

    有人说好运来了门板都挡不住。就在冯春波刚刚成了副科级之后不久,他又有了一个100平米的房子。本来,县里的福利分房早在冯春波来县里上班之前就结束了。但是,还是留着几处楼房备用的。这些备用的楼房是专门给以后提拔的干部准备的。冯春波被提为副科级之后,也就立刻享受到了这个待遇。福利分房,个人还是需要拿一部分钱的。当时的商品房,100平米的房子已经卖到了十五六万元,可冯春波只要交上4万元,这房子就成了他的私有财产。这比以前一分钱不掏住楼房还要好。以前人们住的是公家的房子,只有居住权,没有所有权,不能买卖。现在,只是象征性地交上几万元,这房子就成了自己的,这就相当于一下子白白送给你十几万元。当时冯春波的月工资只有1200元,这就相当于白白送给他十年多的工资。可是,如果你不在这个圈子里,你就是享受不到这一切。难怪有学者说福利分房其实就是最大的集体贪污。

    就是这四万元钱,冯春波一下子也拿不出来。他从小最怕的就是求人借钱。他记得在小时候,他的父母常常为了几块钱无处可借而发愁。可是现在,根本就不用他求人,有人一听说他分到了房子,就主动把钱送上门来。说是借钱给他,却连个借条也不让他打。他想推辞,人家还跟他急,好像是人家跟他借钱似的,不是他求人家,而是人家求他。就这样,前前后后送来了七万多。最可笑的是他的同学林长浩,一下子给

16。第60章 、行贿高手(2)() 
一来二去,不仅买房子的钱足够,就连装修房子的钱也有了。他正想找个时间找人装修。却有人找上门来。这天他刚吃过早饭,正要出门去上班,教育局长李青林忽然打电话给他,说是他有一个表弟办了一个装饰公司。如果冯春波还没找人的话,可以把这个活给他。冯春波刚一犹豫,李青林说:“冯秘书,我这个表弟的活儿你尽管放心!保证让你满意。”

    冯春波说:“李局长,我不是不放心人家的活儿”他其实是担心李青林在借这个机会送便宜给他,可这样的话他怎么能说出口呢?正在犹豫着怎么说的时候,李青林说:“冯秘书,你放心,他的价钱绝对公道,不会多收你的钱。”说到这儿,李青林又哈哈一笑,“当然也不会少收你一分钱,不会让你受难为的。”

    冯春波只得答应下来。

    第二天,李局长的表弟就来找冯春波,他自称姓王,自己办了一家装饰公司。说着递给了冯春波一张名片。冯春波接过名片一看,见上面印着的字样是:蓝宇装饰公司经理王祥龙。

    看了房子之后,王祥龙很快便设计好了装修方案。冯春波看了很满意,但是,在谈价格的时候,王祥龙却说还没来得及算,先干着再说。等把价钱算好后再告诉冯春波。并再三说价钱一定公道,决不会多收钱。倒把冯春波说的不好意思了。第二天,装修公司就来人开始干活。

    等了两天,冯春波一直没见王祥龙送来价目表。便按照他名片上的手机号打过去,王祥龙说正在深圳谈一个项目,要过几天才能回来。并说回来后就给冯春波打电话。

    这天下午,冯春波下班以后到新房子那儿去看,见几个装修工人正在认真地干着活。他心里有点放心了,他又想有李青林的面子,想必他表弟不会漫天要价。接下来的几天,他工作很忙,没顾得上再问。有一天他终于有了一点空闲时间,又给王祥龙打电话。王祥龙说谈判遇到了一点问题,还得过几天才能回来。冯春波心里有点纳闷,本想给李青林打个电话,又觉得不合适。他本想找个人看看王祥龙设计的装修方案和图样,帮忙给算算大约需要多少钱,以免到时候被人算计了,做了冤大头。可他认识的人中没有懂这行的。他仔细一想,想必李青林不敢算计自己。一次在一个酒会上,他曾经问过几个人,人们却说装修房子价格差别太大,最便宜的花几千元就能搞定,而装修好的几万也不一定能行。

    冯春波抽空就去看房子,房子装修进展很快。就在装修完成之后,王祥龙才从深圳赶回来。他拿出了一个详细的价目表,总价是8600元。冯春波有点不相信,虽然他对装修一窍不通,但是,他觉得不该这么便宜。便问:“王经理。您是不是算错了?”

    王祥龙说:“冯秘书,这个一点都没有错,我们用的材料都是正宗的名牌,再说有我表哥的面子,我还能多收您的钱吗?”

    冯春波赶紧说:“王经理,您想错了。我不是说您算多了,而是说您可能算少了。”

    王祥龙很认真地说:“这个您尽管放心,我是做生意的,不能多收您的钱,当然更不可能少收您的钱。我的这个价格绝对是很公道的。如果您信不过,日后您可以看看别人家装修的与此类似的花了多少钱。”说到这儿,他又很神秘地一笑说,“不过,冯秘书,各行都有自己的行规,我们在商言商,还请冯秘书替我保守商业秘密。您在向别人打听的时候,可以拿着我的装修方案去找人打听,但是不能把我的价目表拿给别人看。”

    冯春波说:“这个您尽管放心!我不会泄露您的商业秘密。”

    冯春波找了一个时间,拿着那份装修方案和图样找到县城的一家装饰公司,说是自己要装修房子,让朋友给列了个计划,让人家给算算大约需要多少钱。结果让他大吃一惊,人家算出来的结果是55000元至60000元之间。他明白了这里面的机关,这个王祥龙根本就不可能是李青林的什么表弟。这是李青林在变着法子的给自己送礼。装饰公司从自己这儿只是拿了一个零头去,那五万元钱的大头应该就是李青林给人家的。他感到有点后怕,这可是五万元钱啊!他想再找到那家装饰公司,把那五万元钱给人家送过去。可直到此时,他再找出那张名片时,才发现那张名片与众不同。一般的名片,都是有公司的详细地址,可他手里的这张名片却只有公司名称,没有具体地址。而且连个办公的固定电话也没有,只有王祥龙的一个手机号。他再给人家打电话过去,里面传出的声音却是一个女的,那话是“您拨打的号码已停机”。

    冯春波给李青林打电话,李青林却说:“冯秘书,我表弟给你干了活,他按照他的价格收了你的钱,至于收得多或者少,那都是他的事,你何必在乎呢?我只是从中给你们搭了一个桥,帮助你找一

17。第61章 、难得糊涂(1)() 
冯春波和柳金玲结婚了。在举办了婚礼之后,冯春波想带着柳金玲去海南旅游。在冯春波结婚的时候,冯德满老汉就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冯春波又要带着柳金玲出去旅游,冯德满老汉怕他手中缺钱,可冯春波现在并不缺钱。结婚的时候父亲给他钱,冯春波本来不想要,可又怕父亲想多了,便接下了父亲的血汗钱。他想日后再找机会给父亲。冯德满并不知道,冯春波现在不仅不缺钱,而是在银行了有了六位数的存款。他的这些钱主要来自两件事。一是他装修完房子后,人们纷纷给他温锅。在芦花河一带有一个风俗,谁家盖了新房或者买了新楼,在搬家的时候亲朋好友们会去给他们温锅。其实也就是到房子里看一看,然后大家凑在一起吃一顿饭。当然,大家去的时候是不会空手的,在农村,大家会带去礼物,而在县城,人们是要给主家礼金的。这个礼金也就根据关系的亲密程度有多有少。而对那些掌握实权的官员来说,这就是一个敛财的大好时机,也是大家乘机送礼的好机会。很多人就是打着给冯春波温锅的旗号,送来了红包。收了红包领着大家到饭店吃饭,吃完饭去结账的时候,人家告诉他,账早就结了。原来,就在大家喝酒的时候,张启正便悄悄下来结了账。仅仅搬了新居这一件事,冯春波就净落了3万多元。结婚更是人生大事,等结完婚,冯春波一算账,竟然落下了8万多元。这样一来,在2000年的这个秋天里,冯春波不仅住进了新楼房,娶了新娇娘,账户上还静静地躺着十几万元的存款。怪不得人们都削尖了脑袋想挤进官场,手中哪怕有一点点权力,它就会带给你相应的好处。权力越大,好处越大。很多人奋斗一生,还不如人家搬一次家或者过一个生日赚得多。有时候,冯春波也会半夜里突然醒来,觉得心里不安,可看看自己周围的那些人,谁不是这样呢?这个时候,他忽然又想起了宋美龄对美国记者说的那句话。他的心里忽然对这个女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还在gcd在延安的时候,全国人民都对延安寄予厚望的时候,她却一下子看透了本质。那是因为这些人还没有得到天下,还没有真正尝到权力的滋味。一旦尝到了权力的滋味,会是什么样子呢?这个问题已经不需要任何人回答,因为答案就在那儿明明白白的展示着。想到这些,他真的很害怕,那些被揪出来的贪官们,往往都会说自己忽视了学习,不懂法,才落得了这么个下场。其实,这哪里是不懂法啊?你可以不知道具体的法律条文,但是你依靠手中的权力把别人的或者是国家的钱财装进自己的口袋,这难道会合法吗?这用不着多想,也用不着再去学习法律条文,恐怕就是一个小学生,甚至是一个文盲也知道这是不对的。延安时期的法律远远不如现在的法律健全,甚至刚开始就是靠着一个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做事,可他们却打下了天下。

    想归想,做归做,冯春波能把那些得来的钱都送回去吗?显然不能。如果是那样,他也就别想在这个圈子里混下去了。当“天下皆醉我独醒”的时候,你也就成了一个另类。清醒有时候会更痛苦,就像屈原,如果不是因为他清醒,他就不会投江了。还是像郑板桥所说的那样“难得糊涂”好。

    忽然他又想起了那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