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则天大全集-第1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深以为然,于是改易制度,以司徒李元礼为亚献,刘祥道为终献。

    刘祥道的初衷只是革新礼制,并非要给自己谋这个终献,但这一行动却给媚娘很大启发。事隔两日她亲笔写了封奏疏,当着百官的面呈交李治,声称:“封禅旧仪,祭皇地祗,太后昭配而令公卿行事,礼有未安。至日,妾请率内外命妇奠献。”此论一出天下哗然!

    按照媚娘的说法,祭天时先皇配飨,大臣充当亚献、终献没有问题,但祭地仍由大臣协助就不妥了。因为配飨的是窦太后和长孙皇后,男女有别、内外有别,外臣怎能随便与皇家女眷接触?于是媚娘毛遂自荐,要率领内外命妇协助皇帝祭地,以尽儿妇孝道。

    她的说法并非没有道理,却也极不合传统。汉武帝、光武帝的封禅全是由大臣充当亚献、终献;至于秦始皇那次,莫说没有皇后参与,就连秦始皇立没立过皇后至今还说不清楚呢!在儒家一系列礼仪活动中除了亲蚕和祭祖,哪有女人随便参与的?可是面对强势的武皇后,谁敢公然批驳?无论宰相大臣还是饱学之士都选择了沉默,李治素来没有独自抗拒妻子的勇气,也只能在一片沉默中欣然同意……

    麟德二年十月丙寅(公元665年12月10日),皇帝李治、皇后武媚率领文武重臣、王公贵戚以及嫔妃皇子,在禁军护卫下浩浩荡荡自洛阳出发,正式开始了封禅之行。此乃唐朝定鼎以来规模最宏大、礼仪最隆重、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活动,整个仪仗队前后绵延数百里,旌旗招展、鼓乐喧天,列营置幕、弥亘原野。而且大唐四围的各国使节也随同出发,穹庐帐幕、牛羊驼马填塞道路。大唐王朝威德遍及四海,如此景象真可谓旷古未有、盛况空前!

    这一路二圣兴致更高,又观览了沿途不少景致,参观濮阳古城,还听说济州寿张县有一户张姓人家,相延九代居于一处,从来没分过家。昔日北齐、隋朝都曾表彰此户人家孝悌和睦,李治和媚娘自不能输给前朝帝王,双双驾临张家进行表彰。

    张氏的当家人张公艺已是耄耋老叟,闻知二圣驾临,率阖门子孙出来迎接,这一家人跪了好几趟街。当二圣问及何以能齐家和睦时,张老汉朴实地一笑:“居家过日子,以息事宁人为上,若有什么矛盾互相凑合凑合也就罢了。”说完便献上一卷礼物。

    二圣笑呵呵展开观看,只见一张绢书上写着真草隶篆、大大小小百余个“忍”字。李治、媚娘若有所思,不禁相视而笑——婚姻就是一场妥协,他俩恐怕就是在互相忍耐中度过每一天吧!

第48章 李治架空媚娘,权力中心转移() 
一、泰岳之巅

    麟德三年正月元日(公元666年2月10日),大唐帝国建立以来最辉煌的日子。

    封禅是帝王的至高荣耀,《史记》有云;“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但真正有幸亲为者只有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三人。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武帝雄才大略、光武帝允冠百王,正是因为这三位皇帝功业盖世、震古烁今,使得后代帝王自惭形秽,不敢轻易触碰封禅一事;即便隋朝一举扫平三百年乱世,连亡国归顺的陈后主都主动倡议,隋文帝杨坚也没敢举行,只是在泰山脚下简单祭拜了一下。

    唐太宗内平诸乱、外服夷狄,重振中华雄风,终于建立与那三位圣明帝王旗鼓相当的功业。可惜李世民命运不济,一生三次封禅而未成。第一次是在贞观五年,赵王李孝恭趁新年之际率各州朝集使请求封禅,媚娘的父亲武士彟也极力推动,最终却因为魏徵的反对而停止;第二次在贞观十五年,本已经正式下诏筹备,却因为李承乾、李泰之争和对薛延陀用兵而夭折;第三次是贞观二十一年,又赶上对高丽用兵不利,加之李世民服用丹药病情加重,力不从心只能放弃。最终这位千古一帝带着无缘泰山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而现在,他的继承者李治将要完成这个夙愿,把大唐推向巅峰,并在青史中留下闪亮的一笔!

    封祀坛之上并列三个牌位,正中者乃是昊天上帝,左右配飨者是高祖、太宗皇帝。司仪官高声朗读册文,李治在文武百官敬仰的目光中向天帝献上祭礼、洒下祭酒。他终于领略到了帝王的至高荣耀,父皇梦寐以求之事终于在他手中办成了,此刻他心情无比激动。不过坛下百官却觉得有些美中不足——皇帝气色不是很好,或许是久病方愈又在寒冷天气下辛劳赶路之故,李治的神态总给人一种疲惫的感觉。在他之后亚献李元礼、终献刘祥道相继奉上祭礼,在喧天的鼓乐和“万岁”声中,典礼圆满结束。

    离开祭坛用过御膳,李治率文武百官攀登泰山。泰岳虽不是天下最高的山,但气势磅礴、凛然巍峨,被历代帝王所崇拜,因而吞西华、压南衡、驾中嵩、轶北恒,为群山之最。这是向天靠近,是一次光荣的朝圣,皇帝、皇后都没有乘舆,和普通人一样徒步攀登,整个过程大家不言不语,笼罩在一片神圣的气氛中。来至山顶已将近傍晚,二圣只草草观赏了历代碑铭便入大帐休息。

    正月初二日,献匮祈福。泰山顶上同样设有一座祭坛,广五丈、高九尺、四出陛,名曰“登封坛”。李治再度登坛祭拜上帝,并埋下金匮、玉匮——金匮内藏玉册,写着皇帝祭奠祖先的文字;玉匮内藏玉牒,写着皇帝祈求上苍的愿望。两匮皆长一尺三寸,以金绳缠绕,又用金泥密封,埋于山顶之上,以青、黄、赤、白、黑五色土埋藏,并铺上石头砂土。

    虽说玉牒是皇帝的隐私,秘不示人,但从古至今皇帝的心愿都差不多,无外乎天下太平、国祚绵长、长生不老、子孙兴旺,未知李治的玉册是否会多一条“与皇后夫妇和谐”呢?眼见玉匮已埋葬山间踪迹难觅,李治和媚娘转而远眺,四方原野尽收目下,六合八荒尽在掌握,胸中涌起无尽傲然……

    但眺望不了多久就要匆忙下山,因为转天还有第三项祭祀要做,这也是这次封禅最与众不同之处。

    正月初三,禅地大典。这第三座祭坛设在泰岳附属的社首山上,名曰“降禅坛”,与登封坛规制相似,不同之处是正方形,应“天圆地方”之说。坛上同样设有三个牌位,正中是皇地祇神,左右配飨者是太穆皇后、文德皇后,仍是李治首先登坛献祭,而当他降阶后甬道上突然奔来两列宦官,迅速支起两道帷幔——皇后登场啦!

    礼法森严,内外有别,皇后不是臣下可以随便窥视的,所以要用幔帐隔挡。可如果这场献祭只是自娱自乐,没人看得见,那还有什么意趣,又何以彰显皇后的功绩?因而这两道帷幔是薄纱制成的,群臣可以隐约看见里面的情形。

    应该穿什么礼服呢?不知道,因为从没有女人参与封禅的先例,也就无可参照。媚娘选择了朝会使用的袆衣,不同的是她在青衫之外披了一件大氅,这件衣服是用各种鸟儿的羽毛织就的,五颜六色绚丽夺目;而她的头饰除了璎珞、玳瑁、翡翠、宝石等钗簪以及十二玉杆外,还在额头中央加了一颗硕大的珍珠,光华夺目、熠熠生辉。这使她成为阳光下万人瞩目的焦点,相较略显疲乏、中规中矩的皇帝,似乎她这个亚献才是今天的主角。

    当然,参加祭祀的非皇后一人,还有诸多命妇,淮南公主、千金公主、常乐公主、赵国太妃、曹国太妃、城阳公主、遂安公主、临川公主、徐王妃、韩王妃、彭王妃、徐婕妤、杨婕妤、魏国夫人……罗衫叠翠,云鬓流霜,瑰姿艳逸,仪静体闲,这些女人如百鸟朝凤般烘托着靓丽的皇后,缓缓走上降禅坛。

    媚娘已在脑海中默默演练过许多次,但她为皇地祇献上祭礼那一刻还是不免忐忑。虽然她在亲蚕礼上展现过自己的风采,可那与封禅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这次不再仅是女人的典礼,还是天地之间最光荣的仪式,此刻她是这世界上最接近神明的人!

    为了与皇后相配,倡仪、读册、奉祭乃至伴乐、歌唱者全是翩翩女子,可说是轻歌曼舞、花团锦簇。媚娘带着无尽的满足感缓缓走下祭坛,而紧随其后的是终献越国太妃——越国太妃便是昔日燕贤妃,越王李贞之母。

    行至坛下默默站定,媚娘才发觉情形不对。虽然隔着帷幔,她依旧能感觉到外面群臣的反应。那些文武大臣在窃笑,笑这群女人不知天高地厚,笑这种创新不伦不类,笑这场神圣的典礼被皇后亵渎了。

    笑吧!任凭你们笑吧!媚娘毫不在意——反正我做了。我是有史以来唯一主持亚献的皇后,已经拥有与皇帝并尊的地位,我是曾经沟通神明的人!

    持续三天的封禅结束了,李治即将离开泰岳之际收到了一份特殊的贺礼。这是一首诗,写在粗糙的黄麻纸上,从遥远的剑南帯荩ń袼拇ㄎ鞑┒矗缆仿ぜ妇荩彼〖枘训酱锢钪问种惺币延行┢扑稹<幢闳绱髓Σ谎阼ぃ馐资示溏怖龌馈⒆旨d烊黯列悖す庑┤兆尤撼冀椎乃惺4耸庠弧对趲‘州遥叙封禅》,作者便是昔日宰相李义府。

    天齐标巨镇,日观启崇期。岧峣临渤澥,隐嶙控河沂。

    眺迥分吴乘,凌高属汉祠。建岳诚为长,升功谅在兹。

    帝猷符广运,玄范畅文思。飞声总地络,腾化抚乾维。

    瑞策开珍凤,祯图荐宝龟。创封超昔夏,修禅掩前姬。

    触网沦幽裔,乘徼限明时。周南昔已叹,邛西今复悲。

    不得不佩服李义府的才华,哪怕远在偏僻蛮荒的流放地,他依旧在脑海中构想出了封禅的宏大场面——日照泰岳,天子登临,金坛闪耀,万国共仰。他描述了一个美丽盛世,也歌颂了天子的弘德。只要看过这首诗,再厌恶李义府的人也会动容,相信这个笑里藏刀的奸臣在茅蓬野蒿间运笔书写的那一刻,他对大唐王朝的忠诚和热爱绝对是发自肺腑的!

    当然,诗的最后他也怆然写道:“触网沦幽裔,乘徼限明时。周南昔已叹,邛西今复悲。”他真诚地表达了悔恨之意,希望皇帝能垂怜,哪怕不再入仕途,回家当个平头百姓也好啊。可事到如今哀恳已无法挽回,李治反复诵读两遍,不住感叹:“其人可憎,其才难得啊!”说罢扬手一抛。媚娘也没有再为李义府说半句好话,只是怅然望着那张轻飘飘的黄纸随风而去,如枯叶般消失在泰岳的崇山峻岭间……

    诸礼已毕,休息一日。正月初五李治登临事先备好的朝觐台,接受百官朝贺,宣布众文武三品以上者赐爵一等,四品以下者升官一阶,据说这决定是皇后促成的。如果说媚娘参与禅礼还让百官窃笑的话,那么听到这赏赐大家真是开怀大笑了。所有人都得到实惠,大家扪心自问——有这样一位皇后参与朝政,又有什么不好呢?

    李治还决定为纪念这次盛举再次改元,改麟德三年为乾封元年,大赦天下,宴饮七天,但是流放边地之徒皆不在大赦之列!

    消息几经辗转传到帯荩崩钜甯弥约翰辉诖笊庵惺保战ニソ叩纳砬惺懿蛔≌饩薮蟠蚧鳎侨惶钡乖谄评玫拿┥嶂小J凳虑笫堑厮担撬ㄗ衾钪味峄鼗嗜ā⒋蚱乒芈ぶ畛嫉穆⒍希撬鞒至恕缎帐下肌返闹匦蓿贫凭傥奘鹤遄拥艽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