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第3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越是如此,越是让卢象升心里决定,将李子霄拉回到朝廷这边,让他为朝廷效力。

    “李将军,这是我写给圣上的奏折,有关这一战的详细情况全在里面,你不妨看一看。”

    南撤的路上,卢象升找到李子霄,递给他一份刚写完的奏折。

    “我可以看吗?”

    “当然可以,本官将李大人这一次重创鞑子,歼灭鞑子至少四千余人的战绩,并且救出我和手下一千六百余将士,全都一五一十的写在里面了。”

    卢象升说话的时候,李子霄已经开始阅读卢象升奏折里的内容。

    卢象升在上报崇祯的奏折内,确实如实的汇报了白龙军和鞑子的这一战,并且告了高起潜一状。

    但是很奇怪的,卢象升在奏折里,竟然丝毫没提他们俘虏多铎和孔有德的事情。

    李子霄看向卢象升,将奏折递还给他,微微一笑说道:“卢大人都猜到了。”

    听到李子霄这么说,卢象升在心里一叹,就知道他的猜测没错,李子霄果然没打算将多铎交给朝廷。

    “李大人这一路对卢某暗示的已经够多了,本官要是再猜不到,那就白活了。”

    “既然卢大人想知道,那今天李某也就和大人开诚布公了,孔有德那奸贼,卢大人可以带走,算是李某送给大人的礼物。

    至于多铎此人,李某还有用,不能交给大人,我的兄弟还在多尔衮手里,要想救出他们,就只能用多铎交换。”

    李子霄对卢象升说道。

    “恐怕还有一层原因,李大人没说出来,李大人是怕将多铎送到朝廷,很快他就会安全无恙的回到鞑子那里吧!”

    李子霄听到卢象升的话后,不由得看向他,脸上露出苦笑,说道:“果然瞒不过卢大人,没错,李某确实有此顾虑。

    卢大人难道认为李某的顾虑错了吗?你看看现在朝廷里那些官老爷,一个个都是什么德行,下官也就不想说了。

    与其将多铎交给朝廷,下官还不如去给多尔衮做笔交易,救出我们被俘将领的同时,还能从鞑子手里救出不少被劫掠的百姓。”

    “看样子李大人是心意已决了,也罢,本官会在随后的奏折中,加入你们俘虏孔有德的过程,至于多铎,就当从没见过吧。”

    李子霄没想到卢象升会这么轻易认同李子霄的做法,甚至还要帮他隐瞒,让李子霄奇怪的看了他一眼。

    其实李子霄当然感受得到,卢象升对他的拉拢之意,李子霄也知道卢象升此时已经搞清楚了,他以及手下人马的真正来历。

    但卢象升并没有因此疏远李子霄,反而对他的拉拢之意更明显了,这也正符合李子霄的本意。

    此时他还没想再次造反,依附于朝廷是他的既定政策,而卢象升也是他中意的,在朝廷中的靠山。

    而且卢象升是聪明人,李子霄发现和聪明人交流,就是方便。

    卢象升同样感受到了李子霄的诚意,李子霄大方的将孔有德交给他,就是最好的证明。

    卢象升看得出,李子霄此时并无叛逆之心,而且还是难得的人才,手下有一群精兵悍将,这就行了。

    只要不反叛大明,对于李子霄以前其他的,卢象升都可有既往不咎,这就是卢象升的胸襟。

    (本章完)

第341章 君臣() 
341解惑

    (今天的章节奉上,求求收藏订阅了!!)

    崇祯十二年(1639年)一月初三,多尔衮率先的鞑子正是离开河北之地,东进进入山东,而他们走的正是临清州一带路线。

    这一路上,腥风血雨,东进的多尔衮,将心中的怒火,全都发泄到了沿途大明百姓的身上。

    不管是杀起官兵还是普通百姓,他们都不会手软,不光对老弱病孺下手了,就算是青壮年男女,他们也不会放过的。

    正是多尔衮说的那样,他要是救不回多铎,他就让这片大地血流成河,尸骨如山,造出极大的轰动。

    等多尔衮途径临清州时,他们当然发现了被李子霄他们遗弃的营地,被鞑子们发现了。

    同时,在这处空空如也的空营地里,李子霄还给多尔衮一份大礼。

    “什么?这里之前驻扎过一支人数不小的明军,你们怎么就没探查到,干什么吃的。”

    多尔衮此时看到李子霄他们故意留下的这座空大营,脸色微变,对手下将领呵斥道。

    与此同时,多尔衮心里猛然生出一股直觉。

    或许一支藏匿在这里的,这支明军对手,就正是之前李子霄率领偷袭他们的那一只了。

    当多尔衮看到,空荡荡的大营中,竟然还矗立两根旗帜,一根是‘明’字旗,一根是李子霄的‘李’字帅旗。

    而且这根‘李’字帅旗还是白龙镶边的,阿巴泰和豪格对于这两面旗帜。

    绝对不陌生,李子霄就是要多尔衮他们知道,这是他们留下的营地。

    而且李子霄更是亲笔写了一封给多尔衮的信,就挂在那杆‘李’字帅旗上,目的就是为了让多尔衮看到。

    “王爷,这是从那杆‘李’字帅旗上摘下了的一封信,请您过目。”

    很快,一个鞑子兵就拿着一封信,跑到了多尔衮跟前,递给他。

    “可恶,果然如此,这里之前竟然还真是那支该死明军的营地,多铎和孔有德果然是被那个姓李的明将俘虏了。

    咱们来晚了,派出去的斥候,都是干什么吃的,为什么之前就没能发现这里呢!”

    多尔衮看完李子霄留下的信件后,大发雷霆,怒声吼道。

    “这个李子霄竟然要用多铎和咱们交换人质,这倒是个好消息。”

    阿巴泰在接过李子霄留下的信件后,看完了高兴的说道。

    多尔衮此时在心里也是长长松了一口气,脸色没有那么难看,显然对于这个消息也很高兴。

    ………………………………………………

    而这个时候的李子霄和卢象升,已经率部南撤到了聊城一带,才停了下来。

    这个时候,李子霄和卢象升就不担心,鞑子会追上他们了,随后李子霄下令扎营休整,向周围百姓采购了一些猪羊,犒劳全军。

    这一日,李子霄设宴,犒劳将士们,卢象升坐在李子霄身边,问出了他许多疑惑。

    “本官有一事不明,望李大人能为本官解惑!”

    卢象升的话,犹如一声响鼓,在李子霄的耳边敲响,李子霄的心顿时有些紧绷了起来。

    李子霄缓缓放下了手中的猪蹄,尽量用平静的心情说道:“卢大人请下问,下官必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卢象升点点头,缓缓说道:“你乃朝廷任命的游击将军,按说手下顶多掌握三千人马。

    可本官现在却从你手下,看到了多达四五千人,这还是李大人数战之后的结果,也就是说,之前李大人手里的人马估计更多。

    李大人能否告诉本官,那些多出来的士卒,都是从哪里来的呢?

    这点很重要,你现在最后和本官说清楚,本官为你想出应对之策。

    要不然等圣上收到我的奏章,知道了你立下的战功,你的一切都会被圣上知道,这些也统统瞒不住。

    等你进朝廷立功受奖的时候,如果有心人抓住你这件事,大做文章,估计会对你很不利。”

    当李子霄听到卢象升说出这句话时,李子霄就知道,他一直以来困扰着他最大的问题,终于还是到来了。

    而这个问题要是不处理好,到时候别说上京城,接受朝廷的立功受奖了,恐怕被立马被一些大臣弹劾,到会给他带来不小的麻烦。

    不过,李子霄心里也是有着一丝底气的,抬起头来看向卢象升不慌不忙的,说道:“下官就先谢谢卢大人了。

    下官的这些屯军是多了点,但下官也是没有办法,只因年前河南一带粮食歉收。

    开封府凤阳府等地无数流民,在有心人的煽动下,拼命涌往永城,一时间小小的永城县竟然聚集了六七万流民。

    而当时归德府粮库已空,已无力赈灾,如果继续让情况糜烂下去,这些流民保不住要闹出大乱子。

    下官只要想办法,将这些流民在永城县进行安置,最后不得挑选其中数千精壮编入军户。

    下官最后努力化解了这次流民的危机,没有开口向朝廷要一份钱粮,下官只能说尽力了,就算到时候朝廷责怪,下官也问心无愧。”

    “哦!原来如此,倒也是个好办法!”卢象升平静的说道。

    卢象升不是蠢人,一听就明白了,李子霄这番话半真半假,但卢象升不得不承认,李子霄这种办法,也不失为解决流民暴动的办法之一。

    卢象升记得,在宋朝的时候,每当遭到什么天灾人祸时,朝廷害怕那些流民造反。

    就会从那些流民中,挑选精壮,尽数编入厢军。

    这样的话,那些只剩下老弱病残的流民,就是想做什么,也是有心无力,朝廷自然也就不用害怕他们造反了。

    虽然李子霄只是介绍了一下大概,但卢象升也能想象得出,当时永城县内紧张的气氛。

    六七万没吃没喝的流民,聚集在不大的永城县境内,那简直就是一个随时会爆炸的火药桶啊!

    而且期间还有乱军,在流民中煽动挑拨。

    当时李子霄的焦虑心情可想而知,出此下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个理由说到哪都行得通。

    李子霄的这个回答,让卢象升还算满意,到时候卢象升回到朝廷,也有办法堵住一些人的嘴。

    不过卢象升却还有一个疑问。

    他接着问道:“不过本官观你这些士卒,训练有素,看起来久经战阵,可不像是没见过血的样子,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李子霄闻言,苦笑道:“大人有所不知,下官前些日子,在保定府一处叫马官营的地方,曾与鞑子血战了一场。

    几日前,更是带手下将士在顺德府和鞑子打了一仗,保住了顺德府,然后才东进遇上卢大人被鞑子围困在贾庄,才出手相助的。”

    “哦?之前李大人已经和鞑子遭遇过两次了?战炽如何?”

    一听李子霄已经和鞑子兵打了两场,卢象升的兴趣就来了,连忙追问当时的战况。

    “还好,当时下官率麾下八千士卒,保定府马官营一带,与三千兵马鞑子血战了一场,将其全歼,斩获了三千余鞑子首级,逃走者无几。

    第二次,我率三千士卒支援顺德府,与城外七千多鞑子激战一日,最后歼灭鞑子两千余人。”李子霄语气平静。

    “什么?两战斩获鞑子近五千余首级!”

    这下整个大帐都沸腾起来,就算是卢象升也被震惊得站了起来。

    他伸出手指着李子霄,不可置信的问道:“此话当真,李大人你可知谎报军情,乃是大罪啊!”

    李子霄也站了起来肃然道:“卢大人明鉴,下官绝不敢欺瞒朝廷与大人。

    马官营一战我们斩获的三千鞑子首级,目前还在我军中,已经命人将他们用石灰腌制,加上现在天寒地冻,保存的还算完好。

    至于顺德那一战,最后我用那些鞑子的尸体,换回了上万被鞑子俘获的大明百姓。

    况且顺德知府与顺德兵马守备,应该已经亲笔书写了报捷奏章,上报了兵部,相信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