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t (1)-第4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现在为什么不能接受租地的方式,首先这片地是我们政府与移民一起到达的。为了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每一股势力都会做出自己的尝试。作为政府,我们要做的很简单,这块土地上的一切都必须在政府的管制之下,这是政府的选择。作为私人资本,他们的态度就和我们不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被到处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砍头的危险。”

    韦泽的声音清亮,态度从容。周围的省委干部们被这种自信从容的态度所吸引,都听了进去。除了记录员的钢笔在纸上划过的声音,会议室里面鸦雀无声。

    “在政府职能强化到一定程度之前,我不会同意土地租赁。当然了,这不等于说我就永远赞同国家管控一切,因为国营企业也有国营企业的问题,人浮于事,分配的制度很多时候因为政策问题,未必就那么合理。但是政府的监控不能弱化,一旦政府的监控弱化,就会出现国营企业内部出现硕鼠集团,他们会疯狂的把国营企业变成他们自己的捞钱机器,吃着国家的饭,败着国家的产业,把这些东西想法设法的捞到他们口袋里面。这种人一定会出现,而且我也绝对不会放过!”韦泽描述着他很了解的事务,虽然语气里面饱含了嘲讽,但是却远没有到恐惧的地步。

    只是这种描述听在广东省省委的耳朵里面,大家的脸色都微妙的发生着变化。

    “既然都督不同意,那这件事可以往后再推。”庞聪聪答道,说的爽快,但是庞聪聪的脸色也不是很好看。

    韦泽也不想现在就说那么多,历史早就证明了这些管理上的问题一定会出现,只要是资本营运的社会制度,在出现工业企业的同时,这些难题就开始诞生发展。他笑道:“我这次来呢也主要是看看广州的城市建设到底怎么样了。现在要建设的城市这么多,广州是最有经验的,这些团队可是要拿出他们的经验和教训,更要在人员上支援其他城市。我们对大家可是非常有信心。”

    提到了广州的城市建设,庞聪聪他们的脸色都好看了不少,建起这样的一座新城,对大家来说真的极有成就感。

    白天很快过去,晚上大家吃完了饭,庞聪聪自豪的说道:“陛下,晚上到铁塔上看风景更好。”

    “那就请庞省长前面带路喽!”韦泽大方的接受了庞聪聪的邀请。

    一到了省委的院子里面,左宗棠就傻了眼。他见识过电灯,但是他却没想到铁塔上布满电灯之后会是那么壮丽,那么璀璨。整座塔都在闪闪发光,夜空中的星星与之相比也黯然失色。当目光落到那座铁塔上之后就再也无法离开,那是如此梦幻,又是如此的真实。

    亲自攀登的时候左宗棠才发现,这些灯不算多,纵向每隔四五米才有一盏灯,横向虽然近些,也得有一米多距离。可在夜色中,远远看出这座铁塔通体都在闪烁着美丽的光芒。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韦泽笑道。

    这话虽然是用了古诗,与当下的情况又极为贴切,大家纷纷点头赞赏。的确,随着越爬越高,整个广州城的夜景逐渐出现在大家眼前。一条条的街道上都有路灯,每个小区也都有灯火。白天看倒也未必有这么醒目,可夜色掩盖了房屋的普通外型,只能看到璀璨灯火的时候,所有人都真正感受到了其中有些惊心动魄的美感。就算是把天河搬到地面上来,也没有这样的感受。

    左宗棠屏息凝神的观看着,他从来不知道一座夜色中的城市竟然能有如此魅力。每一点灯火都意味着一个家庭,而这个城市中有着数以十万计的家庭,上百万的人口。在数十米的高空居高临下,令左宗棠无言以对。

    而已经到了塔顶的韦泽哈哈大笑,他背着手慨声念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左宗棠读过辛弃疾的词,他也知道那是描述南宋时期临安繁华的诗词。听韦泽念出之后,左宗棠发现自己竟然找不到比这更合适的形容当前美景的诗词来。

    “都督做的好诗啊!记下来,记下来!”庞聪聪凑趣道。

    韦泽摇摇手,“这是南宋的辛弃疾的青玉案,可不是我做的。”

    左宗棠早就怀疑韦泽的出身了,从情报上来讲,这位从百色走出来的男子没有任何功名,更没有读书的记录。韦泽或许认字,可他所展现出来的对诗词对历史掌故的程度,只可能是自幼就饱读诗书。如果没有良好的教育,没有反复诵读品味诗词的经历,没有任何可能在看到景色的时候就背诵出最适合当下局面的一段来。

    青玉案的后半段是,“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与前一段激进奢华的风景相比,后半段才格外显出了孤高之意。若是简单的只会背这首词,那定然会忍不住全部背诵。但是韦泽却提都不提与眼前风景毫无关系的这段,可见他不是不知道,而是很清楚这段说出来只会大煞风景。这群高官里面可只有庞聪聪一个女性啊!

    韦泽越是个真正的文化人,左宗棠就越是高兴,心甘情愿为一个泥腿子效力的确超出了左宗棠的承受范围。可韦泽的学问到底从哪里而来,左宗棠对此越来越有兴趣了。r1058

第162章 北伐前奏 3() 
热门推荐:、 、 、 、 、 、 、

    “都督,我也不支持私人租地,但是大家谈起这能够剩下来都少功夫,我却辩不过大家。”王明山送韦泽回住处之后没有走,而是留在韦泽的住处谈起了工作。

    “左宗棠同志,给王明山同志倒水!”韦泽招呼道。

    “这就是那个左宗棠么?”王明山听了韦泽变相的介绍,忍不住惊讶的问道。

    “我就是楚军头子左宗棠。”左宗棠爽快的答道。跟了韦泽这么久,他的脸皮也有快速增厚的迹象。或者说左宗棠慢慢的把满清看成自己的前雇主,他已经把自己与前雇主做了彻底的切割。

    左宗棠这么朗利,王明山也没有什么好说了。广东省委书记揪着左宗棠的过去不放,这实在不是干工作的模样。

    三杯茶倒上,三个人坐在桌边。警卫员在门外看守,也不怕任何任何人偷听。韦泽从容的问道:“你觉得这里面有什么问题?”

    王明山答道:“都督白天说的一点都没错,土地租借给私人之后,他们想的是怎么赚钱,可不会是怎么经营种植园。这帮人懂种植么?这帮人动经营么?他们还是做着地主梦,觉得自己有这么一大块地就心满意足。我真不觉得他们会好好的经营。”

    这还是对地主们的彻底否定,左宗棠听多了此类的发言,倒也没有那么强烈的反应。等王明山说完,左宗棠忍不住问道:“地方上的同志也可以定时收税么!那帮人经营不下去,破产而已。”

    “破产之后呢?”王明山问。

    “呃?”左宗棠一时没有明白王明山的意思。

    “个人破产,他们不会觉得自己有错,定然是觉得政府对他们太苛责。而政府原本的目的是要提高种植园的产量,罚了这笔钱之后能如何?还是要继续搞种植园。而这时间就浪费掉了。所以都督说的没错,宁肯政府先把种植园搞起来,然后再租给个人管理经营。至少秩序建立起来了,管理也容易得多。”王明山坦然说道。

    韦泽有点无语,如果单纯的这么处理,岂不是政府花费巨大力量建成种植园,最后让租用者们各自获利。这也是很扯淡的一种营运模式。不过韦泽相信这并非是王明山的真正本心,而是王明山对直接租给土地的担心。至少韦泽希望自己没有看错王明山。

    左宗棠倒是没有韦泽这么沉稳,他根本不用考虑用人问题,所以左宗棠直白的讲到:“这又牵扯到一个资本营运的问题。国家前期投入那么多,怎么收税,怎么核算前期的投入成本。这都是问题。”

    王明山毫不犹豫的与左宗棠争辩起来,“前期投入可以按照折价来算,现在的核心是种植园若是建不成,国家对物资的估算就全打了水漂。连种植园都没有,何谈税收之说?”

    毕竟是负责实际工作的省委书记,王明山很轻松的就占据了上风。左宗棠可没想到自己被一个三十多岁的毛头小子这么驳斥,但是王明山的确抓到了重点,新政府要的是产出与产量,没有产出没有产量,其他的一切都谈无可谈。

    左宗棠看了韦泽一眼,他原本不理解广东省委书记为何是这么年轻的一个人,现在他竟然有点理解了。光复党的高级干部还真的不是白给的,至少嘴上不白给。

    韦泽此时能理解左宗棠的不爽,但是他更高兴于自己对王明山的安排是正确的。韦泽对左宗棠笑道:“左宗棠同志,做人做事的要点不是有上限,而是有底线。所谓有底线,就是大家知道自己的不足。人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在前,知彼在后。若是不知己,所有的基础都没有了。”

    左宗棠第一次听到韦泽如此称赞一位干部,哪怕韦泽是用非常含蓄的手段,采用与左宗棠交谈的方式来对王明山做出称赞。他愣了愣,开始品味韦泽的话。

    韦泽没有玩高深,他继续说道:“就如一个木桶,在木桶所处的形态稳定之后,决定木桶里面能装多少水的不是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最短的那块木板。当然,更糟糕的是有人连木桶是用来盛水的本质都忘记了,那其他再也没有讨论的必要。”

    这话浅显直白,左宗棠完全能理解。不过他眉头微皱,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租地也未尝不是一个解决的办法。

    王明山并没有因为韦泽的称赞而高兴,他说道:“都督,现在不少同志的想法和以前不太一样,大家开始有点怕苦怕累了。”

    “我知道了。”韦泽点头答道。其实庞聪聪提出租地的建议之后,韦泽就明显能够感觉到这种变化,自己种地得多累啊,如果能够把土地租给别人种植,自己靠收租过活,那的确是非常轻松的选择。地主们或许还会面临佃农抗租的问题,拥有绝对优势的国家连这等担心都不强烈。谁能与全副武装的正规军作战,更不用说这支正规军是战无不胜的光复军。

    韦泽最反对的恰恰就是这种思维,“自力更生,丰衣足食”是新中国崛起的基础,那时候新中国内外交困,还不是靠自己奠定了基础,解决了问题么?现在中国甚至能够国内压力国外消化,比起韦泽所知的困境不知道好出去多少。或许就是因为这样,大家反倒期待更轻松的解决办法。

    “都督,你要不要和同志们说一下?”王明山试探着问道。他作为省委书记,承担的压力极大。自己开辟,那种辛苦是可以看到,可以想到,可以通过以往的经验估算出来的。把这些困难交给别人来做,至少表面上看着政府只需管理的严点就行,所有的困难都不复存在。选择走最困难的道路,那是需要强有力的号召力才能办到的事情。王明山有巨大的职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