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t (1)-第6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中国面对的核心问题是社会制度在发生变化,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以空前的速度在被粉碎。这是都督反复强调过很多次的事情。”说完这个,李维斯想起了什么,他放下教鞭,转身对部长们说道:“都督说过很多话,我觉得都是至理名言。其中有段话是这么讲的,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是人生的三个难题。社会发展也是这样的,我们要知道我们从什么阶段来,我们现在处于一个什么位置,我们将来要往哪里去。如果搞不清楚这三点,我们的工作就很容易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所以深刻学习都督所讲的纲领和指导意见。非常有助于我们解决这种定位不准的问题。”

    说完这些之后,李维斯再扫视了一圈各个部长,看他们的确在认真的听。李维斯这才继续讲了下去。

    “都督说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制度一定会被以社会交易为核心的工业制度取代,一定会被资本营运的模式而摧毁。所有生产者生产的目的都不是为了自己使用,而是要把产品在社会上进行销售。销售之后换取的钱,用来维持生活,并且让自己得到发展。这无关善恶,也无关个人好恶。而是想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就必须让人民从小农经济进入工业化时代。就如城市不太愿意从城市周围购买粮食并不是城里人良心丧尽,对周边的地区不重视。而是城市本身就有这么多的选择,从遥远的地方运进来粮食,因为数量大,均摊到每一斤粮食上的时候,这个成本其实未必就比在城市周边购买来的更贵。即便是贵也贵的非常有限,这点差价完全在城市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

    这些话中很大一部分都不是李维斯原创的,如果军队方面对缔造者韦泽早就五体投地的话,这些年,特别是最近五六年,民政部门也彻底服了。很多事情让他们自己感到疑惑不解的时候,高高在上,被认为居于大内的韦泽仿佛进行过详细调查般把这些新动向的起因、经过、结果弄得一清二楚。特别是对整体趋势的预测,更是犹如能掐会算。

    在光复军中一直有种大家都不敢公开说,却又忍不住不得不说的说法。大家不太信神鬼,但是真的相信韦泽是某种神灵下凡。对这种事情的坚持程度大概与坚信祖宗神灵的程度有的一拼。甚至是光复军里面的无神论者,都不反对这种观点。只是限于民朝的无神论本质,以及光复党的唯物主义立场,大家不能公开这么宣称而已。

    现在听着李维斯这么大肆把韦泽提出的观点拿出来用,部长们也只能这么听着。实际上当韦泽说话的时候,大家也只能以听为主。至于李维斯么,在李维斯如此忠于韦泽立场的时候,说什么都不合适。

    李维斯需要的也就是这种效果,在把忠于韦泽的态度亮明之后,李维斯继续说道:“四五计划的核心是强化义务教育,也就是把人民纳入到现代工业社会里面来。所以我们近期的工作要以此为唯一核心。这次粮价的问题是一个危机,也是一个契机。关键是看怎么解决它。我是认为,这次需要以更灵活的粮食销售模式为解决思路。同志们怎么看?”

    话音落了没多久,门外有人就开口了,“我说老李啊,你开口都督,闭口都督。问题是你根本就没真的学到都督的核心啊。粮价问题怎么怎么解决,只有一个办法,当现在卖粮难的地方亩产增加两倍,从接近三百斤到八百斤靠上,所有卖粮难的问题都解决了。那帮种地种的糟糕的人,自动退出了种田的行列,剩下的都是优秀的种粮大户,这问题一定能解决。”

    这话说的响亮,内容很有冲击力,不过对李维斯的态度可实在是不够尊重。所有人都转头看向门口,却发现出现在门口的居然是韦昌荣。

第101章 吃饭问题的晋级(三)() 
如果韦泽只是一个单纯的皇帝,中华民朝现在这种拼着王朝外衣的共和制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营运下去的。但是皇帝韦泽同志领导的中华民朝却稳如泰山,因为韦泽并非是一个身为皇帝的寡人。

    如果是封建王朝,韦昌荣这种人一定是会重点防范的。韦泽的亲侄子,开国大功臣,掌握着人事部大权,等于是旧时的吏部尚书。这种职权和地位无疑有着篡位的绝佳条件。即便是韦昌荣本人毫无篡位的意思,只要他坐在这个位置上,有着如此影响力,他也注定是皇帝最忌惮的人物。

    但是现实中却没有发生这等事,因为只要韦泽没有公开宣布要使用人大一号令赋予他个人的最高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所有的人都是光复党的一员,在光复党的党委决定体制下,韦泽的一票也只是一票。虽然现实问题是个现实问题,不过建立国家的制度和理念本身也是不容忽视的。韦泽是一票,韦昌荣也是一票。这种事情真没什么可讨论的。

    这样位高权重影响力庞大的韦昌荣公开抨击了李维斯的看法,可以说让李维斯很是下不来台。更何况韦昌荣的说法比他的做法更有冲击力。让粮食亩产增加两倍,从两百多斤变成八百斤,这听起来更像是笑话,而不是一种认真的建议。或许是这说法的不可信程度太高,所以一众部长们也很怀疑韦昌荣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如果抨击李维斯的理由是如此的荒诞不经,那大家也只能怀疑韦昌荣就是来砸场子的。

    李维斯的表情也阴晴不定,他也弄不清韦昌荣这到底是啥意思,这是真杠上了,还是来开玩笑的。更重要的是,韦昌荣的行动往往会被认为是代表着韦泽的真实想法,所以李维斯还真不敢把韦昌荣的话不当回事。也就是说,难道真的有亩产八百斤的可能么?

    韦昌荣这么一搅和,会议是肯定开不下去了。在诡异的气氛中,会议结束。韦昌荣也没有再多说什么,他请脸色难看的李维斯和他一起上车。两人先上车,车很快开到了江边。然后就上船。

    李维斯被韦昌荣给弄懵了,一路上他等着韦昌荣说话。直到上船之后,韦昌荣哑巴一样一言不发。所以李维斯停在船前面不肯上去,他以一副对立的态度问道:“你准备把我拉到哪里?”

    “当然是把你拉到亩产八百斤稻子和麦子的地方去。”韦昌荣老神在在的说道。

    这下,不仅李维斯觉得韦昌荣精神不正常,连两人的秘书和警卫员都目瞪口呆的看着韦昌荣。他们很怀疑是不是自己听错了,亩产八百斤,这是什么地,种的是什么稻子和麦子?

    李维斯被气乐了,他哈哈冷笑,“韦昌荣同志,我告诉你,绑架是违法的的!”

    “让你上船你就上船,绑架你还用我亲自出马?派几个人就够了。”韦昌荣边说边带头上了船。

    李维斯看韦昌荣真不像是开玩笑的样子,他思忖了片刻,还是上了船。若是韦昌荣真疯了,他李维斯把行为不能自理的韦昌荣一个人扔下,从任何道理上看,都不是加分的行动。

    过了长江,对面就有汽车接应。车上的时候李维斯再也不敢沉默了,他试探着问道:“老韦,难道真的有亩产八百斤的地方?”

    “我这不是正带着你往那里去么。”韦昌荣答道,“我这边也是我四叔刚给我讲的,让我带着你一起去。”

    车里面只有韦昌荣和李维斯两人,所以李维斯很怀疑韦昌荣是不是真疯了。亩茶八百斤,这怎么听都不靠谱。虽然韦昌荣把韦泽搬出来,可这也实在是不像话。要是真的亩产八百斤,一亩地就能顶三亩种。那就意味着本地粮食价格能低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亩产不高的地区周所以粮食价钱高,就是因为生产效率低。东北和北美一个人二百亩地,一亩地300斤。这就是6万斤粮食,亚洲的关内地区,一个人五亩地,一亩地三百斤,也就是1500斤。1500斤和6万斤比价格,这是天大的玩笑。

    沥青高速公路修的很好,汽车在上面跑的飞快。一个多小时之后,车队停下。迷惑的李维斯跟着韦昌荣到了一处用院墙和篱笆围着的地方。前来迎接的人在大门口等着,李维斯也是韦泽的亲戚,他一眼就认出来为首的两位,一位是韦震,一位是韦坤。都是韦泽的儿子。

    “大哥,舅舅,你们来了。”虽然年纪相错的太多,不过辈分可不能乱。李维斯和韦昌荣和韦泽等人互相之间都只是认为是同辈,可韦震与韦坤却不敢叫错。

    “你要叫韦部长,李zong理。”韦昌荣带着不高兴的表情纠正着。辈分这事情是他心中永远的疙瘩。没人提还好,有人提起,总是有些不爽。

    “韦部长好,李zong理好。”韦震和韦坤连忙纠正了说法。

    韦昌荣哼了一声,然后用年长者吓唬年少者的口吻说道:“你们给我听好啊,小子。你们敢骗我们,我就把你们拎到你们爹面前,当着他的面把你们的屁股打肿!”

    “大……,韦部长。陛下交代了,不许收割,你们来了之后亲自收割了给你们看!”韦震带着自豪的表情说道。

    韦昌荣看韦震如此有信心,他挥挥手,“你们前面带路。”

    李维斯被这种对话给骇住了,他再也不管之前怎么和韦昌荣怄气,他拽了拽韦昌荣的衣袖,低声问道:“昌荣,这真不是开玩笑么?都督……,都督他到底用了什么法术?”

    韦昌荣一脸无奈,“我也是第一次来,你问我,我问谁去啊?”

    两人跟着韦震和韦坤兄弟向里面走,这地方门脸看着没啥了不起的,可进去之后才发现护卫的颇为森严。有门岗要签命,有卫队牵着狼狗巡逻。绕过了外面的两圈树,越过了沟渠上搭着的简易预制板桥梁,然后好大的两片土地就出现在两人面前。韦昌荣还好些,他这辈子其实就没怎么种过地。懂事后没多久就开始练武,少年时代就投身打打杀杀的生活之中。李维斯好歹在家种过地,看着好大的两片土地,他整个人都呆住了。

    这个时代,土地上的稻麦种植密度并不高。原因很简单,按照传统的话来讲,“地力不足”。按照简化的农业技术用语,土地里面的水份,氮磷钾以及微量元素浓度不足以支持紧密种植。

    而这两大片土地上,无论是稻子还是麦子,都是以空前的密度进行种植。或者说,是按照21世纪的种植密度进行种植的。在这两片土地上,稻穗和麦穗之硕大,都是李维斯前所未见的。仅仅扫了一眼,李维斯大概就能估算出。搞不好亩产真有800斤呢。甚至不用脱粒和干燥,湿的稻子和麦子能超过800斤,这已经是骇人听闻的事情。更不用说这些梦里的局面居然真出现了。

    迈着仿佛有点梦游的步伐,李维斯向着田地深处走去。

第102章 吃饭问题的晋级(四)() 


第103章 吃饭问题的晋级(五)() 
一个人的悲痛很真实,但那也只是一个人的悲痛。中年技术人员的悲痛的确影响到了新式产粮试验区不少人的心情,却也仅此而已。韦昌荣与李维斯甚至懒得打听这人的姓名。坐着汽车返回南京的时候,天色已经晚了。两位民朝的高官讨论的与悲痛无关,而是这种试验田所代表的前景。

    “如果粮食产量如此疯涨,想来地方上的百姓收入或许会增加不少吧?”李维斯用一种比较怀疑的口吻说着他的观点。

    韦昌荣则微微摇头,“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