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t (1)-第7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评定的首要标准从来如此。能不能贯彻和执行中央的决议。其次,对一个通知的评定则是个人执行过程中有没有利用工作之便做些违反党纪、违政府纪律,甚至是违法的事情。说起来很简单,公事和私事。那么你们两个能不能说说,你们的矛盾到底在哪里?”

    韦秀山见韦泽都督把话说到这个程度,此时也没有山西其他干部在场,颇有些做和事老的意思。他就先说话了,“司马平同志利用黑煤窑拉帮结派,对于山西本地工作消极的很。”

    韦秀山先说话了,司马平立刻还击,“你是省长,行政工作本来就是你来负责。既然你说我对山西本地工作消极的很,那你又干了什么?说白了,咱们能靠的资金都是中央拨的财政款。咱们山西自己还能印钱不成?除了靠煤炭,咱们山西又能怎么办?要是说对工作消极,你韦秀山才是罪魁祸首!”

    “你身为省委书记,那些有决定权的事情哪样你没参与。从组织上讲,你才是拍板的那个人。到这会儿你想起省长负责政务了?你拉了那群人瞎决定的时候我不过是党委里面的一票,只是一票。”韦秀山也反唇相讥。

    “你该添的时候我难道没让你提案么?”司马平也毫不示弱。

    “你只是和你那帮人商量,实在是绕不过我这边的时候才不得不听听我的意见。能绕过我这边的时候,你什么时候真的把我的提案放在眼里……”

    以前两人若是吵起来,自然没有能够对他们之间是非做出判断的人。现在不同了,韦泽都督在这里主持公道,两人自然没了顾及。

    韦泽静静的听着两人的争执,心里面盘算着怎么解决。其实这就是个党政关系问题。理论上省委书记是一把手,省长是二把手。可实际上执行的时候就有个凸显的矛盾,省长作为行政第一人,职权范围上就是行政大拿。这就跟军队里面一样,政委负责的是政治工作,对军事主官有很大的权力,却不能干涉军事主官的决断。除非是制定计划的时候召开党委会议,那时候才能在党委会议上作出要求军事主官服从的计划。

    但是光复军的政委们都有相当的军事素养,这个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外行指挥内行。很多政委都是军事主官升上来的。单论作战指挥能力,政委们未必就比军事主官差。那些资历比较深的政委们往往能够有超过军事主官的实战能力。所以尊重政委的意见在光复军里面并不稀奇,甚至是很容易就被贯彻的制度。

    可是到了行政上,这种制度就有些问题了。第一个问题自然是书记和行政官员的地位和职责。军队里面政委也是要冲锋陷阵的,特别是关键的时刻,党员和团员组织攻坚部队的时候,带队的是政委。这种生死考验之下,人和人的关系很单纯。大家要么成为能够放心的把自己的背部交给对方的生死之交,要么就互相拖累的一起去死。

    党政党委就不是这回事,决定众多问题也不会导致谁去死。职权重叠和因为这种重叠导致的冲突就在所难免。官大一级压死人,在战场上还有个战后军事盘点的问题。可党政单位,想不出事情混日子容易得很。不管是司马平或者韦秀山都指责对方对工作消极。就算是两人都没说错,可山西也照样太平。治理天下最麻烦的就在于此。不出事情的时候就是很难让制度又听话又跑得快。

    韦泽稍稍走了走神,却被韦秀山的话给拖回了这场争论。“你就根本不重视基层的态度,我最近半年来一直在走基层,基层同志对于现在的情况并不满意。那些煤矿的好处都被……被有职务的同志控制了,基层同志什么都没得到……”

    “你胡说什么!这又不是坐地分赃的山大王,基层怎么都没得到了?难道盖住房的钱是天上掉的?”司马平气的脸通红,已经是大声嚷嚷道。

    韦泽看着两人如同斗鸡般的表情,突然心里面生出一种冲动,是不是干脆把两个人都给撤了再说。这种撕扯战实在是毫无意义,扯到最后也没抓住问题关键么。

    想可以这么想,韦泽知道自己也只能想想。把这两位撤掉之后换上来的人就一定能比这两人更能干,更有经验么?这个可不能保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直觉来说,百年的大树更加有价值,而百岁的人么?且不说人能不能活到一百岁,即便活到了那个年纪,真的不用指望百岁老人还真能发挥出什么能力来。这不是玄幻,百年功力所向无敌。现实中的人类身体和脑力可真的没有那么惊世骇俗。除了靠一代代的积累,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从这些更优秀的人才里面选拔出更优秀的人才。这才是百年树人的真正所指。

    所以一个普及教育的社会,一个向所有人民都开放的体系才能长盛不衰。满清被欧美打得满地找牙,不是因为欧美国家的道德更好,而是欧美能够培养出更多人才,并且向这些人才提供更多升迁的机会。所以韦泽可以有情绪,却不能情绪化的解决问题。

    “先不说这个。”韦泽终于开口说道。他一发话,两人都立刻听韦泽说话。

    “我说过很多次,必须有制度。如果没有制度,只是在这里对喷别人是坏人,别说喷几天,就是喷上几年也没用。山西有矛盾,我现在知道了。如果你们想让我解决,我能解决的办法大概就是把你们两个都撤了。让后派人来调查你们,看看你们的工作都有什么问题,都有什么成绩。经过一番仔细评定,最后才能做出个判断出来。”韦泽不想激化矛盾,所以就把他能采取的办法给抛了出来。

    这个办法把两人吓了一跳,他们都希望干掉对方,而不是同归于尽。不过都督现在发言了,不管两人多么害怕,他们都不敢立刻打断。于是两人只能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听韦泽继续说下去。

    韦泽继续说道:“我想你们两位同志都不想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那么山西的工作就按照制度来办,任何一件事都要有人负责。咱们搞三定,目的就是为了出事之后不至于一推二六五,谁都插手,都都不承担责任。你们现在要互相指责,我给你们先划个道,按照三定的规则,你们要批评的事情谁有责任?按照这个来说!”

    这话一说,两位省级干部都暂时沉默了。他们还真没这么考虑过问题,三定虽然有这个规定,不过山西保守,所以从三定的规矩倒也遵守了。只是双方都有自己的派系,立场对立之下就比较麻烦。

    韦秀山盘算着能否找到司马平到底有什么大问题可以被抓住,只要抓住一个就可以给司马平致命一击。可是想了想,他突然发现一件事,原来自己以前居然想错了太多。按照制度,他其实根本不需要向司马平做出那么多让步的。就如半年多前韦秀山借着司马平儿子司马继在南京撒野被拘留才向司马平发难。其实就算是不借用这件事,他本人也完全可以按照现在已经制定的制度来行事。

    走访基层,听取意见,然后拿到会议上讨论。得出结论,再去基层和同志们沟通,讲述清楚计划的内容,要点。整个流程就如韦秀山非常满意的关于公检法机关的住房问题一样,整个事情规划顺利,沟通中同志们自然能分辨好坏。虽然累了点,韦秀山发现这些基层同志已经开始对居住在哪些小区有了自己的想法。已经有空房的小区,同志们纷纷完成了搬家的事情。而等待其他小区房子建好的同志就是还在大院居住。

    令韦秀山意外的是,当公检法大院作为一个中转节点的时候,内部冲突大大降低。其实这种事情很容易理解,如果大家注定天长地久的住在一起,那些矛盾反倒是无从化解,只会愈演愈烈。当大家把这个大院当做向着更好方向前进的跳板,那短暂矛盾很容易即便没有消失,却不会引发更多问题。甚至只要大院负责这些事情的同志去调解一下,问题就能解决。

    从各个角度来看,韦秀山只要能够继续这么干下去,就可以轻松的夺回他的所有权限,把司马平变成一个只能通过党委会议来发表意见的省委书记。如果司马平愿意承担起责任来的话,他当然可以继续发号施令。不过任何一个问题出了事情,韦秀山抓住司马平的痛脚,就能把司马平置于死地。韦秀山其实根本不用采取这么绕远路的做法。

    有了这个认知,韦秀山突然觉得自己好傻好天真。

第230章 发酵(十五)() 
司马平和韦秀山都以工作为由选择脱离韦泽的视察队伍,韦泽不觉得有啥奇怪的。两人看来好像都明白了些什么,虽然这种顿悟一般带来的都是不怎么美好的结局,韦泽还是同意两位都回去处理工作。

    没有两位大头头出现,山西当地官员表现的更加活跃。此次视察山西的时候韦泽发现山西的局面其实比他想象的要好不少,当地人口,特别是农村人口远比想象的少。地方官员的解释是,“他们很多往大同以北和东北方向去了。”

    虽然山西号称保守,人民却一点都不是站桩型的存在。以往有走西口,现在走西口的局面更甚于历史。山西、陕西都往蒙古方向去,与陕西一比,山西还有去东北的选择。这些年东北的农业搞的真心不错。东北以及远东地区地广人稀,国家规划的新型农业模式下,一户能分200亩地。种地和畜牧都能让山西百姓过上好日子,那些有闯劲的年轻人一窝蜂的离开山地纵横的山西直奔广阔的世界。特别是农村青年,有人带头,他们自然愿意到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去谋生。

    人地矛盾解决之后,以中国农民的勤劳,生活水平大大提升几乎是一定的。所以韦泽想象中的贫瘠山西根本没出现,这不得不让韦泽有些自我反省。在韦泽的想象中,中国的问题很难解决。没想到韦泽太小看人民的主观能动性,只要国家能够提供广阔的土地上,只要国家坚持土地国有化制度,人民的自发性远比韦泽想象的更强。

    此次出行前,韦泽还听福建省委书记讲述了福建最近城市人口暴增,房产买卖一片红火的消息。现在的福建省长是以前的外交部长左志丹,所以左志丹还肯和韦泽说说实话。

    1868年开始,以中国干掉西班牙,收复吕宋为标志,大批福建人离开贫瘠的故土前往南海开拓。二十年过去了,那批人都挣了不少钱。当年二十几岁,三十几岁,甚至是四十岁的人口都觉得想回家。于是掀起了一场返回福建老家的热潮。

    在吕宋等地生产生活二十年,这些人再也受不了在贫瘠山区故乡居住。于是这些人短暂返乡之后,就跑到福建各个飞速扩张的城市买房,当起了城里人。如此多的钱进入了房市,引爆了福建城市的疯狂扩张。城市建设本身就能拉动经济暴涨,福建突然发现以前靠国家财政拨出才能勉强进行的城市扩张突然成了赚钱的大买卖。

    不仅是福建,广东,广西等最初前往南海的大省都出现了类似的局面。带着大量钱财返乡的人口都向生活更方便的城市聚集,他们自然希望自己的孩子再也不用土里刨食,而是踩在他们的肩头向社会更高阶层迈进。南方各省本以为这会导致城市人口暴增,失业暴增。没想到城市扩建本身就创造更多就业,工地上需要人,水电的设计,医院、学校、邮政、零售,这些部门对那些上过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