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桃家村种田轶事-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实话,比起镇上,如今的潘氏更愿意呆在桃家村,她对大宝没有隐瞒,慢慢说道:“你是我相公,如今我也不瞒你,我曾经想着回镇上陪着我爹娘,谁想嫁过来一年,最初的想法也动摇了,我竟然不想回去了。相公,你说我是不是不孝!我心里好矛盾啊,作为桃家的媳妇,我应该留在桃家村。守着婆家过日子,可是我又放心不下我爹娘,我大哥年纪轻轻就没了,我爹伤了心,落下病根,别看我爹整天迎来送往笑脸盈盈的,其实,他心中的痛我这个当闺女的最是清楚。”
  大宝对潘掌柜还是很有感情的,从他十三岁到悦来饭馆帮工,潘掌柜对他一直关心照顾。甚至还把自己的老生闺女嫁给他。这份情,大宝打心眼里感激,如今听完媳妇一席话,也感慨道:“你是我媳妇。你想些啥我都知道。成亲至今已经九个月了。我陪你的时间屈指可数……”
  大宝还没说完,潘氏就伸手轻轻捂住大宝的嘴,感激道:“相公别这么说。相公也是为了我爹才很少回家的,我不怪你,反而是真心的感激你,都说一个女婿半个儿,你这个女婿把儿子该干的事都干完了。我这个当媳妇的,照顾不了自己的相公,我这个当闺女的,更照顾不了自己的爹娘,我心里有愧啊!”
  大宝拍了拍潘氏的肩,安慰道:“这都是我该做的,岳父把你嫁我为妻,我就要承担起责任来,你放心,岳父虽然只有你一个闺女,但我这当女婿的保证不会让他老无所依。岳父不是在村口买了块山地吗?挑个吉日把院子盖起来,往后岳父和岳母都搬到桃家村来养老,离咱们近,也能时常照看着!”
  潘氏点头,把头埋到大宝怀里,热热的眼泪流了出来,嫁出去的闺女担忧孤独无依的爹娘,心中总有挥不去的愁苦,如今听道相公如此安排和保证,她心里的石头落地了,脸上更是喜泪交加。
  大宝把潘氏搂紧,轻轻拍着,喃喃道:“睡吧,别想太多,万事有我呢!”
  潘氏低泣着,大宝接着说道:“这次我在家多住几天,你只把必要的东西收拾收拾,其它的都留家里,往后咱还要经常回家。”感觉到怀里的人儿点头,大宝又安抚的拍了拍,不再说话。两人也不知道何时睡了过去,第一遍鸡鸣都没有听见,直到院外桃三爷哗啦哗啦的扫地声传来,大宝才猛地醒来,这个声音太熟悉了,从小听到大。潘氏也急急的穿衣起来,把屋里的水盆端出去,顺路去了后院。
  李氏对孙媳妇的晚起一点意见也没有,反而高兴的不得了,潘氏红着脸也不好解释,李氏大手一挥,道:“锅里有热水,洗洗去吧,洗完再给大宝舀盆水过去。”
  潘氏红着脸点头,小李氏和殷氏起来的比她早些,但是比起闻鸡起床的李氏刘氏和张氏,她们几个孙媳妇就算懒的了。潘氏洗漱完,给大宝端了盆温水过去,大宝正在扫院坝呢,桃三爷叼着空烟杆坐在屋檐下,笑眯眯的看着。
  大宝看见潘氏端水过来,指着一处台阶说道:“你先放那儿,我扫完了再来洗。”潘氏点头,把水盆放下,又去灶房帮忙了。
  桃三爷道:“院里院外不扫干净,人看着就心烦,所以早晨第一件事就是扫院子,你们这些子子孙孙一定要记牢了。”
  大宝点头,桃三爷继续说道:“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别看扫院子是小事,能坚持把这些小事做好,才能做好大事!”
  三宝站在东边屋檐下,嚷道:“爷,大哥又不是去当将军,扫个院子也跟扫天下扯一起。”
  桃三爷跟大宝说的兴致正好,猛地听三宝跟他抬杠,好兴致失了大半,他气的吹胡子,对着三宝骂道:“太阳都晒屁股了才起来,庄稼人都像你这样懒,不饿死才怪!”
  三宝起来晚了心里虽有些不好意思,但面上一点也不显,嘿嘿笑道:“爷,我其实五更就起来了,溜达一圈见你们都没起呢,又去睡了个回笼觉。”
  桃三爷明显不信,道:“啥回笼觉,我才不信呢!你真要是五更起,不坐床上大哭才怪!”
  三宝的起床气是桃家出了名的,听桃三爷这么说,三宝嘿嘿笑道:“真的五更就起来!爷,你咋不信我呢,我啥时骗过你!”
  二宝这时从房里出来,笑道:“你五更起来上茅房吧?”
  “你咋知道?”三宝问。
  二宝不慌不忙道:“我那时候起来练五禽戏,窗户口看见你了。”
  三宝笑道:“幸好二哥有五更练五鸟戏的习惯,不然我还真被爷冤枉了!”
  二宝听见五鸟戏三个字,嘴角抽搐了一下,懒得跟三宝计较,到后院去了。虽然有二宝证明,桃三爷还是没消气,说道:“你是五更起来上茅房,又不是起床,不管咋说,你就是咱家最懒的懒汉。”
  三宝顶着懒汉的帽子,毫不在乎,任由桃三爷中伤,摇头晃脑的去后院找洗脸水去了。桃三爷见三宝不屑一顾的态度,更是窝火,对着大宝抱怨道:“你看看,你看看,如今看我老了,说啥都没人听了!”
  大宝已经扫完了院子,树叶被扫成一堆置于菜地一头,大宝放好大竹扫帚,笑着走过来,对桃三爷道:“爷,你现在咋跟奶一样,整天心思重爱瞎想呢!咱们这几个孙子,谁敢不听你的话啊?谁敢不把你放心窝窝里敬着啊?你就放宽心吧!”
  桃三爷比李氏好些,嘴上虽然抱怨不停,心里的火气却跟豌豆米一样小,儿孙们稍微一劝一哄马上就心情舒畅。李氏却难以安慰,刚跟她说通道理,理顺心情,过一会儿又忧郁上了。如今看来,重孙子才是治病良方,说啥也要把爷奶的心落实了。
  大宝走到水盆边,温水早已变冷,大宝就着冷水洗漱完毕,把废水泼到老院子那边的菜地里,然后走过来对桃三爷说道:“爷,我去后院放盆子,你坐会儿就该吃饭了!”
  桃三爷点头,看大宝端着盆去了后院,起身在院坝里转悠起来,大黄黄忠实的跟在桃三爷身后,毛绒绒的尾巴竖起来,散开成一朵菊花,随着左右摆动的幅度,菊花变来变去,配上大黄黄湿漉漉的小眼神,真真一副忠犬状。
  桃三爷站在梨树下,仰头看着梨树上挂着的果子,大个的梨儿陆陆续续被摘下来吃掉了,剩下一些小的梨儿还挂着树上。这时,一只黄喙褐羽的毛雀儿飞来,停在最顶上的一根树丫上,伸长脖子对着一个小梨儿快速啄食起来。桃三爷急了,挥舞手里的空烟杆朝梨树顶端方向驱赶着,那毛雀儿明显不怕人,只是停下左右瞅了瞅,又继续啄食。
  二宝和三宝洗脸了过来,见桃三爷跃跃欲试的赶着毛雀儿,两人笑着走过来。三宝道:“爷,树顶上光线最好,梨儿最甜,你看那毛雀儿吃的都不带动的。”
  桃三爷道:“那是,别看梨儿小,绝对比蜜甜!”说完,又弯腰四下寻找石块之类的东西,想把毛雀儿驱赶走。
  二宝笑道:“爷,你别急急的又是仰头又是弯腰,这样对身体不好,那个梨儿那么高,就让毛雀儿吃吧,往日里帮着捉虫啥的,也算是有功之臣,赏两个梨儿给它,你也用太在乎!”
  桃三爷道:“这毛雀儿精明的很,其它梨儿不啄,非要啄那最甜的,我想着留几个甜的给你们带到镇上去吃!”
  二宝道:“爷,毛雀儿要吃就让它吃吧,大个的梨儿不是摘了好多吗?上次回来,奶还让我带了好多去镇上呢!”
  三宝一听咋呼道:“啊!啊!我和四宝辛苦摘的,我们都没吃上大梨呢!原来都被二哥带去吃了,哼!吃独食拉绿屎!”
  二宝嘴角抽了抽,笑道:“是不是绿的,你见过?

  ☆、第一六九章藿麻治风湿

  三宝哼了一声,不理二宝,而是张牙舞爪的吼叫,不把树上的毛雀儿赶走誓不罢休。
  四宝和五宝也起来了,循声望向三宝,搞不清状况也懒得理会,搓着眼睛迷迷糊糊的往后院走,遇到大宝,喊了声“大哥”错身而过,继续往后院走去。
  李氏把温水给四宝五宝舀好,四宝嚷嚷着要用冷水洗,满眼的瞌睡不用冷水赶不走。
  李氏才不惯他的毛病,直接把布巾子扔水盆里,道:“赶紧洗了吃饭,一个个的都这么懒!村里人都去地里干完一摊活了,我家这些懒小子才起床,说出去都惹人笑话!”
  四宝一边擦脸一边说道:“奶,地里除了点玉米杆高粱杆要收回来外,没啥活了啊!”
  除了播种收获算重要的大活外,其他的农活真不算多着急的事。李氏想了想也是,家里壮劳力多,玉米很快就掰完了,红薯也挖完了,玉米杆和高粱杆不着急,让太阳晒干了再往家里收也不迟。
  四宝看李氏不说话,呵呵笑道:“奶,你不是常说吗?庄稼人忙时忙死,闲时闲死,在种冬小麦前,你就让我闲死吧!”
  李氏骂道:“大早晨起来,脸都没洗就说死啊死的,看我不撕了你的嘴。”
  四宝犯了李氏的忌讳,赶忙把手里的布巾子晃几下,说道:“奶,我洗过脸了!”
  李氏瞪了四宝一眼,四宝扔下布巾子就逃了。独独留下五宝乖乖的洗着手和脸。
  李氏转身,看刘氏已经在盛饭了,喃喃道:“一晃眼家里这几个小子都能干活了,我还老以为是当年呢,家里的田地就靠着你爹和长富长贵忙活,咱们这些女人也要下地去帮忙,整日里都操心那些农活干不完,担心落雨了地里的庄稼收不回来,农忙时节整夜睡不好觉!”
  刘氏笑道:“娘,如今多了三宝四宝。还有驴和马。家里劳力多了,你这观念啊得赶紧转换转换!”
  李氏帮着盛饭,又是一番絮叨,张氏和三个孙媳妇也来帮忙端饭。如今灶房里的人手也多了。早饭很快就摆上桌。
  饭后。二宝提了带小李氏去县城看望岳父的事,桃三爷因早先提过此事,点头同意了。让李氏准备些礼给亲家带去。
  由于日子是二宝临时定下的,李氏还没来得及准备,饭后,灶房的活扔给刘氏和张氏去收拾,李氏叫上三宝四宝帮着舂米和磨面。
  二宝对李氏说道:“奶,不用准备这些,我和茯苓到县城了再买,一路上带着太多东西不方便!”
  李氏道:“你这孩子真不会当家过日子,那县上的东西贵的很,那粮店卖的粮食都不知道是多少年的存粮了,哪有咱自己种的粮食好吃,再说了,家里不是有个架子车吗?你把它套马上,这些礼放车上又不要你手提!”
  李氏说完,把装麦子的缸盖揭开,用碗往外挖着麦粒,三宝背着个背篓站一旁,等李氏挖了半背篓,招呼他走,三宝才背着麦粒去了老院子一角的石磨旁。桃三爷已经把毛驴牵过来了,熟练的给驴套上,磨起麦子来。
  四宝背着一些谷子到村里的舂米房去了,舂米房靠近水车,利用水流带动水车旋转,舂米很快的。这些水车水渠堰塘都是庄稼人生活智慧的体现,人们把自然之力有效的利用起来,既能方便生活,又能提高庄稼产量,足见庄稼人的智慧也是无穷的。
  二十斤白米二十斤白面五十个鸡蛋是必带的,至于酒茶布点心就让二宝去镇上买,李氏给了二宝足够的银钱,说是去一趟县城,到大舅哥家也不能太寒酸。二宝笑了笑,说道:“奶,大舅哥那人挺好的,这些小事上不会挑理的!”
  李氏说道:“别人挑不挑理是别人的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