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方秋冬蔬菜露地栽培技术-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汤浸种,用55℃温水浸种15~20分钟。二是药剂消毒,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50%代森铵水剂500倍液浸种1小时。药剂消毒后要用清水进行冲洗,再在清水中浸种3~4小时。浸种后捞出用湿毛巾覆盖进行保湿催芽,每天用清水冲淋1~2次,待种芽露白70%后及时播种。

    3。 整地施肥

    选择排水良好,土质疏松,前作不是瓜类蔬菜的沙壤土和壤土。秋西葫芦施肥应以基肥为主,每667米2

    施腐熟农家肥2000~3000千克、磷酸二铵20千克,一般不宜施速效氮肥作基肥,以免植株徒长。施足基肥后,再进行翻耕整地。为了防止湿害,可起15厘米高的土堆或开沟做畦,实行高墩或高畦栽培。

    4。 大田直播

    大田直播方式较为简便,而且夏、秋季节温度适宜,成活率高,但播种量较大。如果种子成本不高,最好是采用大田直播。秋播西葫芦每667米2

    种植早熟品种1600株左右,中熟品种1200株。大田直播每穴播种2~3粒,覆盖土1。5厘米,饱浇底水,3天后即开始出苗。出苗后2~3片真叶时进行定苗,每穴留1株健壮苗。

    5。 育苗移栽

    集中育苗有利于节约种子,有利于培育出较高质量的幼苗,特别是价格较高的种子,采用集中育苗很有必要。集中育苗一般采用方格育苗和容器育苗。一般每穴播1~2粒种子,播后覆土2厘米左右,2~3天就可出苗。播后搭拱棚,上面盖遮阳网或其他遮阳物。出苗后如遇晴天,要用遮阳网在上午9时至下午4时覆盖防晒降温。夏季水分蒸发快、要勤浇水,一般在傍晚温度低时进行。每隔2~3天浇清粪水作为提苗肥。当幼苗3~4片叶时及时带泥移栽,并饱浇定植水,确保幼苗成活。

    6。 肥水管理

    秋西葫芦应实行地膜覆盖栽培,以保持土壤水分和抑制杂草蔓延。如果不进行地膜覆盖,则应在定苗或定植后,在幼苗周围覆盖稻草、麦秸或杂草保湿降温。植株长到5~6片真叶时,每667米2

    用清粪水1000千克,对尿素5千克、硫酸钾3千克作追肥。当70%植株的瓜坐稳后,每667米2

    追施腐熟的粪肥500千克或复合肥15~20千克,对水1000升,满足瓜膨大的需要。

    7。 人工授粉

    秋季高温易出现畸形瓜,要注意人工辅助授粉,主蔓上留第二或第三雌花,早上把盛开的雄花摘下,去掉花瓣轻轻地抹在盛开雌花的柱头上,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一株上尽量多授几朵,待西葫芦有鸡蛋大时,再决定留瓜的多少。

    8。 适时采收

    秋西葫芦在定植后45~60天,单瓜重250克左右即可采收上市。西葫芦有养分优先供应早结瓜的特性,因此达到商品瓜采摘标准后应及时采摘,以免影响后续瓜的养分供给。产品为嫩瓜,采摘时应轻拿轻放,防止碰伤表皮、降低商品性。

    skbshge

(四)秋西葫芦病虫害防治() 
1。 病毒病

    (1)危害特点 在西葫芦生长各个时期均可能发病。苗期受害,子叶变黄枯萎,真叶出现深浅绿色相间的花叶。全株发病时,新叶出现黄绿相嵌状花叶,叶片小而卷,叶面不平,并变脆发硬,使植株受到抑制。瓜受害,出现畸形瓜,表面凹凸不平。

    (2)防治方法 蚜虫是病毒病传播的主要媒介,因此从苗期到后期要及时防治蚜虫,同时要加强田间管理,提高秋西葫芦的抗病能力。药剂防治可选用1。5%烷醇·硫酸铜乳油1000倍液,或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氨基寡糖素水剂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连续喷2~3次。

    2。 霜霉病

    (1)危害特点 真菌性病害。苗期发病时,开始褪绿变黄,最后枯死。成株发病,叶片初期呈水渍状黄色小斑点,后发展呈现多角形,后期病斑边缘黄绿色,干枯时易破。在高湿条件下,病斑背面长出灰黑色霉层。严重时,病斑连片,全叶黄褐色枯萎。

    (2)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可用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600倍液,或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施。每10天喷施1次,连喷3~4次。

    3。 灰霉病

    (1)危害特点 真菌性病害。多从开败的花中侵入,使花、瓜脐腐烂,病部表面密生白霜。叶片病斑圆形,边缘明显,生有少量灰霉。茎染病,数节腐烂,易折断使植株死亡。病菌随气流、雨水传播蔓延。在气温低而湿度大时发病较重。

    (2)防治方法 要加强管理,及时摘除发病的花、叶、果。药剂防治可选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 ∶ 4 ∶ 600倍铜皂液喷施。每5~7天防治1次。

    4。 *病

    (1)危害特点 *病主要使叶片受害,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和背面出现白色小霉点,以叶的正面为多,然后逐渐扩大为不规则的霉斑。发病严重时,霉斑连成大片*区或扩大至全叶。后期的*逐渐变为灰白色,叶片变黄、干枯,有时在病斑上产生小黑点。一般从老叶先发病,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病菌主要靠气流传播。

    (2)防治方法 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6000~8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或43%戊唑醇悬浮剂2500~3000倍液,或25%腈菌唑乳油5000~6000倍液,或50%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施。7~10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3~4次。

    5。 秋西葫芦害虫

    主要有瓜绢螟、斜纹夜蛾、瓜蚜、美洲斑潜蝇等,防治方法可参照前面相关章节介绍的内容。

    skbshge

(一)秋冬莴笋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 温度

    莴笋喜冷凉气候。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10℃~20℃,超过25℃发芽不良。夏季播种应进行低温催芽。幼苗耐低温能力强,在12℃~13℃时生长健壮,在24℃以上易早期抽薹。莴笋营养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16℃~18℃,在适温范围内,温度越高,生长速度越快。

    2。 光照

    莴笋属于较喜光的作物,阳光充足则植株生长健壮,叶片肥厚,嫩茎粗大;如果长时间阴雨连绵,或种植过密,会影响叶片和嫩茎的发育。莴笋为长日照植物,影响早抽薹的主要原因是长日照条件,在早、中、晚品种中,早熟品种对长日照最敏感,中熟品种次之,晚熟品种则比较迟钝。

    3。 水分

    莴笋叶片组织脆嫩,叶面积大,含水量高,营养生长期要求有均匀而充足的水分供给,但中后期浇水应谨慎,以免引发病害造成腐烂。

    4。 土壤及营养条件

    莴笋对土壤的适应性广,但以肥沃、保水、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为好。莴笋喜微酸性土壤,以pH值6~6。3为宜。莴笋喜肥耐肥,需氮素较多、磷较少,在施用有机肥作基肥的基础上,追施速效氮肥可提高产量,改进品质。

    skbshge

(二)秋冬莴笋的适宜品种() 
莴笋按照产品器官分为茎用莴笋和叶用莴笋生菜两类。茎用莴笋以地方品种为主,按照叶片的形状分为尖叶和圆叶两个类型。尖叶莴笋肉质茎棒状、下粗上细,苗期较耐热,可作秋季栽培。圆叶莴笋节间密、茎粗大,成熟期早,耐寒性较强,不耐热,多作越冬栽培。叶用莴笋生菜分为结球、半结球、散叶生菜3种类型。

    1。 茎用莴笋适宜品种

    (1)耐热二白皮 四川省地方品种。耐热性特强,叶片大、长椭圆形,茎端钝圆、深绿色。叶簇紧凑,开展度大。皮白嫩,节间较密适中,节疤平直。肉浅绿色,单茎重0。9~1。2 千克,在气温25℃~32℃条件下表现最佳。此品种以皮白嫩、茎棒粗、不易抽薹闻名川西平原,适于早秋栽培。

    (2)二青皮 四川省成都市地方品种。植株高35~40厘米,开展度40~50厘米。茎长35厘米左右、粗6厘米左右,单株重200~300克。叶直立呈卵形,叶浅绿色,茎节密、茎较粗,肉为浅绿色。肉质脆嫩,味清香,品质好。早中熟,喜温,作早秋栽培的全生育期为50~60天,作晚秋栽培的全生育期为70~80天。

    (3)挂丝红 四川省成都市地方品种。叶簇较紧凑,生长势较强,叶片呈倒卵形,叶面微皱、有光泽,叶缘波状浅齿,心叶边缘微红,叶柄着生处有紫红色斑块。茎呈长圆锥形,长约30厘米。茎肉绿色,单茎重600~700克,早中熟,播种后100~105天始收。

    (4)锣锤莴笋 湖南*沙市地方品种。圆叶,叶簇较平展。叶片浅绿色、长倒卵圆形,着生较密。肉质茎皮、肉皆绿色,肉质脆嫩,清香,品质好。中熟,耐寒,抗病毒力强,适应性广,但不耐肥。可作秋莴笋、越冬莴笋栽培。

    (5)白叶莴笋 湖南省株洲市地方品种。圆叶,叶较平展。叶片浅黄色、倒卵状披针形,叶肉较薄。肉质茎皮和肉皆白绿色。根棒状,质脆清香,品质好。晚熟,耐热,耐肥,较抗病毒病和霜霉病。

    (6)白叶尖莴笋 重庆市地方品种。尖叶。皮淡绿色,叶片多,叶下茎部自然软化为白色,茎粗、节密、皮浅绿色,肉略带黄色,品质好。晚熟,既可作叶用,也可作茎用。

    (7)双尖莴笋 贵州省地方品种。尖叶。叶披针形,绿色。叶片多而密,皮浅绿色,肉略带黄色。抽薹迟,耐热,中熟。

    (8)红满田 四川种都公司选育的红皮尖叶型品种,耐寒性强,抗病性强,生长整齐,膨大迅速。叶片披针形、稍皱,有明显红斑。茎棒长直,皮色红艳,节间稀,棒形美观。茎肉青,质脆味清香。

    (9)无锡香莴苣 江苏省无锡市蔬菜研究所从本市地方莴苣品种中选育的一个莴苣新品种。其叶片卵圆形,叶色微红且越往心叶叶色越红。株高40厘米左右,单株重350克左右,茎皮绿中带红,茎肉浅绿色,食用时有淡淡的清香。

    (10)青挂丝莴笋 中熟品种。叶簇直立,植株紧凑。叶呈倒卵圆形,先端钝尖。叶较厚,叶缘微波状,深绿色,中肋草绿色。茎棍棒形,节密、皮薄,茎皮白绿色,肉绿色,单笋重1千克左右。该品种耐寒性特强,较抗病,耐肥,稍耐热,品质优,不易抽薹,耐长途运输,适宜秋、冬季水稻田栽培。

    2。 叶用莴笋适宜品种

    (1)玻璃生菜 广州地方散叶型品种。生长期70~80天,株高25厘米左右,开展度30厘米左右。叶簇生,近圆形,较薄,长20厘米,宽20厘米,黄绿色,有光泽,叶面皱缩,叶缘波状,心叶抱合;叶柄扁宽,长1厘米,白色,基部乳汁较少。单株重150~250克。叶质脆嫩,纤维少,品质优。耐寒,不耐热,易感菌核病。

    (2)软尾生菜 广州市地方散叶型品种。生长期60~80天。株高25厘米左右,开展度30厘米左右。叶簇生,近圆形,长20厘米,宽17厘米,黄绿色,有光泽,叶面皱缩,叶缘波状,心叶微内弯;叶柄长约1。8厘米,宽约1。7厘米,白色,单株重200~300克。该品种较耐寒,不耐热。

    (3)红帆紫叶生菜 由美国引进的紫叶生菜品种。生育期45天。植株体较大。散叶、叶片皱曲,色泽美观、随收获期临近红色逐渐加深,不易抽薹。喜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