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慢性支气管炎用药与调理-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治法:健脾豁痰,宣肺定喘止咳。

    方药:四君子汤、导痰汤合三拗汤加减化裁。党参10~20克,炒白术10~12克,茯苓10~12克,炙甘草10克,陈皮15克,半夏10~12克,胆南星10~12克,枳实10~12克,竹茹10~12克,麻黄6~10克,杏仁10~12克,百部10~12克,紫菀10~15克,款冬花10~15克,射干12克,板蓝根20~30克(气喘较重者,应给予鼻管间断吸氧)。

    (3)脾肾阳虚、痰湿阻肺、肾不纳气:反复咳嗽,食少便溏(大便稀烂),四肢不温,神疲乏力,胃脘痞满,腰酸腿软,喘促不安,动则愈甚,夜尿频,阳痿早泄,脉沉细无力,舌质淡胖,两尺无力。

    治法:健脾益气,温肾纳气,宣肺定喘。

    方药:金匮肾气丸合三拗汤加减。

    方1:生地黄、熟地黄各6克,山药6~10克,山茱萸6~10克,茯苓6~10克,泽泻10~12克,牡丹皮10~12克,丹参12~15克,熟附子10克,桂枝6克,麻黄6克,杏仁10~12克,炙甘草6~10克,党参10~15克,核桃肉6~12克,紫河车10克。水煎服。

    方2:补骨脂12克,蛤蚧6克。研成细末。每次2克,每日3次,沸水冲服(应间断鼻管给氧,每日不少于12小时)。

    (4)肺脾肾阴阳俱伤,气滞血瘀:出现发绀尤以四肢末端、口唇为甚。神疲气短显著,动则喘重、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痰黏稠不易咳出,咳嗽无力。重症者正气已衰,心血瘀阻而致心悸、胸闷,舌暗绛(深红色为绛),脉虚弦或脉微欲绝。更甚者,痰热极盛,正气衰败,痰浊蒙蔽清窍,神昏谵语、昏迷,热极导致肝风内动而四肢抽搐,牙关紧闭。

    治法:清热解毒利痰,调理脾肾,芳香开窍,活血化瘀,标本兼治。

    方药:清气化痰汤、麻杏石甘汤合生脉饮、桃仁四物汤加减化裁。瓜蒌10~15克,陈皮12~15克,半夏6~10克,薤白10~12克,胆南星6~12克,枳实10~12克,麻黄6~10克,杏仁6~10克,生石膏15~20克,射干6~10克,太子参10~15克,麦冬6~12克,百合6~12克,丹参6~12克,桃仁6~10克,鱼腥草20~30克,板蓝根20~30克。每日1剂,水煎分6次服,每4小时1次。

    (5)肺脾气虚:气短喘促,言语无力,咳声低弱,咳痰稀薄,自汗畏风,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苔薄白或薄白略腻,舌质胖,边有齿痕,脉细弱。

    治法:健脾补肺。

    方药: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化裁。药用生黄芪、白术、防风、党参、陈皮、茯苓、半夏、甘草、干姜等。

    (6)肺肾阴虚:喘促气短,动则更甚,痰黏量少,口咽干燥,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腰酸耳鸣,舌质偏红,苔薄黄,脉细数。

    治法:滋肾养肺。

    方药:生脉饮合六味地黄丸化裁。药用党参、麦冬、五味子、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茯苓、山药、百合、北沙参等。

    (7)脾肾阳虚:气促难续,呼多吸少,动则尤甚,咳痰无力,痰白清稀或质黏而少,面浮胫肿,倦怠神疲,汗出肢冷,面唇发绀,夜尿频多,舌淡胖,脉沉细无力或弦大无根。

    治法:温阳补肾纳气。

    方药: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化裁。药用制附子、肉桂、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牡丹皮、泽泻、茯苓、人参、蛤蚧、补骨脂、紫石英等。

    (8)脾肺气虚:咳嗽,痰多,兼见色白清稀,气短,或喘,食欲缺乏,大便稀薄,四肢乏力,畏风,自汗,易感冒而加重咳嗽,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为主要治疗原则。

    方药:以六君子汤加减。药用党参15克,白术、茯苓各10克,甘草、陈皮各6克,半夏3克,生姜、大枣各适量。

    (9)肺肾阴虚:咳嗽,痰少,兼见痰黏不爽,或痰中带血,口干咽燥,心烦,睡着时出汗,手心足心发热,神疲乏力,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养阴润肺、化痰止咳为主要治疗原则。

    方药:以百合固金汤(百合、生地黄、麦冬、当归各15克,熟地黄、白芍、玄参、贝母、桔梗各10克,生甘草6克);或养阴清肺汤(生地黄、麦冬、玄参各15克,贝母、牡丹皮、薄荷、炒白芍各10克,甘草6克)加减。

    (10)肾阳虚:咳嗽,气短,兼见喘息,胸闷,动则加重,痰多清稀,面目及四肢水肿,神疲,畏寒,腰膝酸冷,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阳散寒、化气行水、止咳平喘为主要治疗原则。

    方药:以真武汤(茯苓15克,白术、生姜、芍药各10克,附子6克)或苓桂术甘汤(茯苓15克,桂枝、白术各9克,炙甘草6克),配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子9克,大枣4枚)或三子养亲汤(紫苏子、白芥子各9克,莱菔子6克)加减。

    以上各证型除所设方剂外,加减规律如下:

    ①咳嗽重者,加前胡12~15克,白前10~12克,川贝母10~12克,款冬花10~15克。

    ②喘重胸闷者,加地龙12~15克,射干10~12克,瓜蒌12~15克。

    ③痰多者,加黛蛤散6~10克,海浮石6~10克。

    ④神志不清者,加清开灵静脉滴注或口服安宫牛黄丸、紫雪丹。

    ⑤抽搐惊厥者,加天麻10~15克,钩藤10~12克,灵磁石15~20克。

    ⑥呼吸浅表、急促者,应加西药呼吸兴奋药静脉滴注。

    ⑦水肿者,加大腹皮15~20克,车前子20~30克。

    (11)缓解期可试用免疫调节药及其他中医中药

    ①金水宝(冬虫夏草)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

    ②百令(冬虫夏草)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

    ③刺五加黄芪片,每次4片,每日3次。

    ④斯奇康注射液1毫升/支,每次肌内注射2毫升,最初1个月隔日1次;以后每周2~3次,连用3个月。

    skbshge

8。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方剂治疗() 
(1)脾虚:长期咳嗽吐白泡沫黏痰,伴有全身症状,食欲缺乏,食后腹胀,大便溏,小便短或量少,伴有水肿,乏力,气短(脾气虚),宜调补脾胃,升阳益气。可用补中益气汤:炙黄芪9克,党参9克,白术(炒)9克,升麻3克,柴胡3克,当归6克,陈皮6克,炙甘草6克。或香砂六君子汤:党参9克,白术(炒)9克,陈皮6克,清半夏6克,茯苓9克,砂仁(后下)3克,木香3克,甘草6克。

    (2)痰饮外感:长期咳嗽吐大量稀白痰,伴有喘息,兼有外感,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者,宜化饮解表。可用小青龙汤:麻黄3克,芍药9克,细辛3克,干姜3克,桂枝9克,半夏6克,五味子9克,甘草6克。

    (3)痰饮内热:长期咳嗽吐黏痰,痰由白转黄或痰白,伴有喘息兼有发热,大便干,小便赤黄,宜清热定喘。可用加味麻杏石甘汤:麻黄3克,杏仁9克,石膏15克,枇杷叶15克,金银花9克,连翘9克,大贝母9克,甘草6克。

    (4)肾虚:长期咳嗽,吐痰不爽,气促,呼气多,吸气少,伴有全身症状,如腰酸腿软、手足冷、便溏、甚有水肿,宜补肾。可用八味地黄丸或都气丸。八味地黄丸:肉桂3克,附子(炮)9克,地黄9克,山茱萸9克,山药9克,泽泻9克,茯苓9克,牡丹皮6克。都气丸:五味子9克,地黄9克,山药9克,泽泻9克,茯苓9克,山茱萸9克,牡丹皮9克。

    (5)肺燥:干咳无痰或少量黏痰不易咳出,伴有口干舌燥,宜润燥化痰,可用润肺饮:知母9克,贝母9克,茯苓9克,麦冬9克,陈皮6克,桔梗4~5克,天花粉9克,生地黄9克,甘草6克。

    (6)肺实:长期咳嗽,痰多,胸满,喘息,但无全身症状者,宜降气化痰。莱菔子(炒)9克,白芥子(炒)9克,紫苏子(炒)9克。

    (7)痰热壅肺,脾肺两虚:治宜清肺,化痰,健脾。方用清肺化痰健脾汤:鱼腥草30克,败酱草30克,薏苡仁30克,黄芩9克,贝母9克,杏仁9克,桑白皮15克,茯苓12克,炒白术12克,桔梗6克,炙甘草6克。

    (8)肺肾亏损:治宜补气平喘,止咳化痰。方用补气化痰汤:黄芪45克,桔梗9克,沙参24克,杏仁9克,紫菀9克,茯苓10克,百合12克,半夏12克,甘草9克。

    (9)温邪犯肺:治宜清热化痰,降逆止咳。方用清肺化痰汤:板蓝根20克,黄芩10克,浙贝母10克,橘红10克,天竺黄15克,玄参12克,炒杏仁10克,白前10克,鱼腥草15克,芦根20克,炙紫菀12克,甘草10克。

    skbshge

9。慢性支气管炎本证的治疗() 
(1)肺气虚

    治法:补肺益气,佐以活血化瘀。

    方药:生脉散加味:太子参12克,麦冬9克,五味子9克,杏仁9克,桃仁9克,玉竹9克,贝母9克,阿胶珠9克,黄芪12克。

    (2)脾阳虚

    治法:健脾化痰。

    方药:理中二陈汤加味:党参15克,干姜6克,白术9克,茯苓9克,半夏9克,陈皮9克,海浮石9克,皂刺9克,紫苏子6克,白芥子6克,甘草3克。

    (3)肾阳虚

    治法:补肾纳气,活血化瘀。

    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熟地黄20克,淮山药15克,茯苓12克,泽泻9克,牡丹皮6克,山茱萸9克,肉桂6克,附子9克。五味子9克。

    (4)阴阳俱虚

    治法:阴阳双补。

    方药:金水六君煎合都气丸加减;熟地黄30克,当归15克,半夏9克,茯苓9克,肉桂3克,补骨脂9克,核桃肉9克,山茱萸9克,五味子9克。

    (5)肺肾阴虚

    治法:滋阴纳气。

    方药:沙参麦冬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南沙参、北沙参各12克,西洋参10克,玄参12克,熟地黄15克,当归12克,百合15克,黛蛤散15克,蛤蚧粉(冲服)8克。

    skbshge

10。慢性支气管炎标证的治疗() 
(1)热痰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止咳。

    方药:清气化痰汤加减:黄芩9克,瓜蒌仁9克,半夏9克,胆南星9克,橘皮9克,杏仁泥9克,枳实9克,姜竹茹6克。脓痰者,加冬瓜子30克,芭仁30克。

    (2)寒痰

    治法:散寒宣肺,化痰止咳。

    方药:苏子降气汤加减:麻黄9克,杏仁9克,紫苏子9克,橘皮9克,半夏9克,当归9克,厚朴9克,沉香末(冲)2。5克,肉桂2。5克,前胡9克,杏仁克9。偏于湿痰者,以二陈汤加减:半夏9克,橘皮9克,茯苓9克,前胡9克,厚朴9克,杏仁9克。痰多稀薄者,加干姜6克,细辛3克,五味于6克,以温化水饮。

    (3)热喘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平喘。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味:麻黄9克,杏仁9克,石膏30克,桑白皮12克,葶苈子10克。咽干口燥者,加沙参12克,麦冬10克,石斛12克,甜杏仁10克。

    (4)寒喘

    治法:散寒宣肺,化痰平喘。

    方药:射干麻黄汤加减:射干9克,麻黄9克,半夏9克,紫菀9克,细辛3克,生姜9克。痰多清稀者,加桂枝9克,陈皮12克,紫苏子9克。

    skbshge

11。慢性支气管炎实证的治疗() 
(1)风寒袭肺

    临床表现:咳嗽或喘急胸闷,咳痰稀薄色白,初起多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